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华北地区(6)

作者:韩焘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39

|

本章字节:12242字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海拔2017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


北岳的来历,要追溯到远古尧时,命羲和氏的四个儿子分别掌管四岳,和叔为北岳长官,和仲为西岳长官,羲叔为南岳长官,羲仲为东岳长官。到舜帝时,他二月东到泰山,五月南到衡山,八月西到华山,十一月北到恒山。舜帝用了一年的时间巡完了四岳。据《尚书》载,舜帝冬十一月北巡恒山,行至冀州曲阳,大雪封山,舜帝不得前行,便望山拜祭,当时从恒山顶上飞来一巨石落于舜帝面前,舜帝将此石封为“安王石”,后世人们在曲阳建“飞石殿”,从此,恒山也便留下了“飞石遗踪”。尽管这只是传说,但《舜典》、《禹贡》等书皆成书于秦汉之际,当时曾有“奉天下名山十二,其二便是恒山”,可见早在二千年前,恒山就有天下第二山之称。并且《尔雅》称:


“恒山为北岳”。也就是说远在秦汉时,恒山就已经称之为北岳了。


现在,北岳恒山,横跨山西、河北两省,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2千米。恒山,号称108峰,它横跨塞外,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东西绵延150千米,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恒山莽莽苍苍,巍峨耸峙,气势雄伟。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是天峰岭与翠屏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天峰岭与翠屏峰两峰对望,层次分明,断崖绿带,美如画卷。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果老岭、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姑嫂岩、飞石窟等处,充满了神秘色彩。苦甜井位于恒山半腰,两井只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苦涩难饮,而另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井;甜水井井深数尺,却取之不尽,可供万人饮用。


恒山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清朝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哪里


清朝的皇帝陵墓群一共有三处:分别是沈阳城的北陵、河北的东陵和河北的西陵。清朝自从1644年入关一直到1911年被推翻,统治全国267年,共有十个皇帝,除了最后的宣统溥仪未建陵墓外,有九个皇帝分别葬在东、西二陵。


北陵,本名为昭陵,位于沈阳城北约十华里,故称北陵。这里埋葬着清朝的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墓陵区古松参天,湖水荡漾,金瓦红墙,斑斓耀目,把这座封建皇家陵园雄伟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康熙、乾隆及嘉庆各朝又对其做了很多的增建和改建工作。可以说,它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


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西面距离北京市区125千米,据说是顺治到此打猎的时候选定的,康熙二年开始修建。墓陵区四面环山,天台两山对峙,形成宽仅50公尺的谷口,称为龙门口。陵园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排列于昌瑞山南麓,由宫墙、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


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千米处永宁山下,距离北京120多千米。西陵是自雍正皇帝后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一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此外还有3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园寝。


这里有数以万计的古松、古柏,把这一带装点得清秀葱郁,古朴大方。


各代的清代皇帝间隔地分葬在位于河北省的遵化和易县的东、西两大陵墓之中。


目前在北方唯一保存的形制比较特殊的元代建筑是什么目前在北方唯一保存的形制比较特殊的元代建筑,就是肖太后梳妆楼。


它地处河北省沽源县平定堡镇境内,县城东75千米处,是北宋年间专为辽景宗的皇后肖绰梳妆而建,所以称之为肖太后梳妆楼。梳妆楼南面依附着山峦,东面近滦河,东北方则为延绵不断的大草原,可以远视金莲川和碧波千倾的囫囵淖,将整个壮丽的行宫映入眼帘。


它全部由青砖砌筑,通高91米,未下底基,地面为立砖基,建筑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069米,是一般常见的喇嘛塔座形制。楼的南面,偏东辟拱形门,东西两面为拱形窗,上为阑额,再上砌出棱角牙子,两层收分成顶。从南门进入中间,楼下为四角,上为八角。角间为圆柱,上托阑额,普柏枋,再上为单抄四铺作斗拱,斗拱之上层层叠砌,形成巨大穹窿顶,犹如天幕,高约15米,极富神秘色彩,顶中空,以砖覆盖。


