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启龙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9
|本章字节:12204字
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礼”是一种柔韧的智慧,这种平和与内敛表达了对别人的尊重,自然扩大了自己回旋的空间。
技巧11要使用恰当的称呼
称呼是社交的先锋官,是沟通人际关系的第一座侨梁,是待人接物中第一个礼节。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初次交生,称呼是否恰当,往往直接影响交示的成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别人如何称呼自己是十分敏感的恰当的称呼,能使对方产生心理上均相容效应,交往会变得十分顺创。如称呼不当,彼此的心理距离就会拉远,沟通无从谈起。因此,选用恰当合适的称呼,能表达出对对方均友好和尊重,营透出亲切、愉快的交往氛围,提高交际效率,促使交际式功。
古时候,有一年轻人骑马赶路时至黄昏,住处还没有着落,忽见迎面来了一老农,他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旅店还有多远?”老人回答:“五亩。”年轻人一听不大对劲,说道:“你们这路程不是按里算的?”老人一听道:“按‘理’你得管我叫大爷!”年轻人听了恍然大悟,忙改口叫大爷,老人这才告诉了他实情。不同的称呼,获得了不同的功效。可见恰当称谓的重性。
一个人一生中几乎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公司内部对上司、下属,公司外部对客户、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无不是对我们的个人修养的一种考验。如果我们能够用自己的个人修养征服他人,自然就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反之,其人际交往就难免会受阻。所以,掌握必要的社交礼节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一般而言,与人初相识时,最重要的就是称呼了。虽说这种称呼比较随意,但如果把握不好也容易闹矛盾。
称呼是社会交际活动中必备的一个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身的修养和对对方的尊重与否,也体现了彼此关系的亲近与否。如果能够正确地称呼对方,就能够与他人顺畅沟通,否则就会让你倍感困扰而影响到人际交往,所以,我们一定要留心称呼里的学问,恰当地称呼对方。
在社交场合,要正确地称呼对方,就要做到合乎常规、入乡随俗,并遵循先上级再下级,先长辈再晚辈,先女士再男士顺序来进行。当对方的名字里有你不认识的字时候,一定要能放下面子,虚心请教。如果是约好要见面的,你就可以在见面之前先弄清楚了,以免临场尴尬。
此外,称呼对方的时候还要注意地域性的差异,尽量使用社会上通行的称呼方式,不然给自己惹麻烦不说,还得罪了他人。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对方为“伙计”,但你如果称南方人为“伙计”,他就会把这个词等同于略带贬义的“打工仔”。在中国你可以把配偶称为“爱人”,但在外国人面前就要避免这个词,因为他们常常把“爱人”等同于“第三者”。
比如在职场,称呼运用得恰如其分,可以拉近上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运用得不好却有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得体的称呼,首先要准确恰当,对象不同,称呼不同。称呼反映着与交往对象的认识程度与熟悉程度。要做到称呼得当,,实现应对交往对象有所了解,以选择合适的称谓。而对称谓的正确把握和恰当使用,又取决与对各种称谓的熟悉情况。
要使自己对他人的称呼合乎礼节,既要注意特定场合下的特殊要求,又要兼顾彼此之间的关系。对于陌生人,不知道姓名和身份,可以使用一般称。如“先生”“小姐”等等。对于了解姓名的人,可以使用姓名称,如“王先生”“李小姐”等等。对关系普通者,不宜直呼其姓名。对关系密切者,可不称其姓而直呼其名,也可以在其姓氏前加以“老”或“小”相称。但是,若非至交,一般不宜对他人直呼小名。对同事、上司交往者一般用职务称和职业称,如“经理”“老板”“主任”,或以技术职务“教授”“工程师“等相称,使用职务称有助于体现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不文雅、不文明的称呼,如“哥们儿”、“姐们儿”、“老头儿”、“老太太”;不要称呼他人的绰号,也不要轻易称呼他人为“师傅”、“朋友”、“伙计”。
其次,要注意身份有变,称呼也要跟随变化。周恩来总理就非常留意改换妥当的称呼,做到称呼的与时俱进。新中国建立之前,周恩来尊称宋庆龄为“孙夫人”“宋庆龄教师”;当她成为国度指导人之后,周恩来称她为“宋副主席”、“宋副委员长”,在向她通报党内次要情况时,则称呼她为“庆龄同道”。
另外,要注意,场所不同,称呼也要不同。有一次,王艳的婶子打电话到王艳的办公室,接电话的是位男士,他问王艳的婶子找谁,王艳的婶子说:“我找豆儿。”那边噗噗就笑了,这里没有叫豆儿的”,这时王艳听见了,赶紧接过电话。王艳在单位是个副处长,三十好几的人了。婶子却在单位喊她的小名,弄得王艳好不尴尬。从那以后,在家里,私下里,婶子还叫王艳“豆儿”,但在公开场合、在单位里,都改叫她的大名了。
在办公室、会议室、谈判桌上等正式场合,要用正式的称谓;而在聚餐、晚会、活动等娱乐性的场合里,则可以随意一些。在私下里,同事之间的称呼可以随便一些。女孩子可叫她的小名,如丽丽、小燕;对男性年长者可称“老兄”,年幼者为“老弟”等。不过,使用昵称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不看对象、不分场合地乱叫一气。还有些单位,同事之间私下里习惯反着叫:年长者称年轻人为“老张”、“老王”,而年轻人则称年长者为“小张”、“小王”。据说“反着叫”能让部分年长者找到年轻的感觉,让年轻者找到成熟和稳重感。这类称呼带有幽默、调侃的味道,但应当慎用,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乐意被“反着叫”、“错着叫”的。
总之,在称呼对方的时候,一定要咬文嚼字,字斟句酌。要知道,恰当的称呼对方才能够成功地开展良好的沟通。才能让你在交往中于平凡中见神奇,于巨大中见奇异!
