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国祥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0:42
|本章字节:8872字
有始无终,故深以无恒为憾。近年在军中阅书,稍觉有恒,然已晚矣。故望尔等于少壮时,即从有恒二字痛下工夫。然须有情韵趣味,养得生机盎然,乃可历久不衰。若拘苦疲困,则不能真有恒也。
【译文】开了头没有坚持下来,所以我深以没有恒心为遗憾。近年来在军营里读书,稍觉有些恒心,但是已经晚了。所以希望你们在年轻时,就从“有恒”二字上痛下功夫。当然也要有情趣,培养得生机勃勃,才可以经久不衰。如果一味子受困苦束缚,就不能真有恒心了。
【简析】两段重点讲自己无恒之憾之耻,劝导儿子于少壮时,即从有恒二字痛下功夫。
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欠居敬之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人德之基也。
【译文】我有志学习做圣贤,少年时候欠缺居敬的工夫,至今尚且不免偶尔有不庄重的言行。你应该举止端庄,言语不随便出口,才是迈进道德修炼行列的基础。
【简析】敬为入德之基,儒家极讲究这个“敬”字。曾国藩在小儿子纪鸿面前剖肝相照,要他学会举止端庄、言不妄发这个“敬”字,感召力极强。
尔禀气太清,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得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余字汝日劫刚,恐其稍涉柔弱也;教汝读书须具大量,看陆诗以导闲适之抱,恐其稍涉刻薄也。尔天性淡于荣利,再从此二字用功,则终身受用不尽矣。
【译文】你的天赋气质太清纯,清纯就容易变成柔弱,只有志趣高尚坚实,才可以将柔弱转化为刚强;清纯又容易变成刻薄,只有胸怀闲阔辽远,才可以将刻薄转化为宽厚。我为你表字劫刚,就是担心你稍稍陷于柔弱;教你读书须有宏大的气量,读陆游的诗来培养闲适的怀抱,就是担心你稍稍陷于刻薄。你天性对于荣利看得淡薄,若再从这两个字上用功,这样一生都受用不尽了。
【简析】所谓禀气,乃天生之性情气质,一般是不易改变的。但曾国藩重后天修炼,认为也是可以由渐而习予以改变的。再说禀气也非铁板一块,儿子禀性中既有清的一面,也有淡的一面,清可能致刻,但有淡仍可化刻为厚。人的禀性都是多元的,彼此即可相克,也可相生,关键是如何引导。
家中兄弟子侄,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现象;一自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谆谆以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
【译文】家中兄弟子侄,总应该将勤与敬两个字作为准则。一个家庭能做到勤与敬,即使是乱世也有兴旺气象;一个人能做到勤与敬,即便是愚人也有贤智风味。我平生在这两个字上用的功夫少,现在谆谆教导我的诸弟子侄,务必时时遵守,是最为重要的。
【简析】曾国藩一生勤敬,世人皆知,但他按理学的修身要求自剖,仍觉有不足之处,所以还是向兄弟子侄一再检讨,望他们在勤敬上多下功夫。
吾自问服官三十余年,无一毫德泽及人,且愆咎丛积,恐罚及于后裔。老年痛自惩责,思盖前愆。望两弟于吾之过失寄箴言,并望互相切磋,以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要令后辈洗净骄惰之气,各敦恭谨之风,庶几不坠家声耳。
【译文】我自问做官三十多年,没有一丝恩泽与德行给人,而且错误很多,恐怕会累及后代。年老了沉痛地惩罚与责备自己,想弥补以前的过失。希望两位弟弟针对我的过失多寄些劝诫的话,而且希望能够互相切磋,能以勤俭自持,用忠恕来教子,要让后辈洗清身上的骄气与懒惰,各自有敦厚恭谨的作风,才不会损害家里的声誉。
【简析】曾国藩一生多存敬畏之心,他一畏天命,二畏祖宗,三畏人言。这里又多一畏,曾国藩说:“愆咎丛积,恐罚及于后裔。”他是畏子孙了。乍一听这话,觉得大可不必,其实,祖德可荫于后人,祖过何曾不罚及后人呢?曾国藩暮年其心倦倦,不说遗泽后人,至少也不可罚及后裔啊!
