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超越自己,活出生命中的所有可能(2)

作者:李素文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54

|

本章字节:12100字

“如果不给自己设定限制,那么人生中就没有不能够跨越的藩篱。”这句话虽说算不上至理名言,但也不无道理。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至少我们在心理上不能给自己设限。虽然会有“害怕做不到的时刻”,但也不能因此不去做。轻装上阵,尽己所能,努力追求,这才是我们应该抱持的正确心态。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会遇到很多担心做不到的时刻,因为画地自限,使本来无限的潜能只化为了有限的成就。其实,今天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很多机会,做出以往所不会想到的成就。说到底,人生的失败不是缺少素质与先天环境,而更多的则是受制于自己所秉持的人生态度。


4成功之门是虚掩的


许多人都认为,想要打开成功的大门,就必须找到开启的“金钥匙”。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成功往往只是一扇虚掩着的门。当你运用智慧找到那扇门时,千万不要犹豫,更不要怀疑。只有这样,你的勇气与魄力才会应运而生,指引着你、鼓励着你走近它,从容地推开它。当你踏入了这扇门,你便达到了渴望已久的成功。


1968年,美国选手吉·海因斯参加了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跑,并最终以995秒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历史纪录。顿时,全场为之轰动,海因斯也摊开双手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话。这一情景通过电视向全世界转播,可是由于当时他身边没有话筒,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话。


时隔16年,洛杉矶奥运会即将拉开大幕。这时,一个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回放墨西哥奥运会的资料片时,再次看到海因斯的镜头,他想这是人类第一次在百米赛道上突破10秒大关,海因斯在看到纪录的那瞬间,一定说了一句不同凡响的话。这一新闻点,竟被上千名记者给漏掉了,实在是一大遗憾。于是他决定采访海因斯,问他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话。


对于这一提问,海因斯想了想,然后笑着说:“我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虚掩着!”谜底揭开后,海因斯又继续说:“自欧文斯1936年创下1003秒的百米纪录后,医学界的权威们断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所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大家都相信这一说法,但我想即使无法突破10秒,我也应该跑出1001秒的成绩。于是,我每天都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50公里。当我在墨西哥奥运会看到自己995秒的纪录后,我惊呆了,原来10秒的这个门不是紧锁着的,它虚掩着,就像终点横着的那根绳子。”


海因斯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领会到了一个非常简单而又十分重要的道理:百米赛10秒的门是虚掩着的,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门都是虚掩着的,尤其是成功之门。


当然,想要将这扇门推开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


要推开虚掩着的成功之门,首先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敢于冒险,敢于打破常规,像马克思说的那样:这里拒绝一切犹豫和胆怯。


事实上,很多的成功之门之所以对我们紧闭着,其实并不是推不开,而很可能是我们连想都没想过要推,更别说试一试。譬如:“落体的速度与落体的重量成正比”——多少年来,人们都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这条定律深信不疑,可伽利略就敢于提出怀疑,并进行了著名的比萨斜塔的实验。于是,勇气和胆识帮助他轻轻地推开了成功之门。反之,那些缺乏勇气,容易被困难吓倒的人,不敢冲击禁区的人,墨守成规的人,畏首畏尾的人,是永远无法推开成功之门的。


有一天,某公司的总经理召集全体员工,向大家宣布了一条纪律:“谁也不要走进11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说完,就离开了。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但从此后,真的没有人违反他的这条“禁令”。


3个月之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员工。在一次员工大会上,总经理再次重申了他的这一“禁令”。和上次不同的是,在他话音刚落的时候,会议室里有一个新来的年轻人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总经理听到后没有恼怒,只是满脸严肃地答道:“不为什么!”


