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雾满拦江
|类型: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9-10-08 02:47
|本章字节:12290字
笑神经不发达的褒姒小姐
春秋,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时代,始于公元前722年,终于公元前481年,总计242年。这是一个错乱纷杂的城邦时代,一个又一个霸主出现,还未等人们看清楚其面目,就已经惨遭淘汰淡出。这也是封建鼎盛的时期,虽然很快走向末路,但古老的宗族关系还在,诸侯们在相互吞并时,还偶尔会爆一下人性的光辉。一旦这个时代过去,残暴的法则就成为主旋律,所以后人总是在惋惜这个逝去的黄金季节。
按照传统史学观点,这个时代由笑神经严重不发达的褒姒姑娘拉开帷幕。但这一观点已经被唾弃,褒姒姑娘是无辜的,她只是偶然出现在历史上的14岁孩子。而这个时代的来临,却是一个必然。
周王室彻底失去尊严与威信,始自褒姒姑娘不爱笑,周幽王为了讨她欢心,就点燃烽火,诸侯以为戎人来侵,纷纷赶来勤王。史书上说褒姒姑娘因此而笑了。老实说,这件事还真看不出有什么笑的理由。如果她是真的笑了,她一定是笑世上居然有如此低智商的男人,而这男人却有权操纵她的命运。烽火戏诸侯并非是周幽王的原创,早在夏王朝的末年,智商低下的夏桀就曾经玩过烽火戏九夷。当时夏桀下令九夷集结,攻打拒绝进贡的商部落,商部落立即假装臣服,于是夏桀命令九夷部落的军队返回。此次事件导致了后来当商汤起兵攻夏时,夏桀发现,已经无人听从他的命令了。
戏诸侯这种事,与漂亮女人毫无关系,只跟帝王的智商直线相关。智商太低的帝王,总是抵制不住恶作剧的心态,拿军国大事来玩。当然玩的结果就是,周幽王和他的周王室,从此没得混了。
一切都已经注定,在周幽王继位的第二年,周王畿附近的三条大川,无缘无故地枯竭了,岐山也发生了崩裂倒塌现象。更可怕的是连续性的强地震,山丘坠为峡谷,沟堑隆为丘陵。岐山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岐山,地形地貌完全变了。居于深宫的周幽王,相信他对周边的环境,一定产生了强烈的陌生和疏离感。
周幽王没有能力处理如此离奇的国变,这超出了他的智商理解范畴。他选择了和14岁的褒姒在一起,借此弥补他因为智商不足而带来的挫折感。
五年过去了,褒姒已经19岁,她为周幽王生了个儿子,叫伯服。伯服的意思就是:老大你要服我,不服就死定了。之所以起这么个怪名字,是因为伯服并不是老大。早在周幽王宠爱未成年的褒姒之前,他已经和王后申氏生下了太子宜臼。臼是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太子的名字叫宜臼,大概意思是适合用来碾磨玩。
宜臼和伯服,一个适合挨砸,一个适合砸人。这两个名字是不是特意这么起的,很难解释。总之周幽王就想让两个孩子名符其实,要废掉宜臼的太子位,让小儿子伯服做太子。
宜臼很悲愤,他走在路上,唱起悲凉的歌,逃到了申国。他的母亲申后,是申国国君的女儿,宜臼此去,是向姥爷投诉。
发现大儿子逃走了,周幽王很恼火,命令申侯交出宜臼,被申侯断然拒绝。于是周幽王调集兵马,准备攻打申国。这时候的申侯,只能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联合犬戎部落,杀奔周都而来。周幽王急忙点起烽火,诸侯却拒绝陪他玩这无聊的游戏,没有人赶来帮忙。结果国都被打破,周幽王被杀死,褒姒成为了戎人的战利品,掳走之后失去消息。
