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心
|类型:诗词·散文
|更新时间:2019-10-06 23:57
|本章字节:7694字
《》x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沈校长,极其亲切而尊敬地,把一位身材魁梧、面容温蔼而沉毅的中年人介绍给我,说:“这位就是我们的王企贤老师。”
我高兴得微微地吃了一惊。
我翻过王企贤老师去年在北京市宣武区文教群英会上的发言稿,那篇动人的发言,上半段是他自己辛酸的回忆。从一九二七年起,他在北洋军阀时期,敌伪统治时期和国民党反动派重掌政权时期,二十多年的凄风苦雨、严霜烈日的“穷教书匠”的生活,把他折磨得从“有过非凡的抱负,和远大的志愿”,“少小曾学击剑歌”的人,一变而为“谨守饭碗的老夫子”,整天整夜是“仰天长叹,孤灯对愁”……我心里想,这些年的潦倒穷愁,在这位老师的身体形容上,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吧!但是到了我和他会面的时刻,我看到的不是一位“老夫子”,而是一位身体健康、精神奕奕的、誓“把后半生的心血浇洒在祖国的花朵上”
的老教师。我从心底歌颂我们亲爱的党的伟大!我们的党,解放了全中国,解放了王老师,而且给了他一副新的健康奋发的身体和精神,使他能以革命的人生观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把他数十年的丰富的教学经验,溶化糅和在这股炽热的思想感情里,为培养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为党的事业,为实现美好的未来而贡献出所有的力量。”
我和王老师谈了将近三个钟头的话,我时时都在设想:假如我是一个小学生,我一定爱上王老师的语文课。他的谈话是那样的诚恳而沉稳,却又那样的活泼而生动,一双深沉的眼睛里不时发出兴奋的带着幽默的光辉,这三十一年的教学生活中,他以这样的光辉,不知映照了多少热情倾听的孩子呵!
王老师原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在地主高利贷的重担高压之下,万分勉强地在师范学校毕了业,但是当时一毕了业,生活重担就要压在自己头上,寻找职业又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因此“同学们都在默默地整理行装,在应该话别的时节,各个人都是愁眉苦脸地相对无言,整个斋舍充满了忧郁的气氛”。这种普遍的穷愁的情景,是今天兴高采烈、恨不得立时飞到全国各个角落去实现各人的雄心大志的毕业生们,永远想象不到的!
王老师回家去了,他从鬓发斑白的老父亲的颤抖的手里,接过老人家从地主那里、以月息三分的高利借来的十块钱,满心忧忡地想:“今天我拿走这十块钱,我什么时候能还人家?
万一此去找不到职业,而只身回来的时候,我将以何面目再见老父?”但除了咬紧牙关,挑起这副生活担子之外,再无别路,他只好背起一肩行李,走入黑暗的北京城。
结果是很容易想到的,他受尽了白眼,碰遍了钉子,一个没有富亲贵友的穷师范生,要想找到职业,真是比登天还难,同学们都劝他回家,但是一想起白发苍苍的老父的悲苦渴望的眼光,和地主的残忍狡猾鄙夷的嘴脸,他又没有回去的勇气。他用“五个铜板,度过一天”的办法,挨到一个寒冷的冬天,才在府学胡同小学找到了一个科任教员的位置,于是这位初出茅庐的“穷师范生”,不是羽扇纶巾地去“大展奇才”,而是“上身一件破旧夹袍,下身一条白单裤”地唱了一出“单衣上任”,他那种单寒穷酸的样儿,使得传达室的工友,都不肯给他通报。
这以后的日子,王老师谈起来,就情不自禁地陷入辛酸的回忆里:在最艰难的敌伪统治时期,他在实验小学任教之外,还担任着两处家馆,并在东单的汇文学校兼两堂课,他的午餐是书包里藏着几块捏不起来的杂面的烙饼,为了怕人看见,就躲到东单的操场上背人咽了下去!王老师谈到这里,勉强地笑了一笑:“我的身体还算支撑得住,可是长期挨饿和营养不良,逼使我的老父,我的妻子儿女,在贫困疾病中相继死亡,到了解放前夕,我一家七口人,只剩下我和我的大儿子了!”这时他凝视着手里摇摇欲坠的烟灰,这些枯瘦痛苦的亲人的苍白的脸,又一个一个地映入他的眼帘,其中最镂心刻骨的,是一九四八年初冬的一个深夜,患着严重肺病、卧床不起的女孩子,体温直线上升,咯血不止,在他顿足捶胸,“没钱只好等死”的忧愤如焚之中,外面还传来特务和保甲长的凶暴的逐户查人的砸门声音……眼前的世界,真像无底的黑暗深渊一样,人们再也活不下去了。
正在这四顾茫茫,走投无路的时候,北京解放了,王老师抬头看见了天!阴霾四散的晴空之下,他惊喜地注视着进城的每一面旗帜和每一个共产党人,他发现他的周围渐渐地而又突然地改变了……垃圾清除了,地道挖通了,道路展宽了,恶霸镇压了,遍地开始了蓬蓬勃勃的建设,这时他也开始热爱这个改变一切的中国共产党,一九五五年的暑假,他去越南给华侨教师们介绍教学经验,他的爱人突患急性肠结核症,学校里的党政领导同志,在肃反运动的高潮之中,仍然赶来抢救,到他从越南回来的时候,爱人已经恢复健康。这时,王老师对于党的感激,真是深入腠理!“如果没有党对人民教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恐怕免不了再经历一次家庭的惨变。”由此他又想假如能早解放几年,他的那几个孩子,也不会过早地结束了青春的生命。他发了“悔不晚生三十年”的感慨之余,深切地体会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和人的关系,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同志间血肉相连的关系。王老师立志改掉自己长时间以来,对工作的态度和看法,他认为从前所谓的“尽其在我”是“管教不管会”的另一种说法,“对得起良心”是雇佣观点和雇佣作风的掩饰词。这些观点和作风,是以社会主义旁观者的姿态,来就课文讲课文,缺乏社会主义的政治热情,就不可能胜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于是他感悟奋发,在党的培育和教养下思想觉悟不断地前进提高,逐渐地建立了革命的人生观,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了更正确的认识和更炽热的情感,他的语文教学也大大地提高了一步。他回忆起当他对学生讲《在风雪里》和《劳动的开端》这两篇文章时,通过他深刻的分析和充满了同情心的讲述,感动得大部分学生都为朝鲜小姑娘和吴运铎同志的悲惨遭遇,落下了眼泪。
