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民歌运动的另一分支

作者:张立宪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01:07

|

本章字节:5124字


相遇在民歌轻扬的季节里,试图用音乐创作来写下自己的心情故事,拿起吉它自弹自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写写歌分享自己的心情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民歌手中广节目主持人苏来


1977年下半年,在经过事前的市场调查与规划之后,新格唱片公司举办了“金韵奖”的系列活动,以标榜“由这一代年轻人的心声所谱成的”推出唱片以及相应的校园巡回演唱会,迅即造成风潮。翌年,以制作国语流行歌曲起家的海山唱片公司也推出《民谣风》专辑,亦引起流行,这就是“校园歌曲”的发展基础。


校园歌曲路线与中国现代民歌或淡江―《夏潮》路线的民歌运动是颇不相同的,后两者都带有知识分子使命感的色彩,而校园歌曲并不强调负有某种责任或试图呈现社会现实,只是着重“年轻人本质论”,因而与既有的唱片工业所生产出的一般国语流行歌曲也不相同。


评论者常以商业力量“介入”或“商业化”这样的措辞与观点来看待校园歌曲,甚至认为这是民歌“没落”的主因之一。民歌的商业转向,使民歌失去原有对民族意识的反省,使它仅成为以年轻人为主的音乐形式。但另一方面,当民歌转化成校园歌曲的形式之后,去除早期过多的民族、政治色彩,却也吸引了部分专听风花雪月的成年听众,扩大了它的听众与消费市场。


关于商业介入,陶晓清曾经在主持的节目中说:因为商业的规范运作,民歌手们才能获得生活保障的资金,得以更好地继续推动民歌的发展。


金韵奖是由当时新成立的新格唱片公司所创办的,由音乐人姚厚笙大力推动。1977年5月到6月,首届“金韵奖青年歌谣演唱大会”分演唱组及创作组进行全岛的征选及比赛;报名者有一千二百人,其中百分之七十是大专学生。基本上入选者多半外貌并不出色,也并未以打扮穿着取胜,与一般歌星大不相同,因此使得随后灌录的唱片《金韵奖第一辑》造成发行上与传播上的障碍,因为“电台没兴趣,电视不屑一顾,唱片行老板不愿意卖”。面对这样的局面,新格采取一种直接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策略,即校园巡回演唱会,直至现在,这依然是流行音乐贯用的宣传方式这一。


第一场校园巡回演唱会于1977年12月15日在文化大学举行,结果获得意外的成功。演唱会后没几天,唱片行开始纷纷催货。第一波在台北地区的五场演唱会下来,销售量就明显上升,在短短数个月这内便突破了十万张,这不但超过了损益平衡点的五万张,更超过了当时一些大牌流行歌星的销售纪录。


在往后的四年当中,新格便每年进行一轮全岛歌手歌曲征选――唱片灌录、发行及巡回演唱。商业手段的介入使得早期的民歌发展更加规范化。新格唱片是首家通过商业方式包装、发行、宣传民歌的唱片公司。对于每一届金韵奖大赛涌现出的新人新作,新格在制作人姚厚笙、黄克隆的极力倡导下,均以《金韵奖纪念专辑》的名义推出合辑。除了每届比赛之后灌录两张合辑唱片以外,新格亦会再从这些合辑唱片的听众反应当中找出受听众喜爱的歌手,然后再灌录这些歌手的个人专辑唱片,如包美圣、陈明韶、王梦麟、李建复等等专辑基本上即是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历届金韵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1977年)冠军歌手:陈明韶


优胜歌手:范广慧、包美圣、朱天衣、杨耀东、邰肇玫施碧梧二重唱等


第二届(1978年)冠军歌手:齐豫


优胜歌手:王梦麟、李建复、黄大城、木吉他合唱团、旅行者三重唱、四重唱等


第三届(1979年)冠军歌手:王海玲


优胜歌手:郑怡、王新莲、马宜中、施孝荣、罗吉镇、四小合唱团、杨芳仪徐晓菁二重唱等


第四届(1980年)冠军歌手:郑人文


优胜歌手:苏来、郑华娟、李明德等


第五届(1984年)冠军歌手:潘志勤


优胜歌手:杨海薇、高惠瑜、柯惠珠、常新愚、于台烟、姚黛玮


从名单中可以看出,第四届与第五届间隔了四年的时间,事实是,1984第五届的金韵奖已是校园歌曲的强驽之末,冠军歌手甚至很少被人记住。


那个时候,民歌排行榜是靠听众寄明信片来统计,真的就有听众号召周围的同学多写明信片投给心仪的歌手。买不到或买不起唱片,学生们就自己跟着电台的节目翻录一卷卷的录音带,而“代客录音”的业务也相应出现。


《金韵奖》的成功随即诱发了其它唱片业同行的跟进,如海山、四海、丽歌、歌林、环球等等原来以发行国语流行歌曲为主的唱片公司,然而其中能与《金韵奖》相提并论的,只有海山公司自1978年起连续四年的《民谣风》。因《民谣风》的推行,海山派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歌手,比如蔡琴、苏来、叶佳修、梁弘志。有趣的是,齐豫既是1978年第二届金韵奖的冠军歌手,亦是同年度第一届民谣风的冠军歌手。


历届民谣风获奖名单


第一届(1978年)


独唱组:齐豫、叶佳修、林诗达等团体组:小乌鸦合唱团


第二届(1979年)


独唱组:李丽芬、郑怡、蔡琴、吴四明、苏来团体组:复兴工商合唱团(李碧华等人)


第三届(1980年)不详


除了唱片工业的生产行销之外,校园歌曲也借由电视媒体深入传播。稍晚在1980年7月,由《民生报》、中广、警广与华视共同举办的名为“创作歌谣排行榜”票选活动,初期榜上有名的清一色都是校园歌曲。第一周的前十名依序为《龙的传人》、《恰似你的温柔》、《归去来兮》、《秋蝉》、《归人沙城》、《年轻人的心声》、《归人》、《今山古道》、《故乡的风》、《小草》。这项活动整体所产生的宣传与传播效果,显然要远大于陶晓清单一的广播节目与《滚石》杂志所合办的民歌排行榜,甚至大于唱片公司本身的宣传。


校园歌曲的声势于1980年左右达到最高潮。除了唱片的出版与传播媒体的大量推介之外,政权亦在这年展现肯定校园歌曲的姿态:国民党青工会旗下的《自由青年》杂志即在1980年初举办了一次座谈会,肯定了“校园歌曲与民歌”的地位;时任新闻局长的宋楚瑜也在当年成功岭大专生暑训演讲中以当时最受瞩目的,连他本人“也深深感动”的《龙的传人》为主要话题,甚至动手改写了几句歌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