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建瑞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4
|本章字节:10182字
生前,他是那么的孤独绝望,在生与死之间寂寞徘徊;死后,他却得以名誉加身,在赞美与钦佩中百世流传;寂寞千秋事,功在身后名,他用生时的屈辱换来死后的荣耀,他把死前的孤独变成生命的绝响。
苏武牧羊
把时光退回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把空间定格到寒冷的西伯利亚。
于是,你可以看见眼前漫天飞雪,你可以听见耳边北风呼啸,远处,一个白须白眉、手握节杖的老人颤巍巍地驻立风中,眯着眼望着结了冰的湖面。
当时,这里被叫做北海,如今,这里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这位老人名叫苏武。他原本是汉朝的使节,十九年前被派出使到匈奴。谁知,他受一场内乱的牵连,这一出使竟然长达十九年!
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人。苏武出身官宦世家,早年曾以父荫入朝为官,后来升任中郎将。
汉朝自从建立之后,就受到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人的威胁。高祖时期,汉业初建,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经历文景两朝的休养生息后,汉朝国力强盛。汉武帝即位后,曾经派大将卫青与霍去病三次出兵讨伐匈奴,使匈奴的元气大伤。匈奴的单于曾多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派往匈奴回访的使者却常常被匈奴扣留。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派使者来汉朝求和,还把以前扣留的汉朝使者全都放回来了。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就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以及礼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祖国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
事情是这样的,有个投降匈奴的汉人卫律,受到单于重用,被封为王。卫律有一个部下叫虞常,不知为何对卫律怀恨在心,但是又拿卫律没有办法。碰巧的是,虞常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好朋友,于是,虞常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没想到虞常的计划失败了,他被匈奴人抓了起来。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苏武对此事一无所知,张胜眼看事情瞒不下去了,怕受到牵连,才把事情告诉苏武。
苏武虽然没参与此事,但却不想因此事而被匈奴抓起来,有辱国家尊严,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幸亏张胜和常惠夺走了他的刀。
尽管虞常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受尽折磨也不承认跟苏武同谋。但单于还是勃然大怒,想杀死苏武,不少大臣都以苏武没有参与此事而劝阻单于,于是,单于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匈奴,凛然地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命失节,还有什么脸见人。”说罢,想以死殉国,被卫律救下,但苏武也因此受了重伤。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人,十分钦佩他,千方百计劝他投降,并许以丰厚的俸禄和高官,但苏武宁死不屈。
于是,单于将苏武关进地窖,不给他吃喝,想借长期的折磨迫使他就范。倔犟的苏武在严寒的地窖里,渴了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苏武已是奄奄一息,却依然没有投降屈服的意思,只好把他放了出来。
单于敬重苏武的气节而不忍心杀他,但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对苏武说:“既然你誓死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苏武到北海后,匈奴不给他粮食,他只好掘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当时的北海是个白雪茫茫、人迹罕至的地方,唯一与苏武做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汉朝的节杖和一小群羊。苏武拄着节杖牧羊,日子一久,连系在节杖上的穗子都掉光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武的头发和胡须渐渐地变白了。
公元前85年,匈奴因单于去世发生内乱,匈奴分裂成三个国家。新单于知道匈奴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就派使者到汉朝求和。这时候,汉武帝也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又有汉朝使者到了匈奴,这时候,苏武的部下常惠也在匈奴,他想办法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他们在匈奴的情况。汉使这时才得知,原来苏武还活着。
匈奴单于见事情已经隐瞒不住,终于承认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跟随苏武回来的总共有九人。
公元前81年,出使匈奴十九年的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回到了祖国。当长安人民夹道欢迎他时,他的手中仍然紧握着节杖——尽管节杖上的毛全被磨光了。
苏武等这一天,足足等了十九年。而他忠心爱国、忍辱不屈的故事,也从此传诵千古。
【人生感悟】
他用二十年的孤独寂寞,二十年的坚韧不屈,让后人知道了什么叫爱国。
漫漫求索人
世界上本没有端午节,当他抱石自沉,将自己高贵的灵魂、清瘦的身躯葬身江底时,世界便记住了这个寂寞的灵魂,于是诞生了这个新的节日。
他留给这个世界的,还有忠君爱国的气节、飘逸非凡的才华、端午节的粽子,以及江上的龙舟。
他就是我国最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字灵均,公元前339年出生在楚国丹阳。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出身贵族,饱读诗书,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屈原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对内同楚王商议国事,发布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
然而,屈原不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而闻名的。他忠贞的爱国之情、美好的政治抱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使他遭到奸臣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死在了流放地。可以说,在政治上屈原更多的是失意,这种失意又因他的性格而转化为无人理解的痛苦和寂寞。
他在他的诗歌之中表现出的理想和他在现实之中遭遇的失落,是他一生中无法摆脱的寂寞。他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却没有一个可以和他倾诉的灵魂,没有一个让他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只能在黑暗的现实中沉沦和徘徊,只能向自己的内心苦苦追问,于是,他感到的是更加深刻的寂寞和无助。
