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齐家——修身之用(12)

作者:曾国祥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42

|

本章字节:8292字

【译文】宝是指亲族邻里,时时来往,贺喜吊丧,问疾济急等,星冈公常说:“人待人,是无价之宝。”


【简析】“宝”在这里的特定解释是:善待亲族邻里,对于居家来说,有好的亲族邻里,就是个宝。星冈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远近颇有令名。曾国藩将善待亲族邻里,纳入了齐家的重要内容,是极厚道也极明智的。


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干净,第三诚修祭祀,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待,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善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


【译文】我的祖父星冈公,最讲求治家的方法。第一早起床,第二打扫干净,第三祭祀虔诚,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是亲族邻里来到家里,没有不恭敬款待的,若有急难就一定给予救济,有纠纷就一定帮助排解,有喜事就一定去庆贺,有疾病就一定去慰问,有丧事就一定去吊唁。


【简析】星冈公是曾家的金字招牌,他的贡献一在勤俭致殷实,在家庭硬件建设上打下了基础;二在立训教子孙,在家庭软件建设上做出了榜样。曾国藩亲受其惠,即便在对待亲族邻里方面,星冈公也堪称楷模。


廉俸若日多,则周济亲戚族党者日广,断不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


【译文】养廉费和俸禄若日渐增多,周济亲戚族党的人也就日渐扩大,断不积蓄银钱给儿子在穿衣吃饭方面的花费。


【简析】曾国藩多次寄银钱回家分赠亲戚族党,实难能可贵;而断不蓄积银钱于子孙,更凤毛麟角。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他的逻辑是,生活有困难的亲戚族党最需要救济,子孙要靠自己的勤俭立身,不能靠上辈留下的钱财度日。


至于宗族姻党,无论他与我家有隙无隙,在弟辈只宜一概爱之敬之。孔子日:“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日“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此刻未理家事,若便多生嫌怨,将来当家立业,岂不个个都是仇人?古来无与宗族乡党为仇之圣贤,弟辈万不可专责他人也。


【译文】至于宗族姻亲,无论他与我家有无矛盾,在弟弟这一辈人都应尊敬他们,关爱他们。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现在还没有料理家事,便已矛盾重重,将来当家立业,岂不个个都是仇人?自古就没有与宗族乡亲结仇的圣贤,弟弟们千万不可一味指责他人。


【简析】对待宗族姻党,须有“泛爱众”的胸怀,何况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孔孟的“仁恕”之训应铭记而力行,只反诸己,毋责于人。


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自有深固之基矣。


【译文】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以怠慢。对待贫困人家也与对待富贵人家一个样,处于兴盛时要预先想到衰落时,如此,自然家业基础便深固了。


【简析】待贫如富、居盛思衰,与深固之基有何关系,没有阅历的人是无从理解的。曾国藩比最大的弟弟还长十岁,自然体悟颇深。当今有人自家一富贵,就不理睬尚处贫贱的老亲旧眷,视他们为瘟神,不妨学学曾国藩,也盛时预作衰时想,放低一点眼光,总还是有益的。


致人客来往,非房族即亲友,切不可稍稍怠慢。


【译文】至于人客来往,不是本房本族,就是亲戚朋友,切不可稍稍怠慢。


【简析】若从扬名计,曾国藩当应占领房族亲友这个领域;若从伦理计,家人之外,这批人就是第二道人伦圈,不能不遗德于其内。


与其独肥一家,使戚族因怨我而并恨堂上,何如分润戚族,使戚族载我堂上之德,而更加一番钦敬乎!


【译文】与其独肥一家,使得戚族因此怨恨我而一并怨恨,长辈,何不分润戚族,使戚族感戴长辈们的恩德,而更增加一分钦敬呢?


【简析】诸弟对曾国藩寄钱分赠族戚有微词,如何说服他们?唯有找出可以沟通的共同情感基础来,这就是使戚族载我堂上之德,难道诸弟还会任戚族恨我堂上吗?


族戚中之穷者,亦即每年各分少许,以尽吾区区之意。


【译文】族戚中的贫穷者,也每年各分得一点,以尽我小小的心意。


【简析】再度申明,仅尽区区之意而已,重在心意,不在钱之多少。


【修身故事】


寄钱风波


曾国藩兄妹多,父母负担极重。他7岁读书,直到27岁考中进士,一人就把家底掏空,还有四个弟弟都要上学,家里早就负债累累。在京城任职,薪水又不高,开支拮据,一直无钱接济家中。幸好1883年朝廷派他去四川乡试主考,什么差旅费、补助费,都是两头得,一下子一千多两银子,堂堂正正地落入了腰包,比他几年来的薪水总数还多。手头有了钱,曾国藩决定好好地孝敬一下父母,于是就寄出一千两银钱回家,并写上一封长长的家信,后面吩咐道:“付银千两至家,以六百为家中完债及零用之费,以四百为馈赠戚族之用。”


父亲接到寄来的银钱和信,十分高兴,如何使用,也照曾国藩的意见办。不料全家人知道这个喜讯后,却议论纷纷,几个弟弟不但不说大哥的好,还刺耳地叫嚷着:“凭什么要把四百两分给那些穷亲戚呀,一千两还债都还差一大截呀,钱寄给父亲怎么用就得让父亲说了算呀,要自己做主就该自己回来分呀!”一句话,难听极了。尤其是老三曾国华和老四曾国荃,更是情绪激愤,还专门写信给曾国藩表示抗议。看来,曾国藩是做了一件好事,却引发了一场家庭风波。


