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8)

作者:时寒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17

|

本章字节:10700字


第一部分第21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21)


民间研究者宋鸿兵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被债务绑架了。1929年与2009年最大的共同之处,就在于美国经济的负债与gdp的比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1929年,美国总负债占gdp的300%,整个国民经济在沉重的债务压力下崩盘;而2009年,美国的总债务已近gdp的400%。


美国需要更多的美元来刺激其经济发展,让全世界共同分担其经济调整的阵痛。同时,也间接导致了另外一个结果:在中国相关企业处于倒闭潮时,有更强的收购中国企业和中国相关资源的能力。


货币超量供应的杀伤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自身的货币超量供应。


货币的超发对于经济体而言,犹如一剂效果奇佳的猛药,但服用过度之后,必然导致严重的器质性病变,以至于使得任何补救措施都无能为力。


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之后,它对通胀的承受能力将有所增强,加之实体经济复苏带来的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而实体经济缺少内生性的良性强劲表现的中国,对这种通胀压力的消化能力将减弱。


央行紧缩信贷的政策,将加速中国实体经济的缺血,其实中国的企业,尤其民营企业一直为资金不足深受困扰,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基本上存在于投机领域。央行的政策奈何不了它们,对实体经济的杀伤力却是一针见血。


也就是说,当中美共同面对同一种泡沫的时候,面对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从通胀到高通胀再到通缩,这个过程也许并不长,却充满焦虑和痛苦。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面临一种极为不利的局面。


应该认识到,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状况,不仅在给国内造成日益严重的购买力下降缺陷,为产能过剩埋下巨大隐患,同时,也为人民币未来的大逆转埋下巨大隐患。


本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也出现过。日元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加速了泡沫的凝聚。但是,当泡沫被刺破,日本发现此前自己购买的大量美国资产都要拱手让出,大量财富被洗劫一空。


这种教训之于中国,并不遥远。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制度设计,是选民决定政治家的生命,各个层次的政治家都对其选民负责,千方百计地讨好选民。这决定了,政府必须以选民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而且,政府的行为方式相对是比较透明的。美国的制度安排赋予了民众知晓相关信息的权利,政府必须满足。因此,即使在对外表现出攻击性的时候,美国政府还必须一遍遍地向民众解释这样做的理由和下一步的打算等。因此,美国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公开化的(所谓的阴谋论散布者,其实是没有注意这些公开的信息。因为看不懂才冠以”阴谋”之说)。正是这样的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制约了政府官员徇私舞弊、假公济私的行为,其腐败产生的土壤非常贫瘠。也正是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得这个民族有着超乎想象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制度的优势成就了强势的美国,使它具有能够对外狙击的能力,而不是相反。


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常识。


有关这一点,我们通过诸如维基解密披露的相关细节也可以知道:凡是揭秘的内容与美国相关的,都是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


因此,在美国处于危机中的时候,它必然会做对它最有利的选择。欧元作为对美元影响最大的货币,受到狙击是必然的当然,欧元引来狙击同样是欧元自身的缺陷所决定的。


狙击欧元的棋局早已展开


以上只是我在2008年年底的预言,欧元狙击战将在2010年打响的分析依据之一。2010年3月,我又进一步确认,2010年5月,欧元国将与华尔街展开决战,并且会速战速决,而结果则是欧元的影响力受损这是必然的结果。


2010年3月17日,我在《货币战争悲壮的英雄:帕潘德里欧》一文中进一步分析:”欧元之后,投机大鳄们下一个要攻击的将是中国。伎俩仍旧是:热钱涌入逼迫本币升值推高泡沫热钱撤离泡沫破灭……只不过,中国一直在主动制造并累积泡沫,并且乐此不疲,不遗余力。很多时候,不能埋怨投机大鳄太凶残,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问题。不自省者自灭。在帕潘德里欧悲壮抗争的时候,北京又诞生了几大地王,其中有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下属企业。地王一出,周边房价立即暴涨……此时此景,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第一部分第22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22)


随后发生的事情,与我的推导基本吻合在完成对欧元狙击的当月,美国等西方国家就开始强势力压人民币升值。如果了解了前面的程序,就不难理解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了。


除了强压,还有一招就是自贬本币,来造成人民币的相对升值。


有什么样的因,必有什么样的果。


货币供应数倍于美元增长速度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也正在给中国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压力,同时,给中国的通货膨胀注入日益强劲的压力。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有可能把自己逼入绝境:为未来人民币的快速贬值创造条件,为已经布局完毕的外资在未来收购中国优质资产提供更多便利。


这种经济决战的生死棋局,其实早已展开。


美元的回马枪


很多学者认为,美国受不了美元升值带来的弊端,论据之一是美元升值会加重美国的债务,而美元贬值则可以稀释美国的债务,美元贬值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结论是美国更喜欢让美元贬值。这种看法太教条,缺少大格局,是典型的散户思维。2008年,当我抽时间去读在职金融学博士的时候,深感中国金融教学与现实的脱节。没有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金融只是一种工具而已。很多人认为中国缺少尖端金融人才,实际上,中国缺少的是懂金融常识的战略家。


只要美元升值不是在美国大规模集中还债的时候进行,这种升值对于债权人的意义,更像是坐了一趟过山车而已。


更重要的是,美元快速升值是与什么条件相伴的?是促使人民币泡沫的破灭,如果致使人民币瞬间大幅贬值,美元就可以以1∶20甚至更高的比例兑换人民币,廉价收购中国的优质资产,当它掌握了足够的资产,所欠中国的债务不就在事实上抵消了吗?


