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27
|本章字节:12062字
今人的解释也是各种各样:有的说是山下灯光的折射,有的说是萤火虫在山下飞舞而形成的,还有的说是山中蕴藏着能发出荧光的矿石。最普遍的是磷火说,即“鬼火”。他们认为是山中数千年来死去的动物骨骼中所含的磷质,或含磷地层释放出来的磷质,在空气中自燃所造成的。但有的研究者认为,磷火说的破绽也不少。一是磷火多贴近地面缓缓游动,不可能上升很高,更不会“高者天半”或“有从云出者”;二是磷火的光很弱,而庐山文殊台和青城山神灯亭的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峨眉金顶更超过3000米,不可能看得那么清晰。
当过海军航空兵的郭宪玉认为佛灯是“天上的星星反射在云上的一种现象”。因为夜间无月亮时,若驾驶飞机在云上飞行,铺天盖地的云层就像一面镜子,从上向下看,不易看到云影,只看到云反射的无数星星。飞行员在这种情况下易产生“倒飞错觉”,就是感到天地不分,甚至感到是在头朝下飞行。由此他联想到在月明星灿的夜晚,若有云层飘浮在庐山大天池文殊台下,天上的星星反射在云上,就有可能出现佛灯现象了。由于半空中的云层高低不一,飘移不定,所以它反射的荧荧星光也不是固定的。也许在这个角度反射这一片,在那个角度就反射另外一片,从而造成佛灯闪烁离合、变化无穷的现象。然而,为什么在其他山区就不能见到这种云反射星光的现象呢?而且就是在庐山、峨眉山和青城山上,也只有特定地点才能一窥佛灯、神灯的风采,可见这种说法尚不足以定论。
也有人认为文殊台紧靠石门涧,石门涧是飞驰跌入谷底的瀑布。佛灯就是由于石门涧瀑布飞溅的水花洒在山谷的云雾中,增加了云雾的湿度,云雾中含的水分增多、密度扩大,在月亮和星光的辉映下产生了反射,因而呈现闪烁的亮光。另外,有人曾经发现庐山的一种菌类遇水发光,含水量越高它的亮度也越亮,因此这些人将佛灯现象归为生物现象;还有人说庐山出现佛灯的地方,正是由石英岩状砂岩组成的,并有小水晶和活动断层,在月光的照射下小水晶可以发出亮光,故而也有人将佛灯现象归为地理原因。
不过这些说法都没有科学的佐证,佛灯为何会出现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海盐是从何而来
海水是咸的,这也许是人类自诞生以后就知道的事情,但是占地球表面23的海水中的海盐是怎么来的呢?是天生就有的吗?当然不是。那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都知道海水是咸的,是因为它含有很多的海盐。但是海水中的盐从何而来,却一直说不清楚。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探讨这一问题。大部分科学家认为产生海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1)盐是海洋中的原生物,在地球刚形成时,由于大量降雨和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水蒸气和岩浆里的盐分随着流水汇集成最初的海洋,海水就咸了。不过,那时的海水并没有现在这样咸。
后来,随着海底岩石可溶性盐类不断溶解,加上海底不断有火山喷发出盐分,海水逐渐变成咸的。
(2)陆地上河流流向大海的途中,不断冲刷泥土和岩石,把溶解的盐分带到了大海之中。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从河流带入海洋的盐分,至少有30亿吨。
可是,这两种解释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的理论。因为人们对海洋物质组成、化学性质和江河输入的计算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数值差非常之大。近几十年,科学家们为了说明这些差异,曾提出过种种理论加以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人们从新发现的海底大断裂带上的热液反应中,似乎找到了解释的新证据。科学家对海底热液矿化学反应过程研究后发现,通过海底断裂系的水体流动速率,虽然只相当于河川径流的51000,但是,由于断裂聚热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却比经河川携带溶解盐所引起的变化大数百倍。海底热液反应是海盐的重要补充的说法,已经被许多海洋科学家所接受。但是,这种解释并没有最终解开海水中盐来源之谜。它只是提供了海水中盐来源的一个途径,但绝不是唯一的途径。
北冰洋是怎样形成的
北冰洋是地球上最小的海洋,面积仅1310平方千米,约为太平洋面积的114,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41%。北冰洋被陆地包围,近于半封闭。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巴芬湾同大西洋连接,通过白令海峡与太平洋沟通。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其洋面常年被冰冻。
北冰洋是如何形成的?有地质学家认为是海洋扩张运动的结果,还有人说北冰洋是地球吞并小行星留下的撞击坑。
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小的海洋,但至今人们都不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最近有科学家说2000多万年前,北冰洋只是一个淡水湖,湖水通过一条比较狭窄的通道流入大西洋。但是到了1820万年前,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狭窄的通道渐渐变成较宽的海峡,大西洋的海水开始流进北极圈,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他们是根据从北冰洋的罗蒙诺索夫海岭采集的一段沉淀物判断出来的。一位叫杰克逊的科学家说,这段沉淀物形成于1820万—1750万年前,分成颜色不同的三段,其最下层是黑色沉淀物,其中含有很多没有分解的有机物,这说明当时北冰洋底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来进行降解。他们猜想从1820万年前开始,连接北冰洋和大西洋的费尔姆海峡开始变宽。北冰洋的淡水从北极水面流出,而大西洋海水则从下面流入,这些缺氧的海水导致了黑色沉淀物的形成。
