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翰·托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7 01:37
|本章字节:8596字
新年前夕,希特勒派其私人飞机驾驶员波尔前往斯大林格勒,将第十四装甲兵团司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掉一条胳膊的汉斯·休伯将军带回德国。休伯摸不着头脑。他回到元首司令部后,希特勒便叫他将第六军的处境准确、详细地告诉他。休伯直言不讳,毫无顾忌地将他的同志们所处的绝境告诉了希特勒。元首默默地听着,大受感动。“许多情况对我都是新的”,他说。接着,他便保证派党卫军装甲兵团——此时在法国——前去为斯大林格勒解围。与此同时,空运物资将不惜一切代价地增加。元首深情地说,他誓将斯大林格勒的挫折变成胜利,就像去年冬季危机后他之所为一样。
休伯带着要给同志们灌输新的希望的命令,飞返战地。他于8日抵达。就在当天,苏联飞机空投了传单,其中包括一份最后通牒:不投降便灭亡。在受到休伯带来的新闻的鼓舞后,保罗斯告诉其各兵团司令,投降是绝不可能的。
两天后,苏军开始进攻。第六军的西部战线慢慢受到压缩,食品和弹药的供应迅速减少;大部分大炮每天只有一发炮弹可发,每个士兵只有一块面包和少许马肉。能运抵战场的给养比戈林保证运到的要少得多。希特勒已丢掉了幻想,说话差不多到了尖酸刻薄的地步,他骂戈林“这家伙是个脑满肠肥的肥猪!”最大的污辱也许是选择了他的一名下级去重新组织空运,解救第六军。元首曾两次夸奖米尔契元帅,称他是不知道“不可能”一词为何物的人物。1月中旬,他来到“狼穴”。希特勒令他每天运送300吨给养至斯大林格勒。为此,他被授予特殊权力,包括有权向任何一个指挥官下令。米尔契大力进行改革,把日运量从60吨增至80吨,使被困官兵有了一线希望。然而,不久后连米尔契也无能为力了。他终于醒悟到,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1月20日,业已缩小了一半的战场,眼看就要瓦解了,特别是战斗打得最激烈的地段。保罗斯目睹官兵们所受苦难如此惨重,觉得有责任再次向上级呼吁。那天,他把施密特和另外两名参谋召来征求意见。3人中,只有1人(作战参谋)主张继续打下去。于是,保罗斯便将一份电文相同的电报分别发给了曼斯坦因和元首司令部。要求在无法再战时“避免全部被歼”。
曼斯坦因和蔡茨勒都力促希特勒作出有利的回答。但他却继续要求第六军“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作为最后一项绝望的措施,一个名叫齐泽维茨的少校飞出斯大林格勒,将该处的绝境作为第一手资料向希特勒汇报,想使他回心转意。1月22日,当齐泽维茨晋见他时,希特勒紧紧地抓着他的双手。“你是从危急的地方来的”,他说。然后,他便谈到了另一次解围计划——用一营坦克部队,突破敌阵线,前往解围。
齐泽维茨惊得目瞪口呆,一整军的装甲部队都失败了,一个营怎能胜得了?趁希特勒谈话停顿之机,少校取出一张预先准备好的纸条,念了一连串的数字。他动人地讲述了被困官兵如何忍饥挨饿,如何被冻坏,给养如何日益减少,以及他们被一笔勾销后的感受。“我的元首”,他末了说,“请允许我说,不能再令斯大林格勒的官兵打到最后一发子弹了,因为他们的体力不能再战,也没有最后一发子弹可打了”
希特勒惊奇地转向他,并且,在齐泽维茨看来,双眼直视着他。“男人可很快恢复体力”,希特勒说。他把少校打发走后,便令向保罗斯发报:“决不可投降。部队抵抗到底。”
希特勒本人也疑虑重重,烦恼不已。但在两天后,他的精神又振奋了。原因是,在卡萨布兰卡举行的盟国会议一结束,罗斯福便要轴心国无条件投降(一些时候以来,德国人相信,卡萨布兰卡是白宫的代号,会议是在华盛顿召开的)。由于总统不可能使世界冲突用政治方法解决,所以这桩事实际上成了希特勒极端宝贵的宣传资料,唆使他的人顽抗到底。这是一线光明的希望,因为希特勒本人终于被迫接受斯大林格勒的无望的局势。据说,他已令助理主任施蒙特飞往斯大林格勒,给保罗斯带去一支手枪,供他自杀用——在最后的时刻。
德军已开始零零星星地投降,总数量还不少,但保罗斯自己仍坚定不移。他对两名提出投降问题的师长说,总的局势不允许他们采取这一行动。他们必须遵守元首关于打到最后一刻的训谕。他虽然作出了这个决定,良心却受到压抑,因为他十分清楚他的官兵所受的折磨。直到不久前,他们的战斗意志仍然旺盛。他们信任自己的领导,以为援兵必到。今天是国社党夺取政权10周年纪念日;士兵***现了绝望的气氛。伤员已无地可安置,因为斯大林格勒的每个地下室都拥挤到窒息的程度。药物、绷带等,正在迅速地用完。在冻土中已无法再埋葬死者。
