作者:文龙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40
|本章字节:12558字
株高达30~60厘米,复叶对生,小叶,具齿,小型花通常白色,簇生于茎顶。多数分布于森林阴地,整株各部分误食后都会引起头晕、恶心,严重刺激肠胃。
(14)蓖麻豆
类似小灌木,掌形复叶,小叶呈梭形,如指状,黄色花,种荚之瓣有刺,种子会引起严重的腹泻,有时会致人死亡。
(15)夺命颠茄
株高达1米,有很多分枝,卵形叶,叶腋着生钟形紫色或绿色花,浆果呈亮黑色。整株各部分都有毒,尤其是浆果,毒性更强。
此外,还有曼陀罗(山茄子)、天南星(蛇玉米)、红心灰菜(落黎)、牛舌棵子、石蒜(野大蒜)等,都有毒,不能食用。
3常见的有毒植物
(1)槐树
路旁常种此树,生食叶子和果实会引起肠胃炎。
(2)刺槐
生食叶子和果实会引起恶心和下痢。
(3)水仙
全株有毒,球根毒性特强,食用会引起头痛、恶心和下痢。
(4)夹竹桃
树皮和树叶有毒,食用会引起恶心和眼花。
(5)秋海棠
略酸,有微毒,会引起皮肤瘙痒、呕吐、拉肚子、咽喉肿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6)樱草类植物
根茎有毒,食用会引起恶心和下痢。
真菌
真菌类在烹烧后味道会很鲜美,在烹烧之前要先确认所采集的菌类是无毒种。真菌本身由许多线形细胞组成,真菌在肉质茎干上有一碗盖或杯盖形的顶部,孢子着生在顶盖腹面海绵样组织中,这类组织的大小、形态与色泽是辨别菌株的重要依据。
一、可食用的真菌
1牛排真菌
常着生在橡树上,顶盖鲜红,肉茎紫红色,圆盖形似一条大舌头,红色菌帽含鲜红色汁液,菌肉粗糙,稍有些苦味,幼菌的味道很好。经浸泡发软,再进行彻底的焖炖,即可食用。这种菌常出现于秋天。
2鳞多孔菌
菌帽直径达60厘米,常群生,菌盖的背面有黑色条斑,腹面白色。生长在阔叶乔木上,尤其喜欢榆树、山毛榉。春、夏、秋季都能见到,应挑选幼菌进行采摘,食用时要彻底煨炖。
3蜜黄环菇
绛黄色或棕色菌帽,直径3~15厘米,有白色的菌褶,成熟时会逐渐变成棕色。菌肉是白色的,带状菌根。常分布于阔叶乔木和针叶木上,在春、夏、秋季都可以看到其集群生菌落,可以撕碎后进行煨炖。
4鸡油菌
杏黄或卵黄色漏斗形外表,直径可达3~10厘米。外展折叠的菌褶也为黄色。常集生于树阴下,尤其是山毛榉林,多在夏天出现。食用时只需焖炖10分钟,味道鲜美可口。
5地蘑菇
与相应的栽培种类似,白色菌帽直径可达10厘米,成熟时略带微棕色。菌褶呈现紫红色,成熟后变为棕黑色。秋季常出现在草地上,周围很少有树。地蘑菇可以生吃,也可以煮食。
许多可食用真菌广泛分布于各地,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采集晾干储存起来。要尽量避开任何带有紫色或红色的菌株,除非是有十足的把握确定所采的是可食用菌,因为很多具有这些特征的都是有毒菌类,要特别注意。
二、有毒菌类的特征
菌类的营养价值丰富,但有些菌类食用后会引起中毒,严重者会导致死亡。辨别有毒菌类,唯有一一记住其特征,接受专家的指导,观察颜色、闻闻气味、小心触摸,实际去了解。在分不清有毒没毒的时候最好放弃,千万不要以身试毒。通常情况下,有毒菌类具有以下特征:
1有毒菌类多有各种色泽,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而无毒菌类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有毒菌类菌盖中央呈凸状,有肉瘤,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有菌托,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而无毒菌类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
3有毒菌类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菌类则生长于较干净的地方。
