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健康与生育(1)

作者:李银河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18

|

本章字节:8082字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女性的健康水平提高很快。尤其在生育健康方面,产妇死亡率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女性健康的整体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少数国家,女性的预期寿命普遍超过男性,这一现象是多因的,既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作用。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异多年来一直呈继续拉大的趋势,由此也引发了男性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检讨。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尽管女性预期寿命较长,但其健康水平却并不太高,表现在患病率比男性高。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女性还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中。这都是女性运动关注并正在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预期寿命


预期寿命是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1980-1985年,全球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603岁,而男性为575岁。在人类的先民中,男性的数量多于女性,男女两性的人数比大约为三比二;而且男性可以比女性平均多活8年左右。在近现代,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性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只有在个别极为贫困的国家中(如印度)还能见到男性预期寿命比女性长的现象。在发达国家,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长4至10年;这个差距还有持续加大的趋向:以35个国家的平均死亡率为基准,1975-1978年的两性预期寿命平均差距为64年,而在20世纪初年,这一差距仅有2年以下;这一差距的增加主要发生在1930年以后。下面的表格是1985年和1993年部分国家男女两性的寿命比较,除印度之外,各国均为女性的寿命长于男性。


男女两性寿命比较(1985年)单位:年国别日本美国苏联中国巴西埃及印度女性平均寿命女性高于男性(熊振南,1985年)某些国家和地区两性自出生始的预期寿命国家女性预期寿命(年)男性预期寿命(年日本瑞士瑞典法国挪威加拿大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香港芬兰希腊意大利前东德美国英格兰和威尔士丹麦奥地利比利时新西兰(雷泽蒂等,1993年)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长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复杂多因的,近年来关于这一现象成因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一个因素被确认为男性的进攻性与竞争性,即所谓a型性格。a型性格是指具有以下部分或全部特征的行为方式:为成功而全力奋斗、竞争性、易于失去耐性、时间紧迫感、粗鲁唐突的姿势与语言、对职业或事业过分投入、过多的魄力与敌意。在45-64岁年龄组,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具有a型性格的人在8年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都高于其他条件对等的b型性格的人。(纳撒森,1993年)此外,传统的男子汉行为方式如抽烟、饮酒和卷入暴力事件的可能性,使男性不但更容易患各类疾病,尤其是心脏病、中风、癌症和慢性肝脏疾病,而且更有可能死于事故、凶杀和自杀,更容易酗酒和吸毒。


除了性别差异外,国家的发达程度也是影响人们预期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具有相当强大的影响力:欠发达国家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58岁;发达国家的女性预期寿命为77岁。


目前,中国女性的预期寿命已经超过了男性的预期寿命,由1949年以前的367岁提高到72岁,比男性高出3岁,比联合国提出的2000年世界女性平均预期寿命65岁的目标高出7岁。19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的死亡率下降速度很快,并呈明显的性别差别,女性人口死亡率由比男性人口高转变为比男性人口低。1957年,死亡率男女比例为954比100;1981年为1065比100。(朱楚珠等,1985年)因此,中国的情况不仅是女性预期寿命本身大大延长,而且与男性预期寿命相比,出现了一个从低于男性到高于男性的转变。以北京为例,目前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性,而在1950年代初,北京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要低37岁。


二、健康状况与医疗卫生


尽管女性比男性预期寿命长,但女性有较高的患病率,她们每年卧病在床的时间平均比男性长40%,因健康原因而使活动受限制的情况比男性多25%;同男性相比,她们每年看医生的次数较多,做手术的次数也是男性的2倍。女性较高的不健康率可能恰恰与她们较长的寿命有关,因为老年人患慢性命的概率较高,而65岁以上人口中,女性占593%;75岁以上人口中,女性占646%。(雷泽蒂等,1993年)也就是说,女性同男性相比一方面是活得长些,另一方面却是健康总体水平差些。


生育是造成女性健康总体水平差的原因之一,但这一点与国家的发达程度有关。据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每年全世界有50万孕产妇死亡,其中99%在欠发达国家。产妇死亡率在非洲和南亚比发达国家高出30倍。营养不良是欠发达国家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在欠发达国家,女孩的营养不良要超过男孩的4倍。此外,艾滋病和各种流行性疾病也给欠发达国家女性带来很大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1990年到2000年期间,仅艾滋病一项,将夺去近200万女性的生命。


