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宝瑞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31
|本章字节:3126字
提起天桥摔跤的宝三(宝善林),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宝三办的跤场前总是人山人海,险些挤破了肠子。可是殊不知宝三学艺那阵子,还真有一番辛苦哩!
满清末年,宝三跟着摔跤名家宛八爷学跤,宛八爷的跤场就在北京红庙附近,白粉墙上写着“尚武”两个大字。宝三自从拜宛八爷为师后,每天跟着师父和师兄弟们在一起练跤。盛厦时节,骄阳似火,进入跤场如同下到热窑里,十几个小跤手,浑身昌着热气,成双捉对地在斗手。宛八爷把徒弟宝三和立海叫到一起,让他俩比试一下。立海比宝三高出半头,他一上手就使出了螳螂手。宝三也不含糊,眼睛盯着对方的手,也使起了螳螂手,他用个掩手进招,一下子把立海扔了个大跟头。
宛八爷的另一个徒弟德子不服气地走上前说道:“宝三,咱俩练练”。一边说着,一边也使出了螳螂手。宛八爷在一旁提醒宝三说:“三儿,你可要提防点,德四儿手底下可麻利着呐”。宝三目不转睛地盯住德子的双手。德子趁势两招,两人见招拆招,走了几个回合,宝三又把德子扔出去了。
宛八爷哈哈大笑,称赞宝三说:“三儿,秤砣个小千斤坠儿,还真不赖!”同时,叫大伙都回去歇着。
德子和立海看师父这样看重宝三,心里很不服气,他俩想治治宝三。两人走进房里,只见宝三拿着个小铅笔头,正在一张小白纸上写着什么。德子和立海趁宝三不在意,把那张纸抢了过来,宝三绷着脸对他俩说:“把纸给我”。德子说:“你刚十六岁就学会了给小姐传书递贴,我要把它交给师父。”说完,就和立海向宛八爷屋里跑去。
宛八爷正在屋里看书,见到他俩,问道:“你们有什么事?”德子把那纸交给宛八爷,说:“宝三跟女孩子家传书递贴,让我们给抓住了”。宛八爷读着那纸上的字:“我要学好武艺,不欺人也不被人欺”。他找到宝三问:“这上面条条杠杠画的都是什么?”宝三说:“这是师父在上次搭救别人,摔跤时使用的那些招数,我把它画成了图案”。说完,按着那些纸条比划起来。
宛八爷仔细端详着那些线条,笑着拍着书案说:“是份好跤图”。德子和立海见势不妙,灰溜溜的走了。宛八爷满意地望着宝三,说:“武艺是门极高极深的功夫,没有二、三十年的功夫是不行的啊!”宝三诚恳地说道:“我愿意跟您学一辈子跤”。
宛八爷把宝三领到一个庭院里,指着一个大土堆说:“从明天起,你早起五更练搬土,把土山搬到西墙根去,再搬回来,要记住搬了多少趟。”说着,宛八爷拿来一个大号铁簸箕,撮了满满一簸箕土,说道:“看着,底桩腰挺,上腿蹬直,双手举平,慢慢蹲身,蹲到底再拔起来,要不摇不摆”。
宝三自小好练,平时走道腿上也绑上两斤铁砂子,脚下是有根基的,但走了六、七趟后,后脊梁沟上已往下淌汗了。宝三说:“师父,这真带劲儿,别等到明天了,今晚我就开练”。
宝三端着一簸箕一簸箕土,走到西墙根,然后再返回。当他把最后一簸箕土搬完,天已经泛白。宝三纵身打了个“旋风腿”,来了个“朝天凳”。他拍拍自己的小腿,显得十分快意。
宛八爷练完早功回来,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高兴地说:“三儿,小土山让你挪了窝,一共走了多少趟?”宝三说:“走了一千零一十八趟”。宛八爷面露喜色,称赞地点点头,原来这土山不知被宛八爷搬过多少回,一千零一十八趟,一千零一十八簸箕土,一点不差。宛八爷吩咐宝三每天如此搬山,宝三二话没说,憨笑着直点头。
过了三月之余,宛八爷又来找宝三。宝三正待说话,宛八爷冷不防给宝三使了个拔腿,宝三脚跟微动,但没有离开原地。接着,宛八爷又上手一压宝三肩膀,下面又是个重脚拔脚。宝三晃动了一下,但没有被绊倒。宛八爷欣喜地说:“好小子,脚下有根啦!”宝三听了,低着头,象个大姑娘似的脸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