保罗斯迫于无奈,只好挺身应付残局,电告希特勒称:
在您执政10周年纪念之际,第六军向元首致意。卍字旗仍在斯大林格勒上空飘扬。让我们的斗争成为未来世世代代人的榜样。不管如何敌众我寡,永不投降。届时,德国必将胜利。”
在另一封私人电报中,保罗斯通知元首,说他的外甥雷奥·拉包尔已受伤。是否用飞机将他撤走?回答是否定的:作为军人,他应与他的同志们在一起。这样,希特勒真正心爱的情人吉莉的弟弟,便处于几乎必死的境地。(在这条战线上,希特勒还有两个亲戚:汉斯·希特勒,其父系元首的大堂兄;海茵茨·希特勒,系元首的同父异母兄弟小阿洛伊斯之子。汉斯逃往德国;雷奥和海茵茨双双被俘。据斯大林的女儿说,德国人曾提出用一名德国战俘,很可能不是雷奥便是海茵茨交换她妹妹雅霞。斯大林对她说:“我不干。战争就是战争。”据说斯大林年轻的女儿被德国人枪杀。海茵茨在囚禁时死亡。吉莉的弟弟于1955年回到了家园,对他的舅父未营救他一事未予追究,且更加相信,希特勒对他姐姐之死“绝对无知”)
保罗斯在给他夫人(是个出身名门的罗马尼亚人)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我坚持并战斗——这就是我的命令!”1月30日晚,为参加最后一场战斗,他用一支步枪武装自己。这时有命令从“狼穴”传来,说元首已晋升他为陆军元帅。这个荣誉是每个军人梦寐以求的,但在此时此刻这似乎已无关紧要了。午夜后,蔡茨勒发来一封电报——这便是晋升的标价:“元首要我指出,斯大林格勒这个堡垒继续多坚持一天,都事关重要。”
31日拂晓,施密特参谋长向窗外望去,看见了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景象。在无数炮火的闪光中,在市场上,一大群德国兵和俄国兵站在一起,一边抽烟,一边热烈交谈。施密特告诉保罗斯,结束的时刻到了。再进行局部抵抗是毫无意义的,除非他们愿意自相残杀。保罗斯同意,投降是唯一的出路。不到一小时,两人便坐着俄国小车,朝m·s·苏米洛夫将军的64军指挥部驶去。
当苏米洛夫建议去进午餐时,保罗斯说,除非俄国人答应为他的部下提供粮食和药品,否则,他一口饭也吃不下。
“我们是人”,苏米洛夫同情地说,“我们当然会这样做。”他们走下车子。天气虽然很冷,但阳光灿烂。苏米洛夫伸开双臂。“啊,美妙的春天!”午餐时,苏米洛夫提议为红军的胜利干杯。犹豫一阵后,保罗斯举起酒杯:“我为德军的胜利干杯!”苏米洛夫觉得自己受到污辱,便放下自己的酒杯,然后和蔼地说:“算了,为您的健康干杯!”
次日清晨,2月1日,莫斯科宣布了保罗斯和施密特投降的消息。在中午的例会上,蔡茨勒不相信这是真的;希特勒却坚信不疑。“他们正式投降了。绝对是这样”,他坚持说,“否则,他们会集中起来,聚集在一起,然后用残存的子弹,集体自杀。”蔡茨勒依旧不相信保罗斯已经投降。也许他已身受重伤,躺在某处?“不,是真的投降了。”希特勒说,”他们会直接被带至莫斯科,交给克格勃处理,他们还会不加思索地发布命令,让北方战区也投降。”他继续漫无边际地说下去,称赞朝自己脑袋上开枪解决自己的军人。“这样做多简单!一支手枪——便把它变得轻而易举了。要是怕这个,那是多大的懦怯。吓!还不如被活埋!像这样的情况,他非常清楚,他的死能为邻近战场的官兵树立一个榜样,如果树立这样一个榜样,怎么还想让别人继续打下去。
他继续大骂保罗斯。“最令我痛心的是,我把他提升为元帅。我本想让他最后满足一下。这是我在这次战争中提升的最后一位元帅。你们切不可卵未孵化先数鸡。我一点儿也不明白。当一个人看到这么多人死去后——我真的要说:这是多么容易……”他语无伦次了。”……那他是不可能想到的。
荒唐可笑,做那种事。这么多人不得不死去,像这样的一个人便把其他许多人的英雄主义给沾污了。他本可以超脱尘世,永垂千古,为世人垂青。但他却宁愿去莫斯科。这是什么选择呀?简直毫无道理!”
次日,北部战场投降了。苏联宣布俘虏战俘91万人,包括24名将军和2500名军官。由于希特勒残酷地虐待苏联战俘,这些人也受到惨无人道的虐待。据报道,在1943年2至4月间,40多万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战俘被虐待至死,使用的主要方法是饥饿。吃人的现像很普遍。只有身强体壮的人才活了下来,而这些人又是靠拣粪便中未消化掉的玉米和小米(洗干净后)活命的。在斯大林格勒一役中俘获的战俘中,只有几千人得以返回德国。其中之一是保罗斯——他公开谴责希特勒和纳粹,使苏联人很高兴。
在参观了斯大林格勒的废墟后,戴高乐将军对一名记者发表评论说:“啊,斯大林格勒,伟大的人民,非常伟大的人民。”记者以为他说的是俄国人。“不,不是,我说的不是俄国人,是德国人。竟搞到这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