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漱溟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3:18
|本章字节:4220字
集体生活之于中国人,从宗教、政治、经济各方面来看,我们固不能否认其形迹之有;然其缺乏,是严重底。此其缺乏之严重,在民族品性naionalcharacerisics的缺点上充分见出。
一切优劣长短必藉比较而见。中国民族性的缺点,亦在其与西洋人发生比较竞争以后,大为显露。在这些缺点中,最为人所严重指斥者,有如:
(一)不讲公德、缺乏国家观念、自私心重;
(二)缺乏纪律习惯、公共场所没有秩序;
(三)缺乏组织能力,如一盘散沙;
(四)好徇人情,缺乏法治精神。
其实全是中国人过去缺乏集体生活锻炼,自然应有底结果,毫无可怪之处。试分别说之如此——
先以徇情与执法之不同来说。在大团体中一个办公机关,应付众人,处理百事,只有订出条文而拘守之,无论什么人来一律看待。然后乃少费话,免纠纷,公事进行得快,而秩序以立,群情以安。其中虽不免忽略个别情形,而强不齐以为齐,竟致不洽情不中理者。却是不如此,大事小事都将办不走。法治之必要即在此。然而在家庭之间,就不然了。一家之中,老少、尊卑、男女、壮弱,其个别情形彰然在目;既无应付众人之烦,正可就事论事,随其所宜。更且以朝夕同处,一切隐微曲折彼此无不了然相喻,势难抹杀不顾:而相亲如骨肉,相需如手足,亦必求其细腻慰帖,乃得关系圆满,生活顺畅。此时无所用其法治,抑且非法所能治。虽不必名为徇情,而凡所斟酌却莫非情致不同。
徇情底问题,是在大家族或家族中乃发生底。此因其一面范围渐大,人数渐众,颇非随便应付得了,渐有用法之必要;另一面则亲疏厚薄,其间自有差别,难于舍人情而专用法。中国人的生活,既一向欹重于家庭家族,至现在方且转趋于超家庭家族底集团,“因亲及亲因友及友”其路仍熟,所以遇事总喜托人情。你若说“公事公办”,他便说你“打官话”。法治不立,各图缴倅,秩序紊乱,群情不安。当然就痛感到缺乏法治精神是民族品性一大缺点,而深为时论所诟病了。
次说缺乏组织能力底问题。此所谓组织能力,即指如何作团体一份子的能力:其要素为对于团体之牢韧底向心力,和耐烦商量着往前进行的精神。有人说“中国人不是自暴自弃,就是自尊自大:他或者不要发言权不要监督权乃至不要自由权,作一个顺民亦可以,或者就是想要作皇帝底,乃至想给他皇帝以不作底”节引傅大龄《真正中国人及其病源》,见《国闻周报》第九卷十七期。,此种情形,到处可见。例如近几十年自有“有限责任股份公司”以来,往往都是极少底几个人把持其事,多数股东不闻不问,听受支配。能够分到股息,心满意足;亏损干净,自认晦气。除非蓄意捣乱,鲜有考究内情查问账目底。
又如民国七八年以来各地的学生会,其中热心高兴底废寝忘食,真可牺牲一切;但事情必须由他作主。假如他的主张行不去,他的意见没人听,马上心灰意懒,好歹不问了。赌起气来,闹到分裂散伙亦可以;相持不下,将团体之事摆起来不进行亦可以。又如乡镇地方之事,由地方官以命令行之,大家听从没有话说;或一向由一二领袖作主,亦可行得通。若一旦地方官好意召集众人,将某问题付之公议解决,往往就议论纷纭意见歧出,商量不到一处,事情反而办不动。此时即再下命令,强制他们如何作,亦不愿听。总之,或者受人支配作一个顺民,或者就作皇帝,要众人都听他的;互相商量大家合作,他却不会。凡此种种,例证甚多。当其不耐烦商量合作,就暴露他对于团体没有牢韧底向心力,所谓“一盘散沙”,所谓“没有三人以上底团体,没有五分钟的热气”,即指此。
其实这是不足怪底,中国人原来个个都是顺民,同时亦个个都是皇帝。当他在家里关起门来的时候,便是皇帝。出得门来,以其巽顺和平底第二天性,和其独擅的“吃亏哲学”“吃亏哲学”之意义见后。,遇到官府或其他强霸势力,他便是顺民。参加于众人之中,不卑不亢底商量,不即不离底合作,在他生活中原无此必要;尤以居中国社会重要成分之士人生活与农人生活为然。西洋人刚好相反。如前章所叙中世欧洲社会,不论为教士、为农民、为工商业者,其生活总离不开团体。所以他在团体中的耐烦习惯就养成了。对团体事情,纵然他的意见不被采用,乃至反乎其意而进行,他亦很快地接受追从。他深晓得事情不容一刻停摆,有方针胜过无方针,有政府胜过无政府。很少有如中国人那种暗中抵制多方牵掣的行为;甚至连悻悻然底神情亦没有。此其牢韧底向心力,盖多得于前所谓“集团生活之血底锻炼”,不是轻容易举底事。
胡石青先生(汝麟)于民国初年,尝遍游全球各地。特别是北美、南美、南太平洋多有华侨之处,他都到过。他常爱讲所见华侨故事,而结论说:华侨的才干非其他侨民(例如日本侨民)所及,亦非其当地人所及。不论干哪一项事业,皆能有他的表见;乃至当强盗,作乞丐,亦复出色当行。但有一点:这都是个人本领,而非成功于群策群力底组织。就因为在团体组织上不如人,又得不到国家的保护和援助,终为日本侨民所胜,为当地之人所欺——这真是一很好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