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老镇同学记(2)(1)

作者:王海滨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1

|

本章字节:4522字

在逆境里,我常常说,倘若无以为继,唯有循爱前行。尽管我对高等教育有一些诟病之处,但是我仍旧鼓励每个人尽可能的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而我更建议各位年轻的同学,在上大学时不要过分功利的去区分自己的专业。你尽可能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或者广泛学习基础学科和人文知识,这对你以后的人生有许多的有益之处。低学历会给你的人生设定很多障碍,导致前进的步伐缓慢。我的另一位同学,他的低学历导致他求职无数次的失败,他去了无数公司应聘,都以失败告终。只好在一些小公司里做低档职位,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求机会。这是我看到一个人身处低层,却积极寻求未来的少数事例。在和一些建材业的商人聊天时,能够得到的讯息是他们大多为生活所迫,或者是亲友正好从事此行业,被动的走上经商的道路。这也是一种出路,车到山前必有路。历来晋商走西口、浙商闯荡天下,都是土地贫瘠生活所迫,经过千辛万苦和挣扎出头。对于大多数上海人来说,生活处于安逸中,即使是下岗做个保安,也要立于体制之内,安稳度日。


这使得上海成为中产阶级和稳定基础市民的群落,外资企业常惊讶于上海有如此之多的良好职员队伍,而上海也呈现出非常稳定的生活状态。即使是在下层的市民,也精于计算每日开销,寻找国家保障,安排一家生活。我在这个环境,很难评论这是好还是坏,人生就是这样度过的。但是这位同学体现了不同的特质,这个时候他实际上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好的规划。我们的生活交际圈子不一样,我可能在职场、在外资企业圈子里更有资源,而他开拓自己的交际圈,在整个区域里寻找自己的同盟和贵人。老镇是个封闭的社区,和上海似乎脱节,所以这边有自己的既定轨道和运转模式。私人交情也很容易寻找,这类似内地一些小城镇,属于熟人社会,只要你努力前行,寻找一些人脉的帮助还是可以做得到。终于有个机会让他抓住,海关的一个培训,让他获得了报关证书。这里也有机缘巧合,他有一段时间一直和附近居住的一些贸易商聚在一起,他从而得以进入这个圈子。


后来我看了《幸福在敲门》,电影里关于willsmih扮演的传奇金融业人物,曾经是一个底层的销售员,穷困潦倒,妻子离去,自己抚养儿子,并要忍受六个月的无工资实习期,去获得证券从业资格。他在那六个月里失去房屋,失去车子,住在教堂慈善机构和地铁的厕所里。我看见他一手抱着熟睡的儿子,一脚抵住地铁的厕所门不被人推开,泪水流下他的眼眶。这个时候,我想起自己,也想起这个同学曾经从底层爬起,寻找到这样一个从业资格,进入到所谓上海中产的主流社会。这个过程说来也是非常的漫长,他在经营的过程中时常要陪笑脸,面对海关表格文件的繁琐和专业程度,这对他来说是极其不容易的事情。这一些他都熬了过去。报关对于外贸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人际脉络,导致成本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这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服务业。后来他结婚生子,有了房子和车子。这些老镇的朋友非常有意思,和传统的上海家庭不太一样。传统的上海家庭忌讳朋友上门做客,除了年节亲戚上门,一般都是聚在第三地。但是这些老镇的朋友就经常聚集在他的房子里,因为他是最早拥有房屋的一个人。有许多次,同学在他的房子里吃喝闲聊住宿。


最长的一次,是一个老同学在他家里住了二年之久,因为那个老同学暂时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每天沉迷于打游戏。而我那时工厂倒闭也没有办法帮他。这些底层的友谊弥足珍贵,没有功利,没有利用。我后来交了另外的朋友圈,他们曾经给我洗脑,说没有利用价值的朋友就没有必要来往。我受到很多这样的影响,现在也常常认为不是错的,我看到很多人因此而顺风顺水,而我也随波逐流。但是,我们始终保持了一批老镇的朋友和小学时的同学老友,保持简单的友谊,不牵扯到利益。这个同学在报关行业做到很资深的地位,后来又帮助很多企业主成立报关公司,真正成为行业里的行家里手,为人尊重。这期间为他积累不少的财富,第一桶金得以聚集。很有过一些波折,那就是他有好赌的习惯,有时候去打老虎机,郊区结合部常有一些赌博机在陈列,他输掉了不少钱。后来他终于戒赌瘾,这对他来说是不容易的事情。我对人们好赌常常难以理解,当年在拉斯维加斯赌城,整个赌城里设置的氛围就是驱使每个人都融入其中,不由自主地赌下去,而我却没有多少兴趣,在玩了一会儿老虎机后,就去街道上欣赏整个城市的夜景。


五年前,我遇见一个做钢材的业主,听他说起自己一个同行,因为钢材价格的剧烈波动失控,欠下数千万巨债,给自己妻子留了些生活费,带了最后的三百万去澳门试图博一下输赢,输光后从宾馆的楼上跳下,留下孤儿寡母。好在欠债的债主都是生意上的好友,没有为难这对母子,不料想世事难料,几个月后钢材市场反弹,所有的库存涨价弥补了债务。这已经是他身后事了。所以我不了解赌博能够解决什么,nohing。在经历这么多之后,我们有机会开始讨论投资的问题,那个时候我们慢慢懂得仅仅依靠工作和商业经营,并不能获得富有的生活。一个在城镇边缘经营铜加工厂的老师傅,做了快二十年的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也养活了妻儿老小,供养两个儿女大学毕业。但是在他六十多岁后,再也无法承担那些繁重的生活,虽然不需要自己上去打磨和电焊,但是日常经营也让他伤透脑筋。他想把工厂转让,没有人接手,客户认得都是他自己,供货商也不会盲目的供给不认识的人,乱赊账。后来他把工厂停了了事,然而小儿子要购买房子,又开始面临压力,只好自己拖着老骨头出来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