4有毒菌类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菌面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而无毒菌类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
5有毒菌类大多柔软多汁,无毒菌类则较致密脆弱。
6有毒菌类有怪异气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无毒菌类有特殊的香味。
7有毒菌类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菌类则清澄如水。
8有毒菌类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菌类则很鲜美。
9煮菌类时,有毒菌类能使银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牛奶马上凝固。也可以在煮菌类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菌类煮熟后,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说明菌类有毒,变黄则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则说明菌类有毒,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10还可以用大葱在菌类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则说明是有毒的,相反就是无毒的,可以食用。
但这些特征也不是绝对可靠的。菌类的外形、色泽、生态与毒素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菌类有毒,但经过水洗、水煮、晒干或烹调后,毒性也会减少或消除。
三、采食真菌的注意事项
有毒真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毒伞又称蒜叶菌、褐鳞小伞、白毒伞、黑包脚伞、内绿菌、褐脚伞、残托斑毒伞、鬼笔八种,这些毒真菌大多生长在腐烂的物体上,形状特殊怪异,有的像小伞。颜色鲜艳,有白色、红色、黄色,本身都含有剧毒。
在采食真菌时,应格外小心,若拿不准是否有毒,则坚决不采不食,以免发生不测。要避开长有白色菌褶,茎基部有菌托(环状附着圈)以及带菌环茎上的真菌。伞状真菌中任何切口处菌肉变黄的种类都不要食用。任何正发生腐败的真菌也不能采食。除非能确认是可食种类,否则立即扔掉。
不同种类的有毒真菌,会引起不同的中毒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呕吐、腹泻、极度口渴、盗汗、非自主性扭动身体、痉挛、晕眩、精神错乱、失明、体温下降、严重肠胃不适等,重症病人会死亡。
在误食有毒真菌后,应尽快设法排出毒物,可以用温盐水进行灌肠导泻。对于中毒后不呕吐的人,还要让其饮用大量的稀盐水或用手指按咽喉引起呕吐,用1%的盐水或浓茶水反复洗胃,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加入少量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流失,防止发生休克。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以防窒息。应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可用甘草1两至2两,绿豆1两至4两,水煎内服;或用带藤金银花4两煎服,也可将鲜金银花或嫩叶洗净嚼服。
野生动物的捕猎
