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焘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39
|本章字节:7588字
3来自外太空的陨石、巨陨石、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导致地表的塌陷。对于陨石的坠落有明确的物证——陨石及陨石坑。由于塔里木盆地是整体的、大面积的地质拗陷,是刚性的地质拗陷盆地,其周围却正好是高原环抱。所以,产生塔里木盆地的能量之源只能是来自巨陨石或小行星对地球的入侵并撞击所致。塔里木盆地被周围的高山山脉与高原环抱,具备山体极大断裂和隆生的特点;而山中火成岩突出,但出露土壤繁杂,具撞击抛撒性、破坏性;三是昆仑山系中的褶皱山脉,以盆地为中心,呈波浪形逐级向南扩展性分布,直至喜马拉雅山脉最南部。因此,盆地具备撞击巨坑的第二大特征——撞击坑周围是环形山脉。
由此基本可以断定,塔里木盆地是因为陨石撞击地球而形成的。
吐鲁番盆地为什么有“火洲”之称
吐鲁番气候炎热。唐代着名边塞诗人岑参写道:“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
九月尚淌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描述的就是吐鲁番的炎热,因此“火洲”也成了吐鲁番的别称。
“吐鲁番”为维吾尔语的“最低地”。此处地处欧亚大陆腹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为大面积的干旱区,夹处在东天山博格达山脉与库鲁克塔格山脉之间,形成着名的吐鲁番哈密陷落盆地。吐鲁番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超过35c以上的日数在100天以上,绝对最高气温为496c,而地表温度能达到833c。吐鲁番多年平均降水只有16毫米,终年不雨或雨而未觉也成了不足为奇的事。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境内,而火焰山这么热的原因则有一种传说:这个传说来自吴承恩,他说火焰山的生成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蹬掉了几块太上老君炼丹炉上带着火的砖。当然了,这只是个传说。而科学家对于火焰山的火给出的解释是:来自地下煤层的自燃。
有学者在考察火焰山时曾经发现这一带历史上确实是火焰燃烧遍野,这是因为构成山体的地层中含有煤层。其中有的煤层厚达11米,它们曾发生过自燃,近地表较厚的已经自燃殆尽,而且还可以看见那留下的紫红色燃烧结疤。关于火焰山曾是一片火海,史书上也有记载。王延德的《高昌行记》说,“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见禽鼠皆赤。”而当唐代着名边塞诗人岑参第一次经过火焰山的时候,就曾作诗《经火山》: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煤层自燃在新疆境内并不罕见,距离乌鲁木齐市42千米的硫磺沟煤田,自清代光绪年间就已“裂隙纵横,浓烟弥漫,岩隙间火焰呼呼,经年不绝。”硫磺沟煤田火区项目技术负责人解释道:“天山是地质活动较为剧烈的地区,埋在地层中的水平煤层经过多次地质运动大多变为倾斜煤层,煤层露头后与空气接触,氧化后积热增温,引发自燃,最终酿成煤田火灾。”其实,火焰山的炎热干燥,全源于此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火焰山为天山支脉之一,形成于五六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山区气温夏季可达47c,太阳直射处,可达80c,沙面可烤熟鸡蛋。火焰山地区的房屋,大半是半地窖式的,一半埋在地下。散热快的土坯一直是当地主要的建筑材料。
吐鲁番盆地气候极度干旱,所以流水搬运物质能力很弱,盆地中水力堆积作用很小,而火焰山又盘亘在盆地中北部,使天山流水侵蚀的风化物质难以进入盆地中心,盆地自然越来越低洼。加之吐鲁番远离海洋,西来的大西洋水汽被天山阻隔。
其地势过低,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的焚风效应,使得此地干燥炎热变成了“火洲”。
世界最大的流动性沙漠是哪个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流动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之为“死亡之海”,维吾尔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死亡之海”这个名字源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他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前曾说了一句自大妄为的话:“从没有哪个白人的脚触到大地的这个部分,我所到之处都是被人未曾到过的。”他俨然一副征服者的姿态,好像自己就是沙漠里的君王。但是在接下来的探险中,他的探险队几乎全军覆灭,仅剩他一人和两名助手狼狈地爬到和田河干涸的河道,那里的一泓泉水救了他们的命。从此以后,他就称塔克拉玛干为“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里木盆地的中心地带。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千米,南北宽约400多千米,总面积337600平方千米,占全国沙漠面积的483%,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在世界各大流动性沙漠中,它仅次于鲁卜哈利沙漠成为世界第二,流动沙丘占80%以上,据测算底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动约20米,近一千年来,整个沙漠向南伸延了约100千米,丝路古道中的尼雅、精绝、小宛、戎卢、圩弥、渠乐、楼兰等古代城镇和许多村落都被流沙所湮没。