技巧12恰当而给力的自我介绍
现代人要生存、发展,就需要与他人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
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自我介绍非常的重要,有的人以为递了名片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有时候,自我介绍比名片更重要,它可以“先声夺人”一下子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好的印象。
在社交场合,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在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成功的自我介绍,不仅依靠声调、态度、言谈举止额魅力,还要顾及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当时的氛围。
自我介绍是指在社交活动中,如应试求学时、在交往中与不相识者相处时、有不相识者表现出对自己感兴趣时、有不相识者要求自己作自我介绍时、有求于人,而对方对自己不甚了解,或一无所知时、旅行途中,与他人不期而遇,并且有必要与之建立临时接触时、自我推荐、自我宣传时、如欲结识某些人或某个人,而又无人引见,如有可能,即可向对方自报家门,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对方。
进行自我介绍时,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如果有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则被视为不礼貌的。应善于用眼神表达自己的友善,表达关心以及沟通的渴望。如果你想认识某人,最好预先获得一些有关他的资料或情况,诸如性格、特长及兴趣爱好。这样在自我介绍后,便很容易融洽交谈。在获得对方的姓名之后,不妨口头加重语气重复一次,因为每个人最乐意听到自己的名字。
自我介绍的具体形式有应酬式、工作式、交流式、礼仪式、问答式。应酬式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这种自我介绍最为简洁,往往只包括姓名一项即可。
“你好,我叫王刚。”
“你好,我是李强。”
工作式适用于工作场合,它包括本人姓名、供职单位及其部门、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等。
“你好,我叫王刚,是伊恩软件公司的销售经理。”
“我叫李强,是金甲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
交流式适用于社交活动中,希望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它大体应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
“你好,我叫王刚,我在伊恩软件公司上班。我是李强的老乡,都是河南人。”
“我叫张清,是李强的同事,在金甲科技有限公司上班。”
礼仪式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包括姓名、单位、职务等,同时还应加入一些适当的谦辞、敬辞。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叫王刚,我是伊恩软件公司的销售经理。我代表本公司热烈欢迎大家光临我们的展览会,希望大家……。”
问答式一般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问答式的自我介绍,应该是有问必答,问什么就答什么。
“先生,你好!请问您怎么称呼?(请问您贵姓?)”
“先生您好!我叫王刚。”
主考官问:“请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
应聘者:“各位好!我叫李强,现年26岁,河南省郑州市人,汉族,……。”
自我介绍中注意介绍的时间,要抓住时机,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自我介绍,对方有空闲,而且情绪较好,又有兴趣时,这样就不会打扰对方。不要急于表现自己,在不适当的时候打断别人的谈话,把自己硬穿插进去。自我介绍时还要简洁,尽可能地节省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为了节省时间,作自我介绍时,还可利用名片、介绍信加以辅助。如果有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则被视为不礼貌的。
另外,自我介绍时的态度很重要,一定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既不能唯唯诺诺,又不能虚张声势,轻浮夸张。语气要自然增长率,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不可吞吞吐吐,模棱两可,不能给别人一种清晰的概念和印象。一定要真实诚恳不可自吹自擂,夸大其辞,在自我介绍中长篇大论,洋洋洒洒,说得太多。一定要自信,特别强调自己渴望认识对方,是对方觉得他自己很重要。不要自我介绍中躲躲闪闪,唯唯诺诺。
从某种角度来说,自我介绍是一次“戏剧表演”,给一个恰当而给力的自我介绍,便可成功的表演这个角色。
技巧13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像的人,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形象。或美丽,或丑陋,或高大,或渺小……然而,这只是一个人形象的一部分,因为除了外表的相貌,形象还包括其内在的思想、情操和品格。而后者对构成一个人的形象更为重要。形象塑造绝非一日两天的事。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尊雕塑的话,那日常的一言一行,实际上也都是在“刻画细节”。爱护公物,扶老携幼,帮需送暖,排队让座等等平凡的小事,都是在用真善美的彩笔描绘自己的心灵、自己的形象。相反,缺乏文明修养,满嘴脏话,不拘小节,这样的形象也实在令人摇头。
古人说:“道自微而生。”形象也一样,一个人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是他个人思想品质和精神面貌的反映,都会牢牢地印在自己的“形象”上,所以我们要从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持好自己的形象,从而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因为在很多时候你的形象会帮你大忙的!
