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永育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4:04
|本章字节:10460字
湖南长沙版本: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六九五十四,枯丫枝发嫩刺;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
河北版本: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冰开,八九雁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湖南版本: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十五,开门寻暖处;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江苏常武版本:头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冻得索索抖,五九四十五穷汉街上舞,六九五十四蚊蝇叫吱吱,七九六十三行人着衣单,八九七十二赤脚踩烂泥,九九八十一花开添绿叶。
浙江版本:一九二九,相呼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宿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苍蝇躲层次;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八九七十二,猪狗躺海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懒腰,蚊虫虼蚤出。
四川盆地版本: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卧阴地;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田中立。
河南新乡版本: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和八九牛羊遍地走,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开。
雨来雪不歇
下雪,是冬天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不过,降雪天同时带来的还有令人恐惧的寒流。
从古至今,劳动人民总结了许多关于下雪的谚语,解读这些谚语,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抵御寒流提供参谋。
雨来雪不歇
上午,天空阴沉沉的,冷风和着小雨拍打着大地。到了中午,小雨中还夹杂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气温越来越低,一出门,雨雪落在身上,被风一吹,冷得人直打抖。
“这鬼天气真是要命,又下雨又下雪的,啥时能停哟?”小华站在门口望了望天空,心里犹豫着要不要带雨具。
“小华,把伞带上吧,这雨雪一时半会儿是不会停的。”爸爸嘱咐道。
“你怎么知道雨雪不会停?”小华的好奇心一下被勾了起来。
“不是有一句谚语叫‘雨来雪不歇’吗?下雨之后,紧跟着来了雪花,这天气短时间内就不会好转。”
“这是什么原理呢?”小华紧追不舍。
“这个嘛,我也不太清楚。”爸爸尴尬地笑了笑说,“不过,咱们可以打电话问问气象局的专家。”
在爸爸的鼓励下,小华拿起电话,很快拨通了气象局的电话。气象局一位姓李的工程师告诉小华:“雨来雪不歇”这句谚语,指的是冬春季节,冷空气来到本地后,因为大气中的水汽比较多,所以水汽冷却凝结,变成雨从天上降了下来,后来,云中的温度越来越低,所以一些水汽变成了雪花,与雨一起下到了地面上。因为“雨来雪”这种现象预示着冷空气正越来越强,所以坏天气会变得更糟糕,雨雪不但不会停止,气温还会降得更低。
李工程师还告诉小华,雨雪天气里,判断雨和雪会不会停止,还可以看天上的云:如果天上的云越来越薄,越来越亮,那么预示雨雪在短时间内有可能会停止;而如果满天是云,而且云不断地跑动,那么雨雪就会下个不停,因此有“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的说法。
此外,冬春季节我们还会遇到一种既下雨又下雪的天气,这就是雨夹雪。俗话说“雨夹雪无停歇”,它表示空中冷暖气流激荡无常,因此,这种雨夹雪天气与“雨来雪不歇”一样,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转晴。
冬雪回暖迟,春雪回暖早
由于降雪是由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因此降雪天气往往也预兆着寒流的盛衰兴败。这其中,冬天降雪和春天降雪代表的意义各不相同,有一句谚语概括得很好:冬雪回暖迟,春雪回暖早。
它的意思是说,冬天下雪,那么预兆着未来的气温回升比较慢,而春天下雪,则预兆着未来气温回升比较快。据气象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冬天的冷空气正处于强盛时期,下雪后,冷空气的剩余势力还会持续不断地涌来,因此“冬雪回暖迟”;而春天的冷空气处于衰败阶段,一般一场雪下过之后,这股冷空气的势力便基本耗尽了,所以气温回升会比较快。如2006年2月16日,一股强冷空气袭击四川盆地,致使四川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温降雨天气,16日晚至17日凌晨,成都市更是骤降雪花。伴随漫天飞雪,最低气温降到了3c左右,市民们饱受“倒春寒”的折磨。不过,18日开始,天气开始好转,太阳照耀大地,气温很快回升,市民们又迎来了暖洋洋的春天。
在江苏的常熟地区,有一句谚语也是说雪后的天气:雪花停后天易晴。据分析,这是因为寒流来临时,在当地形成一个低压系统,而降雪发生在低压快要过境的时候。雪一降完,低压过去,控制本地的便是高压,所以雪天之后,天气便转晴了。湖南省也“雪落有晴天”之说,原理和这个差不多。
关于雪的谚语还有以下这些——
“下雪不冷化雪冷”,意思是下雪天不觉得寒冷,而化雪天却冷得要命。这是因为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1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1克水的温度,从0c升到80c时所需要的热量)。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大雪不冻倒春寒”,这是广西流传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大雪节气这天如果不冷,就那么来年春天就会出现“倒春寒”。河北也有“大雪晴天,立春雪多”之说,意思是“大雪”这天是晴好天气,那么立春之后降雪天就会比较多。另外,江苏、浙江、江西、湖南、贵州等地还有“大雪不冻,惊蛰不开”的谚语,说的是如果大雪节气这天不寒冷,不冰冻,那么来年春天会比较寒冷,(冰冻)一直持续到惊蛰节都不会开解。
瑞雪兆丰年
降雪虽说是寒流一手“导演”的,但适量的白雪降到地面上,却也给人间带来了喜庆和欢乐,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大雪之后,人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对农村来说,降雪还预兆着来年的丰收哩。
“瑞雪兆丰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而“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更是直接道出了农民朋友的对来年丰收的憧憬和喜悦。“冬有三天雪,人道十年丰”“雪姐久留住,明年好谷收”“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江南三足雪,米道十丰年”等,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冬雪能预兆来年获得丰收呢?“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等谚语道出了其中的科学原理:雪不易传热,它积在地面上,可使土中热力不易发散,增加土地的温度,对于来年春季植物的生长很有益;同时,土壤里的细菌因此得以繁殖,使许多有机质腐烂,杂草种子也一度发芽生长起来。到了融雪期间,大量的热又被吸去,温度过低,杂草和细菌又被冻死,特别是雪未溶完时,若有一股冷空气南下,气温再度下降,使雪水成冰,就会使地表面温度再度降低,杂草及昆虫都被冻死,出现肥多虫害少,因此来年便会获得丰收。
严霜兆晴天
寒冷的夜间,有一种白色的冰晶会在不知不觉间悄悄形成,第二天早晨你开门一看,草丛啊、树枝啊、房顶啊全都白花花一片。
不用说,这种冰晶就是咱们之前提到过的霜。霜的出现,对天气好坏也有较强的预兆性。
严霜兆晴天
寒冷的天气里,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早晨地面上有很重的霜,使得地面像被铺上了一层白白的盐巴,那么这天十有八九是个大晴天。因此,民间有“霜重见晴天”“严霜兆晴天”的谚语。这是为什么呢?