梳妆楼顶部为圆拱形,四面砖砌墙体,表卧砌白灰砖,未灌灰浆,墙厚70厘米,四面均辟门。最早内部有壁画,顶上有琉璃瓦镶嵌,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肖太后梳妆楼,实际为元代所建,而且是当时宫中的一座神殿。它的构造和一般殿堂有所不同,比如下部为方塔式座,上承巨大穹窿顶,酷似中世纪的天文台,完全仿自蒙古包形式,体现了民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肖太后梳妆楼于1982年被定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梳妆楼本身保存完好,而且它是现在北方唯一保存的形制比较特殊的元代建筑。


承德避暑山庄是经过百年才建成的吗


承德避暑山庄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和苏州的留园一起,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名园。它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


康熙二十年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千米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逢秋季,皇帝便会带领着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1座行宫,热河行宫和现在的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


避暑山庄的建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初步的建造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五十二年(1713年),从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到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有了最初的规模。康熙皇帝选了园内的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随后的建造是乾隆六年(1741年)至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加了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也效仿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写了三十六景,与康熙所题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最后的建造是在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时候,伴随着最后一项工程的竣工,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所共同建造的避暑山庄正式完工,历时89年。


避暑山庄吸取了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不仅规模非常宏大,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它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中国最大的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群是哪个


安国药王庙位于安国市南,建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国最大的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群。


药王庙建筑群占地3200平方米,坐东向西,结构严整,由牌坊、马殿、钟鼓楼、药王墓亭、碑房、十大名医殿、正殿、后殿组成。


悬挂在山门上的“药王庙”匾额,是乾隆时东阁大学士刘墉题写的。山门外的牌坊,是重檐庑殿式建筑,黄色琉璃瓦覆盖三间四柱,彩饰斗拱。正中匾额有“显灵河北”描金大字。牌坊两侧有一对石狮,石狮外矗立着两根24米的铁铸旗杆,每根重15吨。两根铁旗杆上铸有一幅对联,并悬挂着风铃,迎风作响,有一种悠远肃穆的感觉。药王墓亭在药王庙的中院。墓为亭式,木拱起脊,琉璃瓦顶,外形玲珑别致,极富民族特色。墓碑南北两廊和西面,碑碣林立,有几十块,记载药王庙和药都的发展变化。在药王墓亭南北两侧的配殿里,塑有我国十大名医人物像。


这些塑像,据传是天津泥人张远祖之作,工整精细,形神兼备。药王正殿是药王庙的主殿,殿中有药王身穿龙袍的全身坐像。药王两侧,立有八名雄姿英发的武将,显得十分庄严。正殿建筑宏伟,顶部被琉璃瓦覆盖,辉映耀目。


药王庙拥有全国三个之最:一是全国最大的药王庙建筑群;二是药王墓建于庙院在全国独一无二;三是庙外广场上的高24米、每根重15吨的铸铁旗杆,旗杆顶部有两只盘龙和翔凤并挂有一幅铸铁对联:“铁树双旗光射斗,神庥普荫德参天”。


这一造型在全国独一无二。但是,这座古建筑在战争年代和“文革”中遭到破坏。


1985年,政府对药王庙进行了修复。


如今这一中国最大的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群,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人为后世留下的宝贵遗产将在历史的长河里永存。


享有“抱犊福地”之誉的古寨是哪个


享有“抱犊福地”的古寨名为抱犊寨,也称为抱犊山,位于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市西郊,是一外集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山古寨。


抱犊之奇,奇在它的造化。虽然它的海拔只有580米,但是由于它处在高山与平原交界处,没有丘陵过渡,使其一山突起,崛出平川,万岭西来,至此势断,峥嵘雄秀,蔚为大观。山体四壁如刀削斧劈,只有南北鸟道可通山顶。从东北观望,山形犹如一尊硕大巨佛仰卧天际,令人叹为观之。山顶则平旷坦夷,方圆600余亩,净土层达60多米,土壤肥沃,草木繁茂。