而不甘碾磨的宜臼,就成为了新一任的周王朝天子,是为周平王。但这时候,周王室对诸侯的影响力,已经形同于无了。
拓展
此时的世界
公元前776年,周幽王四年,希腊人于奥林匹克平原举行赛跑等竞技运动,以纪念天神宙斯,这是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始,古希腊从此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但这时候吟游诗人荷马已经去世百年之久。人们传唱他的古老史诗,却无法甄别真假。
郑庄公扮猪吃老母
周平王时代,也曾有那么一段时间的风平浪静,但不久郑国最先打破寂静,吸引了历史的眼球。
早年周公旦分封天下,并没有郑国这个国家。郑国的出现源自一个高明的观察者,这个人叫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小弟弟。
周厉王因为征敛而激起民变,被迫逃亡。他死后,周宣王即位。姬友非常聪明,宣王很喜欢他,就在陕西封了块地给他,于是就有了郑国。姬友也有了个新的称呼:郑桓公。
但周幽王时代,郑桓公敏感地意识到不对头,这个周幽王智商短缺,心眼不够,恐怕这操蛋国家没几天了。倘若周王室灭亡,自己的郑国近在咫尺,势必也会遭连累。
于是郑桓公把家里所有的财宝找出来,拿着财物去了河南。那里有两个小封国,虢国和郐国。郑桓公对他们说:两位,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看你们这儿挺宽绰的,能不能挤一挤让一让,让我把郑国也搬过来?
虢国和郐国见到财物,大喜,果然就挤了一挤,一家让出一个邑给了郑桓公。于是郑桓公就把郑国搬了过来,建立新郑。
郑国大搬家,这在历史上也是极新鲜之事儿。而郑桓公的搬家很快就被证明是明智之举。犬戎很快杀了过来,西周灭亡,如果郑国没有提前搬走,也必然于当时被除名了。郑桓公的前瞻眼光,不能不让人惊讶。
郑国虽然搬走了,但郑桓公还在国都做司徒,他大战犬戎,结果于骊山战死,儿子郑武公即位。
当时郑国的地盘,只有花钱买的河南新郑那么一小块,相隔百里的漯河,是胡国的地盘。郑武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胡国国君。到了周平王八年,公元前763年,郑武公主持军务会议,言及郑国地盘太小,应该扩土开疆,可要是这样的话,应该攻打哪个国家呢?大夫关其思抢着说:打胡国打胡国,胡国小,距离又近,最适宜用兵。郑武公勃然大怒:关其思,你此言何意?难道你不知道胡国是我的女婿之国吗?你想让我攻打女婿,心肠何其毒也?你这种坏人就不能留下,推出去斩了。
关其思因为心术不正,心理太阴暗,当场被杀。消息传到胡国,胡国国君感动得泪流满面,曰:我老丈人对我真是太好了,郑胡两国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话未说完,就听见外边杀声冲天,有人冲进来报告:不好了,郑兵已经杀进宫里来了!
不会吧?胡国国君惊呆了。不会才怪。郑武公于会议上杀关其思,只是为了麻痹自己的女婿,趁其无防之际一举端掉。胡国就这样消失了,从此并入郑国的版图。郑武公不愧是遗传了郑桓公的基因,脑细胞密度,比之其他诸侯更发达些。这就难怪他们最先出来唱主角。如此优厚的智力资源,倘得以延续下去,这个春秋时代,岂不成了他郑家的天下了?