另外一种说法是北冰洋是地球吞并小行星(地球同轨姊妹星)留下的撞击坑。有专家通过模拟实验认为北冰洋的罗蒙诺索夫海岭的“s”形弯曲和弯曲外弧喇叭口开裂是被两头大陆架顶压的结果,罗蒙诺索夫海岭还向下延伸了较长的距离,即说明罗蒙诺索夫海岭是固体地表断片露出海底的直体截面。
也只有地球吞并的小行星才有如此大的力量。
哪一种说法更准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湖泊为什么会吃人呢
神秘的家园总带给我们惊奇,美丽平静的湖泊原本是怡人舒适的,但它会突然转变温柔的外表,张开大口吃掉在上面泛舟游湖的人。这就是吃人的湖泊,人们在这些吞没许多人或动物的湖泊中,却找不到这些人或动物的尸体。在俄罗斯,一个看似宁静的“池塘”,曾吞掉300匹马、500头牛和25个人。在我国也有“吃人”的湖泊,它位于内蒙古,那里常年有流沙汇入湖中,但奇怪的是这个湖泊从没有被流沙淤死,那么多流沙去哪里了呢?没有人知道。传说有很多牲畜掉入湖中,却在100多千米以外的湖泊***现了。
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有一个叫“索博尔霍”的小湖,直径只有30米,深度竟超过20米。但就是这个小湖杀人于无形。
索博尔霍湖所在的叶拉夫宁斯基区,位于贝加尔湖湖系与勒拿河的分水岭。这片土地上星罗棋布地散落着200余个大大小小的湖泊,索博尔霍湖是其中面积很小的一个,直径大约只有30米,即使小孩绕湖一周也不过用几分钟。
无风的日子里,静寂的水面如镜面般光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貌似平静的“池塘”,却令很多人毛骨悚然。常有人或动物在这里无故失踪,找不到尸体。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有超过300匹马、500头牛淹死在这个湖中;仅1999—2000年,就有25人在这里遇难。每逢晴朗的月夜,在湖水表面可看到一层朦胧的玫瑰色的光。当地居民认为,这是遇难者的灵魂在寻求帮助,请人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身体,以得到永久的安息。当地人更习惯把索博尔霍湖称作“恐怖湖”或“恶魔湖”。
由此,科学家开始对索博尔霍湖进行探查,结果发现它的深度不均,某些地方的深度竟然超过了20米长的探测钢绳的测量范围。而在同一纬度,面积相仿湖泊的深度几乎没有超越5米的。
科学家认为,索博尔霍湖位于熄灭了的火山边缘的断层地带,这种情况下常会出现异常的现象。索博尔霍湖湖底应该比湖面大得多,且存在着和其他水系相连的巨大溶洞或隧道。湖水常年低温,夏季最热时也只有12益—14益,水底的淤泥黏度过大,再加上淤泥底部的终年冰层,这一切造成了一系列的神秘伤亡。至于湖面的玫瑰色的光,可能是因为湖下面有从地壳破裂处溢出的矿泉,含碳酸或氡,在特定磁场或大气条件下会发光。
1995年,一队x尔库茨克的潜水爱好者曾试图找到湖底,但多次下水都无功而返。一位大胆的潜水员在探测时被漩涡吸入,经过长长的水底隧道,而后出现在几百米外的维京河中。他是唯一进入湖底漩涡而活下来的人。露出维京河面时,他的氧气瓶已指到了零刻度。
无独有偶,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浑善达克沙地的北部边缘也有一个令人恐怖的湖泊,名字叫“扎汉官”。据这里的人说扎汉宫四周都是流沙,流沙会流进湖里,草原的大风也会将沙土吹进湖里,但是很多年来,无论干旱还是洪涝,扎汉宫从来没有被流沙淤死。那么多的流沙都去哪里了呢?没有人知道。有人曾用15米长的绳子拴着石头扔到扎汉宫中,但是并没有探到底。
而且扎汉宫和索博尔霍湖一样可怕,无论掉进去什么东西都会沉没,从来不会再浮上来。有人说扎汉宫下面有条地下河。传说这儿曾掉下去一头牛,却是在100多千米外的湖里面出来的。当地的地质专家无法证实在扎汉宫里是否有地下河,但是这奇怪的现象与当地特殊的地质结构有关。而为什么人畜掉进扎汉宫就浮不上来呢?有专家说可能是湖里遍布沼气和有毒气体,还有可能存在暗流。但究竟如何,还要进行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结论。
“长人岛”为何会使人长高
你相信吗?世界上有一个岛屿可以使生理上不再生长的成年人长高,这个岛屿叫马提尼克岛,位于加勒比海上。从1948—1958年间,岛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现象:岛上居住的成年男女都长高了几厘米,成年男子平均身高达19米,成年女子平均身高也超过174米。岛上的青年男子如果身高不到18米,就会被同伴耻笑为“矮子”。
更让人吃惊的是成年外人到该岛来居住一段时间后也会很快长高,例如,64岁的法国科学家格莱华博士和他的助手57岁的理连博士,在该岛上只生活了两年,二人就分别增高了8厘米和7厘米。40岁的巴西动物学家费利在该岛上只进行了3个多月的考察,离开该岛时竟已长高了4厘米。英国旅行家帕克夫人年近花甲,在该岛旅行一个月后也长高了3厘米。
由于生活在该岛上的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都能长高,因而此岛被称为“长人岛”。其实,不仅人,而且岛上的动物、植物和昆虫的增长也尤为迅速。岛上的蜥蜴和蛇等在那10年时间中的生长比正常生长快10倍,特别是该岛的老鼠,竟长得像猫一样大。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力量促使该岛上的成年人、动物、植物和昆虫躯体如此迅速增长呢?这种神秘的力量又是来源于何种物质呢?
