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27
|本章字节:11344字
在古王宫时期,埃及王国第十二王朝的文物曾流传于克里特,埃及的影响亦广泛见于爱琴文明的各方面。工商业和海运的发达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兴旺,这是和日后的希腊文明共有的特色。但克里特一开始便以王宫为政治中心,统一后王权更为加强,王宫建筑越来越富丽豪华,表明它的城市是王朝统治的中心。这是它和日后希腊奉行共和政治的城市国家的一个最大的差别。
新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此时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米诺斯的商站和殖民点则遍及整个爱琴海地区,东可达罗德斯岛和小亚的米利都,西北及希腊本土的迈锡尼、雅典和底比斯,最西可达意大利的利巴拉群岛。此外,克里特和埃及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埃及第十八王朝宰相列赫米拉墓中有壁画表现克里特使节奉献方物,题词称“海中诸岛及克夫提乌大君和平抵达”,表明克里特已和埃及建立友好关系,商业交往更趋频繁。海外商业的发达和海军的强大使米诺斯王朝建立了海上霸权,被日后的希腊人传为美谈。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称米诺斯为海上统治者,说他“是一个征服了许多土地并且在战争中经常取得胜利的国王”。修昔底德则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指出:“根据传说,米诺斯是第一个组织海军的人,他控制现在希腊海的大部分。”米诺斯海上霸权的意义就在于它控制了东部地中海的海运贸易网,它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克里特为中心,东达罗德斯岛、西连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环形带。这些地区和更远的欧洲内陆作为待发展地区都迫切需要和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古国,特别是当时最富裕的埃及进行交往,而克里特控制的环形带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各方海运皆受其节制,从而使它得以撷取欧、亚、非三大洲的资源。
克里特首都克诺索斯当时已有8万人口,加上海港,当在10万以上,足可称为地中海上的最大城市。它的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这里不仅是米诺斯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因为宫中有众多的库房、作坊、存放经济档案的办公室和征收税款的机关。实际上,目前所知有关克里特文明的考古资料,有一半以上都来自这座王宫。
新王宫时期,此宫曾多次遭到破坏(可能和地震有关),但每次破坏后都修造得更为宏伟富丽。最后落成的王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1500间以上,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不求对称,但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誉之为“迷宫”。
现在王宫遗址已得到充分发掘和部分复原,其建筑总体呈长方形,按米诺斯宫室的通例,四周不设围墙望楼,全宫以长方形中央庭院为中心(长60米、宽30米),倚山而建,地势西高东低,因此庭院以西楼房有两三层,以东楼房则有四五层。从东麓远望王宫,但见层楼高耸,门窗敞廊参差罗列,其景观为古代王宫所罕见。庭院西面楼房主要用于办公集会、祭祀和库存财物,东面楼房则是寝宫、客厅、学校与作坊。各层各处都有楼梯相连,尤以庭院东面的中央大楼梯最为宏伟,它由天井取光,三面构成柱廊,梯道宽阔,彩绘艳丽,被誉为王宫建筑最杰出的纪念物。其旁之双斧大厅分内外两室,以折叠门扇相隔,冬可保暖夏可通风,显示米诺斯建筑的灵巧。厅旁的王后寝宫则是一套典型的米诺斯豪华住房,内壁绘有海豚戏水的壁画,优美雅致,相连小间有浴室和冲水厕所,这种卫生设备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王宫各处的壁画也是古代艺术的上乘之作,显示了克里特文明注重灵巧秀逸的特色,和东方各国的威严沉重有别。
由于克里特的线形文字犹未释读成功,我们对其政治历史和社会结构知之不多,但可肯定克里特文明的创造者和日后的希腊人不是同一种族。此外,米诺斯王朝统治者无疑奴役了大量奴隶和农民,与古代东方各国相似。近年还发现克里特保留着以人作牺牲祭神的习俗,反映其社会的奴隶制实质。
公元前1450年左右,操希腊语的人占领了克诺索斯王宫,标志克里特文明的衰落。从此以后,爱琴文明的中心便转移到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了。
迈锡尼文明兴衰之谜
迈锡尼文明反映了古希腊文明兴盛时期的状态,《荷马史诗》中的特洛x战争就是这一时期发生的。结局当然是迈锡尼人取得了胜利,文学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英雄时代”,但迈锡尼人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迈锡尼人和克里特的米诺斯人不是同一民族,他们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是从欧洲内陆由北而南进入希腊的。迈锡尼人是希腊人中最早到来的一支,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此时克里特已建立米诺斯文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人则比较落后,虽已进入铜器时代,犹未建立国家,因此他们是在克里特直接影响下逐渐向文明过渡,到公元前1600年才称王立国。
