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启龙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9
|本章字节:9308字
所以,今天职位在上的时候可以说别人短处,明天在下怎么办呢?今天有钱时可以说他人的短处,明天你不如人家,又怎么办呢?世事无常,我们说他人的短处,觉得比别人高,可是一旦失去名位、财富时,不遭别人骂吗?换一角度来看,众生虽有一处短,但还有百处长,你有一处超众生,可是众生九十九处你不如,所以不能轻视任何人,常常要觉得不如人家,这样就不容易犯指责人的毛病。
想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最好是自己定下一条戒律:除了颂扬别人的美德,永远不要用议论别人的短处来玷污你的口、玷污你的人格,否则的话你将永远找不到一个愿意和你接触的朋友。如果是别人向你说某人的短处,不可就表面的观察便在背后批评人家,除非这是好的批评。
技巧78提问的技巧
美国好莱坞影星费雯丽,以一部《乱世佳人》一举成名。这部电影获得了11项奥斯卡提名。当在欧洲巡演的时候,费雯丽的班机降落在伦敦停机坪上,成千上万的记者在下面围着。有这么一个没有眼色的记者,很激动地冲到最前面,采访刚刚走出旋梯的费雯丽,说:“请问,你在这部电影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
听了这一句话,费雯丽转身就进了机舱,再也不肯下来了。费雯丽之所以会生气地转身回了机舱,就是因为一举成名后的她,满心欢喜地认为,那些蜂拥而至的记者们,都是她的影迷,是因为喜欢她的表演,才来机场迎接的。可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冲在最前面的人,连她扮演了什么角色都不知道,这实在是太打击费雯丽的自尊心了。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个愚蠢的问题会带来多么大的恶果。等待已久,难得的一个采访机会,就这样被一个愚蠢的问题葬送。同时,也让被采访者受到很大的伤害,以至于她不愿意再面对其他的记者了。可见,在日常的交往中,学会提问是至关重要的。
提问需选好对象,有针对性地提问。要适应对方的年龄、身份、文化素养、性格等特点。你对小朋友可以问“你几岁啦?”对老年人就不宜这样问。再如你可以对一个中国人问:“你在哪儿工作?”“收入不错吧?”“家里有几口人?”这是关心尊重对方的表示。但这样问一个美国人,就是打听别人隐私的不礼貌行为。被问人有的热情直爽,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文静安详,有的急躁毛躁;有的高傲,有的谦虚;有的诚恳,有的狡黠。性格不同,气质各异,提问的方式也应当有相应的变化:或单刀直入,或迂回进攻,或敞开发问,或试探而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要根据对方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提问。在问答过程中,提问的人,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甚至提问行为的本身都会对被问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问人必须根据被问人的心理特点进行提问,这样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在提问的时候,被问人总是处于一定的心境之中。
提问在交际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它决定了对方说不说,说什么,怎么说;也决定了双方的交谈程序和交际气氛。所以,提问也应有控制技巧。
赵东升是上海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在他刚开始做记者时,曾采访过一名华裔英国女运动员,由于了解到她的老家在北京,所以在采访时赵东升连续问道:
“您父亲是北京人吗?”
“您这次打算去北京吗?”
“您准备去看望在北京的亲戚吗?”
面对记者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运动员只简单地回答了“yes”或“no”。记者从中根本得不到更多的信息。
为了能了解更多的信息,赵东升不得不转换了提问方式,问道:“您准备怎样把北京亲戚的问候带到英国去呢?”面对这个问题,运动员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赵东升这才如愿地了解到了她的很多想法,对这名运动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次采访也因后一种恰当的提问方式而获得了成功。可见,“提问”是一门学问,问得好,可以让沟通更加有效,问得不好,就会造成沟通障碍,甚至是沟通中断。
要掌握由提问到表达的过程。有时我们提问,是要对方听自己表达,这就有个由自己提问到自己表达的转变过程。如:
电车上,一位中年人给一位妇女让座。这妇女一声不吭就坐下了。
中年人问:“嗯,您说什么?”
“我没说什么呀!”
“哦,对不起。我以为你说了‘谢谢’呢。”
先生的提问是为了引出自己后面对女方的批评,显得含蓄而又有心计。
孟子在批评齐宣王不会治国时问:“假若一个人,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了。等他回来时,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
齐宣王答:“和他绝交。”
孟子说:“假若管刑罚的官吏不能管理他的部下,怎么办?”
齐宣王答:“撤掉他!”
