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作者:佚名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2:37

|

本章字节:5512字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解释】


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


【分析】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号伯阳,也就是周朝的圣人老子;得道成仙以后,称天立教,为道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圣。感应篇、是太上教化世人改恶行善的书;感是感召,应是报应,告诉人们如果以善恶感召之因,必定会得到天降祸福报应的果;所谓有感必有应,随感而随应,用以彰显天道好还的道理,而启发世人的敬畏之心;知道作恶必定会得到灾祸病夭的恶报,因此心有所畏惧而不敢去做;知道行善必定会得到福寿天仙的善报,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的去做,所以才以感应作为本篇的篇名。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报应,如影随形;这四句话是此一篇的总纲领,也是太上垂示训诲的宗旨所在。讲到圣贤之心,不是为了要祈求福报,避免灾祸而后才去断恶行善;说到造化的道理,只要是积善,必定会福荫子孙;而若是积恶,则必定会祸延子孙;也就是易经所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而且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差错啊!


自召,就是自己招来的意思,所谓自作还是自受啊!要知道天地是没有私心的,而吉凶祸福也全都是人心自己招来的啊!然而人在没起念头的时候,这颗心是湛然清净,就如同虚空一样,那里有什么善恶呢!只是因为这个念头才动,所向著的是好事,就是善,所向著的是坏事,就是恶;其最初不过是起了一个念头,做了一件事情而已;但是到了后来,经过了日积月累,于是就有了善人和恶人的区别了;所以一个人得祸或是得福,全都决定在当初起了善恶念头的时候啊!所以太上开口便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就是在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啊!其中若是有了丝毫的差错,那么祸福的果报就会天差地别了。


故事一:


宋朝的灵源禅师向伊川先生说道:‘祸能够生福,而福也能够生祸啊!祸能生福的原因,就是当一个人处在危险或灾难的时刻,很认真的想求平安,并且能够深入的体会求得平安的道理;尤其是他能够心存畏惧恭敬,谨慎自己的言行;而福能生祸的原因,就是当人在居安的时候,不能够思危;而且还放纵自己奢侈逸乐的念头,言行举止骄傲懈怠,尤其多有处事轻率,态度傲慢,甚至欺侮别人的情形发生。’


故事二:


宋朝的张子(张横渠先生)说:‘正心的开始,应当是以自己的心为严师。凡是有所作为,就会知道谨慎小心警惕自己;这样练习了一、二年,只要能够认真努力守得紧,自然而然心就正了。’


故事三:


从前真空寺的老和尚曾说:‘凡夫的妄想是不一定的,或是回想著自己几十年前的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和种种的闲情,这是过去的妄想。或是事情到了眼前,可以去做,心中却是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这是现在的妄想。或是期望著日后能够荣华富贵、子孙发达,和一切不见得一定成功、一定得到的事情,这是未来的妄想。’这三种的妄想,或是生起了,或是灭掉了,我们就叫它做妄心。只要能够照见它是妄心,随著妄念起来的时候,当下就把它斩断,这就叫做觉心。所以说:‘不怕妄念起来,只怕觉察太迟。’这个心若是湛然清净如同虚空一样,那么烦恼就没有立足的地方了啊!


故事四:


宋朝的赵康靖先生,曾经用瓶子和黑豆白豆来练习心地功夫;他若是起了一个善的念头,就把一颗白豆投入瓶子里面;若是起了一个恶的念头,就把一颗黑豆投入瓶子里面。开始练习的时候,投入瓶子的黑豆很多,后来就渐渐的减少了。久而久之,连善恶这两种的念头都忘了,而进入了‘不思善、不思恶’心无杂念的境界,最后连瓶子和豆子,也丢弃不用了。


故事五:


宋朝的卫仲达,在翰林院里做官,有一次被鬼卒把他的魂引到阴间。阴间的主审判官,吩咐手下的书办,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两种册子送上来。等册子送到一看,他的恶事册子,多得竟摊满了一院子;而善事的册子,只不过像一根筷子那样的小。主审官又吩咐拿秤来称称看,那摊满院子的恶册子倒反而轻,像筷子那样小卷的善册子反而重。卫仲达问道:‘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那会犯这样多的过失罪恶呢?’主审官道:‘只要一个念头不正,就是罪恶,不必等到你去犯。’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即是犯过。因此卫仲达就问这善册子里记的是什么?主审官道:‘皇帝有一次曾想要兴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桥。你上奏劝皇帝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这就是你的奏章底稿。’卫仲达说:‘我虽说过,但皇帝不听,还是兴工,对那件事情的进行,并没有发生作用,这份疏表怎么还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呢?’主审官道:‘皇帝虽然没听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用的很真诚,目的在使千万的百姓免去劳役;倘若皇帝听你的,那么你的功德就更大了啊!如果你肯用这个心来度化世人,也并不难啊!可惜的是你的恶念太多,所以善的力量,因此减少了一半,而你的官位也就没有指望升到宰相了。’后来卫仲达做官,果然只做到了吏部尚书,而没有做到宰相。


【再析】


可惜啊!仲达的恶,只是空有恶念而已,并没有去做,尚且折损了他现世的福报;而仲达的善,只是空有其言而并未被皇帝所采行;但是他这个善的力量竟然却胜过了堆满整个庭院恶册子的力量!看到这个例子,就知道如果真的去做了善事或恶事,那么善或恶的力量就更大了啊!可见得念头的起动处,也就是祸福之门啊!


【嘉言】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所以祸福都在不知不觉中移动增减,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觉察的啊!


唐朝的六祖慧能大师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佛经也讲:‘吉凶祸福,皆由心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