几乎所有动物都可以作为潜在的食物来源。有些动物(如昆虫)在捕捉时几乎不需要什么技巧,但多数动物必须通过布置陷阱,或狩猎才能得到。因此,应该掌握一些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捕捉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但是不要捕猎无度。味道鲜美、肉量充足的大都是成年雌性动物。动物越年幼,瘦肉就越多;越年老,则脂肪越多,肉质粗糙。
通常人们可以食用的昆虫有蜗牛、蚯蚓、蚂蚁、蟑螂、蟋蟀、蝴蝶、蝗虫、蚱蜢、湖蝇、蜘蛛、螳螂等。人们可能对昆虫难以下咽,但在野外没有任何食物来源时,要想保持体力,继续完成原定计划的各项活动,就有必要试一试了。但要注意的是,在食用昆虫时一定要将其煮熟或烤透,以防止昆虫体内的寄生虫进入人体内,从而导致中毒或传染疾病。
蝗虫可以浸酱油烤着吃,也可以煮或炒食;螳螂在食用时要去翅然后再烤或炒,煮也可以;蜻蜓直接干炸就可以食用;蝉可以生吃或干炸,幼虫也可食,味道比蝉还好些;蜈蚣直接干炸即可,但味道不太好;天牛的幼虫可生食或烤完食用;蚂蚁炒食即可,味道不错;蜘蛛要先除去脚再进行烤食;白蚁可直接生食,也可以炒熟食用。
一、掌握动物习性
各种野生动物都有逃避敌害的本能,一般没有狩猎经验、不了解动物习性是难以捕猎动物的。捕猎野生动物首先要知道动物的栖息地,掌握动物的生活规律。如秋天猎取野猪,就应到橡树林、红松林或林子附近的农田去寻找。因为此时野猪爱吃橡子、红松球果和庄稼。北方冬季降雪后,野猪因食物减少,常在向阳避风的山坳里过冬;南方冬季气温高,野猪多栖息在近水的高草丛或临近农田的疏林草地中。野猪的行走路线基本固定不变。在掌握上述规律之后,便可设法猎杀,或在其必经之处挖一个宽1米、长25米、深3米的陷坑,在坑底***削尖的竹签,坑面用乱草和树枝进行伪装。又如野兔分布于全国各地,多栖于山地、草原或有树的河谷中,白天不易遇到,多在夜间活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解:
1活动时间多数哺乳动物在早晚活动,白天只有猛兽烈禽奔走,大型草食性动物会整天觅食,小型动物则频繁进食、活动。
2踪迹
要留心观察地面上的动物踪迹。如果露水或被碰掉蜘蛛网被破坏,则说明动物离去的时间在几小时之内;有些动物(比如兔子)活动半径不大,如果发现足迹,表明它们就在附近;有些动物会在灌木丛中打开通道,通道大小表明它的体形大小。
3啃食痕迹
如鹿类动物在夏季啃过的树皮呈长条形,在冬季啃过的树皮上留有垂直的牙痕或疤痕;兔类动物啃过的树皮,其边痕较为光滑;羊类啃食树皮,会留下歪斜的牙痕;啮齿类动物啃咬痕迹多位于树茎底部;如果发现地面上有散落的树木屑,则树上可能有松鼠穴,但同时又发现有坚果或松子散落树下,表明可能是有鸟类在此地经过;在地面上一堆空果壳附近,可能有啮齿类动物的地洞。留心观察这些啃食信号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4排泄物
哺乳类动物的粪便有强烈的臭味;植食类动物如牛、鹿、兔等,粪便略圆如马粪状,而鸟粪体积较小,新鲜鸟粪为液态;肉食类动物如狼、狐狸等,粪便为长条形,会夹有未完全消化的小动物肉体残渣;松散的鸟粪表明了在一定范围有水源;地面上鸟粪密集,说明周围会有鸟巢。
5掘出的土堆
例如,野猪会翻拱大块的地面;有较大动物经过,地面上会有明显的潮湿碎土;鼠类在掏挖植物根茎时会留下地表小面积的扒痕等。
二、捕猎方法
掌握了动物习性和活动规律之后,便可因地制宜设法猎捕。
1压拍子
把一块石板或木板,或者冻土板、冰板用木棍(或绳子)支(吊)起来,板上可加压重物,板下放置诱饵,当动物取食时,触动支撑即可捕获。
2绳套
既可捕获大动物,也可捕获小动物。动物一经套住,由杠杆将其吊起,使其没有挣扎逃脱的可能。绳套“机关”种类很多,可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3陷阱
可以根据猎物留下的踪迹、啃食信号、排泄物等迹象,在动物的必经通道上设置落木陷阱。
4鸟阱
