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识途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3:37
|本章字节:4264字
赵家地主非常奇怪地望着这位新老爷,居然问出这样的话来。那掌棍的几个大汉也奇怪地
望着新老爷。
“给我站起来。”张牧之说,“现在提倡三民主义,讲平等,不兴下跪。”陈师爷在一旁都为
新老爷能够随机应变,暗地笑了。
徐大个去把那个下跪的农民提一下:“站起来。”这个佃户还有些莫名其妙,只好站起来。
“你也站过去,站在下边,好问话。”张牧之对那个站在旁边的赵家地主说。徐大个一伸手
把他提到中间,和佃户站成一排。这位地主有些不以为然,把一只脚斜站着,一抖一抖的,满
不在乎。徐大个生气地在他腿肚子上踢一脚:“站规矩点!”
这样才开始了问案子。
张牧之听了原告、被告两方的申诉。很明显看出是这个赵家地主不讲理,把当时政府规定
的但是从来没有执行过的“二五减租”,反倒改成“二五加租”,要农民多交租。张牧之一听,火
星直冒,本来想当场发作,要宣判姓赵的地主给佃户按规定倒退二成五租谷的,可是陈师爷却
给他递了眼色,低声说了几句。张牧之才忍着气宣布:“退堂!听候宣判。”
姓赵的地主不放心说:“禀老爷,这刁民不押起来,不取保,他跑了,我将来向哪个讨租去?”
张牧之本待发作:“你咋个就晓得一定是他打输官司?”陈师爷却跑在前面代他答了:“退下!
本官自有道理。”
下堂以后,姓赵的地主就找到了那个掌刑的政警:“张哥,咋的?‘包袱’塞了不算数?”
那个政警把嘴一撇:“哼,你那几个钱,还不够人家塞牙齿缝缝的。”其实这份“包袱”完全
被他独吞了,新太爷一文也没见着。
新老爷审案子的事,一下子就传开了:新章法,讲平等,原告被告都不下跪了。那些照例
是被告、照例该他们下跪的穷百姓听了,觉得张老爷提倡的这个平等好。那些照例是原告、照
例不下跪的地主绅士们听了却觉得稀奇。有人说:“怪不得,是根党棍子啊,你看他穿的那一身
标准制服!”有的却觉得这一下乱了规矩,怎么要得!于是摇头摆脑地叹气,“国将不国”了。这
件事也照例传进黄公馆黄大老爷的耳朵里去,他却一言不发,只是在沉思。
等到过了三天,县衙门口的布告牌上贴出宣判告示来,是姓赵的地主败诉了。上面说按照
政府第几条第几款法令,应退佃户二成五租谷。这一下在县城里像揭了盖子的一锅开水,沸腾
开了:“哼,这位太爷硬把法令当真哩!”“嘿,这还成哪一家的王法?”有的人也责备姓赵的地
主:“他也太心黑了,二五减租,你马马虎虎不减也就是了,偏还要二五倒加租,还要去告状,
输了活该!”
这件稀奇事情当然也传到黄公馆里去了。黄大老爷听了,还是一言不发,闷起!
穷苦老百姓一听,却高兴地一传十,十传百,一下传开了:“新来的张老爷硬是要实行二五
减租哩。”许多人在盘算:“去年的已经给地主老财刮去了的,就算了。今年眼见要收谷子,这
回有人撑腰,要闹他个二五减租了。”
张牧之上任不到两月,来说事情的,许“包袱”的,总是不断。这在别的县太爷看来,就是
财源茂盛的意思,巴不得。张牧之却觉得心烦,多靠陈师爷出面去处理。反正张牧之给他定得
有一个原则:凡是地主老财们送来的,收,多收。狠狠地刮,刮得他们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
出。说的事情就给他来个软拖,东拉西扯,横竖不落地,理由就是塞的包袱不够,难办事。至
于那些穷苦人、正派人,就一律不要。专门替人家办理付款事情的县银行钱经理看在眼里,想
在心里:“这位太爷,口讲新章程,其实是个‘鲢巴郎’嘴巴叉得很。”
这时上边又下来公事,收一笔爱国捐,五万元,限期交上去。一个县太爷在任上,只要碰
到这么一笔上面下来的什么税,什么捐,就可以把腰包填满了,可以走路了。这种捐口说五万
元,县太爷可以不必自己兴师动众地去收,只要按七万元出包给人家去收就行了,收得快,又
得利。这不知道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朝代,哪些会做官的老爷想出这种妙法。实在方便。至
于那些来包税捐的地主老财们,用七万元包了回去,他们爱向谁收,收多少,就不用问了。十
万元也由他们去收了。这真是发财的好门路。
这一笔五万元爱国捐的公事一下来,那些有钱有势的老财们纷纷出动,上下活动,打通关
节,要求包收爱国捐。可是谁也莫想一口独吞,连黄天榜大老爷也不敢使出他的“天棒”,独包
了,这是要利益均沾的事,不然你休想以后办事搁得平。你要求包这一个乡,他要求包那一个
区,而且是先付包银,倒是可以的。这条件真够优厚的了,可是张牧之偏偏不干,他要研究一
个新章程、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