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作者:黄龙德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8:19

|

本章字节:6580字

天雾峰乌龙潭度假村座落在海拔1325米的飞云山瀑布景区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二十一摄氏度,是度假休闲的绝好境地。


宋元明没带任何人,叫了辆出租车,准时到达约会地点。说实话,他了解沙南鑫的个性,没指望从他嘴里得到鹰岭事故的详细情况。不过既然是奉命调查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他就必须找当事人之一的沙南鑫聊一聊。他跟沙南鑫虽然不是一路人,但毕竟是故旧,还有点篱笆亲,或许,在聊的过程中能窥测和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沙南鑫已在度假村的入口处等候,一见面,伸出双手亲热地叫道:“是你吗,元明。”


宋元明也热情地握住他的手:“老沙,又瞧见你的尊容了。”


“变了,”沙南鑫上下打量他,“瞧,头发都花白了。”


“毕竟快六十了,”宋元明感慨道,“岁月无情,眼睛一眨,你我都老了。”


“是啊,”沙南鑫也感慨万端,“想当年,咱们都是毛头小伙,青涩生猛。你从大城市来,一颗红心,满腔抱负,战天斗地出尽风头,硬把我那最优秀的小堂妹勾到手。”


“你也不错,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沙家堡也算得上个人物,尽管成分不好,不也娶了个俊俏媳妇吗?”


二人哈哈大笑。


“元明,那时咱们风华正茂,志向远大,几十年过去,”沙南鑫摇摇头,“才知这世界太大,人才太多,自己太渺小,什么理想什么壮志,全都付诸东流。”


宋元明叹道:“人嘛,绝大部分都是这样过来的。”


初出茅庐,更多的是憧憬和向往。随着时光的流逝阅历的渐丰,心底的事儿越积越多,稍有触动,便会冒了出来。美好的记忆给人带来的愉悦自不必说,即使那愁苦心酸的往事,经过时间的发酵,也会泛出一缕淡淡的清香。


宋元明和沙南鑫,都不由陷入往事的回忆中。


他俩是同龄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宋元明作为上海知青,沙南鑫作为回乡知青,高中毕业后双双来到黑峰大队沙家堡生产队务农。跟村里其他男人相比,他俩就像如今的歌坛新秀,星光熠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人老了,回头看看当年的事,二人嘘唏不已。


“元明,”沙南鑫仰头望了一眼蓝蓝的天穹,“时间还早,咱们随意走走,吸一吸这不花钱的新鲜氧气。”


“好哇。”


二人沿着曲折的石径向前走去。


对面是小香山,漫山都是枫树,倘若进入深秋,火焰般的色彩必将染红整个山谷。这边是虎跳崖,与小香山隔着一个百米宽的峡谷。他俩站在高悬的铁索桥上,聆听山涧飘来的叮咚水声,呼吸着清新醉人的空气,从心底发出阵阵赞叹。


“老沙,”宋元明收回目光切入正题,“今天约你不光是叙旧,主要呢,想了解鹰岭事故的相关情况。”


沙南鑫“噢”了一声。


“据说鹰岭隧道工程是你承建的?”


“哪里,是山西佬的。”沙南鑫淡淡地说,“我是本地人,人头熟,替他们做些具体的事。”


“原来是这样。”宋元明点点头,“事故死了多少人?”


“元明,”沙南鑫瞄了他一眼,“这个问题你不该问我。”


“为什么?”


“政府已经有定论嘛。”


“你所知道的情况呢?”


“当然同政府公布的一样喽。”


“老沙,可别跟我打官腔。”


“哪能呢。”沙南鑫半开玩笑道,“再说我也没当过官呀。”


“你呀,”宋元明笑着摇摇头,“说话还是那样滴水不漏。哎,”他手指侧前方,“风景区还有老表居住?”


