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耐得住寂寞,所以成功(3)

作者:陈建瑞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4

|

本章字节:9484字

曼德拉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1994年4月26日至29日,南非举行了首次不分种族的全民选举,非国大赢得了大选,非国大主席76岁高龄的黑人传奇领袖纳尔逊?曼德拉当选为新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他于1994年5月10日宣誓就职总统,那天,曼德拉发表了就职演讲,他那洪亮坚定的声音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我们最终取得了政治解放。我们保证,把我们的人民从陷于贫困、被剥夺和苦难中解脱出来。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永远、永远、永远再也不要出现人压迫人……太阳将永远照耀人类所取得的这个如此辉煌的成就。”


曼德拉的贡献已经超越了他的国土,他荣获了许多世界级的荣誉。1991年,他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1993年7月4日,曼德拉获得了美国克林顿总统授予的费城自由勋章。1993年10月,曼德拉与德克勒克一起荣获诺贝尔和平奖。1998年9月,曼德拉又获得了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此奖项的非洲人。2000年8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又授予他“卡马”勋章。


曼德拉的一生充满激情,他每天都在为自由而战。他身上的一切都使人想到这片土地,想到他对这个国家的爱——对正义和自由的热爱,想到他为这份爱而承受的那27年,那9855天的孤独寂寞。


在其自传的结尾,曼德拉这样写道:“正是在那漫长和孤独的岁月里,我对本民族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变成了我对各民族人民、白人和黑人获得自由的渴望……剥夺他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囚禁他的是偏见和狭隘……被压迫者和压迫者同样都被剥夺了人性。”


这个从囚室的漫漫长夜中走过来的人,让他的民族,让他所爱的祖国,迎来了最终的自由和平等。


【人生感悟】


人人都曾有自己的理想,但鲜有人为理想而奋不顾身,而他却为了理想——祖国与人民的自由和解放,而甘愿放弃自己优裕的家庭,甚至为此而忍受27年寂寞的监狱生活。


足球场上的寂寞者


大多数人记住了登月的杨利伟,却无人关注神舟飞船背后千千万万的工作者。大多数人只赞叹高楼大厦的宏伟,却无人歌颂那些头戴钢盔的建筑工人。大多数人会用诗来称赞花的鲜艳美丽,而孕育花的土壤却鲜有人颂扬。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抛头露面的人容易被记住,而那些位居幕后的人往往并不为大众所知——尽管他们为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件作出的贡献更大。他们拥有赫赫功勋,却是默默无闻,他们是寂寞的,也是伟大的。


足球场上也是这样,为球迷们所熟知的面孔往往是那些攻城拔寨的前锋、射手,他们接受了所有的光环和荣誉,而那些后卫们——寂寞而坚强地捍卫自家大门的功臣——仿佛只是一场比赛的配角。


天才式的后卫并不少见,但在足球场上,由一个后卫来主宰比赛的情形是很少见的。后卫,无法在球场上被人称为“国王”,足球场上的荣誉更多的偏向那些进球的前场球员,后卫注定是一个寂寞的角色,他们的职业道德,便是耐得住寂寞。


法国人阿比达尔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一个后卫,一个耐得住寂寞的后卫。在他走上职业球员道路的时候就知道,作为一个后卫是必须耐得住寂寞的。


阿比达尔不以疯狂进攻见长,他不像梅西,可以在禁区内左盘右带;他不像c罗,可以刚过中场就敢大脚抽射,但他仍然是一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想赢得一场足球赛,需要进攻,也需要防守。而阿比达尔正是一个优秀的后卫,是一个精湛的防守专家,他身体素质一流,出脚快,判断也不错,有较好的速度和爆发力,对付速度型边锋时,阿比达尔可以从容不迫。


他不是一个球队的决定性人物,也没有哪个教练指望靠他力挽狂澜,但毋庸置疑,在球场上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2000年,阿比达尔在摩纳哥开始了他的足球生涯,他有过22次一队出场的经历,没有进球,但显现出了他作为一个优秀后卫的潜质。2002年,阿比达尔转会到了里尔,有过26次一队出场的经历,仍没有进球,但吸引了众多大牌俱乐部的注意。2004年,他转会到了里昂,在这里他开始变得引人瞩目,他的表现稳定,被视为法甲最好的边后卫之一。在里昂期间,他随队夺取了三次法甲冠军和三次法国超级杯冠军。


阿比达尔终于在寂寞中被人认得,在利利安、图拉姆们渐渐老去的时候,正值当打之年的他顺理成章地入选了他一向渴望的法国队。


作为一个后卫,阿比达尔渐渐地获得更广泛的认可,法甲霸主六冠王向他发出了邀请,欧洲豪门也开始关注他,耐得住寂寞的阿比达尔不再寂寞了,他成了豪门眼中的香饽饽。


2007年夏天,尽管阿比达尔和里昂的合同还没有到期,但是正处于黄金年龄的他仍想寻求更好的发展环境,而缺少后卫的西甲传统豪强巴萨和皇马都向这个年轻人抛出了橄榄枝。阿比达尔选择了巴萨——一个伟大的俱乐部。


