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差生”其实一点都不差,我要大声为你们辩护(1)

作者:王代如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2:37

|

本章字节:13034字

(一)“差生”其实一点都不差,我要大声为你们辩护


中国本无“差生”,“差生”一词是由差父母、差老师、差考试这“三差”联手杜撰,强加在孩童们、孩子们、少男少女身上的污蔑不实之词,是泼在好孩子身上的一盆污水。


之所以说担当评判官的考试也是差的、也是不足信的,是因为大大小小的考试本身已经异化,试题严重“变味”,散发出浓烈的“八股味”、“卖弄味”、“铜臭味”。这样的考试,不差吗?


所以,当我们觉得作业试题难做时,要冷静下来想一想,这是不是“变味”的作业试题在“发病咬人”呢?很多作业考题罹患“忸怩作态、故弄玄虚、牵强附会”的严重疾病,它发病时,常常令人感觉它“难”、它“高深”。


所以,我们不得不说:我们少男少女都是鲜花,而很多考试是粪土,薰莸不可同器!


何况,如同“人不是一根消化道”,知识也不仅仅就是英语数理化之类,作业试题更代表不了知识。徐匡迪院士就说过,心灵的会读书,手巧的会织毛衣,都是好样的,都是人才。


诚然,我们少男少女也有缺点,也有不足,也有短处,可是,人生在世,哪个又没有短处呢?老师没有吗?父母没有吗?他们像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恐怕还不如我们呢,说出来有意思吗?老盯着别人的短处有意思吗?老用自己的长处来考别人的短处有意思吗?作业考试为什么不能换一换,我们擅长什么就考什么?难道是害怕我们考试成绩个个优秀吗?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这话说得多好,考试分数低点就低点吧,那正好说明我们必定在其他某个方面有优势!


那究竟是哪个方面的优势呢?别急,世界在变,社会在变,我也在变,不必急于回答,现在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切顺其自然,然其自顺。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万一没有路,我就停下来休息,或冷观静瞧,或观风赏景,顺便养精蓄锐,不亦乐乎!


在自然界,花儿开放的时间都是不同的,有的迎春绽放,有的傲雪吐艳;有的花枝招展却嗅之乏味而无甚意趣,有的貌不惊人却花香袭人而令人陶醉;有的才上枝头就现落英之美,有的姗姗来迟却细水长流,春色长驻……你能说哪一种花好,哪一种花差吗?


成才如流水,流水不争先!


孩童们,孩子们,少男少女们,——我的同学们,我们就是祖国的花蕾,我们有生机有活力,我们一点都不差,我们谁都不差。


我们谁都不差,世上本无“差生”,只有差父母、差老师、差考试,让这“三差”一起见鬼去吧。


每个生命都有张扬的那天,我们一定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个时机,以某种形式,如花般绽放!


我们十年后见,——我们明天见。


中国高考制度是一项非常能摧残创造力的制度,有创造力的人都是第一批被高考淘汰。——经济学家郎咸平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到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多歧可贵,不取苟同。——这两句话究竟是谁说的呢?恕我无暇探究这个知识。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一个不犯错误的人,一般都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没有缺点的人,优点也往往很少。——林肯(美国)


由中国的“命题专家”主导的中小学竞赛和考试,分明是把“牛”和“马”硬拉在一起进行赛跑,然后用“马”的标准给“牛”打分,并宣布“牛”为“差生”。


这帮水平低劣、无聊至极的“专家”哪里知道,“牛”比“马”更能担当重任,最终成就大业的,往往是“牛”而不是“马”,虽然“牛”前进得慢点。


低劣、愚蠢的“牛马比赛”林林总总、铺天盖地,把中国最宝贵的生机活力翻了个底朝天,不啻一场生机活力的浩劫!——本人的一点观察


甲:“快来看,这棵豆芽的生命力好强啊,它被石块压着,却也能破土出芽,生长挺立!”