1980年与里根竞选总统的杜卡基斯,这个祖先是希腊籍的小个子民主党领袖,无论外表还是声音,无论演讲还是表演,在英俊、高大、富有感召魅力的里根的衬托下,越发显得“不像个领袖”,因而落选。而演员出身的里根用自己的微笑、声音、手势、服装及高超的演技,表现出一个具有迷人魅力的领袖形象,从而掩盖了他在知识和智力上的不足。
1960年尼克松与肯尼迪之争中,老牌政治家尼克松似乎在资历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却忽略了对自己外表的包装。以至于贵族家庭出身的肯尼迪评价他:“这家伙真没有品位!”受到家族的影响,肯尼迪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外在优势获取选民的信任。在他与尼克松的电视辩论上,年轻、英俊、风流倜傥的肯尼迪浑身散发着领袖的魅力,看起来坚定、自信、沉着,不仅能够主宰美国的政坛,而且能平衡世界的局面。在电视节目中的一个握手动作上,就使得一位政治评论家宣称“肯尼迪已经获胜”。当他提出“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一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的口号时,激起美国人民上下一片的爱国热潮。他是美国人理想的领袖形象。几十年过去了,他的形象一直让人难以忘怀,是世界领袖的标准形象。克林顿就是受到肯尼迪的影响,从小立志从政,他以肯尼迪为榜样,终于成为美国总统。在克林顿的身上,正反两面,都有肯尼迪的影子。尽管他是美国历史上丑闻最多的总统,但是他在每一次事件中都能够安然过关,人们一次次由于他富有魅力的形象而原谅他的不检点。相比之下,尼克松一次水门事件就被迫离开了白宫。
人们总是喜欢那些看上去感觉舒适、有美感的人。姣好的长相、匀称挺拔的身材、美观大方的服饰均能增添人的仪表魅力,给人以舒服、美好的感觉。如果说人的天生长相、身材长短难以变更,而服饰却是可以变化的。整洁美观的服饰是人们用以改变自己或烘托自己形象的最好、使用最频繁的“武器”,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一武器来“武装”自己。正所谓“人靠衣装”,就算你才华横溢,蓬头垢面的话又会有几个人愿意与你交谈呢?并不是要全身上下名牌装点,最主要是装着让人觉得舒适。当然,在不同的场合,注意选择适合的衣服可以表现出你的个人品位。
然而,仪表只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好的仪表也离不开内在气质的烘托。仪表固然要吸引人,此外,还要从谈话方式、谈话内容等方面去吸引人,用内在的东西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
靳羽西堪称是东方女性美的典范,她把东方女性的柔美和其本人的睿智最好地结合在一起,让男人和女人在她的举手投足和每一个微笑眼神中感受到美。但是,她的美并非都是源自天生,更多的在于她后天的修炼。
比如你在任何场合都有良好的仪态和礼貌,表现出你的风度,是一个“受过教育”的、有情趣的、和蔼可亲、具有幽默感并健谈的人,说话幽默市场逗人开心,有谁互不喜欢你呢?比如你拥有接受批评的雅量,更有自嘲的勇气。培养一个令人愉快、悦耳的声音,在与人交谈要,令对方感到你对他的关心与尊重。比如你有乐于扶弱者的同情心,当别人受到不公正的批评时,你能主动站出来伸张正义,并且永远不会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一切都可以为你的形象升值。
人都有先入为主的通病,而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的形象,别人对你或你对别人都是这样。所以只要抓住人人都注重先入为主这个通病,从一开始就树立良好的形象这一策略入手,保证在应酬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形象很差,从直观上让别人不喜欢,就会对关系的建立带来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