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汉口之战(节 选)(1)

作者:李天道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43

|

本章字节:7558字

(中)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作者简介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2005),又名艾培,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国际著名记者、编辑。出身于波兰华沙一个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犹太人家庭,父母因积极参加革命斗争都曾被捕入狱和流放。1917年,他两岁时,随父母绕道日本来到中国,先后在哈尔滨、天津等地求学。他自幼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列强横行霸道、侵占中国领土、肆意欺压中国人民的种种暴行,内心便渐渐孕育了同情中国的意念。15岁时任《京津泰晤士报》的英文编辑、记者,继而又挑起美国合众社记者的重担,目睹了北京“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激情,又和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夫妇结为好友,最早拜读了斯诺走访陕北的杰作《西行漫记》,更加向往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在第一时间发稿,向全世界阐明根由,揭露事实真相。他冒着枪林弹雨奔赴各个战场,真实、生动地传播了中国军民顽强杀敌、血战台儿庄等激励士气的捷报。1938年,他在香港获得宋庆龄的信任,参加了由她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并主办期刊,继续对外宣传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内战的英明决策,力争各国多方面的赞助和支援。他还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译成外文,畅销海内外。1944年,他突破重重封锁访问了红星闪耀的延安,走访了延安的机关、学校、驻军和农村,又东渡黄河访问了晋绥边区的方方面面,在汾阳近距离观看了民兵配合八路军四天三夜连克敌堡,烧毁机场、火车站的战斗,返回太原后,在古交关头村群众大会上他作了激情演讲。为把在解放区的见闻和观感尽快传播到全世界,他摆脱国统区的困扰到美国赶写文章。这期间,他又同夫人带领各界人士游行,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还把《黄河大合唱》译成英文反复播唱。


1951年,他应周恩来总理、宋庆龄的邀请重返北京,任执行总编创办《中国建设》(现改名《今日中国》)杂志,并用多种语言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时、全面地反映了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崭新风貌。1957年,他入了中国国籍,稍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至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是中国外文局的资深专家,任《今日中国》杂志名誉总编辑,还担任着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接连撰写出《人民战争》《中国未完成的革命》和自传《见证中国》等多部巨著。


事件背景


1938年夏秋,武汉是中日战争的焦点,围绕着武汉的攻守,中日双方统帅部进行了周密的军事部署。日本大本营陆军部攻占南京后就开始研究所谓“攻占汉口作战”。1938年5月徐州会战一结束,即决定于当年秋季进行“攻占汉口作战”。6月15日,日本御前会议正式决定进行“攻占汉口作战”。18日,大本营陆军部迅速下达“准备汉口作战”的命令,并确定“以初秋为期,攻占汉口”。日本大本营在制订进攻武汉计划的同时,即开始全面配置兵力。6月11日,国民党军施行“以水当兵”的计划,在黄河花园口决堤,豫南皖北5万多平方公里变为一片沼泽,黄泛区与淮河连成一片,使日军无法沿平汉线南下。因此,日军放弃以主力沿淮河西进大别山的计划,改为以主力沿长江两岸向武汉推进,另以一部由淮河以南西进,再翻越大别山,进攻汉口。“攻占汉口作战”的作战目标是攻占中国抗战中心武汉,并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当日军全面准备“攻占汉口作战”的同时,中国军队也在积极作武汉保卫战的准备。


6月8日,日军第6师团占领舒城。6月11日,日本海军当局通告驻汉口各国领事,称溯江进攻武汉的作战已经开始。6月13日,日军波田支队占领安庆。同日,日军第6师团占领桐城,旋即又于17日占领潜山。安庆作战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1938年10月,各路日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外围防线,逼近武汉。至10月24日,日军已对武汉形成了东、北、南三面包围的态势。与此同时,日本为了策应武汉会战,并切断中国同国际的联络,抽调第5、第18、第104师团以及第4飞行团组成第21军,与海军第5舰队协同,以主力4万余人,于10月12日在广东南海大亚湾登陆,很快于10月24日占领广州,切断了粤汉铁路。在这种情况下,武汉已经很难坚守,蒋介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此时武汉地位已失重要性,如勉強保持,则最后必失,不如决心自动放弃,保全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抗战与最后胜利之根基。”


10月1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武汉外围战斗的形势及日军于10月12日在广东南海大亚湾登陆的情况,决定放弃武汉,同时组织各部队有计划撤退:长江以北的主力撤至平汉路以西的汉水沿岸及大洪山区,廖磊的第21集团军留在大别山区,开展敌后游击战;薛岳的第1兵团仍于九江以南抗击敌人,并可视情况退往湖南;第2兵团依托幕阜山,掩护西面的粤汉铁路;罗卓英指挥武昌以南金牛方面的作战,掩护各军撤退,整个武汉城区只留卫戍部队一个旅(第185师第545旅)的正规军作象征性的抵抗。