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暖温带干旱沙漠,那里最高温度达672c,昼夜温差达40c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风速每秒可达300米。由于整个沙漠受西北和南北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
塔克拉玛干沙漠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变幻多样的沙漠形态,还有丰富而抗风沙的沙生植物植被、尚存于沙漠中的湖泊、穿越沙海的绿洲、潜入沙漠的河流、生存于沙漠中的野生动物和飞禽昆虫等,特别是被深埋于沙海中的石油及多种金属矿藏都被笼罩在神奇的迷雾之中,有待于人们去探寻。
新疆的巴里坤草原为什么有“天马故乡”之称
巴里坤草原海拔1650米,周围雪山晶莹,松林青翠,云雾缭绕,变幻莫测。
人们称这种美丽的景色为“天山淞雪”。传说,天山淞雪是远古时期黄帝开国后,唐尧、夏禹、周穆王西巡“西王母之国”的时候,在“瑶池欢宴”上献上了一幅中原丝绣,后来西王母把丝绣化成了“天马”牧场。迄今巴里坤草原仍有“天马故乡”之称。
巴里坤是大草原,但巴里坤草原不像蒙古草原那样一望无际,可以看到草天相接的地平线,巴里坤是一块盆地,极目远望,会看到四周与蓝天相接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巅。这些山都属于东天山。其中南山尤为高大雄伟,山顶积雪融化以后,就顺着山沟流了下来,不到山口就不见了踪影,俗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因为在山上到处可以见到泊泊的山泉,也就能证明是山上的融雪造就了山泉。
巴里坤盆地不大,南北也就是三四十千米。南北两山的地下水溢出集中在盆地中间,所以这里有无数的泉眼,泉水喷出汇聚成一条条小河,自东向西流入到巴里坤湖。在有水的地方就形成了很好的草甸。古诗《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据说写的就是巴里坤草原。古代称这里为“甘露川”,而现在人们干脆就叫它“草湖”,意为既有草有水的地方。
春天的巴里坤草原,冰雪随着温暖的阳光渐渐融化。五月中旬前后,风和日丽,小草儿争先恐后地冒出了头,在微风细雨的抚慰中渐渐长高。六、七月份,蝶儿纷飞、绿草如茵,牧民纷至沓来,游牧湖畔,点缀在绿茵上的毡房,炊烟袅绕,奶茶飘香。
这里的牧民保留有纯正的哈萨克族传统,如到哈萨克族毡房做客,好客的主人一定会捧出热乎乎的酥油茶,醇香的马奶酒和手抓肉热情款待你,主人还会将悠扬悦耳的冬不拉和粗犷的歌声撒向草原。草原上最热闹的要数八、九月份了,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欢庆的季节,他们会在这里举行哈萨克族传统的赛马、叼羊、姑娘追、摔跤、阿肯弹唱等娱乐活动,这是他们的盛会,夏日巴里坤草原的风格永远都是那么的热情奔放。巴里坤草原上的冬天来的很早,到了10月底,草原已被冰雪覆盖,草原上没有行人,没有牲畜,这里逐渐恢复了平静。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河流是哪条河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内陆河流,古称亦列水、伊丽水。伊犁河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河流,全长1500千米,在中国境内流程422千米后,在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河口流出,最后注入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
伊犁河上游在中国新疆境内,发源于新疆天山西段,主要支流有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喀什河,河源均出自天山。特克斯河:为伊犁河西源,亦为最大支流,发源于哈萨克斯坦境内汗腾格里峰北坡,进入新疆后经昭苏、特克斯2县,在巩留县东北与巩乃斯河汇合后称伊犁河;巩乃斯河:为伊犁河东源南支,发源于和静县西北角安迪尔山南坡,向西穿过新源县境,至巩留县与特克斯河汇合;喀什河:为伊犁河东源北支,源于天山北支南坡,向西穿过尼勒克县,至伊宁县雅马渡汇入伊犁河;雅马渡以下共有小支流39条,共产生年径流量21亿立方米。伊犁河流域面积约57万平方千米,其水量居新疆众河之首,年径流量117亿立方米,大约有34的水量流出国境。中、下游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在中国伊宁附近河谷宽展,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农业和畜牧业发达。在伊宁以下地区,水浅沙滩多,河道分叉,不利航运。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吗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出我国阿尔泰山西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