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素文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54
|本章字节:7438字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耳聪目明、脑袋灵,却喜欢伤害别人。有人叫他们小喇叭、顺风耳、包打听等,概括起来,应该叫他们“流言制造者和传播者”。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制造了太多的不和谐。由于流言飞语的传播,一个人乃至一个团体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工作环境,使人与人之间出现分歧。最糟糕的是,办公室内部可能就此展开明争暗斗。因而,要想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地生存,万不可当流言飞语的“小喇叭”。
两年前,王琪还在以前的公司里工作。当时单位有个女同事杨凝和上司谈恋爱,被王琪无意中知道了。后来在与其他同事闲聊时,王琪由于嘴快,就将此事说了出去,到最后传到杨凝耳朵里时,已经成了一个非常无聊的版本。杨凝追究故事的源头,所有人都说王琪是始作俑者,从此王琪和杨凝结下了“梁子”。不久,单位开始流传风言风语,是关于王琪的。有人说她手脚不干净,说话含沙射影,同事开始拼命排挤她。王琪知道这都是杨凝的杰作,但苦于没有证据。后来流言越传越烈,无奈之下,她只得从原来的单位辞职了。王琪换了一家单位,没想到冤家路窄,单位里有个同事居然是杨凝的亲戚。于是,王琪“手脚不干净”的流言又传开了,这让她无比恼怒。但回过头来想想,这都怪自己当初把杨凝和上司谈恋爱的事给说出去。于是王琪深知,要想有个舒心的工作环境,管住自己的嘴是十分必要的。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藏着这样或那样的秘密。之所以成为秘密,就说明它不愿意拿出来让大家看,可你偏偏要把它晾晒在大家面前。要知道,你在获得内心快感的同时,也失去了朋友的信任。因为大家知道一旦秘密进入你的耳中,将会被你大肆地传出去,从而不成为秘密,有的甚至会对局外人造成伤害。于是,所有的人都会对你生出不信任的感觉,你因此而失去的不只是人们告诉你的那些秘密,还有你本身的人格。
许薇刚进这家公司的时候,有个怀孕五个月的部门主管,年纪已经不小了,据说前面已经有一个女儿,而现在又要生了。于是,关于她生第二个孩子的事情,公司里居然流传出多个版本:有的说她再婚了,有的说她的第一个孩子有残疾,还有的说她是为没有生育能力的姐姐怀的孩子……一时间小道消息满天飞。本来单纯的想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许薇,想起了自己一位工作三年的学长说过的话:办公室猛于虎。为了不搅和进流言的旋涡,许薇借着自己是新人的特点,在平时的交往中,有意识地避免和那些善于散布小道消息的同事来往,以免让流言飞语的“猛虎”之威伤害到自己。即使不经意间听到了关于同事的流言,也坚决做到没有“下家”。
虽然办公室是个弹丸之地,但是却往往阻挡不了此伏彼起的流言飞语,而其杀伤力之强更是令人匪夷所思。所以,避开流言危害,实乃当务之急。我国有句古话,叫“流言止于智者”。对于流言,一位“智者”的做法不外乎如下三种:
首先,有关别人的流言,不去相信,更不去传播。流言是什么?流言就好比是一块口香糖,传播流言的人相当于把别人嚼过的塞进自己嘴里,居然还能嚼得津津有味。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有多么可笑?更可笑的是居然还有人在后面等着,继续嚼这块已经没有味道的口香糖。其实,我们对没有任何价值的已经嚼过的口香糖,最合适的办法是把它丢到垃圾箱里去。
其次,对于指向自己的流言,不发怒,更不失态。在听到关于自己的流言时,我们可以坦然一笑,并不去做太多的辩解,要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大多数人的眼睛,浊者自浊,清者自清。把时间浪费在和流言制造者、传播者的争吵上,往往会正中他们的下怀,掉进了他们早已设好的陷阱。
再者,在和爱制造和传播流言的人打交道时,切记“不谈私事”,因为从个人好恶来说,跟这样的人是没有必要深交的,既然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与对方交往,那就尽量避开暗藏风险的“雷区”,只谈公事,不讲私人问题,省得授人以把柄。当他在你面前谈论其他人的隐私时,你可以郑重其事地告诉他,自己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也不喜欢谈论这样的话题。
要想避免流言的危害,除了谨记以上三点外,我们更要学会在办公室里保护好自己。比如,避免敏感话题,不要去探究别人的年终奖金之类的,而且你也不喜欢告诉别人的话题;不要随意对同事发牢骚,诉说对公司制度的不满,小心传到老板的耳朵里,落得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学着做个“含蓄”的人,无论自己的家庭是富贵荣华,还是穷困潦倒,都不要在表面上表现出来,更不要以语言的方式向别人表露;对于个人的私生活,更应该保有隐私权。不要让同事尤其是老板认为你是一个对自己的问题充当“小喇叭”的人。