【修身故事】
教女勤俭
曾国藩夫妇生有三男(大儿子夭折)五女,抚养和教育的担子都很繁重。最小的女儿曾纪芬,是在北京出生的,曾国藩最是疼爱。但是对于他们的学业和生活,都一视同仁,要求极为严格,小纪芬也不例外。无论公务怎么忙,每天都要亲自给女儿规定“功课单”,到时候还要一项一项检查,直到女儿17岁了,还是如此。
生活上更是苛刻。曾国藩规定,孩子们出门不许坐轿,穿着不可奢侈,不许使唤家里仆人取水添茶,家务烹饪、洗扫、纺绩、缝补都要学会。一句话,家规谁也不能触犯。一次,全家去南京,纪芬穿着一件蓝呢夹袄,配了一条缀青花边的黄绸裤,这条黄绸裤还是嫂嫂贺夫人留下来的。结果父亲看见了,马上教训她,说这太奢侈,纪芬只好换穿另一条裤子。其实,这条裤子也是贺夫人留下,三姐穿过后再给她穿的。有次李鸿章请欧阳夫人及曾家小姐们吃饭,两个姐妹只有一条稍微像样的裤子,她们都要穿,争执不下,急得哭了起来。
曾国藩连忙安慰说:“明年如果继续当总督,一定给你们再添置一条裤子。”年幼些的纪芬,一听这话,顿时破涕而笑。
1875年,曾国藩去世已过三载,曾纪芬嫁与湖南衡山的聂家,她带去的嫁妆里面,有一份传家宝,这就是当年父亲给他们写的“功课单”,这是一份很特殊的功课单,并没有何时读书、何时作文之类的安排,而是她们姐妹出学后在家劳动锻炼的功课单:
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
巳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
中饭后做针线刺绣之类(细工);
酉刻(过二更后)做男鞋或女鞋或缝衣(粗工)。
曾纪芬是一位既有学识见地、又极善操持家政的贤淑女性,在聂家也学着曾国藩那样教育子女,都很成功,后人尊称她为“崇德老人”。
励子刚强
曾国藩祖父星冈公性刚好强,靠勤劳节俭起家,而且让儿子、孙子都半耕半读,叫人好不羡慕。曾国藩父亲曾麟书拙诚忠孝,母亲江氏任劳任怨,性格也极其刚强。曾国藩从小受到他们的影响,也有一副拙诚刚强的性格。他极力贯彻星冈公立下的“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家风,对长子曾纪泽也着重于刚强性格的培养。他对儿子说:“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他见纪泽走路步子不重,多次写信叮嘱说:“余尝观星冈公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颇重厚,盖取法于星冈公。尔之容止甚轻,是一大弊病。以后宜时时留心,无论行坐均须重厚。”
一个“重”字,看起来是生活小节,其实是一个人刚强性格的外显,曾国藩对纪泽这一性格的培养,在儿子一生中产生了颇大的影响。按照父亲的要求,曾纪泽30岁开始苦学外语,并学习西方科学,立志继承父亲终生希望实现的强国之业。曾国藩死后,曾纪泽承接他的侯爵待遇,被派到欧洲担任英法公使。
当时,清廷派驻沙俄的使者是崇厚这个胆小鬼,在俄国人一呼一喝之下,竟不顾自己国家的主权,就签署了割让新疆伊犁的卖国条约,举国都为之愤怒。朝廷派曾纪泽专去俄国,看能否挽回局面。
曾纪泽一到俄都,深入了解情况,探究内幕,发现沙俄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就心里有了几分底。谈判时,曾纪泽义正词严驳斥了沙俄代表欺侮弱国的伎俩,一个回合一个回合地较量。他根据国际法的通则,指出:“不论国家大小强弱,都要尊重主权独立平等。”当沙俄代表拍着桌子威胁说:“你不答应,我们两国就开战!”听了这句挑衅的话,曾纪泽先是委婉地说:“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喜欢打仗。”突然也猛拍桌子激昂地吼道:“但我们中国人从来都不怕打仗!”
就是这位个子并不魁伟、但吼声却震撼寰宇的曾国藩后人曾纪泽,硬是逼使欺软怕硬的沙俄政府签订了新的伊犁条约。世界听到中国收复伊犁这一消息都惊愕了英国驻俄公使感叹地说:“简直是个奇迹!”
【独处心语】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新中国成立之后,亿万普通工人农民的子女学习了文化,成为了国家建设事业的主力军,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千百万工人农民的子女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新一代知识分子,这也是翻天覆地的大事。进入21世纪,全体适龄儿童免费享受义务教育,对于广大工人农民来说,更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国家政策不断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倾斜,既有力验证了人民政权的性质,又有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需要。
这是就整体而言。然而就个体而言,则千差万别,子女受了教育之后,有的“上达”,有的“下达”,“上达”者为国家为人民不断作出贡献,“下达”者为国家为人民屡屡添加麻烦。追溯其原因,与本人修身有关,也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联系。当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看重智育有余,注重德育普遍不足。就学校教育而言,智育、升学率一直是硬任务,学校的知名度、教师的奖金额、校长的升迁机遇,都取决于此;而德育、素质教育从来都是软任务,形式上有,实质上无,唱在嘴里有,想在心里无,工作计划中有,具体实施时无,一句话,在许多学校里,德育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成了花瓶,只是个摆设而
已。试想,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还会有多高的道德觉悟、道德修养呢?即便思想品德课,也是教师只顾讲,不问学生做,更不知如何考,这种讲做脱节、学考脱节的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成长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如果在小学能完成几百首古诗词的教学,在初中能完成“四书”的教学,在高中能学习《左传》、《史记》及唐宋八大家的一些经典篇目,重点放在记诵与粗线条领悟上,对于孩子的道德成长及国学素养提升,将带来难以估量的裨益。
至于家庭教育,受学校指挥棒的影响,亦不例外,标新立异者少之又少。
学校只要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望子成龙”的家长就围着这根指挥棒转,买教辅,请家教,搞陪读,争名次,行奖惩,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一部分孩子成绩果然上去了,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但他们的道德成绩如何,则不得而知,要等他们接受了社会的检验才见分晓;一部分孩子成绩依然上不去,而且伴随着的一系列心理障碍出现了,或悲观颓丧,或呆滞麻木,或无非无非,或厌学厌世,这种重压之下的畸形人将来还能具有高尚道德或宽阔胸怀吗?
走出教育危机,是我们国家面临的紧迫任务。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愈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就愈高,人的道德与价值观形成期就在这个受教育阶段,好的教育对于其形成自然是正向作用,畸形教育则是负向作用,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社会已经呼吁尽快建立对学校、对校长、对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考查体制并严格实行,我们则认为,孔子及曾国藩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应该在这个体制的建立和实行中起到借鉴作用,而家长更应该从孔子、曾国藩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中主动吸取营养,从而提升教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