在许多国家,女性仍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例如在前苏联,农村女性保健条件不足,全国有近143万个乡村没有任何医疗机构,只有21%的大村镇有医疗站;32%的村镇有诊疗所;76%的村镇有接生站;有400万农村女性要到离家3公里以外的医疗机构去看病。


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比较重视女性保健事业。各级政府都设有女性卫生管理职能部门,城乡逐级建立了妇幼保健院所。到1992年底,中国已有妇幼保健院346所,妇幼保健所2841所,妇幼保健院所站共有床位50236张,卫生技术人员105614人,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妇幼保健网。目前,城市98%和农村70%的孕产妇能获得产前检查,城市958的孕产妇能够得到平均5次以上的产前检查。全国新法接生率达841%,住院分娩率达527%(城市为717%;农村为412%)。由于开展了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围产保健,提倡住院分娩,有效地控制了孕产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与50年代初相比,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947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1000下降到31421000。


一些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了有效防治,例如,子宫脱垂和尿瘘曾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鉴于这两种疾病在我国农村发病率较高,中国政府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拨出专款,为广大女患者施行免费治疗。据1988年统计,全国80%的女患者已经痊愈。在城市和部分农村开展了以每3-4年为一轮的宫颈癌普查防治工作,使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下降。例如,北京地区的子宫颈癌患病率从1974年的10910万下降至1983年的27610万;上海纺织系统的子宫颈癌患病率也下降了3976%,患病年龄后移了387岁。全国每年接受预防性普查的女性近4000万人。


年代初,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女职工在生育期间享受56天带薪产假;1989年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又将带薪产假延长为90天。目前,城市女职工中853%的生育女性享有三个月的带薪产假,有些单位的女职工还享有半年的带薪产假;对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职工减少其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女职工较多的国有企业大都建立了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


三、对女性的特殊的劳动保护措施


对女性加以特殊保护的依据大多来自对两性生理差异的认识,主要是从女性“五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的生理状态考虑的。据中国女性劳动卫生专家称,在畸胎中,真正由于遗传原因造成的约占20%,环境原因约占20%,其他60%可能是环境、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据调查,从事含汞等有毒作业女工的畸胎率为33611000;而无毒作业的仅为16291000。有些接触高浓度铅的女工,流产、死产的发生率高达353%,女工子女的铅中毒患病率高达455%;女工脱离铅作业后所生子女可有过量铅吸收。另外,经调查,二硫化碳对女工生理机能有不良影响。女工月经不调率可达4162%,自然流产率较高,子女先天缺陷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人群,此外,二硫化碳还可通过胎盘和乳汁传递给子代。


有关的医学研究表明,孕期的劳动负担过重会影响婴儿发育,产前休息的日数与低体重儿的出生有关。临产前,一天也未休息过的产妇,所生婴儿中低体重儿的出生率为126%,而产前休息42天(6周)的产妇,低体重儿的出生率则为42%,二者相差三倍。孕期未减轻工作,照常上夜班的孕妇,流早产率可达223%,低体重儿的出生率达105%;而孕期不上夜班的孕妇,流产早产率则为81%,低体重儿出生率为54%。(保玉书,1988年在我国,女工劳动保护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怀孕期和哺乳期女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导致畸胎、死胎和婴儿呆傻;女工经期冷水、低温及繁重工作,导致妇科病发病率增高等。据自贡井盐场调查,在1473名已婚女工中,患有各种妇科病的就占70%以上。


一些单位把女职工冲洗室、孕妇休息室改作它用,取消怀孕女工的工间休和哺乳女工的授乳时间,有的还强迫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工加班。(瞿胜明,1990年有人进一步从女性解放角度提出问题:女工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对于这些女性来说,参加社会劳动究竟是不是她们的解放?据调查,黑龙江省鸡西矿务局多种经营公司所属124个小煤矿中,女矿工占三分之二;另据天津市女性保健所对389例女装卸工的调查,每次负重量在50-100公斤的81人中,月经紊乱者占35%,经期延长者占14%,月经过多者占20%,重度痛经者占57%;每次负重在25-50公斤的308人中,月经紊乱者占21%,经期延长者占3%,月经过多者占12%,重度痛经者占12%。这就说明,体力劳动的强度对女性健康是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