来到巴萨,阿比达尔很明白他的职责:他是一个后卫,他的责任不是进球,而是阻止对手进球。甘当配角,耐住寂寞,永远为球队的胜利而默默地付出,这就是阿比达尔。


巴萨是个崇尚进攻的球队,它拥有大量或善于长途奔袭,或善于长传妙切的球员。而一个后卫的任务,就是时刻盯紧自家大门。疯狂进攻的同时也意味着给了对手前锋更多的机会,防守不到位则很可能致命。


阿比达尔的战场是自家禁区,而不是对方禁区,为了球队的胜利,他必须耐得住寂寞,坚守住阵地。


他不能像梅西一样去冲锋陷阵,虽然每一个球员都想着自己能够带球连续过人,然后用一个华丽的射门解决比赛。但是一旦他那样做了,自家禁区将是一片开阔地,万一球中途被断,或是对手传中,对于球队来说将是一个灾难。而只要有他在,梅西和比利亚就可以大胆地进攻进攻再进攻,失球也不怕,后面还有他——阿比达尔。


甚至,阿比达尔也不能学阿尔维斯,后者攻守全能,上得去回得来。而阿尔维斯一冲上去,阿比达尔就成了防守中最强的屏障,所以他必须选择留下,因为他是后卫,防守是他的使命,他必须耐得住寂寞。


阿比达尔是一个低调的人,也是一个知道自己优缺点的人,虽然没有进球,但是也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后卫。在人才济济的巴萨,阿比达尔仍然不是最好的后卫,他与那些伟大后卫的差距很大,他成不了萨默尔、巴雷西、马尔蒂尼。但是阿比达尔却是一个好后卫,一个耐得住寂寞的后卫,一个能让任何一个顶级前锋害怕的后卫。


红花仍需绿叶配,一个后卫也许只能成为衬托“赢球”这朵红花中的一片绿叶,阿比尔达就是衬托巴萨这朵国色天香的牡丹的一片绿叶,巴萨六冠王的奖杯中有他的一份功劳!


【人生感悟】


在足球场上,一个后卫永远无法跟一个前锋比拼进球数。后卫的身份和位置注定了他是寂寞的。寂寞是个可怕的东西!但是耐得住寂寞的人,比寂寞更可怕!


假如给她三天光明


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一个一生都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柔弱女子。


如果人生真有幸与不幸的说法,那么,海伦?凯勒的人生是以不幸开始的,在她还不能感受世界的清风明月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无声、无光、无语的世界。但她的一生却成就非凡。她写了14部著作,其中《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她把自已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因此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联合国还曾发起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世界性运动。


她是如此的受人尊敬和伟大,以至于当时的很多名人都给予她极高的评价。罗斯福夫人说:“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而当时的美国参议院议员李斯特?希尔则说:“海伦是少数几个将永远活在人们记忆中的人之一,她的名字是不朽的。只要人们会,她的精神就将永存,这个女人的故事昭示世人勇气和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的南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海伦?凯勒在婴儿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个性非常倔犟,常常想模仿大人们的一举一动。她6个月大时就已经能够发出“茶!茶!茶!”和“你好!”的声音,她听力很好,口齿伶俐,父母甚至指望她长大后能当一个音乐家!


但是,海伦?凯勒一岁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视力和听力,此时的她如婴儿一般蒙昧,而海伦的家人和医生对此却全然不知。一岁的海伦?凯勒丧失了听力和视力,她的世界变得黑暗而沉寂。


之后的几年对于她来说,无疑是漫长而难耐的,她无法像其他小孩子一样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无法听见外界的声音。


直到莎莉文小姐的出现,这一切才得以改变。海伦在自传里这样写道:“她减轻了我心中的负担,重新带给我对世界的希望,并且打开我心中的眼睛,点燃了我心中的烛火。”


莎莉文老师在1887年3月走进了海伦的生命,那时候,海伦已经7岁了。莎莉文老师让小海伦张开了心灵的眼睛,用手去探摸自己所接触到的东西,并记住它们的名称。海伦探摸的东西越多,对其名字和用途了解得越细,就越发高兴和充满信心,越发能感到自己同外界的联系。


到小海伦9岁时,她已经学会了写字、手语等等,她甚至写了一封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寄给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亚纳格诺先生收到信后这样写道:“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经过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人达到这种程度需要花上一年的工夫。然而这封信就是一个有说服力的证据。”


1890年,10岁的海伦开始学习说话。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她紧紧关闭。海伦知道要学习说话交瘁有练习、练习、再练习,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交瘁,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她所爱的人看到自己的进步,她就有了勇气。她说:“我急切想看到他们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她的父母请来荷雷斯聋人学校的萨勒小姐教她说话。经过夜以继日的刻苦努力,海伦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泰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地掌握了法语,并把《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


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诗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了她的心田。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