这得从霜的形成过程说起。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它多形成于夜间。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开始形成。通常,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但是在天气严寒的时候或者在背阴的地方,霜也能终日不消。
霜形成的首要条件,是地面上的草啊、树枝啊、屋顶啊等温度要足够低,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一靠近这些物体,里面的水汽就会因冷却而达到饱和,并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如果地面上的温度在0c以上,那么这些水汽就会形成露,而如果温度在0c以下,那么这些多余的水汽便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
霜的形成,与夜间天气状况密不可分:在天空晴朗无云的情况下,长波辐射会把地面上白天积攒的热量迅速辐射出去,使地面的温度下降到0c以下,从而为霜的形成奠定基础。此外,风对于霜的形成也有影响: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不过,风过大则不利于霜形成)。从霜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天气晴好的夜间,霜才能生成,反过来说,霜一旦出现,就说明天空无云或少云,那么第二天很可能是个大晴天。
人们常说“霜后暖,雪后寒”,意思是霜后并不像雪后那么冷,而是显得比较暖和,这是因为天亮日出,天空无云,而太阳光很强,加之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就会相当温暖。
不过,冬季和春季出现的霜还是有区别的,“春霜雨,冬霜晴”,说的是春天出现霜,紧接着将会有雨;而冬天的早晨看到霜,这天必是大晴天;“一日春霜三日雨,三日春霜九日晴”,意思是在春季,要是一天出现霜就会连降三天雨,而如果连续三天出现霜,那么就会有九天的晴朗天气。专家分析,冬霜和春霜的区别,主要是因为春天的水汽相对比较充沛,冷空气一来,水汽在夜间凝结成霜后,冷空气还会与较暖的气流打架,从而形成降雨。但如果连续三天都出现了春霜,说明暖湿气流完全退出了本地,因此会迎来九天左右的晴好天气。
不过,“三日春霜九日晴”并不是绝对的。在福建的福州等地,流传的是“春霜不出三日雨”,意思是说,春季连续三天有霜,那么天气一定会变坏,将会出现下雨天。这是因为福州的纬度较低,春季的晴天,太阳光比较强烈。在火辣的阳光照射下,白天温度连日增高,气压降低,使本地和四周之间的气压梯度增大,于是便会发生空气的流动现象,天气跟着变化而要下雨了。
春土不过三日雨,冬土不过三日霜
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有一句谚语“春土不过三日雨,冬土不过三日霜”,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的“土”指的是霾,它是北方大风从内陆吹来的沙尘,所以本地如果有霾出现,便意味着有北方来的冷空气。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春天的天气已经相当暖和,南方的热带气流,从阳历四月开始便已到达了这里。这时如果有北方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锋,便极易形成锋面而造成降水,所以说“春土不过三日雨”,即霾出现不超过三天就会下雨。冬天则不然,因为冬天北风极盛,南风极弱,北风压倒南风,使其根本无法到达南方海岸,因此北风一来,天气十分干冷,霾出现不过三日,天气就会晴朗有霜。
冬春季节,每一场寒潮过后,在冷气团的统治下,空气干燥,白天往往比较晴好,太阳照耀着大地,而夜间则由于天空云量较少甚至无云,会形成霜,所以有“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之说。
另外,江苏常州一带流传有一句“冬至无霜,石臼无糠”,说的是冬至节这一天,地面上如果没有霜,那么就说明这个冬天不冷,而冬天不冷,病虫害不能消灭,对农作物便极其不利,所以来年的收成不好,农作物会歉收,石臼里面也无米可打了。
荞麦见霜,粒粒脱光
霜出现之前,人们要警惕霜冻的发生。专家指出,霜本身对植物并没有害处,通常人们所说的“霜害”,实际上是在形成霜的同时产生的“冻害”。在气象学上,霜冻与霜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与作物受害联系在一起,后者仅仅是一种天气现象;发生霜冻时如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就可能不会出现白霜,而即使出现白霜,有的作物也不会发生霜冻。
预兆霜冻的民间谚语,典型的是“荞麦见霜,粒粒脱光”。荞麦是一种特别害怕霜冻的农作物,一旦遭到霜冻,颗粒就会全部脱落,因此,霜冻天气发生之前,农民就要抢收成熟的荞麦,以免遭到损失。其他预兆霜冻的谚语还有:“桑叶逢晚霜,愁煞养蚕郎”,指南方地区桑树如果遇到霜冻,那么养蚕的人就该忧愁了;“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指的是霜冻对棉花的危害;“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说的是南方地区的水稻很害怕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