可以把网布置在鸟常出没的地方,在溪流靠近水面的上方悬挂一条长绳,在绳的上面悬上一系列的绳套,最好设置在芦苇和小灌木丛中。也可以把鸟钩埋在水果或其他食物中,鸟类误食后便难以挣脱。
5捕捉昆虫
昆虫的数量要远比其他动物多,在捕食上也更加容易。可以采用烟熏法捕食会飞的昆虫。对于一些夜行性的昆虫可以撑开一浅色的床单,在其后用火光作诱饵,在床单前放一盘水,昆虫受光线吸引撞击床单而落入水盆中。对于爬行类的昆早来讲,可以用一树枝进行捕食,也可以挖一个坑设置陷阱进行捕食。
6捕鱼
在水中,比较容易获得的食物自然就是鱼类,要根据鱼类的觅食习惯及生活习性进行捕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钓鱼。气温高时,鱼类会在阴凉的深水区,气温低时,则会在浅水区。可以用蚂蚁及各类昆虫做鱼饵。把渔线拴在船尾,让船拖着等鱼上钩。如果找不到真正的鱼饵,就用碎布条做成假鱼饵,骗鱼上钩。如果发现钓线突然绷直,或和船构成直角,说明鱼已上钩,要迅速收线取鱼。如果钓上一条大鱼,当它被拉进船时应猛扑上去,把它抱住压在身下,并在最短时间给它致命一击。
在野外宿营时可以用夜间垂钓的方式捕鱼,第二天早上起来检查是否有鱼上钩。在主线的一端系上重物,使之沉入水底,另一端系在岸边固定的木桩上。主线上系有很多平行的支线,支线的末端系有穿上饵料的鱼钩。蠕虫是饵料的最好选择,因为蠕虫会不断地扭动,吸引很多鱼前来。这种方法可以捕捉在不同水层觅食的鱼类。白天也可以使用这种办法。
还可以用鱼笼捕鱼。让鱼笼的进口迎着水流,这样鱼可以游进游不出去。可以用塑料瓶制作鱼笼,将上半部瓶口切开,倒过来***下半部瓶筒中,小鱼从瓶口游进筒中,就游不出去了。也可以用柳条或其他柔韧的枝条编制鱼笼。
也可以前端削尖的长棍制成鱼枪叉鱼,若有倒钩效果会更好。叉鱼时要瞄准鱼体稍下方的位置,这是考虑到水的折射对视觉的影响。这种捕鱼技术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三、食物的保存方法
野外活动中很让人头痛的是如何保存食物。饼干、方便面等包装食品易于保存,而肉类、禽类、鱼、虾、新鲜蔬菜等在炎热的夏季易变质腐败而无法食用。一般野外活动无法携带冰箱、冷藏柜之类的设备,只能因地制宜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加工和保存食物。晒制或风干,都可以长时间保存食物。
1熏晒法
熏制食物可以使食物保存时间延长,而且味道很好,如熏肉、熏鸡、熏鱼等。把肉切成厚两厘米、宽数厘米的条形,挂在阳光下晒几天,直到完全干透,可以长期保存;或将肉切成片并擦干,用干热的沙子埋上,不用盐,也可长期保存;在火堆上搭建一个架子,上面放上肉片进行熏烤也能保存食物。
在野外钓到的鱼就可以用晒制法,将鱼晒成鱼干后再保存或食用。先把鱼脊骨连头部切开(鱼腹部不要切断)成一片,去掉内脏洗净,在鱼的两面抹上盐,用竹片或木棍将鱼头部撑开,挂起或平摊在阳光下晾晒,几日后即晒制成鱼干,可供长时间食用。
2风干法
把肉、禽类风干也是一种食品保存方法,藏族喜欢吃的风干羊肉、风干牛肉就属此类食品。
在秋季将牛肉挂在背阴处,让干燥的风将肉中的水分吹掉,风干后食用,一般这类风干方法在内地空气中水分含量大的地区不宜采用,在青藏高原和西北等空气干燥且湿度低的地区方能采用。风干食品顾名思义靠风吹干,绝不能在太阳下晒。风干食品另一种方法就是将食物擦上盐及其他调味品,或用酱油浸红,吊在风口处靠风吹至肉硬化后即可,如风鳗、风鸡、风青鱼、风猪肉、风牛肉等。风干食品,肉不宜太厚、太大,太厚不易风干。将风干食物烹熟即可食用。
3密封法
在野外活动中也可将易坏的食物用塑料袋密封好之后,放在流动的河水中保存。如可以将羊肉封闭在三层塑料袋内,然后放在冰河里,用石块压好,随吃随取,肉可以保持二十天不变质。要记住不能在不封装的情况下,直接将肉放入水中保存。水泡过的肉,不但营养成分流失,而且沾上河水中的泥沙后就无法食用了。
上30下23内27外23(不含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