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浩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4:56
|本章字节:12384字
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汪兆铭便以法政大学生的身分参加它的活动。法政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回国,成了一名职业革命家。他奉行激烈的革命排满主义,与杨度君主立宪的主张截然相反。汪兆铭少年气盛,爱憎分明,没有杨度那种兼容并蓄的气度。因为政治信仰不同,他后来不愿意跟杨度多往来。杨度几次主动找他,他的态度都很冷淡。于是二人虽同在东京,却几乎断绝了联系。
出身师爷家庭的汪兆铭,从小练就了一手好文章,口才也极好,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滔滔不绝。当他的文章和论辩以革命大义充实起来后,便格外的气势磅礴锐不可挡。他因此受到了孙中山、黄兴的特别器重,担任同盟会三部之一评议部的部长。又主办《民报》,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时间弄得饮冰子在他的面前相形见绌。
汪兆铭在《民报》上发表文章时以“精卫”二字作笔名,时间久了,大家都叫他汪精卫,本名反而不多叫了。“精卫”二字无疑来自《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典故,意欲效精卫鸟衔西山之石以填东海之水。但汪兆铭其实不是这种性格的人。他渴望一举成大名,只想做轰轰烈烈声动四海的大事,受不了默默无闻持之以恒的艰难磨折。他多次对人说,革命好比煮饭,火和锅共同使得生米变成熟饭。火的功能在一烈字,炬火熊熊,光焰万丈,但很快就熄了。锅的功能在一恒字,水不能蚀,火不能融,水火交迫,皆能忍受。火如同革命党人的一往独前,舍生取义。锅如同革命党人的百折不挠,再接再厉。汪精卫自认缺乏恒心耐心,他愿做火,燃出夺目光焰来,随即很快毁灭,也是很荣耀的。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极为仰慕古代的荆轲、聂政,视“流血五步,伏尸二人”为最为壮烈的事业。那个时代持汪这种思想的人并不少,暗杀之风因而在革命党人中盛行。万福华行刺王之春,吴樾行刺出洋五大臣,徐锡麟刺杀恩铭,都是轰动一时的大案。当同盟会内部闹矛盾,章太炎攻击汪精卫只可做白面书生而不配做革命家时,汪久蓄于胸的豪气顿发。他决计离开香港北上,马上去做一番真正革命家的豪壮事业。
汪精卫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是四川隆昌人黄复生,一是四川内江人喻培伦。还有一个女士,原籍广东番禺,出生在南洋槟榔屿的陈璧君。
陈璧君的父亲为南洋巨商,思想颇为开明。她的母亲倾向革命,参加了同盟会。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陈璧君迥异于一般女子。她热心国事,胸怀大志,虽身处异乡,爱国之心却十分强烈。当汪精卫在南洋鼓动革命宣传排满时,陈璧君和她的父母都去听演讲。汪精卫充沛的革命激情,口如悬河的辩才,吸引了陈氏一家。尤其是汪精卫的堂堂仪表翩翩风度,更是紧紧地勾住了这位待字闺中的少女芳心。为了国家,为了爱情,陈璧君毅然舍弃富裕的家庭、平静的生活,跟着汪精卫做起时时都有杀头危险的革命家来。他们几个人组成一个暗杀集团,暗杀的对象是满人大官。
那时两江总督端方是革命党人的大敌,他正奉命移督直隶。汪精卫估计他会从南京坐船到汉口,然后再坐火车北上。于是来到汉口,选择大智门车站下手。谁知端方不走此路,而是从南京到上海,再坐海轮到天津。汪精卫失望之余,转而决定去北京。汪精卫抱着一死成仁的决心进京,他咬破指头给挚友胡汉民写了八个字:我今为薪,兄当为釜,要胡在他死后交《中兴日报》发表。又给在南洋的同盟会员写信:“弟虽泣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