这时的王朝按考古发掘的资料而称之为竖井墓王朝,持续百余年,到公元前1500年后被圆顶墓王朝取代。
竖井墓王朝的主要文物是发现于迈锡尼城堡内外的两座墓园。园内有众多王族墓葬,内藏丰富的金银陪葬品,其数量之多为世所罕见(仅其中一墓穴即有870件之多)。
工艺水平也很高,其中大多数为克里特产品,也有来自埃及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等地的。这说明迈锡王族和贵族可能曾以雇佣兵头领的身份服务于克里特和埃及等地。随着与海外先进文明地区交往的密切,迈锡尼的经济与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国力日强。到圆顶墓王朝时期,它便从尾随于克里特之后而转为可与之抗衡的强国了。圆顶墓不像竖井墓那样只在地下构筑简单的竖穴墓室,而是在地面凿岩和砌石筑成圆形墓室,前有墓道,上覆高冢,室内砌成圆锥状屋顶,形如蜂巢,故又称蜂巢墓。构筑这类陵墓需要较高的石砌工程技术,它的形制虽源自克里特,在迈锡尼规模却益趋宏大。现存最大的一座圆顶墓内高132米,墓门高10米,门内过道以一块重达120吨的巨石为盖,可见其工程的艰巨。
迈锡尼文明在充分吸收克里特文明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如城堡坚固、陆战力强,喜用马拉战车,尚武精神突出等。它作为爱琴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蒸蒸日上,有取代克里特而后来居上之势。到公元前1450年,迈锡尼人可能通过联姻继承等和平方式,得以入住克诺索斯王宫,这是迈锡尼文明发展的关键一步。迈锡尼统治克里特后,既承袭了克里特掌握的爱琴海商业贸易网的控制权,也全面吸收了克里特文明的遗产。克里特原有的线形文字,现在被用来书写迈锡尼语言,形成了迈锡尼线形文字(学术界通称前者为线形文a,后者为线形文b)。此后从公元前1400—公元前1200年,迈锡尼达到其文明的盛期。
迈锡尼城是迈锡尼文明的中心,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附近还有梯林斯城,是直属于迈锡尼的一个军事要塞。它们构成迈锡尼王国,在希腊诸城邦国中最强大。其他王国著名的还有伯罗奔尼撒中部的斯巴达和西部的派罗斯,以及中希腊的雅典、底比斯等,它们有时组成一个军事同盟以联合作战,奉迈锡尼为盟主。考古发现的迈锡尼遗址主要是国王居住的城堡,它的城墙用巨石环山建成,厚达5米,高8米,和克里特王宫建筑全无防御设施迥然有别。城堡有宏伟壮观的“狮门”(以刻有双狮拱卫一柱的浮雕得名),城内建豪华王宫。城堡下面平川地带有广阔的市区,富商大贾和百业工匠居住其间,其繁荣富庶当不下于克里特的克诺索斯。在海外贸易方面,迈锡尼较克里特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埃及、叙利亚、腓尼基、塞浦路斯以及意大利南部、利巴拉群岛等地都有迈锡尼陶器出土,数量皆超过各地曾发现的克里特陶器。在爱琴海地区和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的分布也较克里特文明更为广泛、众多,现已发现的当地大大小小的迈锡尼文明遗址在1000处以上。
迈锡尼的线形文b自1952年已被释读成功,证明迈锡尼语言是古希腊语的一支。现存的线形文b的材料对政治历史揭示不多,绝大多数都是王室经济文书,提供了经济方面的珍贵信息。这些材料充分说明迈锡尼社会是奴隶制社会。线形文b中已专有男奴女奴之词,其读音与日后希腊语中奴隶一词相近。在派罗斯的文书中,有关奴隶数目的一类计有妇女631人,女童376人,男童261人;另一类则计有女奴370人,男女童奴各149、190人。总合两类计数则分别为1268、709人。这里虽未提男奴,但从其他材料看,男奴也不在少数。按派罗斯小国的规模和文书反映的个案情况,可知当时奴隶数目之多。此外,文书中还反映了国王贵族占地甚多、农民占地甚少的情况,农民也受到统治者残酷剥削。这些情况说明迈锡尼社会和克里特一样,近似于东方的奴隶制王国。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以后渐呈衰败之势。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曾模糊提及此时王朝更迭频繁,战乱相继;考古材料也反映陶器质量下降,生产萎缩,而“海上诸族”的骚扰更使国际贸易大受打击。经济衰落可能迫使统治者依靠武力掠夺,于是各国各城之间的战争也愈演愈烈,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大战便是希腊同盟与小亚细亚富裕城市特洛x的战争。此战打了10年之久,最后希腊联军虽攻下特洛x城,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得胜的希腊各国(以迈锡尼为首)无不疲惫不堪,元气大伤,终于摆脱不了“黄雀在后”的厄运:
希腊各国一直难以恢复,便为北方的多利亚人提供可乘之机,他们纷纷南下,攻城略地,逐步征服了除雅典以外的中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各国,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关于维纳斯断臂之谜
“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象征,更是残缺美的典范。有人曾试图给她安上失去的手臂,但都不成功。殊不知当人们发现她的时候,她是不缺手臂的,而为了争夺她的归属权,几方还曾大打出手。这是为了艺术和美吗?