总之,在职场上打拼,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够绕开流言飞语,说自己该说的话,做自己该做的事,轻松游刃于职场之中。
不可否认,几乎所有在办公室散播的流言或多或少都与利字挂钩,二者难以分开。如果我们能够舍弃小利或置身利外,则可有效地回避流言。当然,这里所说的舍弃是有效舍弃,是以退为进,否则就中了流言制造者的圈套,让自己得不偿失。
8暂且退一步,换个方向前进
很多时候,后退和前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换句话说,有时候后退也是一种前进,只不过和我们直观上所想象出来的前进方向有所不同罢了。
毋庸讳言,办公室是个讲究利益的场所,既如此,那么必然会带来冲突和斗争。曾经培养出法国总统希拉克、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等政坛顶尖人物的巴黎政治学院,在他们的校徽中有两个让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动物形象,一个是狮子,另一个是狐狸。对此,该院负责人解释说,狮子代表勇敢与力量,攻击和进取,但是仅有“勇”是不够的,所以他们又放了一只狐狸,代表动脑。
其实很多时候,往前迈出一步的最佳方式并不是直步向前,而是往后退一步。就职场而言,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足以胜任现有的工作,那么他就会将目标锁定于在职场上再进一步,以获取更大的报酬。但是,少数人恰恰相反,他们甘于冒险,主动去做一份看起来职位更低的工作。因为他们认定,这份为期不会太长的工作,必将帮助自己掌握某些新的经验和技能,从而推动其获得更大的提升。当然,这需要对个人职途的清醒判断。
罗德格瓦从美国纽约的一所著名大学毕业以后,又到英国曼彻斯特的一所高校进一步深造,于2009年拿到了矿冶专业的硕士学位。然而,当他来到美国西部的一个大矿上找工作的时候,却感觉并不顺利。
前不久,按照预约的时间,罗德格瓦走进大矿主的办公室,准备面试。他先把自己的文凭递过去,心想,大矿主看了之后应该会感到满意。可令罗德格瓦没有想到的是,大矿主对他的文凭好像一点也没有兴趣,断然拒绝了他的求职要求。
罗德格瓦百思不得其解,他的郁闷似乎被大矿主给猜到了。
“罗德格瓦先生,正因为您有名牌大学的硕士学位,所以我不能聘用您来我们这里工作。”大矿主毫不客气地说。
原来,这位大矿主是工人出身,因为工作能力强,一步一步由基层提拔了上来,直到现在成为大矿上的“一把手”。这位大矿主为人生性耿直,脾气倔犟。因为他自己没有念过多少书,所以在聘用员工方面,他遵循的标准是不能用比较高的学历的人。
听到大矿主的这一“严苛”的条件,罗德格瓦感到一丝尴尬和无奈。但是,聪明的罗德格瓦脑子一转,很快想出了对策。他毫不恼怒,而是巧妙地转换话题,以缓解气氛。
他微笑着说:“大矿主先生,我想向您透露一个秘密。说真的,我在曼彻斯特上学的几年时间里,什么东西也没有学到。”罗德格瓦小声地告诉大矿主。一听到罗德格瓦这么说,大矿主的脸马上“多云转晴”,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当场拍板:“很好,您被录用了,明天就可以来上班。”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罗德格瓦之审时度势,灵活多变,采用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有人把职场比作战场,那么战场上的一些规则也适用于职场,以退为进就是其中之一。在战争中,一味地急进,可能会导致根基不牢,给养不足,或被表面所蒙蔽,进而好大喜功,导致对敌人低估,对自己高估,终致惨败的结局。
在职场中,很多人也往往会由于一时的机遇,在准备不足时坐上了高位,这本身并不是坏事,但这种年轻的“成功”者大多会被一时之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已在泰山之巅,可一视天下之小了。于是乎,在环境有了变化,团队开始哗变之时,先行乱了阵脚,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其实,职场上情况复杂,变化多端,有时候让步是很有必要的。实际上,让步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后退,是为了更进一步所做出的忍让。
另外,我们也都知道,退与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职场中,有些人只能上而不能下,导致了自己在准备不足时“爬”上了高位而无法胜任时,只得败下阵来。其实,如果懂得以退为进的战略,说不定可以进退自如,当准备充分的时候选择大踏步前进,反之则选择退守来养精蓄锐,等到时机成熟,再迈步向前,向目标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