到了北京后,会照相术的黄复生在和平门外琉璃厂火神庙开了一家守真照相馆,作为掩护。他们就在照相馆里住下来,做各种准备工作。
汪精卫把目标选定为奕劻。但奕劻每次出王府都前呼后拥,警卫森严,无从下手。后来恰逢载洵、载涛从欧洲考察海军回来,他们便到前门车站等待。又不巧,载洵兄弟随从极多,他们从未与两位皇叔见过面,认不出谁是载洵兄弟,也只得作罢。最后,他们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擒贼擒王,杀掉满人第一号头目——载沣。
几经周折后,他们看中了离醇王府只有几十步远的银锭桥。这里清静,又是载沣入朝的必经之路。去年四月的一天夜上,喻培伦和黄复生偷偷来到银锭桥。他们先把炸弹安在桥上,然后再去装电线。谁知事先没有测准确,临时才发觉线短了几尺,只好把线收起。正准备取出埋在土中的炸弹时,看到有一个人蹲在桥边,于是只得暂时避一下。就在这个时候,王府大门打开,走出几个打灯笼的人。黄、喻怕被发觉,就离开了银锭桥,打算明晚再来取炸弹。待到第二天晚上再去取时,炸弹已被人挖走了。
汪精卫分析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被王府的人取走了,那必定会兴师动众,闹得满城风雨。另一种可能是被老百姓取走了,老百姓一般都不会报案,则无事。一连过了四五天,风平浪静,一点事都没有。汪断定炸弹是落在老百姓手里了,便派喻培伦、陈璧君去日本再取炸药来北京制造炸弹。
谁料他们判断错了。炸弹当夜即被王府那几个打灯笼外出的人取走。王府严密封锁消息,将炸弹送到外国使馆去鉴定。洋专家鉴定后说:“炸弹威力很大,中国造不出,必定是外国造的。外壳大而粗糙,应是就近制的。”
王府依据外壳的线索,找到了制造这颗炸弹的铁工厂。又由铁工厂的老板带着便衣侦探在琉璃厂附近认出了黄复生。这样,黄复生连同照相馆的所有伙计都被抓了起来。汪精卫本住在另一个地方,伙计中有一个人曾给汪送过饭,于是汪也没躲过。
当报纸将这一特大案子公布于世时,海内海外都震惊了。在日本的陈璧君悲痛欲绝,立即就要只身入京营救,被孙中山、胡汉民等人劝止。同盟会决定设法救援,但一时却无从下手。然而,汪精卫、黄复生命大,他们遇到了一个较为开明的审判官,此人便是肃亲王善耆。
善耆时任民政部尚书,案子落到了他的手里。善耆知道人心同情革命党,为收揽人心,他主张从轻发落。又模仿西方对待政治犯的态度,审讯时让汪精卫站着说话,而不按通常的跪着的方式说话。汪精卫既然抱定杀身成仁的决心,便毫不害怕,在公堂上并不乞求宽免,而是侃侃高谈革命排满的主义,又替黄复生开脱,把一切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拉。羁押期间,他料定自己必死无疑,在狱中做了四首五言绝句。有敬佩他的狱卒将这四首诗带了出来,一时广传人口,交相称誉。尤其是其中第三首“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更是光彩耀人,足可以跟谭嗣同的就义词媲美。汪精卫刺杀摄政王的壮举和他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使得他成为全国人人景仰的英雄。无论是革命党还是立宪党,无论是官场还是市井,只要提起汪精卫,大家都敬佩不已。
不久判决下来,汪精卫、黄复生终生监禁。消息公布后,革命党人松了一口气,陈璧君更是大喜过望,现在可以来从容设法营救了。陈璧君和胡汉民等分头募款。陈母拿出四千块私房钱,她自己更是翻箱倒箧,凡可动用的全部拿出,打点上上下下管牢狱的人员,请给汪、黄生活上以照顾。然后再去官场活动,希望能给予减刑,但钱花了不少,进展则不大。