乙:“可惜,跟旁边没有石块压着的豆芽比,它的身躯看上去还是有点弯曲,似乎很吃力。”


甲:“但你看,它确实比其他豆芽长得个高!”


乙:“现在看起来是,但愿以后还是。”


过了几天,当甲乙俩再次聚在那儿的时候,发现被石块重压着的那棵豆芽,身躯已经明显弯曲,不再长个。它身上不多的绿叶,也已经开始泛黄,显得没精打采。


而一旁自然生长的豆芽,却依然葱葱郁郁,生机勃勃!


进入大学及至以后,玩玩耍耍的高考80分往往比起早贪黑、死学死考的100分更有竞争力;玩玩耍耍的高考60分往往比起早贪黑、死学死考的80分更有竞争力。其道理很简单,打个比方来说吧:甲乙两辆汽车都装满10升汽油,在相同的时间里,甲耗油7升跑了100公里,而乙耗油3升跑了80公里。表面上看,乙落后甲20公里,可实质上,乙比甲优秀得多,因为继续跑下去,甲是输定了!


比如,钱钟书考大学时数学只得了15分,吴晗是0分,钱伟长进清华时,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这并未妨碍他们读好他们的大学且最终成为名家大师。


有生机活力的人,会玩的人,不管干什么,最终都是赢家,哪怕一时一事落后于人。


反之,只会死学死考不会玩的人,生机活力不足的人,最终都是输家,哪怕他高考高分闪亮。


在学习的路上,中小学阶段充其量只是万米长跑的头一千米。愚蠢的人为了高考得高分,却一点都不懂万米长跑的门道,竞相在这头一千米里,不计成本、拼了老命地跑在世界前列。


爱凑热闹的媒体呢,不是把镜头聚焦于万米跑道的终点,而是傻乎乎地、一窝蜂地聚集在万米跑道的头一千米处,为同样傻乎乎的参赛者擂鼓助威,推波助澜:终点!冲刺!赢了!恭喜!——你是“状元”!


于是,受到怂恿的中小学生践踏着学习规律,在万米跑道的起跑线上,一开始就像傻帽一样地拼命冲刺。


于是,在学习的路上,高考这头一千米跑赢了的中国大学生,毕业之后却纷纷沦为“蜗居蚁族大白菜”。他们或跑跑营销,或抄抄写写,或掏掏粪,总之大量地跟没上过学的农民工一样,混迹于毫无技术含量的行当。——这就是不会学习的傻帽们的结局。


在学习的万米跑道上,中小学阶段是必经之路,没有人可以绕开。这就如同万米长跑,那头一千米总是要跑的。


问题是,这头一千米怎么跑?这里面大有学问和讲究。


万米长跑的门道是:掌握节奏,合理均衡,稳步向前,直到最后一千米才拼命冲刺。


可以肯定的是,要想跑赢万米长跑,这头一千米决不能拼命冲刺!——在学习的路上,中小学阶段仅仅只是扫盲而已、起步而已,亦决不能拼命冲刺。否则,头一千米就拼命冲刺后,余下的九千米怎么办呢?别说冲刺,你还有持续的动力跑完吗?


但高考事实上怂恿并造成了中小学阶段的拼命冲刺,从而造就了一大批知识上的浅薄人、生活中的低能儿、职业上的失败者。


会长跑的人,头一千米轻轻松松,玩玩耍耍,哪怕暂时落后,他也能后来居上。同样地,会学习的人,中小学阶段轻轻松松,玩玩耍耍,哪怕高考暂时落后,哪怕被视为“差生”,他也能后来居上。


在万米长跑中、在学习的路上,所谓的“轻轻松松,玩玩耍耍”当然都不是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这里的“玩玩耍耍”是尊重生命规律、成长规律、学习规律,是“悠着点跑”,是留有余地地学习。


