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翔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3:32
|本章字节:4242字
如果说上一次宁波之战,可以看作陈雁浩偶尔失手的话,那这一次,他必须全力以赴。同样,作为我而言,如果上一次是侥幸获胜的话,那我就必须再战胜他一次,才能真正证明自己的实力。
另一方面,我迫切地渴望战胜陈雁浩,也是想为师傅孙海平争一口气。由于种种原因,当时成名的陈雁浩离开了师父傅,自己找了另一个教练。两个人之间的是非曲直我并不是很了解,也不想了解,我只是觉得,师傅一度很伤心,自己一手带大的爱徒离开了自己,多少会有些难过。
5月6日,我清楚地记得这一天。天空灰蒙蒙的,又开始飘起了细雨,和当年我第一次参加成人比赛,达到健将级标准的那天的天气一模一样,而这一次,我会不会有超水平发挥呢?
现场来了很多人,由于上一次我战胜了陈雁浩,把新闻媒体的“胃口”都吊了起来,所以现场来了很多记者。一些媒体又把这次炒成了是决定新一代“跨栏王”的决战,把气氛弄得颇为隆重。陈雁浩和我都是上海人,他的家人、朋友、教练全都到场,全都来为他加油鼓气;而我这一边,我的父亲母亲,我的一些好朋友也都冒雨到了现场。那阵势,真有点“决战紫禁之巅”的味道。
110米栏决赛马上就要开始的广播声响了,几乎所有的观众把目光都投向了我和陈雁浩,而在场内的人,更是“呼”的一声都围到了跑道旁,顿时,跑道两边都是黑压压的人群。现场的风很大,幸好是顺风,这对跨栏非常有利。当然,这种有利的条件是公平的,对我,对陈雁浩,都是。
说实话,那时候我心里真的有点紧张。站在自己的跑道上,我不敢去看陈雁浩,但我相信他也应该有些紧张。我知道,虽然我感觉自己有能力超越他,但毕竟胜负还是在一线之间,对方毕竟是成名六年的“跨栏王”,要战胜他,必须付出120%的努力。
“叭!”发令枪响了,我的脑子里顿时什么都不想了,只知道一个字:跑!跑!跑!一个栏,两个栏,三个,四个……我能明显感觉到陈雁浩在和我几乎平行的位置,他也在努力向前飞奔。冲过终点的时候,我感觉我和他是平行的,或许,我快了一点点,就那么一点点……但我自己一点把握都没有。
成绩终于出来了,我的成绩是13秒32,他的成绩是13秒37,我快了005秒,我赢了!我顿时跳了起来,恨不得马上奔过去朝着我父母喊:“爸爸!妈妈,我赢了!我赢了陈雁浩!”
13秒32,是我当时的个人最好成绩,而13秒37,也是陈雁浩的个人最好成绩,之后,他再也没有跑到过这个速度。
师傅孙海平朝我走了过来,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非常用力。从拍我的力度来看,我就能感觉到他老人家的高兴程度。但是,他还是什么话也没有说。
就这样,仿佛在一夜之间,我就战胜了陈雁浩。到后来的九运会,我比陈雁浩快006秒夺得了110米栏的冠军,很多媒体都说从那时开始,我超过了陈雁浩,但只有我自己心里最清楚,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是2001年5月6日的上海站比赛,我完成了我进孙指导队里后最大的一个心愿。那是一个看似不可超越的目标,但我做到了!
我还是想说说陈雁浩。在我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我的大师兄。虽然我刚进队的时候,他和我的话并不是很多,那是因为我还是个小孩子,他比我大了足足一轮,我们并不是一代人。印象中,陈雁浩对人挺和气的,在我后来战胜他几次之后,他还主动来和我聊天,也说了一些自己的故事,很真诚。事实上,我对陈雁浩的跨栏技术一直是很钦佩的,或许他在身高上有些吃亏。练跨栏的运动员,最佳身高1米87到1米90之间,而他的身高只有1米84,他更多的是用出色的技术去弥补他身高上的不足。所以我一直觉得,当时我能赢他,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身高占了一些优势,实在有些侥幸。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或许就是运动员必须接受的一种宿命。九运会我战胜陈雁浩师兄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他失望的神色,但就我而言,我必须超过他,这也是作为一名运动员的使命。或许将来有一天,有一位比我更年轻,更有潜力的小伙子又来超过我,相信我也会和大师兄一样,坦然面对,并会给他一个微笑:“好小子,你超过我刘翔了啊,以后可要好好干!”
陈雁浩(这段话出自刘翔夺得奥运会金牌之后的第二天):刘翔表现得太完美了!我衷心为他感到高兴!
对跨栏运动员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节奏感。刘翔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天才,你看他旁边的选手不停地撞栏,那是因为被刘翔影响了节奏,只有刘翔他本人还能依旧我行我素地保持自己的节奏。
12秒91,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我坚信,他肯定会打破这个世界纪录!可能不会是2008年奥运会,因为奥运会这种大赛太紧张了,很可能是在一些分站赛上。无论如何,刘翔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他将开创一个中国人的跨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