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之后,那个年轻人仍旧想着总经理的特殊“禁令”,百思不得其解。其他同事则劝他只管干好自己的那份差事,别的不用瞎操心。因为“听总经理的,总是没错”。可那个年轻人偏偏来了犟脾气,非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不可。于是他决定冒公司之大不韪,走进那个房间探个究竟。


第二天,他爬上11楼,轻轻地叩了叩那扇被“禁入”的门,里边没有动静。他不甘心,试着轻轻地推了推,竟然推开了。原来门没有上锁。怀着好奇,年轻人走进了这个房间,只见里面没有任何摆设,只有一张桌子。他来到桌旁,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个纸牌,上面用毛笔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请把此牌送给总经理”。


于是,这位年轻人把那个落满了灰尘的纸牌拿了出来。走出房间的时候,他似有所悟,然后乘电梯直奔15楼总经理办公室。当他自信地把纸牌交到总经理手中时,仿佛期待已久的总经理一脸笑意地宣布了一项让年轻人感到震惊的任命:“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助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那个年轻人果然不负厚望,不断开拓进取,把销售部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并很快被提升为销售部经理。时候过了很久,总经理才向众人做了如下解释:“这位年轻人不为条条框框所束缚,敢于对上司的话问个‘为什么’,并勇于冒着风险走进某些‘禁区’,这正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成功者应具备的良好素质。”


的确,成功的门是虚掩着的!故事中的年轻人正是突破了这扇虚掩着的门,才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不过,要推开虚掩的成功之门,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


关于成功,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有个闻名的公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这就是说,要想获取成功,除了敢想敢干,坚持不懈,还必须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方法得当,循序渐进,以深厚的知识底蕴为基础,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保证。只要这样做,我们就一定能获得命运女神的青睐,顺理成章地推开那扇虚掩着的成功之门。


其实,很多通往成功路途的大门都是虚掩着的,只有勇敢地去叩开它,大胆地走进去,才能探寻出个究竟来。或许,那时呈现在你眼前的真的就是一片崭新的天地。毕竟,勇气是成功的前提,只有那些敢于破禁区者,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很多时候,成功与我们之间仅仅隔了一扇门而已。也许在我们的想象中,那扇门厚重而坚固,难以打开。其实不然,成功既远在天边却又近在咫尺。成功之门永远为勇者、智者、敢于进取者敞开着。


5确立目标是激活人生的关键按钮


假如一艘轮船在浩渺的大海中航行时迷失了方向,那么它就只能茫然地盘旋,无法到达期待中的口岸。事实上,它所用掉的燃料,可能足以使它在大海与岸边之间往返几个来回。同样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一艘失去航向的轮船,始终在做无谓的旋转。而只有明确了目标并按照目标的计划一步步实施,才会如航向明确的轮船一样,正常地航行,顺利地靠岸。


皮特先生因为公务出差入住到某假日酒店,当听说酒店内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游泳池,一向喜欢游泳的皮特很兴奋。在公司总部所在地香港的时候,皮特先生就经常游泳,泳池中20米长的泳道,他一口气游50趟是件轻松的事,偶尔自己还会给自己一个挑战性的目标,试着游60趟或者更多。当其他泳客都已起身离开泳池时,他却越游越振奋,当再打破自己的纪录时,皮特会感到那种成就感是运动健身之外的另一种收获!


可是,在目前入住的这家酒店里,他游不到10分钟就觉得无趣,而且游得很累,后来干脆不游了。为什么找不到原来的感觉呢?皮特很是困惑。喜欢“较真”的他很认真地找原因,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原先习惯的泳池是标准的水道,所以右去左回的前进方式让人觉得理所当然,要游的距离是很容易衡量的,不论游多少趟,你都会很容易计算出今天的成绩;而这家酒店则不然,它是不规则的,就像拼图游戏里一块拼图一样,在中间还延伸出一个酒吧,这泳池里没有起点与折返点,或者说你可以从任何一个位置开始游,这种游法一点都不好玩,因为找不到方向,没有了目标,让人忍不住想要放弃。这就是皮特先生真实的体会。


从皮特游泳这样一个看似轻松的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目标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换言之,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人生漫无目的就很难取得成功,而只有将目标明确并为之去努力奋斗,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顶点。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所高校对当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目标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是:31%的人没有职业和未来生活的目标;55%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4%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当15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之后,也就是2010年,这所大学再次对这批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他们发现:4%的人,1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他们当中不乏行业中的领袖、社会中的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55%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取得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剩下31%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并不怎么如意,他们不知道该为什么去奋斗。


抛开其他影响因素,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之间命运悬殊的差别仅仅在于:1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


可见,当一个人没有目标的时候其危害性是很大的,而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实现目标。