在学习的路上,“轻轻松松,玩玩耍耍”可以是“既聚焦书本又仰望蓝天”,也可以是“既适度紧张又生动活泼”;


“轻轻松松,玩玩耍耍”可以是“既撷英撮要又丰富多彩”,还可以是“既把书本当生活,又把生活当书本”;


“轻轻松松,玩玩耍耍”可以是“先休息好再学习好,且只抓知识要点,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决不过分解读,更不故弄玄虚”,更可以是“一时没理解掌握的知识,完全可以放一放,日后自然解决,不必人为多事。后来才理解掌握的并不一定意味落后,它往往比先理解掌握的更深刻更透彻,这是符合学习规律和认识规律的”。


学习进取之路是万米长跑,而高考分数只是这万米长跑里头一千米的成绩,却耗费着本来是用来跑万米的气力。现在“培优”市场挥霍的是学生金子一般宝贵的生机活力、潜力后劲,榨出来的却只是相当于中世纪水平的、跟陈谷子烂芝麻一样廉价的高考分数。


无论如何,真正热爱学习并善于学习的人,决不会在中小学阶段就拼命冲刺,因为那根本就不是读书学习,那是只顾高考考分,不顾未来发展的自伤自残的愚蠢行为,跟万米长跑中在头一千米就拼命冲刺一样无知、一样傻帽!


与其如此,还不如就当我的“差生”,而决不当死学死考的傻帽。何况,“差生”只是“三差”的杜撰,其实一点都不差:爱迪生不差,爱因斯坦不差,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中数不胜数的事业成功者、生活幸福者都不差!——他们都曾背负“差生”的名声,但结果都不差。


(二)死学死考的挽歌谶语:“少时了了,大未必佳”


(新加坡)联合晚报(20050726)


(北京讯)“少时了了,大未必佳。”上世纪70年代跻身中国“天才儿童少年班”的天才,如今有的变成精神病患者,有的则不知去向。已出家为僧的“第一神童”宁铂说,他宁愿做个普通人。


1978年被传媒大幅报道的宁铂,两岁半时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六岁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八岁熟读《水浒传》,13岁与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下围棋连赢两盘,一度成为家喻户晓的神童。


中国科技大学专门为宁铂等多名神童成立“天才儿童少年班”。其他还有当时被誉为“未来诺贝尔奖得主”的谢彦波与另一名佼佼者干政,可惜他们随之而来的是坎坷的命运。


宁铂的兴趣在天文学,想转到南京大学,但被限制在原校修读他不喜欢的物理,后来他毅然离开校园,出家去了。


谢彦波和干政与导师关系欠佳,在国内未能取得博士学位,想到美国拿博士学位,也未能如愿,后来返回国内。谢彦波以硕士学历勉强在学校教书,但精神已有异状,整天以为大家在窥探他,要破坏他的学术成果;干政则患上严重精神疾病,失去工作。


——历届高考“状元”亦全军覆没,至今无一成为科研或职场“状元”,还真应了那句话:“幼有神童之誉,少怀大志,长而无闻,终与草木同朽。”


所以,我们就做我们不紧不慢、尊崇规律的“差生”,何必跟着高考“状元”去赶那趟死学死考、熬夜“复读”、竭泽而渔、神色灰暗、老气横秋、毫无生趣的愚浊浑水!


(三)老师您错了:一流人才天生就贪玩、会玩


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先生上大学之前的学历是初中,——其实,若按现在呆头呆脑的所谓“标准”,当时的他连初中生的实际水平都不具备。因为他在学校上初中时就是经常玩的,初中毕业回家后更是在农村种田玩,学的东西不丢在田间地头才怪。


种田间隙,他更是玩:在钓鱼摸虾里玩,在田间地头玩,在村里的文艺宣传队里玩……就这样痛痛快快,整整玩了三年。三年玩完,也不考试,直接就推荐上了大学,——于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官就这样玩出来了。


类似事例,其实举不胜举。看看一些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看看影响世界100人的成长经历,看看现实生活中的智者乐者,在学习的路上,有哪个像今天的中国人这样死学死考、疯学疯考?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告诉我:学习上真正的智者、乐者、强者,个个都自小贪玩、会玩!