前几天,皇帝下了罪己诏,并宣布要赦免戊戌政变以来的政治犯。陈璧君欣喜异常,她寻思着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大牢中的情郎。挖空了心思,她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昨天她煮熟了十多个鸡蛋放在一个竹篮里,请一个打了几次交道的牢卒送给汪精卫,又悄悄地塞给这个牢卒五块银元。牢卒接过钱,仔细看了看篮子,见除鸡蛋外的确再无其他东西,便带了进去交给汪精卫。
汪精卫接过鸡蛋,心里很高兴,他剥开蛋壳吃起来。鸡蛋用盐茶五味煮过,很好吃。他一连剥开几个。忽然,他发现其中一个蛋壳像是经人剥开过。他小心地将这个鸡蛋的壳子剥开,意外地看到里面夹着一张小小的纸条。纸条上写着四个字:忍死须臾。不用多看,他一眼就认出这是陈璧君的笔迹。汪精卫欣喜若狂。这四个字分明告诉他,只要再稍微忍耐一下,便有出狱希望了。
想起马上就可以获得自由,马上就可以见到一直在外面关心、援救自己的心上人和革命同志,汪精卫兴奋得彻夜不眠,他要准备一件珍贵的礼物来回报情深意厚的恋人。望着铁窗外流泻清辉的明月,他一字一句地填出了一阕《金缕曲》: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
一腔血,为君剖。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愧戴却头颅如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快要天亮的时候,他矇矇眬眬地睡着了。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夜间填的《金缕曲》又浮上心头。他觉得这首词情意是再深切不过了,但是不是略显得伤感了一点,应该把调子提高些才好。正在琢磨着,狱卒打开铁门进来了:“汪兆铭,随我出去,有一个老爷要见你。”
汪精卫从地铺上爬起来。狱卒走上前,拿出钥匙来打开他手上和脚上的镣铐。汪精卫感到奇怪:坐牢一年半了,多次提审,从来都是戴着镣铐的,这个老爷是何许人?
汪精卫随着狱卒走到一间简陋的会客室。刚进门,一个服饰考究的中年人忙起身走前几步,一边说:“精卫,你受苦了,还认得我吗?”
这不是杨度吗,五六年没有见到他了,他怎么会来牢里看我?汪精卫正在寻思着,杨度已走到他的身边,双手握着他的手,将他上上下下仔细地看了看,面色悲戚地说:“你瘦多了,来,坐下说话。”
说着,扶他在桌边坐下。杨度诚恳的关心,使汪精卫颇为感激。他问:“听说你在朝廷做了大官,为何要来这里看我。”
杨度笑着说:“这些事以后再说。我今天特为来告诉你,你明天就要出狱了,恭喜你!”
“明天,明天就要出狱了?”尽管接到陈璧君“忍死须臾”的纸条,他已估计到坐牢的日子快要到头了,但决没有想到明天就可以出狱,更没有想到前来告诉这个消息的,不是典狱官,而是多年来已无交往的杨晳子。
“是的,明天就出狱!”杨度双手压着汪精卫放在桌面上苍白干瘦的手,点着头说,“法部的特赦令明早就会宣布,我刚从法部出来,亲眼看着他们盖了印后,赶紧来到这里告诉你。”
“你在法部亲眼看了他们盖印?”汪精卫怎么也不可能想到自己的案子会与杨度联系在一起。自己是推翻朝廷的革命党,杨度是朝廷的官员,虽说过去曾经是好朋友,但因政见不同早已分道扬镳了,坐牢一年多,也没听说他问过,怎么会突然管起自己的事来,真不可思议。“这么说,是你帮忙放我出牢的?”
“另有人在帮你的忙,我不过走脚跑腿罢了。”杨度依然笑着说。
“谁帮我的忙?”汪精卫追问。
“过几天我会告诉你的。”杨度松开手,说,“宣武门外大街小羊角胡同里,已为你准备了一套四合院,明天中午会有一辆大马车来接你。你先住进这套院子,若不满意再换。”
“晳子兄,你能不能通知到陈璧君,要她明天来接我。”汪精卫顾不得细问杨度为何为他准备房子和马车,便急着提出了这个要求。他太想念陈璧君了,他盼望出牢门第一眼见到的便是令他魂牵梦绕的情人。
“陈璧君是谁?”汪精卫的案子里没有陈璧君的名字,杨度不知道她的身分。“她住在哪儿?”