而且,这样做还不至于伤害到本国债权人的利益,不引发民众反弹。可谓两全其美。一旦时机到来,美国就可能通过各种手段、各种工具的协调配合这绝对是华尔街的强项,引发全球美元向美国回流,导致中国等新兴市场迅速从通胀陷入通缩、从流动性过剩转向流动性短缺,并因短期内大量失血而轰然倒地。


更大的危险在于,中国”拉闸限电”式的低碳经济路线(这种低级的低碳经济路线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货币政策紧缩压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以及为了支撑庞大投资计划带来的税费压力,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面临生死抉择。


一旦外部施展攻击,这些企业将猝然倒地,沦为他人囊中之物尤其那些因国内货币政策紧缩而在海外融资的企业,一旦美元升值,来不及半点防范就将密集暴死!


奥秘正在这里。


这是中国当下必须警惕的。


同时,在美元正式步入强势轨道(此处加上”正式”是因为,并非指美元的短暂反弹,而是指转势)时,我多次提及的始于2008年11月的这个新周期也将结束,资源的王者之气将褪去,因为,唯有此,美国才能收购更多的资源,而后再通过美元的贬值和资源更大幅度的走强,化解自身债务,增强自身实力。


第六节


解密中国制造国内贵于国外


之所以单独写下这一节,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重要,它是畸形环境造成的一种畸形的现象。通过对这个现象的解剖,很多问题就能浮出水面。


而相关问题,无不让人触目惊心。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把消费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在中国千方百计拉内需而效果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很多国人一到国外却疯狂抢购,甚至把一些商场给清空,如此消费能力,令西方国家感叹不已。以至于法国的很多知名商店,都开始雇用会讲中文的店员,因为他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商场效益如何,与能否吸引中国人光临息息相关。


第一部分第23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23)


显然,这种消费欲望是不需要鼓励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


物价含税最高


中国之所以消费低迷,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物价太贵,同样的商品,不仅进口商品价格远远高于国外,”中国制造”的商品价格也远远高于国外。


凡是去过国外购物的朋友大都有这种感受。2009年,我到美国时,曾经对几十种商品的价格与国内进行比较,发现美国除图书、音像之外的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以后,都比中国便宜,最多的便宜70%以上。更离奇的是,连”中国制造”的商品,都能比国内便宜一半左右。也难怪国人为何在国外一掷千金,大包小包往回拎了。


2011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播出了一则名为《出门去抢购!》的专题节目,对中国人在境外疯狂抢购的场景进行报道。


问题是,”madein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漂洋过海,何以比国内还便宜呢?必须强调的是,一般而言,国外销售的”madeinchina”的商品质量优于国内,服务也更好。


这是一个奇怪但并不有趣的现象。这一经济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重重危机是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达到临界点的必然反映。


商品在出厂以前,并没有明显区别。区别在于出厂后。


首要原因就是税收太多太重了。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曾经做了个比较,从整体税负来看,中国的税负水平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并不属于最高。关键是税制增加了很多隐性的负担。


中国的很多税收是”隐身”的,你看不到,但却”逃”不掉。譬如本该由企业承担的产品税和营业税等税项,出厂前就被列为产品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由于我们的购物小票上通常只有价格,而没有税的踪迹,这些”隐蔽”税种通常轻易就被消费者们忽视掉了,但由于计入了价格当中,商品的价格自然就高。


高培勇介绍说,在中国现行的税制格局下,70%以上的税收来自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环节的税种。剩下的不足30%的税收,则来自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收入环节的税种。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按人民币计算,倘若上述国家征税的总量均为1000元,排除其他方面要素的影响不论,那么,作为价格构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种商品售价之中的税收数额分别为:中国700元,美国168元,日本186元,欧盟15国300元。”


也就是说,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这导致中国的商品价格普遍比国外高,即使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国内的售价也远远高于国外。


除了每月工资单上标明了上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以外,每天的衣食住行,自己的每一次日常消费,都包含了纳税行为。据了解,2010年的个人所得税数额,仅占了中国税收总收入的7%左右。而仅增值税和营业税两项,就占据了税收总额的442%。大部分个人承担的”间接税”,都隐藏在不易察觉的经济行为之中。


”中国制造”高于国外价格自然就不奇怪了。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靳东升在2010年年底的一次演讲中也表示,中国的流转税类比重偏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并没有”营业税”的定义,在美国,一般而言,消费者需要缴纳的就是消费税,但是这个税费在各州都不相同,最高只有10%,有些州甚至还减免了消费税。在中国香港,人工、地租都比内地贵,但很多商品反而便宜,这正是因为香港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我国共有19个税种,这些税最终会通过商品价格体现出来。因此,中国制造比海外贵,至于进口产品,更是比国外高出一大截。如果你在中国内地购买一块售价2700元的瑞士进口手表,其中将包含17%的增值税392元,30%的消费税623元,城市维护建设税71元,11%的关税267元,赋税总额是1353元。税在价格中的占比超过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