王老师语文教学的经验是丰富的,三十一年来,他认真备课,刻苦钻研,每课教材他都钻研深透,反复思考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容易掌握几个字词,常常翻阅很多资料,推敲琢磨,直到深夜。为了体现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他更利用课余时间,整理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写成《怎样进行高年级词语教学》,这本书总结了他对词语教学的认识和具体方法,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很大的帮助,除了已由全市的刊物和用录音方法,把这经验加以推广之外,他自己还是有求必应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心得传授给别人。市、区约他做经验介绍,或是举办定期语文讲座和公开教学,他都愉快地接受,准备工作常常是通宵达旦。
他又应了区教育局的要求,带了四十三位徒弟,他总是孜孜不倦地帮他们审查和修改教案,在他的办公室或是家里,总有来往不断的向他请教的人,他也总是欣然地先帮助别人,然后再处理自己的工作。他对于校内的青年教师,更是不遗余力地帮助指导,同时也不断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在教研组里和大家在一起反复研究讨论,每次六年级语文测验以后,总要详细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提高措施,因此全组教学质量提高得很快,一九六○年二月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上的先进集体。
王老师热爱他的学生,他把一切的力量和心思,倾泻在学生身上。他早晨七点到校,有时到深夜才离开,为的可以和孩子们在一起吃三顿饭。他同孩子们一起劳动,一起出去参观游览,随时对他们进行时事教育,他熟识了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环境、性情、习惯、嗜好、志愿。对于思想学习较差的孩子,他是特别地耐心和关怀,在上课的时候,为要观察学生对于讲课的感情表现,他总要紧紧地抓住孩子们注意的眼光。他把课本记得烂熟,为的是这样就不必为看书而戴上老花眼镜。戴上老花眼镜的时候,课本看得清楚,学生的面目可就模糊了。
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他对于学生对语文课里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所受到的感染和熏陶的深度,是怎样地关心和观察。他要把自己所体会到的热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启发,活泼生动地传达到小孩子的脑子里去,使他们也感激奋发,立志做一个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优秀的接班人!
在王老师诱掖扶持下的孩子,并没有辜负了他的苦心和热望。他们进步得很快,他们不但热爱王老师,关心王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是亲密无间,成为一个团结、互助、友爱的团体。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王老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欢喜和激动,是可以想象的。用他自己的话:“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是我生命史上划时代的一天,是毕生难忘的一天,是党使我获得新生命的一天……十年来,是党改善了我的生活,是党提高了我的觉悟,是党指明了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学生们又是这样地关怀我……我只有努力工作,永远听党的话,在实际工作的锻炼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把后半生的心血,完全泼洒在祖国的花朵上。”
好一个“把后半生的心血,完全泼洒在祖国的花朵上”!
这是从沸腾的感情里呕出的一片为党为孩子的丹心呵!当我道别的时候,王老师把我送出校门,门口的琉璃瓦影壁前面,盛开着数十盆流光溢彩的花。王老师微笑地对我说:“我们学校有一位很好的花把式,他有一种癖气,不要种草本的,只爱种木本的花。”我看着王老师喜悦的慈蔼的脸,心里想说:
“您也是一样的,您用您的心血,把祖国的花朵培养得结实茁壮,使他们能够胜任愉快地作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同时党也是一样的,十年来党用自己的心血,不断地泼洒在您的身上,把您培养成一个又红又专的文教战线上的勇敢、坚强的战士。
我们的党更是应当受到深切的感谢和歌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