古希腊人是女性裸体艺术的开创者,也是日后女性裸体艺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源泉。
在古代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爱情女神,古希腊人习惯称之为阿芙洛狄忒,古罗马人则称之为维纳斯。她美艳无比又非常浪漫,掌管动植物的繁衍与人间爱情等六项职务。西方造像艺术以她作为女性美的形象楷模。据说维纳斯的诞生源于克洛诺斯对天神乌拉诺斯那旺盛情欲的憎恨:当夜幕降临,天神一如既往地展开肢体拥抱大地母神盖拉时,埋伏在一旁的克洛诺斯举起手中的镰刀,割下了他的生殖器,并愤怒地把它扔进了波涛翻滚的大海中;那东西在海上漂流了很久,突然一簇白色的浪花从这不朽的肉块周围扩散开去,美丽绝伦的少女维纳斯便在这浪花之中诞生了。
维纳斯降生时,并不是断臂的,也并非全裸的,而且她在西方人心中也并非一直都被当做美神的化身。那么,维纳斯是怎样断臂的呢?她又是怎样一步步征服西方人的内心,成为他们心中女性理想美的象征的呢?
现在,考古学家已经将维纳斯在人间的经历理清,那是一个充满浪漫与传奇色彩的故事。
公元前5世纪初,维纳斯海中诞生的情景进入雕像艺术;虽然男性裸体在古希腊很早就被视为艺术美的象征,但是裸体女性的艺术形象还没有出现。
所以雕像中的女神虽然身材美丽,但古希腊人依然给她穿上了薄薄的衣衫。
到了19世纪末,《女祖先维纳斯》雕像的出现,标志着艺术维纳斯裸露的开端。雕像中的女神好像在不经意间让肩头的衣服滑落,裸露出了一只***,那温柔的眼神和柔软的衣物互为表里,活脱脱一个古希腊女子的写照。
虽然她体格矮小、胯骨高、***小,腰和脚踝比较粗,完全是一个地中海沿岸农村的壮硕妇女形象,但她却是第一位赤身裸体走向古希腊人的女神。这尊裸像让当时的人们无比震惊。
在西方艺术界,菲狄亚斯、米隆、波力克利是响当当的雕塑艺术大师,但是他们并未涉足过女性裸像这个领域。到了普拉客希特时期,才绽放生机。
他流芳百世的是《尼多斯的维纳斯》,这是一尊全身赤裸的、表情充满喜悦、目光温柔的美丽女神。尼多斯人很喜欢它,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到爱神的庙堂之上。
看惯了男性裸体的古希腊人,忽然发现女性裸体也很有魅力,诗人作家纷纷用文字抒发他们的赞叹之情。
据说有一位古希腊作家及其同伴曾参观该庙,都被这尊女神雕像的美所触动,有一个人竟然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热切地搂住女神的脖颈流出了眼泪,以至于站在旁边的祭司惊讶得目瞪口呆。而比西尼亚的国王吉尼米底也被它弄得神魂颠倒。他提出,只要拿这尊女神雕像交换的话,尼多斯人所欠的款项可以免除。但是同样爱美的尼多斯人宁愿忍受债务的煎熬也不愿出卖他们美丽的女神雕像。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称之为“上天的维纳斯”和“世俗的维纳斯”,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近代。但是在普拉客希特那里,这两者融合为一。他手下的维纳斯既有诱人的性感,又有着神性的庄严。他的这尊雕像被无数的后人模仿、复制。流传至今的《尼多斯的维纳斯》光复制品就有49件,有许多作品显得夸张做作,整体缺乏韵律感,但却迎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其中,《梅迪契的维纳斯》尤其被温克尔曼人看做是女性美的典范,拜伦在《哈罗尔德》中还写诗赞美这尊雕像。
在美术史上,曾有一个长期困扰雕塑家们的问题:人像躯干这个有着完美造型的统一体,却只能由逐渐变细的长腿去支撑,能否找到一种更为稳妥的方式来弥补这种不足呢?
普拉客希特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将衣饰裹在双腿上,而只是裸露上身。这样,雕像不再需要任何的支撑,双臂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摆出各种姿势。在复制品《卡普亚的维纳斯》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风格的雕像。公元前4世纪,伴随着女性裸体雕像的大放光彩,男性雕像黯然失色。公元前2世纪末期,出现了古希腊时代最后一件伟大作品《米洛的维纳斯》。这件作品穿越时空,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女性理想美的象征。之后,伴随着基督教统治时代的来临,裸体艺术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