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丹环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29
|本章字节:2184字
【英】伯特兰·罗素佚名译
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回响。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如阵阵巨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我常常会为了体验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其次,爱情可以摆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深入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这正是我透过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
我曾以同样的感情追求知识。我渴望去了解人类的心灵,也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同时我还想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他认为数的力量驾驭着万物的变化。我得到了为数不多的一点知识。
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回响。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给子女造成重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无视和讽刺。我常常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减轻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发现我完全失败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很痛苦。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著名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和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罗素也被认为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心香一瓣】
知识、爱情和同情,是自我与他人建立联系的三种重要方式,也是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三个主要渠道。
而所有这些都是来自父母的示范和教导。是父母告诉我们有关世界的最初的知识;是父母教会我们爱的能力;是父母给他人的点滴帮助让我们懂得:哪怕自己的力量再小,也可以带给别人无限的快乐与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