“陈璧君是我的同志,又是我的女友。”汪精卫的眼睛里放出了亮光,随即又摇摇头说,“不过,她住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听说是汪的女朋友,杨度立刻说:“不要紧,不管她住在哪里,我都会找到她。明天马车先去接她。”
“谢谢你了,晳子!”汪精卫脸上开始露出笑容,又问,“黄复生呢,他明天出不出狱?”
“明天和你一起离开这里!”杨度答得很干脆。
“太好了!”汪精卫又笑了起来。“出牢后我和他一起住。”
“行。”杨度说着,从衣袋里取出一张银票来说,“这是八万银元,你收下。”
“你这是做什么?”汪精卫大吃一惊,下意识地推了一下。
“你听我说。”杨度把银票再推过去。“你在牢中吃了一年多苦,身体摧残得很厉害,出狱后要好好滋补滋补,疗养疗养,这就需要钱。另外,你现在是一个全国闻名的大英雄了,出狱后各方人员都会来拜访你,你也得回拜回拜。这些应酬最要钱花,你先拿着用。”
“晳子,我怎么能用你的钱,你发财了?”汪精卫还是不接。
“这样好了,你觉得用这钱过意不去,暂且算我借你,以后你有钱了再还给我。”说着拾起银票硬往汪的手里塞。
汪精卫想想一出牢门就要钱用,而自己身上不名一文,到底不行,于是收下银票说:“好吧,先借我,以后再还你。”
杨度起身说:“我走了,你也回牢去准备一下,过些日子我再去小羊角胡同看你。”
第二天中午,当汪精卫一脚踏出牢门时,陈璧君喊了声“精卫”,便向他扑过来。一对患难情侣紧紧地拥抱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汪精卫心里感激杨度的美好安排,也佩服他的本事:茫茫京师,他从何处这么快就把璧君找到了?
汪精卫出狱的消息,第二天便在各大报上刊登出来。人们敬仰这位活着的荆轲,都想一睹他的英姿。革命党人更是纷纷前来慰问。一时间,小羊角胡同车马不断,热闹非凡。
出狱后,汪精卫便和陈璧君同居了,另一间房子住着黄复生。陈璧君出身富商家庭,从小用钱大方,又喜欢讲排场,何况郎君光荣出狱,名动天下,一切安排自不能寒酸。置衣物,买补品,摆宴席,会宾客,钱如流水般花去。多亏了杨度这张银票,它真是饥中食,雪中炭。汪精卫想到这里,再一次涌起对杨度的感激之情。不过他也深感纳闷:晳子为何这般眷顾,是倾心结纳,还是别有所求?
就在汪精卫出狱的前前后后,中国境内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十一月三日,资政院将宪法十九条议决奏上。载沣即刻公布,并择期宣誓太庙。同日,上海独立,同盟会会员、上海青帮大头目陈其美被推举为都督。四日,浙江独立,恣议局议长汤寿潜被推为都督。同日贵州独立,新军教练官杨荩诚被推为都督。五日,江苏独立,苏抚程德全被推为都督。七日,广西独立,提督陆荣廷被推为都督。九日,广东独立,胡汉民被推为都督。至此,已有十三省独立,大清江山已被革命党人夺去一半多。
这时,石家庄又出现一件意外之事:第六镇统制吴禄贞被刺杀。吴禄贞原本想联合山西都督阎锡山、二十军统制张绍曾等乘武汉交战之机攻打北京。谁知事机不密,大业不成身先死。
载沣面对着这样一副危机四伏的烂摊子实在无能为力,便只得拱手让权。袁世凯受命后立命冯国璋全力攻打汉阳,务必尽快拿下,然后带着一班子人马北上回京师。回京的第二天,便宣布新内阁名单。袁世凯没有爽约,给杨度安排了一个学部副大臣的职务,同时把法部副大臣一职送给远在日本的梁启超。
杨度虽有点失望,想想副大臣也就是侍郎了,比起四品宪政馆提调来已经是连升四级,应该满意了,于是欣然接受。但梁启超却随即拍来电报,断然拒绝。袁又再去电相邀,但梁始终不受命。法部副大臣的位置便成了空缺。
杨度将遵命安置汪精卫的情况向袁世凯作了汇报,袁世凯叫他明天晚上带汪精卫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