雄厚的智力资源,真的在郑家延续。但延续到第三代,战场就由疆域转入厅堂,呈现出一片窝里斗的大好局面。
奸诈的郑武公娶的是申侯之女武姜,武姜生了大儿子,可这孩子出生时难产,武姜讨厌他,就给孩子起名叫寤生。此后武姜又生了小儿子叔段,非常疼爱。按武姜的意思,应该让小儿子叔段继承封君之位。但早在周武王时代就已经为这事立了规矩,封君之位由嫡长子继承,这事没得商量。
于是在郑武公死后,大儿子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母亲武姜不喜欢这个结果,就替小儿子叔段向庄公讨要封地,庄公不敢拒绝。
此后武姜步步紧逼,庄公步步后退,叔段获得的权力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影响到郑国的政治格局。大臣们劝说郑庄公,于是郑庄公创造了一个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果然,没过多久,母亲武姜与小儿子里应外合,准备发动叛乱,要一举推翻郑庄公,让小儿子当封君。可是郑庄公就等着这一天呢,为了引诱弟弟走上不归路,他假称前往周朝辅政,并告诉母亲。母亲大喜,立即写信告诉小儿子,可是信使被郑庄公截获,同时也获知了弟弟叛乱的具体日期。
到了叛乱日子,叔段率叛军奔袭郑都,就立即掉进了哥哥为他设下的罗网,悉数被歼。而当叔段被迫在共城自杀后,郑庄公抚尸大哭,如果说他是虚情假意,这也没什么依据。但他在历史上首创欲擒故纵的高明兵法,却只是用来和母亲弟弟玩,这也实在是让人气沮。
虽然赢了这场窝里斗,但母亲的偏心却让郑庄公心寒。他把武姜囚禁在城颍,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策,武姜毕竟是他的母亲,如此绝情,与封君的心胸是不相称的。于是他建了座望母台,天天站在台上发愁。
大夫颍考叔明白郑庄公的心事,就出了怪点子,说:你要不挖条地道吧,挖出水来,在地道里见你母亲,那就是黄泉下相见了。既不违背你的誓言,又成全了你们母子亲情。
郑庄公大喜,立即采用了这个办法。史书上记载说,他在地道里谱写了一首歌,歌词是: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拓展
罗马帝国的创建
公元前753年,两个由母狼养大的孩子筑罗马城,建罗马帝国。
这个极尽辉煌的帝国,此后将延续2206年,至公元1453年灭亡。
埃涅阿斯的后代统治当地300年之久,到了第15代国王时,出乱子了。国王的弟弟篡夺了王位,杀死了侄子,并强迫侄女西尔维娅去做不许结婚的女祭司。他以为哥哥家不会再有后代,自己的权势就坚不可摧了。可未承想,战神玛尔斯跑来向西尔维娅求爱,还让这个女祭司怀孕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发现侄女儿怀孕生子,篡位的国王气急败坏,他下令处死西尔维娅在这个时刻,战神玛尔斯显然无意营救他的情人新国王下令,把西尔维娅生的两个孩子丢到河里去。
孩子在水面上漂浮,被河水冲到了岸上。一只母狼听到孩子的哭声,循声找来,它舔干孩子身上的水,把孩子叼到狼窝里喂养。
两个孩子吃了段时间狼奶,不久被一个猎人发现并收养。此后两个孩子成长为雄健的武士,他们带着自己的朋友们杀掉了害死自己母亲的叔叔,然后决定再创建一个新的国家。而新国家地址,就选在他们出生时就遭抛弃的帕拉丁山丘。
新帝国建立了起来,但由谁来做主宰呢?兄弟俩争吵起来,最后,哥哥赢了他杀掉了朝夕相处的弟弟,成为罗马帝国的首任主宰。
罗马的城徽,是一只母狼照看着两个小男孩。吃狼奶长大的孩子,他们注定了要在长大后自相残杀。
杀个儿子练练手
春秋开局的第一战,是郑庄公欲擒故纵,扮猪吃老母,打掉了以妈妈、弟弟为首的叛乱集团。这表明,这个时代的战争,带有浓烈的家庭纠纷的味道。
历史也正是这样,春秋第二年,莒国和向国就打了起来,起因就是莒国的封君娶了向国封君的女儿向姜,向姜回娘家之后,就不肯回来了。莒国封君大怒,就率军队攻入向国,俘虏了老婆后带回家,继续过日子。
春秋第四年,卫国封君卫桓公,准备赴周都洛阳,觐见天子。弟弟卫州吁为哥哥饯行,然后在宴席上扑哧一刀,把哥哥宰掉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政变,整个刺杀过程由卫州吁的智囊石厚负责执行,刺杀成功后,卫州吁兴高采烈地升任封君。
但是石厚的父亲石碏提醒儿子:喂,你帮助新封君立了大功,这是好事。可你考虑过没有,你现在这个封君,压根未经过天子认证,诸侯们会承认吗?