古今中外,但凡功成名就之人无不在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人生的目标,然后为之不懈奋斗并取得最终的成功。惠特曼一生致力于写一本叫《草叶集》的书,结果成为美洲最伟大的诗人;海伦凯勒一生专注于学习写作,尽管她从小就又聋又哑又瞎,但她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之一;亨利福特一生致力于生产廉价小轿车,虽然他只受过四年小学教育,而且白手起家,但他的努力使他成为那个时代最富有的人;乔治派克一生致力于生产世界上最好的钢笔,虽然他仅在美国一个小镇上开始他的事业,却能使他的产品行销全球,即使今天,派克牌钢笔依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钢笔;比尔盖茨要让所有的人都用上电脑,他靠一个小小的“视窗”就征服了全世界……


由此可见,我们要想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就必须把这种“理想”明确化,而不要做一个漫无目的的人。有句话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来的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正因为未来的不可预料性,所以我们应该多一些高瞻远瞩。当我们的目标在心中真正形成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会被自己心中的目标牵着走。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缺乏目标,自己的行为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焦点,即使花费更多的力气,也难以取得期待中的成就。这就好像在地球仪上爬行的蚂蚁似的,永远找不到落脚的地方。正如法国心理学家伊蒙斯所说的:“没有了目标,便丧失了生存的目的和方向,而潜意识地决定生存也没有什么意义。”


6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一位作家在她一本书的扉页上写道:“戴着面具求生存是很多人的本能。”这的确是一句让人听起来感到内心发颤的话。难道我们生活的周围是如此“深不可测”吗?真实真的是那么遥不可及吗?殊不知,生命的成长本来是那样简单与纯粹,所有复杂皆出自人为。不管你是否承认,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戴上一层面具,不让真实的想法流露出来。而渐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慢慢习惯了这层面具,甚至不曾记得面具下面还有一个真实的自己。


几年前,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来到中国的北京大学,向莘莘学子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他向学校请了3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打听他去了哪里,他会每星期都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嘱咐妥当,这位校长就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在那里,他去农场干活,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地说几句话,都感到很高兴。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了一个刷盘子的工作,只工作了四小时,老板就与他结了账,对他讲: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转眼,3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位校长重新回到哈佛,重新面对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但与从前不同的是,他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原来在这个位置上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荣誉。正是这3个月的生活,让他重新改变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让自己复了一次位,清了一次零,重新寻回了人本该拥有的真实。


在这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的世界上,我们的心容易变得躁动不安,像浩渺夜空中闪亮的星星一般,虽努力释放着光芒,但却无法抓住它、引领它。实际上,我们只需还心灵一份真实,无论对人对事,还是对整个世界,拿出自己的真情、诚实、坦率和善意,给世界一个真实的自己,很可能我们就会感到内心豁然开朗,一切也变得容易驾驭。


其实,在我们心灵的自语中,真实的闯入再也不会遭到俘获,任凭它轻裘缓带,修复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


于是,我们开始追求尽可能透明的生活状态,毫不掩饰,毫不伪装。因此,我们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足,拥抱自己的阴影,即使我们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也不刻意压抑它们,甚至直接否认它们的存在。我们知道,透明意味着真实,真实意味着敞开心扉、返璞归真,回归完整的、原本的自我。


活得真实,除了从内心深处让我们重新看待这个世界之外,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发生彻底的转变,宛如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出,化为美丽的蝴蝶。由此,我们不必再刻意掩饰,不必再假装成另一个人,也不必再努力证明自己,因为那时我们会拥有足够的自信。实际上,正义与邪恶、乐观与悲观、勇敢与懦弱——这些特质都潜藏在我们心中。倘若我们刻意压制某一种特质,它就会以我们意料不到的方式显现出来。我们越是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就越容易在恐惧的迷宫里打转,一点点迷失自我。


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脆弱,那你就需要寻找脆弱的对立面,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惧困扰,就必须在内心中寻找勇气;如果你总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内心中找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你必须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资格接纳光明。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深藏着一块熠熠闪光的金子,那是我们灵魂的真髓所在。然而,这块金子往往会被黏土掩盖起来,这黏土是我们心中的恐惧,是我们为了遮掩自己内心世界而戴上的面具。只有直面内心的阴影,才能摘下这层面具,把我们最宝贵、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