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银河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0:18
|本章字节:6376字
随后的10年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女生在校人数逐年增加,到1990年达到7916万人,占在校总人数的448%。1951年,小学在校女生只有12603万人,占学生总数的28%;1992年增至466%。普通中学在校女生数在1950年只有3461万人,占学生总数的265%;到1992年达到431%。近年来,农业中学和各种职业中学的在校女生猛增,1980年有1483万人,是学生总数的327%;1992年增至466%。普通高校在校女生人数从1949年的232万人,增至1990年的695万人,占学生总数的337%。1992年,研究生中的女生占总数的248%。1989年,全国在校女硕士生18000多人,女博士生1000多人。从1982年恢复学位制到1993年,中国已有1149名女性获得了博士学位,占博士总数的94%。全国城乡还有40多万女性参加函大、电大等各类成人高中级学习。全国建立了1679所女子职业学校和3所女子职业大学,开设了60多个适合女性的专业。据1988年10月对全国55个大中城市1107家企业的调查,女职工中具有中专、中技、高中、初中文化水平的占84%。
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15岁以上女性的教育程度是:大学480万人;高中(包括中专)3496万人;初中9671万人;小学(包括脱盲)13496万人;分别占15岁以上女性总人口的12%、876%、2423%和3381%。同男性作对比,中国女性在各种教育程度的人群中所占比例为:大学本科2802%;大学专科3181%;高中3853%;中专4139%;初中3942%;小学4759%;不识字和识字很少6836%。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调查报告表明,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年龄呈反相关关系——年龄越小的受教育程度越高:40岁以下的女性中有6125%具备初中以上教育程度;比40岁以上女性高322个百分点;比其母亲一代高499个百分点。(《中国女性报》1991年9月20日
三、女童失学问题
目前,在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本来就低于男性的情况下,还有一些因素在加剧这一事态。其中最严重的是女童失学以及由人为提高女生入学分数线而造成的女性入学率低下。
据1990年统计,与50年代相比,女童入学率由不足20%提高到962%;中学女生增加了53倍;大学女生增加了29倍。尽管如此,女童失学问题还是不容忽视。80年代末,全国有224万适龄女童未入学,占全部未入学儿童的83%。据河北阳原县1988年的调查,全县乡村初中在校生9737人,中途辍学女生934人,流失率为95%,年龄多在12-18岁之间。1987年中国9省区6-14岁儿童抽样调查表明,男童在校率为801%,女童在校率为739%。此外,年龄越大,差距也越大。到14岁,已有311%的女童不在校,比男童高出141个百分点。(金一虹,1992年)据1983年全国儿童抽样调查,全国农村失学儿童状况详见下表。
全国农村不在校儿童比例年龄不在校儿童比重不在校女童占适龄女童比重不在校男童占适龄男童比重岁岁岁岁岁(《中国人口资料手册》,1984年女童流失原因据调查除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以外,还有婚俗的影响。据福建省惠安县调查,某乡未入学女童共144人,其中55人(38%)是由于父母过早为她们包办订婚而失学。另据福建省教委调查,农村中童养媳现象严重,该省长汀县某村的76名学龄女童中,童养媳24人,其中不能入学的16人,占66%。此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童也有小学初中没念完就出嫁的现象。女童流失的另一原因是家贫需要女孩做家务。
例如,据福建省教委调查,某地区10个乡共有未入学和辍学女童489人,承担家庭辅助劳动的就有336人,占687%;该省东山县某乡有60名学龄女童未入学,在家从事副业的有29人,占483%。(吴德刚,1991年在女童流失之外,一些学校招生时擅自提高女生录取分数线又为中国女性的教育状况雪上加霜。根据1991年对全国几个大城市的调查,中等职校技校女生的录取线比男生高100至140分。一些企业学校招生也有提高女生分数线的作法。例如沈阳第六制药厂技校1983年招生时,内部招生男173分,女317分录取;对外招生男305分,女373分录取。1984年上海市技校招生中,女生占全部学生人数的31%;职业学校招生中,女生占45%;女生录取分数线普遍超过男生,差距最大的达到100多分;这些学校还准备将招收女生的人数降低5%和15%。下表是一份在报刊上公布的吉林省技工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其中大多数市县的女生录取分数线高于男生录取分数线。
吉林省技工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市县男女长春市吉林市永吉县桦甸县四平市浑江市延吉市图门市延吉县敦化县辽源市白城市前邬县扶余县通化市和龙县安图县珲春县(《中国青年报》1983年4月12日)以上多重原因造成了中国男女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使女性在受教育的总体水平上低于男性。尽管目前发现提高女生录取分数线的多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可能与所修专业及未来的就业方向有关,但这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在医科、外语等类院校也存在此类问题。这种作法或许有各自的特殊原因,但是,它不仅影响中国女性的教育程度,而且对她们是不公平的。她们应当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况且中国高等院校女生比例及全国在校女生比例还远远没有达到女性人口在总人口当中所占的比例。
四、两性教育平等的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上的199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68个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占844%。联合国要求各国在2000年以前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在21世纪,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将在全世界普遍实现,失学的女童比例将会下降。
根据1985年的推算,在2000年,世界上仍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女性是文盲。虽然发达国家的女性文盲将会减少500万,但世界女性文盲总人数将会增加,从49100万增至55200万,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中国女性报》1985年10月2日鉴于中国女性文盲占文盲总数的七成,以及女性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尚未完全实现——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女童入学率低于男童;而女童辍学率高于男童——致使女性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中国政府制定的教育方面的目标是:第一,每年为300万女性扫盲;每年女性复盲率,发达地区不得超过5%,贫困地区不得超过10%;特别要把女性扫盲重点放在边远和贫困地区,力争在本世纪末,使这些地区15-40周岁的女性非文盲率达到85%以上,基本扫除全社会的青壮年女性文盲;第二,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逐步降低、消除女童辍学和失学现象,使每年女童失学率不得超过2%,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第三,提高女性接受中等与高等教育的比例;第四,在城乡女性中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到2000年,使城镇女性70%接受岗位培训、职业培训,农村女性50%接受实用技术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提高女性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国家报告,第24-25页)相信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女性的教育水平在21世纪将有较大的提高。
从科学史上看,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人数不断增加。本世纪前50年,平均每10年有一位女性获得诺贝尔奖;而50年代以后,差不多平均每三年就有一位女性得到这一奖励。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女性在体力上的弱势将无关紧要,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和女性智力活动的增加将使女性的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可以预期,在21世纪,将会有更多的女性得到这一标志女性智力的奖项。总的看来,女性教育问题在下个世纪会继续成为全世界女性关注的目标。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