其实,执著于理想,并为此而求索与坚守的人,总是免不了痛苦和寂寞的。这种命中注定的原因和他强烈的个性一相结合,屈原便用生命将寂寞演奏得如此哀艳。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那时候楚国内部有着尖锐的矛盾,内政上有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在外交上有亲秦派与亲齐派的斗争,前者以楚怀王的稚子子兰等楚国贵族为代表,后者以屈原为代表。
屈原不可避免地与子兰、上官大夫等楚国贵族发生了矛盾,引起了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他们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不察,于是“怒而疏屈平”。屈原被免去了左徒之职,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后来,屈原又回到郢都,正赶上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相会。楚怀王很是犹豫,不去,怕得罪秦国;去,又怕出危险。
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可是,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力劝楚怀王去,他说:“咱们以前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损失了不少兵马和土地。如今秦国愿意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于是,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去秦国了,正如屈原所料的那样——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的伏兵截断了退路。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于是,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扣留在了秦国,要楚国拿土地来交换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楚怀王被扣押,就立太子为新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冒险逃跑,没有成功,他连气带病,不久就死在了秦国。
楚怀王客死秦国,楚国上下心里都很愤愤不平,屈原更是气愤。于是,屈原劝楚顷襄王重贤臣远小人,操练兵马,为怀王报仇雪耻。
屈原的话招来了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后来,楚顷襄王把屈原革了职,流放到沅、湘一带去了。
屈原被放逐以后,并没有怨恨楚顷襄王,仍然像往常一样为国事而忧心。他高贵的品质无人赏识,他干练的才能无用武之地,他美好的政治理想没有实现,他满心的报国之志便化作了满心的寂寞、忧虑、徘徊、失望,于是,他把这一切都融进了他的诗篇里。他为祖国的衰弱而感到悲痛,又为自己救国无路而绝望,因自己的流放生活而感到寂寞。
在那些流放的日子里,屈原终日在沅湘一带的江湖间游荡,沿着水岸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有一次,一个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
屈原回答:“世上的人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世上的人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所以我被赶到这里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著,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你觉得别人都肮脏龌龊,您就不应该独自清高。既然别人个个都沉醉不醒,那么您又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驳说:“我听说,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也不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
这就是屈原,一个孤高自傲、不随波逐流的屈原。这种曲高和寡的寂寞,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这种不被世人接受的寂寞,有谁能懂?
然而,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日益危急。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振兴无望,又不愿离开故土,悲愤交加之中,屈原自沉于汨罗江,带着自己的忧愁与寂寞,带着自己的悲愤与痛苦,带着自己未曾实现的政治理想,消失在了汨罗江奔流的水中。
屈原的死亡方式是“政治”的,而不是“诗人”的。作为一个诗人,即便国破家亡,也没必要去赴死,他依然可以行吟,可以歌唱;而作为楚国的大臣,三闾大夫,楚国的贵族,他必须以死来报效自己的国家。他以诗歌而闻名,却因政治而死亡,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这一点,也使得他连死亡都变得如此寂寞,如此难以让人理解。
屈原的一生充满了寂寞的悲剧意味:美好的政治理想不得实现使他痛苦,不被理解的寂寞更使他失落。最后,他将自己对生命的追求,烈火一般的激情,雄健、飘逸的才华,铸成万世不朽的《离骚》,成为楚辞的代表作。
他死了,但楚辞却留了下来,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两千多年来,楚辞就像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从山峰上流下的涓涓流水,千百年来滋润着中华文明。
【人生感悟】
屈原的死亡,是个人对历史的失败、个性对社会的失败、理想对现实的失败。他拥有旷世的寂寞,而他的寂寞,也是一种高度,高得让人难以企及。
寂寞诗仙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数的骚人墨客登楼赋诗、击节而咏,留下了一首首的不朽之作。在这些诗人中,李白绝对是一个不朽的存在。时至今日,他不仅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而且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诗仙,他那些雄奇、豪迈、奔放、飘逸、瑰丽的诗歌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
但是,如果我们能穿越空间,回到李白所处的那个年代,我们会发现,这个如今光芒万丈的人,在当时曾是那么的孤独和寂寞。
出生于盛唐时期的李白,身负绝世才华的李白,终其一生,也没有获得什么功名,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他甚至游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一生都被经世济民的愿望纠缠,身怀绝代之才而不肯湮没草莽之中,但是他一生穷途困顿,始终不能超越现实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他一直陷于强烈的心理矛盾和深沉的抑郁和苦闷之中,在他非凡的才华下,这些都成为他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杰作的不竭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