“陈景润就是玩出来的”(浙大郑强教授语),“读大学前先到农村搞一年”(厦大易中天教授语,大意如此,原话我不记得了),这样的话,今天死学死考的中国人听都听不懂。因为按照现在呆头呆脑的学习“标准”,这是不可思议的。


按照现今呆头呆脑的学习“标准”,当时玩了整整三年的张业遂根本就是没资格进大学学习外语的。要想学也可以,他得先补学高中三年的规定课程,跟外语无甚关系的数理化也是逃不掉的,这叫做“打牢基础”,这叫做“全面发展”。——最后,“全面发展”变成“全面折腾”、“全面摧毁”:等到进入大学学习外语的时候,随身带进一大堆学外语根本用不上的所谓“知识”,而学外语至关重要的青春活力却被消耗大半!


按照现今呆头呆脑的学习“标准”,中国的农村还会玩出这样一位优秀的外交官吗?天方夜谭!


你所不知道的旷世才子伽罗华,也是一个大玩家。


法国数学家伽罗华在少年时代曾两次投考巴黎综合工科学校,都未被录取。但20岁就因决斗而辞世的伽罗华这个年轻的生命,却是公认的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16岁就开始研究高次方程是否存在代数解的问题,这在当时是数学领域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虽然耗费了许多大数学家的时间和精力,但一直持续了长达三个多世纪都没有解决,所以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称这一问题是在“向人类的智慧挑战”。两次“高考”都被大学拒之门外的少年伽罗华另辟蹊径,第一个提出了群论,彻底解决了高次方程是否存在代数解的问题,且其群论一直是20世纪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但在创立之初,由于群论太过超前,就连高斯、柯西这样的大数学家都不能理解接受,而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数学家们才开始认识了解到伽罗华以及伽罗华群论的价值。


直到今天,伽罗华作为伟大数学家的地位仍然无可争议,可是,伽罗华的生平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并没有相应的学历背景。在数学这一最讲究连续性、系统性的学科,知识结构并不那么连续、并不那么系统的伽罗华,数学成就却远远超过很多知识结构系统、严密的数学家。


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主导知识创新的,首先是人的生命活力而非其他。


我父亲桃李满天下,他挑起大拇指称赞最得意的学生时,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他们这几个在我班上,最会玩!”接着是如数家珍:留美定居的几个博士,当时班上唯一的篮球被他们“霸占”;国内名校几个海归博导,长期“垄断”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在京的几个大老板,二胡笛子玩得顶呱呱……


有人恭维父亲说:“这都归功于您教育有方。”


父亲总是实话实说:“不,不,不,你们搞错了,我班上这些一流人才,确实是天生的才子,这是我们所有任课老师的共识。”


“不过,要说功劳,也是有的,主要是不管、少管和不教、少教,我想这就是我们老师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当然,这也得益于当时那种自然纯朴的学风考风。我们那个时候,高考内容跟现在基本一样,但哪像现在这样死学死考?担心管少了、教少了学生就成不了才,纯粹是杞人忧天嘛!”话锋虽转,但耿直的父亲所说的,还是大实话。


“有天分、有本事的学生,你就是不管不教,他照样会成才,谁也挡不住。反之,靠老师管出来、教出来的学生,也有不错的,但却难得出色,难得给人留下什么印象。”父亲的观点,也是我的观点。但我的观点,并非受父亲影响,我一直是独立的。


(四)但恨上学时,玩乐不得足


不满18岁的少男少女不是成年人,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处在人生一个极其敏感、极其特殊的阶段——身心发育成长的阶段,“长好身体、健全身心”是他们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