不过,曾国藩有他的理由。在京城几年,他的思想道德修养有了极大的提升,目前只有这点能力就这么做,将来如果有能力还要这么做,戚族那么穷,那么可怜,我们不怜爱谁怜爱?弟弟啊,你们太年轻,太缺乏责任感了。家里这次没还完的债下次可以再还,而那些戚族如不及时救助,有的已年迈体弱,有的孤身一人,有的年关难过,这些钱也不过救救急而已,没有谁会因此发财。


他回信给弟弟们,一方面感激他们在家里操劳家务履行孝道,一方面耐心劝导他们要学会做人,说明他在外做官并不想只肥自己一家,苦口婆心,好不容易才平息了这场家庭风波。


夜喊砸车


曾国藩大儿子曾纪泽娶了长沙贺家名门之女为妻,但儿媳到了曾家,就是曾家的人,就得守曾家的规矩。曾家的婆婆、女儿和媳妇,都要按照曾国藩祖父星冈公的规定,会做饭,会纺纱。欧阳夫人带头,一纺就是半夜,几乎天天如此。曾纪泽新媳妇进门没几日,也不例外。曾国藩身上脚上穿的衣服鞋袜,都是自家人织的粗纱粗布做的,什么绫罗绸缎谁也别想奢侈。


曾纪泽新婚燕尔,晚上读书比过去少了许多,老早就睡了。可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总睡不着,隔壁几部纺车吱吱呀呀叫个不停,房间里越静,这叫声就越觉得刺耳。实在憋得慌,他便大喊一声:“妈!你那个不懂事儿的媳妇,吱吱呀呀纺个不停,闹得我根本睡不着!你把儿媳那纺车砸了吧!”这喊声,坐在隔壁房间还在看书的曾国藩听得一清二楚,心里不禁觉得,这儿子真还嫩着呢,脑子也不想想,新媳妇出身豪门,做闺女时哪里受过这等苦这般约束啊,到曾家来竟这么勤快、懂理,你做丈夫的不但不赞扬,还叫着要砸车,多不近人情!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总不好训他一顿,于是,他换了个方式,也学着儿子的样子大喊起来:“老婆,如果要砸,就把你那部纺车先砸了吧!我也睡不着呢!”的确,媳妇纺纱深夜,都是婆婆的过,砸掉婆婆的车,不就彻底解决问题了吗?


隔壁的车子没砸,但一会儿那吱吱呀呀的声音也就停了下来。婆婆自然是听懂了曾国藩话中的意思,就原谅了不懂事的儿子。


【独处心语】


人生最先接受爱的是在家庭,一个充满真爱的家是人生的幸福所在。但爱是目的,也是手段,通过爱能培养人的真善美情性,激励人也去爱亲人、爱人民、爱国家,从而促使社会和谐进步。这就是家庭的无限魅力与巨大价值。因此,齐家是每个人都应负起的责任。


一家三五口,难免会出矛盾,按照曾国藩的说法,家中每个成员都应各守其位,家主做好榜样,该慈者慈,该孝者孝,该悌者悌,该友者友,这样,和则福生,睦则业成。慈孝悌友之中,孝是关键。传说吴地有四兄弟,由于家贫无以养,父母陆续将他们送与富户为奴,四兄弟长大后相继返家取媳侍亲,开头每月轮养,后改为每日轮养,再改为每餐轮养,五天一聚,争相比孝,其乐融融。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尽是美丽,也有兄弟愈多,愈无人侍养双亲的惨景。有的人孩提时代对父母孝顺备至,一旦娶妻生子之后,就渐渐陷入了不孝的怪圈而难以自拔,这就应验了曾子所说的“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懒惰,孝衰于妻子”这句警世恒言。这里的祸根并不在于妻与子,责任在于丈夫。曾子曾因妻子为后母蒸梨未熟而休,待长子曾元苦劝才允其归。这里自然不是称赞休妻的男权,而是想道明曾子在孝的大德上毫不含糊。作为丈夫如果真有孝德,其妻其子又怎可奈何!


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与钱财虽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因素还是道德氛围。


作为家长,与其拼命赚取钱财使家庭物质生活充裕,不如下力营造道德氛围使家庭精神生活高雅。曾国藩早有预言,官宦之家、富贵之家,往往只能维持一二代、三四代,唯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个预言的可信性。要营造道德氛围浓厚的家庭,家长仍然是主心骨。如果家长只是一个工作狂或生意狂,只关心晋升进宝;如果家长是一个麻将迷惑网络迷,只追求自逸自乐,那么,代价必然是家庭的不整,子女的不肖,等到醒悟过来,往往后悔莫及。有的人甚至以为,家庭是个私的仓库,将见不得人的私字肆意纳入,


多多益善,这样,当私字塞满这个仓库之日,也就是这个家彻底毁灭之时。家庭内是有许多隐私之处,孔子也讲过“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话,而且解剖了攘羊的实例。但是,在任何时候,孔子都是将道义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都主张家人的错误应该通过引导劝说促其改正,并非藏污纳垢见怪不怪。曾子说:“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家庭的道德正气是这个家庭的生命力所在,维护这种正气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