抱犊之美,美在它的自然风光。每当曙色初开和初雨新霁之后,或烟缭雾绕,岚气氤氲;或碧天如洗,丹崖凝辉;或云涛无际,簇翠飞红;如天开图画,美不胜收。


这就是着名的“抱犊晴岚”。再如“山阴十八池”,洞内深不可测,并有涓涓泉水涌出,每当山雨欲来,洞内就会冒出缕缕云烟,令人称奇。除了这些之外,抱犊日出也是久负盛名的奇特景观。每当天朗气清的早晨,凌登寨顶,远视东方,见大地收冥,云破天开,东方送晓,一线晨曦由灰暗变为淡黄,又由淡黄变为橘红,最终整个东方显现出五彩云朵,或成块状,或变条状,或折皱层层,赤紫交辉,瞬息万变,目不暇接。


除自然景观外,抱犊寨更多的是人文建筑。主要建筑物有:南天门,五百罗汉堂,千龙壁等人文景观。其中南天门不仅以雄伟着称,而且还结合了中国北方古代皇家建筑的富丽堂皇和江南古代建筑的飞扬灵动特点,相得益彰,独具特色,是抱犊寨的标志性建筑;罗汉堂是充分利用寨顶土层厚的特点修建的地下佛教殿堂。其中的五百罗汉像均有真人大小,重约一吨,阵容庞大,布局紧密合理,气势恢宏;千龙壁长38米,高13米,厚12米,全部由传统琉璃构件组成,共有不同大小的龙雕塑999条,故称千龙壁。


古洞、幽境、山光、雾态、朝晖、夕照、奇泉、飞瀑,构成抱犊寨如诗如梦的自然景色。雄伟的南天门,宏伟的五百罗汉堂,令人惊叹的千龙壁构成抱犊寨的人文景色。抱犊寨不愧被誉为“抱犊福地”,令人流连忘返。


山西省


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之西,因而得名。山西的西侧是黄河,因而又有“表里山河”


的美誉。春秋时期,山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晋国,所以它简称“晋”。战国初期,晋国被权臣韩、赵、魏三家瓜分,因而又称“三晋”。山西省省会设在太原,省政府驻在太原市府东街。全省共管辖11个地级市,分别是: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此外还有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85个县城。


山西省是一个夹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省的总面积为156579平方千米,境内有多种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山区和丘陵,而且它们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是最高点,海拔3058米,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为最低点,海拔仅180米。


由于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因而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山西省的年平均气温为3c~14c,昼夜温差大,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南北温差很大。


山西省现有的耕地面积为36925平方千米,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高粱、玉米、豆类和薯类,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山西省的主要农作区在大同、太原、忻州、临汾和运城等盆地地区。近些年,山西省的生态养殖畜牧业也发展很快,如雁门关外的地区,那里以奶牛养殖为主。山西省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煤、铝土、铁等资源。其中煤炭资源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内均有分布。由于资源丰富,所以该省的工业以能源、冶金为主,轻工业相对薄弱。


山西省人文荟萃,历史悠久。迄今为止,该省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可追溯至三千年前,境内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雄关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


这些从北到南、珠串全省的遗址文物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因此,作为黄河文化主要代表之一的山西省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美称,它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


山西省有何气候特征


山西省的气候特征独特,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省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受周围山脉的阻碍,无法受到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它地处中纬度的温带,因此,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西省全年年平均气温3c~14c,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c~10c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c~14c。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降水也受地形影响,山区降水较多,盆地降水较少。


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


综上所述,山西省四季分明:春季昼夜温差大,风沙多;夏季短而炎热多雨,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c~26c之间;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冬季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长而寒冷干燥,全省气温均在0c以下。


永定河的上游是什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