10月24日,蒋介石正式下达放弃武汉的命令。24日晚,作为战时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和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乘飞机离开武昌飞往湖南衡阳。临行前,他下令:“将凡有可能被敌军利用之虞的设施均予以破坏!”这道“焦土抗战”的命令,使武汉整整燃烧了两天。中共中央驻武汉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和《新华日报》也在这一天乘机飞离武汉。同时,武汉城内中国守军按计划开始撤离,至25日夜全部撤离市区。


10月25日晚10时许,日军先头部队第11军第6师第23联队率先进入汉口城区。26日凌晨5时,日军第11军波田支队从宾阳门突入武昌。27日午后,配属于波田支队的日军第15师团的第60联队占领汉阳。至此,中国军队保卫武汉的作战宣告结束,武汉三镇沦陷。


报道原文


汉口战役开始时,日军重新从开封出发沿陇海路向西推进。但是,1938年6月10日,开封至郑州之间的黄河堤岸决口,日军推进的平原地带变成一片沼泽。日军的一部分机械化装备被洪水吞没,整个陇海战役不得不停顿。日本的宣传喉舌吵吵嚷嚷了好久,悲叹决堤放水是“不人道的暴行”。的确是这样,洪水使他们改变了整个作战计划。


改变作战方案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几天之内,主要战场就从黄河南岸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在那里,激战持续了四个月之久。


6月l3日,安徽省会安庆被日本登陆部队占领,这是自南京失守、芜湖在12月份沦陷以来长江流域第一个陷入敌手的大城市。安庆的防御力量薄弱,只有一些训练和装备都很差的军队驻扎那里。安庆距汉口以东200英里。


次周末,当北方的洪水明显地使战事无法进行时,日军调集了20艘运输舰、大批海军和装载着150架飞机的几艘航空母舰,从上海溯江北上,对汉口大举进攻。按照日本的计划,长江战役将由各个兵种配合进行,除海军外,10个陆军师沿这条大水道的北岸推进,登陆部队将部署在南岸的一些战略要地。这些部队构成日军进攻汉口的左翼,中路则从合肥到信阳沿着平汉路越过安徽省,右翼由于黄河洪水暂时动弹不得。左翼非常强大,有海军的支援,水上交通线确有保证,又很少天然障碍。中路则不然,它通过大别山,才能到达汉口。因此,左翼成了日军进攻的主力军。


中国军队部署在汉口以北大别山山麓和长江两岸。南岸的军队由陈诚将军统率。他当政治部主任时,我们曾在汉口见过他。南岸军队中,包括薛岳的广东军队和张发奎的军队。薛岳将军的军队在南岸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张发奎曾经担任1927年革命中遐迩闻名的“铁军”的指挥官。长江北岸的军队由李宗仁将军统率,他从徐州撤退时受了轻伤,刚刚康复。这些军队基本上都是在津浦路作过战的那些军队广西的精锐部队、汤恩伯领导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和孙连仲将军的第2集团军,他们都在台儿庄大捷中立了功。


进攻的日军有大炮,并得到海军和空军的支援。他们还配备有化学武器,在长江两岸他们经常使用毒气。


中国军队大炮比敌人少得多。空军略胜于敌人,在打击日军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化学武器和防毒装备,中国军队一点儿也没有,甚至连最简单的防毒面具都缺乏。


像在徐州战役中一样,日军这次战役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占领一个城市,而主要是为了吸引中国军队参加战斗,消灭其主力军,从而根除中国将来的打击力量,并使战争结束(这当然只是日本人的愿望)。


中国军队一开始就相信,战争的最后阶段将是装备精良的新的中国军队进行总反攻。他们打算使中国军队的骨干力量保存完好,只用部分机械化装备来保卫汉口,其余部分则保存在后方,以作为将来反攻时充足的打击力量的基础。当出现下述情况时,那就是反攻的最好时机:日军占领的地盘太大,兵力不足,游击队不时出击,难以防守,日军士气低落;东京国库空虚,大规模增援人力物力极为困难。


中国将士顽强地保卫汉口,发动许多局部的反攻,使敌人难以集中其机械化部队突破某一点。寸土不让,寸土必争。另一方面,将避免出现第二个上海,中国不会在战术上不利的情况下拿中国的整个军队作孤注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