为了揭开此谜,许多科学家千里跋涉,来到该岛长期进行探测和考察,提出了多种假说和猜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在1948年,可能有一只飞碟或其他天外生物坠落在该岛的比利山区,使该岛生物迅速增长的一种性质不明的辐射光,就来自一个埋藏在该岛比利山区地下的飞碟或其他天外来物的残骸中。但一些科学家对上述说法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因为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飞碟或其他天外生物,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难以解答的谜。
一些科学家认为,该岛蕴藏着某种放射性矿藏——正是这种放射性物质使生物机能发生特异变化,因而“催高”了身体。
幽灵岛为何会消失重现
海洋上有许多岛屿会突然从海面上消失,但以后又会在其他地方出现。
人们称这样的岛屿为幽灵岛。
在南太平洋海域中,由于海底火山爆发,在海面形成一个小岛,而随着火山的不断喷发,它逐渐形成一座高60多米、方圆近5千米的岛屿。然而,当人们还在谈论它并有所打算时,它却像幽灵一样消失在洋面上。过了几年,当人们对它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时,它又像幽灵一样从海中露了出来。据史料载,1890年,它高出海面49米;1898年时,它又沉没在水下7米。1967年5312月,它再一次冒出海面,可到了1968年,它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这样,这个岛多次出现,多次消失,变幻无常。1979年6月,该岛又从海上长了出来。据科学家预测,如果今后火山不再喷发,该岛仍有可能沉没、消失。
相类似的怪事很多,科学家们称这种行踪诡秘、忽隐忽现的岛屿为“幽灵岛”。它们不同于那种热带河流上常见的,由于涨水或暴风雨冲走部分河岸或沼泽地而形成的漂浮岛。那么,幽灵岛是怎样形成的呢?这种时隐时现的小岛究竟是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的呢?
多数地质学家把小岛的成因归结于海底火山喷发作用。在海洋的底部,有许多活火山。当这些火山喷发时,喷出来的碎屑物质和熔岩在海底冷却、凝固、堆积起来,随着喷发物质不断增多,堆积物多得高出海面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岛屿。还有的观点认为海洋上的“幽灵岛”的基础是花岗岩石,而并非是由泥沙堆积而成。它形成的年代久远,岛上有茂盛的植物和动物群,是汹涌的暗河流冲击不垮的。
至于小岛的消失,有的学者归因于火山岩浆喷出形成的熔岩未能形成与海底基岩坚固连接的基底,新岛屿抵抗不了海流的不断冲刷从而根部折断,最后消失了;有的学者归因于岛屿形成后,又发生的一次海底猛烈爆炸摧毁了小岛;还有学者认为是火山活动造成同一地点地壳下沉,于是小岛陷落了。
多种假设各有各的道理,但它们都不能说明,这类小岛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一地点突现、消失,而在其邻近海域,却没有发生强烈的地震、海啸和湍流?这些现象始终困惑着无数科学家。
土丘为何会自动排列
在美国有一个草原,草原上布满了有序排列的奇特小丘。
在美国华盛顿州有一个草原地带,草原上布满着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足有一人之高的奇特小丘。但是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地质学家却争议不已。
有人说这些土丘是腮鼠建造的,腮鼠是一种美洲掘土啮齿类动物。虽然,腮鼠平常掘出的土堆要比这些土丘小得多,但是生物学家乔治·科克斯认为,在每个这样的土丘下面都住有一些腮鼠,在很长的时间里它们才建造成现在这样的构造。
地质学家安德鲁·贝格认为土丘是由地震造成的。他曾用蒙有一层薄薄灰尘的胶合板钉一个狗窝,他注意到锤子敲击胶合板时,灰尘在板子上排列成酷似草原上土丘那样的小灰尘堆。贝格认为,华盛顿州地区以前某个时候发生的地震使草原上的土被震落成土丘状。
但乔治·科克斯指出该地区不属于地震活动区,而地质学家强调腮鼠在美国分布十分广泛,但为什么在其他地方却没有见到类似的土丘呢?直到今日土丘形成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