孟子又问:“假若一个国家搞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这时只好看看左右,而讲其他的了。
孟子先设两问,诱导齐宣王做出肯定的回答,然后提出应该怎样处置不会管理国家的国君,使宣王无以对答,最后服从自己的想法。
提问要讲究方式,提高提问水平。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要使对方乐于答话,莫如挑他擅长的来说。其实,提问也如此。比如一个人羽毛球打得好,就可先问:“听说你对羽毛球很拿手,是吗?”问话的提问正像打羽毛球时的发球,你以对方的特长发问,就像特意发了个使对方容易接的球,他当然乐意还击,一来一往,畅谈不休。所以,有人把提问称为“谈话的发球”,这一比喻是很恰当的。
提问技巧要与实际相适应。有位青年人走进一家装潢别致的咖啡厅,拿起餐巾围在脖子上。店主看见了,就对伙计说:“你过去告诉他,他弄错了。不过讲话要注意方式。”服务员走过去,对顾客说:“对不起,先生,您要刮脸,还是理发?”这个青年人听后却拉下了脸。
打工妹凌子找到了一份在饭店做服务员的工作,却只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辞退了。其实她的条件并不是很差,也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不小心问了一句不该问的话。
那天,凌子刚一上班,店里就进来了三位客人,她随即拿了菜单,去让客人点餐。第一位客人点的是糖醋里脊,第二位客人点的是宫保鸡丁,第三位客人点的是京酱肉丝,但是,他特别强调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倒啤酒。
很快,凌子将这三位客人所点的菜,用盘子端了出来,一边朝他们坐着的方向走来,一边还大声地向这三位客人问道:“你们谁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盛酒……”就凭凌子的这一句问话,老板当然会毫不客气地向她下辞退令,因为她的问话很使老板脸上无光。
提问,是社会交往中很常见的一种活动。如何使对话按照自己计划的进程发展,让社交对象说出自己想要得到的回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决于你提问技巧的高低。
技巧79说话不能太直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为人过于直率,说话过于直爽,就显得粗俗野蛮。
大学宿舍有个姐妹的男朋友身高不是很理想。有一天,此姐妹突然提起她想织围巾,问应该买多少捆毛线。另一姐妹答道:“一般女生一捆就有多了,男生的话,有点不太够,不过给你的男朋友一捆的话绝对够了!”话刚出口,这姐妹顿悟自己说漏嘴了,又急忙解释道:“啊,我不是这个意思啦,我真的不是那个意思啦,我说话太直了……”虽她一个劲儿地道歉,可是对方还是不高兴,因为她已经伤害了人家。这就是说话太直惹的祸!
一则笑话,说有一位长得略胖的妇人一进服装店,售货小姐就对她说:“大娘,你太肥了,我们没有您可以穿的衣服。”
这位太太正想反驳,小姐又加了一句:“其实老了还是胖一点好。”
这位妇人气得不知如何发作才好,此时老板娘从后面走出来,这位太太马上告状:“我今天是招谁惹谁了,怎么才进店,就被你们店员说我又胖又老。”
老板娘很不好意思地赶紧赔不是,却是二度伤害,因为她说:“我们这店员是从乡下来的,特别不会说话,但说的都是真话。”
说话直来直往的人总说自己是说真话,绝对没有恶意。但照现代台湾的流行说法是:“非常诚实有点毒。”能听得进这样真话的人也不多。说话太直不但让人难以接受,还能把人噎死,乡下说法是硬到“牛也踩不烂”。
如果说话太直了,好多话被你说出来后就显得露骨,好象是在训斥别人,容易把别人伤害。说话直这是由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这种性格的人一般说话都是没有经过思考或者没有想到别人会在乎她说的话,往往已经让别人有了一些想法他们还不知道。
有时候这样的人会很受欢迎,因为人们觉得他率直,交往起来很轻松,可是有时候这样的人却很让人头疼,因为他总是无意中伤害别人,常常把人弄得下不来台却又不自知,你怪他吧,他是无意;你不怪他吧,他又屡次让你恼火。这样的家伙真是让人头疼。你会犯这样的错误吗?
吃喜酒时,个个都说新娘子打扮得真漂亮,可居然有人说化妆师用假发刘海掩盖了新娘美丽的真发,有点画蛇添足。在场的人都说,“你不懂,这是目前最时髦的发型,是最美的。”后来,他才知道自己失言了,说了不该说的话,因为办喜事是要全说好话的。
有位女士,那天她刚做完头发不是很满意,就问老公说:“我觉得美容院今天把我的发型做坏了,是不是很丑?”先生竟然回答:“头发没那么糟啦,你的丑和头发无关。”就这一句话气得这位女士四五天没有和先生讲话。
说话太直很容易引起误会,有时候你一句无心的话别人会记在心里,这样下去,很难处理好周围的关系。
北宋时期的寇准,是我们所熟悉、所尊敬的一位好官、高官。处理国家大事,他游刃有余;但是与性格不合、政见不同的同事相处,他却吃尽了说话过于直爽的苦头。最典型的是对待副参知政事丁谓。丁谓任中书官职时,对寇准非常恭谨。一次会餐,不小心寇准的胡子沾了汤汁,丁谓站起来慢慢替他擦干净。寇准讽刺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就是替领导擦胡须的吗?”丁谓自此记恨寇准,并“倾构(全力诋毁)”寇准,还和王钦若、曹利用等同样受过寇准谩骂、讽刺、挖苦的大官结成同盟,共同对付他,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寇准的坏话。最后连皇帝也觉得寇准不会讲话了,寇准政治生命也随之结束,一而再,再而三被流放,直至客死雷州。
寇准的悲剧,根源就是没有管好自己的口,说话太直。寇准的话看上去是玩笑,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过于直爽的讽刺挖苦。官场中下级拍上级马屁本是平常事,但是如果上级当众不领情,甚至讽刺挖苦,下级便觉得扫面子。寇准所犯错误就是如此。
说话前先想想,这样说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想想如果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有何感受,再把话说出来。尽管有时候你的想法是对的,但不要说出来让它变成邪恶。说话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话难听,虽然有时候说的是好意,可是伤人。开口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是真的吗?这是善意的吗?这是有必要的吗?
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很微妙的“化学反应”,也许一件小事就能让你和对方的关系很好,也可能很坏,关键是在于把握一个度。千万不要因为说话太直而使言语像把利剑伤人伤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