谷地里,树儿枝繁叶茂,掩映着十数间小木屋。好些人在菜地里施肥。


“哦,这是旅游局为提升民俗游的规模和质量,吸引城里游客的一着妙棋。”沙南鑫抚摸着冰凉的铁索,解释道,“城里的白领们用闲钱在山里租一间小屋,围一块土地,自己种菜、自己摘、自己吃,双休日上这儿体验山野村夫的农家生活。”


“是吗,”宋元明开玩笑说,“真该让他们像咱当年一样,也到农村那个广阔天地炼炼红心。”


“元明,”沙南鑫说,“来到山里自然要入乡随俗吃农家饭。中午我为你点了两道特色菜,一道是艾草鸡蛋,一道是芋头石鱼。”


“好哇。”宋元明高兴地,“老沙,看来你还真没忘记咱们相处的日子。”在黑峰大队沙家堡那段日子里,艾草鸡蛋和芋头石鱼是宋元明最喜欢吃的两道菜。只要有空,沙南英就跑到谷地里采摘艾草,捣烂后跟土鸡蛋一块儿摊薄煎酥。这道菜青嫩焦黄,脆脆的,咬一口,满嘴清香。芋头焖鱼也是沙南英最拿手的一道菜。焖了一个多小时的新鲜芋头和山涧石鱼,热气腾腾,又软又香,满满一大盆,令人禁不住垂涎欲滴。


沙南鑫说:“城里的所谓柴火房,大多有名无实,这儿的饭菜,跟咱家乡一样,真是用山上的枯枝烧做的,味道好极了。”


“那就好。”宋元明一语双关,“如今挂羊头卖狗肉的事不是没有,明明不是这么回事,却硬要说是这么回事。”


“假作真时真亦假。”沙南鑫笑笑,“你也别太敏感,把真东西当成假货了。”


宋元明盯着他,突然问道:“有人反映,说遇难民工的遗体不在沐州火化。”


“是吗?”沙南鑫吃了一惊,“谁说的?”


“是,还是不是?”


“没必要舍近求远吧?”沙南鑫没有正面回答。


宋元明淡然一笑:“是啊,拉到邻县火化的确是舍近求远。”


“没这个必要,”沙南鑫摆摆手,“没有道理嘛。”


“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隐瞒死亡人数,减小事故的严重程度。”宋元明轻轻摇了摇铁索,不动声色地说,“其实,异地火化的事例并不罕见。”


“你是说,”沙南鑫敏感地问道,“沐州存在异地火化的问题?”


“问你呀。”


“我不清楚,”沙南鑫摇摇头,“这种事我绝对不会做。”


“老沙,你如今也算是沐州有头有脸的人物,”宋元明定定地瞧着他,“跟我可别有所隐瞒啊。”


沙南鑫不满地反驳道:“元明,咱俩多少沾亲带故吧,论辈分,沙南英得叫我一声哥,我能骗你?”


“倒也是。”宋元明说,“沙家堡就出了你这么一个人大代表,我想你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


“跟你比差远了,在咱们清泉乡沙家堡,还没人能超过你。”沙南鑫恭维道,“你是腿上绑铜锣,走到哪儿都当当响。”


“别给我带高帽子,”宋元明揭他的老底,“我可没忘记,有一段时期你比我还先进,尤其是毛著学得特好,在全县的千人大会上还介绍过经验呢。”


沙南鑫有些不好意思,瞟了他一眼,嘿嘿地笑了。


宋元明也哈哈大笑。


的确,那是一个令人想起来就忍不住要暗自发笑的年代。那时,每当天蒙蒙亮,宋元明就早早起床,肩挑畚箕手持铁铲行走在乡间的小道上,为生产队拾狗粪。而这时,他总能在朦胧的晨光中看到一个同样的身影,那就是沙南鑫。他俩这种不怕苦累脏乐于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一直受到大队党总支和公社党委的表扬与宣传。他俩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被评为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当时,在学毛著方面,沙南鑫比他做得更好,总结出深受各级领导赞赏的格言式心得:“毛主席著作要天天学,一天不学心里慌,两天不学路走弯,三天不学人完蛋。”在山溪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表彰大会上,沙南鑫结合具体事例声情并茂地做了经验介绍。倘若不是成分不好,有海外关系,恐怕他早就出人头地,在仕途一路高歌猛进衣锦还乡了。


“人太渺小,没办法。”想起往事沙南鑫好不感慨。当年,说假话纯属万般无奈。


二人不再说话,默默地望着前方。


铁索桥下,清粼粼的涧水潺潺流过石滩,渐行渐远,最终隐入郁郁葱葱的大山深处。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