石厚说:对呀爹,我咋就没想到这茬呢?那现在怎么办?父亲石碏说:这事,你的封君必须要经过天子认证,可是你们杀了经过天子认可的哥哥封君,恐怕天子不会承认你们。除非走走后门,拉拉关系,才能够解决问题。
石厚听呆了:这种事也能走后门?怎么走?父亲石碏说:陈国的封君跟天子交情最好,只要他说话,没有不通过的。我建议你们俩立即去陈国,先跟陈国的封君套交情,让他帮忙在天子面前说说情,就一定能获得天子认可的。
石厚大喜:姜到底是老的辣,爹这主意太棒了。于是石厚和弑君自立的卫州吁就去陈国友好访问。等到了陈国见到陈国封君,正要热情地打招呼,却见陈国封君脸皮一翻:与我把这两个缺心眼的拿下,实话告诉你们,石碏已经派人送了密信给我,指控你们杀害封君,要求我立即判决你们两人的死刑。
不会吧?石厚万难置信:石碏那可是我爹呀,这世上哪有老爹杀亲生儿子的?
陈国封君笑道:爹杀儿子怎么了?怎么了?你弟弟能杀哥哥,亲爹为什么不能杀儿子?给个不能杀的理由?
石厚还没来得及给出理由,那边刀已经砍下来,当场被杀。因为政治派系的不同,身为父亲的石碏杀掉亲儿子。这段历史述之者多评之者少,因为这里边出现了两个人伦标准:对政治领袖的忠诚和对家人的关爱,哪一个更重要?
统治者的选取是毫无疑问的,他们希望把自己排到人伦的最前位,所以史书的记载上,对石碏的行为持赞同态度。只有孔子从侧面角度,认为父子人伦更重于对政治首领。对此孔子说: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曲中矣。孔子的意思是说:父亲要保护儿子,哪怕儿子错了。儿子也要保护父亲,哪怕父亲错了。这样做看似不明是非,但实际上,人世间的亲情与爱,是压倒一切是非的。
政治一旦压倒亲情,就是邪恶。这大概是孔子的观点。但是孔子的观念最终未成主流。相反,统治者甚至把孔子也打了包,重新对人伦关系进行排序:天地君亲师。照这个排序,统治者把自己排为第一,甚至比爹妈妻儿更重要,这就更让人莫衷一是。
这世道已经很艰难了,被统治者再这么恶意一搅闹,大家的脑子更加不够用。要知道,统治者因为权力在手,人性之恶更容易爆发出来。比如说在鲁国,就上演了这么一出人性大戏。
拓展
为什么说只有周王朝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时常有人说: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严格意义上来说,封建一词在这里滥用了,只有周王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自秦始皇而后,中国的历史是极权专制社会,并非是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顶层是王室,依次而下是宝塔式的封君。每一个封君,虽说对天子称臣,但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是拥有军政裁量权力的。所谓天子的军政及司法权力,只有在王畿范围内生效。例如周王朝实际统治的区域,其范围不过是以镐京及洛邑为中心的两个小地盘,北不到黄河,南不到汉水,东不到淮水流域,西边则干脆与边陲接壤。周王室的权力行使,不过方圆千里之内,众多的诸侯国只是象征性地对天子表示臣服,其义务不过是按期朝贡,按期进觐,出兵帮助天子讨伐,以及王畿若有饥患,诸侯有义务资助其渡过难关。总而言之,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不过是名义上的。
自秦而后,为了权力一统,建立起郡县制,皇室拥有对全国范围的管辖权力,直接委派官员进行治理。所谓的封王不过是徒有虚名,军政及司法权力一并收归朝廷所有,这与经济学概念上的封建全然不同。
大哥大哥你死吧
霸王别姬的历史事件中,楚霸王穷途末路之际,虞姬唱了首歌:汉王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首歌已是尽人皆知的了,但虞姬自称贱妾,又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