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永育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4:04
|本章字节:12468字
北风呼啸,气温剧降,不好,寒潮来了!
如何防御寒潮天气?前面咱们介绍了寒流来临前的各种征兆,除了关注这些前兆现象外,更主要的是要收听(收看)气象局的天气预报,根据预报提示做好防寒准备。
天气图上的冷高压
下面,咱们先到气象台,听听气象专家对寒潮监测和预报的介绍。
“我国的寒潮天气,主要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造成的。”气象台的彭台长指着一张世界地图说,“你们看,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这一带地方,由于一年到头受太阳光斜射,地面接收的太阳光热量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这一带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更加少,因此这里的气温很低。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20c以下,而最低时可到60c~70c。这里实在太冷了,根据热胀冷缩原理,这一带大气的密度就会大大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不停增高,最后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
说到这里,彭台长从电脑里调出一张天气图,这是一张寒潮入侵前的地面天气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在中国北方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有一个由平滑曲线围起来的圆圈,圆圈中心写着一个“g”字。彭台长解释说:“这个‘g’是高气压的英文缩写,这个冷高压盘踞在中国的北方,就像一颗威力无比的定时炸弹。随着北极冷空气源源不断地加入,这个冷高压变得越来越强大,当它壮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像决了堤的海潮一样,一泻千里,汹涌澎湃地向我国袭来,这就是寒潮。每一次寒潮爆发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就要减少一部分,气压也随之降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重新聚集堆积起来,孕育着一次新的寒潮的爆发。”
彭台长还告诉大家,气象预报人员对寒潮的预报,主要是监测这个冷高压何时发展壮大,以及它壮大之后的移动方向等,并根据它在不同时间段的位置,计算它的移动速度,从而确定它何时可影响中国。
“寒潮爆发后,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在我国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地区,寒潮到来时,表现为大风少雪天气,并极易引发沙尘暴;而在内蒙古草原则为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华北、黄淮地区,寒流袭来常常风雪交加,而在东北则表现为更猛烈的大风、大雪,降雪量为全国之冠;在江南常伴随着寒风苦雨天气,在一些南方地区还会出现低温冰冻。”彭台长介绍。
发布寒潮预警
“我国的寒潮预报一般可分为两种:预计未来4时寒潮将会影响本地,这时发布的预报称为寒潮预警;当寒潮临近,预计未来24小时将会到达本地时,气象台就会发布寒潮预警信号。”彭台长介绍。
寒潮预警分为蓝、黄、橙三级,发布标准如下:
寒潮蓝色预警:预计未来4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下降10c以上并伴有5级及以上大风,长江流域及其以北一半以上地区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将下降8c以上,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江淮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c以下。达到这个标准,中央气象台就会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寒潮黄色预警:预计未来4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下降12c以上并伴有5级及以上大风,长江流域及其以北一半以上地区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将下降10c以上,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江淮地区)最低气温降8c以上。
寒潮橙色预警:预计未来4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下降16c以上并伴有6级及以上大风,长江流域及其以北一半以上地区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将下降12c以上,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江淮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c、局部地区降至2c以下。
寒潮预警信号
寒潮预警信号分为蓝、黄、橙、红四级,发布标准如下:
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c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c,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c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c,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收到蓝色预警信号后,应做好以下防御工作: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准备工作;注意添衣保暖;对热带作物、水产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做好防风准备工作。
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c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c,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0c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c,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收到黄色预警信号后,应做好以下防御工作: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工作;注意添衣保暖,照顾好老、弱、病人;对牲畜、家禽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及有关水产品、农作物等采取防寒措施;做好防风工作。
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c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c,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2c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c,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收到橙色预警信号后,应做好以下防御工作: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应急工作;注意防寒保暖;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做好防风工作。
红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c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c,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6c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c,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收到红色预警信号后,应做好以下防御工作: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的应急和抢险工作;注意防寒保暖;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做好防风工作。
寒流袭来要防冻
2014年1月初,美国中东部遭遇20年来最寒冷的天气,严寒接踵而至,致使部分地区最低气温打破了近一百多年来的低温记录。大地冰封,暴风雪肆虐,全美国至少有16人死于这场罕见的寒流入侵。
寒流导致的低温冰冻是一种可怕的气象灾害。当寒流袭来时,我们该如何防冻呢?
外出游玩遭冻僵
“我朋友小鹏和其女友到康定跑马山游玩,至今没有回来,我怀疑他们找不到回来的路,请你们救助!”2012年10月29日,四川省康定县警方接到电话报警。此前,一场寒流刚刚侵袭本地,地处川西高原的康定县寒风呼啸,气温剧降。
接到报警后,康定县警方、消防部门等迅速组成上百人的搜救队,到跑马山一带搜救。经过一整夜地毯式的搜索,30日上午,搜救队终于在跑马山附近,将冻得嘴唇发紫的两人找到。原来,10月29日,21岁的小鹏和女友小红一起,专门从成都赶到康定县跑马山游玩,不料由于地形不熟,两人在跑马山迷路后被困山林。在一整夜的低温下,身体单薄的小红被冻僵。搜救人员发现两人后,赶紧将小红送到了最近的村活动室内抢救。村主任郭大姐见小红已经冻僵,忙脱下自己的衣服,并钻进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小红。郭大姐说:“这是我们的土方法,要是不尽快热起来,她会被冻坏的。”在郭大姐身体的温暖下,身体冻僵的小红终于慢慢恢复了过来。
这一起事例警示我们:在寒流天气来临时,最好不要出门旅行或游玩,特别是到高山区气温下降得很厉害的地方去,以免因气温剧降造成冻伤。
在这个事例中,小红身体被冻僵,说明当时的气温下降得很厉害。专家指出,冻僵是冻伤的一种,它是指人体遭受严寒侵袭,全身降温所造成的损伤。伤员表现为全身僵硬,感觉迟钝,四肢乏力,头晕,甚至神志不清,知觉丧失,最后甚至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发生冻僵的伤员往往已经无力自救,这时救助者应立即将其转运至温暖的房间内,搬运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僵直身体的损伤。对冻僵者的急救,可采取如下办法:
1若患者呼吸停止时,立刻将气道开放,并进行人工呼吸;若脉搏停止跳动,则要进行心肺复苏术。
2迅速脱去伤员潮湿的衣服和鞋袜,将伤员放在38~42c的温水中浸浴;如果衣物已冻结在伤员的肢体上,不可强行脱下,以免损伤皮肤,可连同衣物一起浸入温水,待解冻后取下。
3伤员只有手脚冻伤时,可在患者稳定后,将手脚泡在温水中,也可给予温热的饮料,但不可用热水浸泡或是用火来取暖。
4冻伤部位恢复后,要消毒患部并包扎起来,送医治疗。
如何防止冻伤
冻伤是指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除了上述的冻僵这种严重冻伤外,冻伤还包括冻疮和局部冻伤。
冻疮在一般的低温(如3~5c),以及潮湿的环境下便可以发生。冻疮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部位多在耳郭、手、足等处,症状表现为局部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有些可起水泡,而后发生糜烂或结痂。据统计,不仅中国的北方地区容易发生冻疮,而且在华东、华中地区也较常见。专家告诉我们,发生冻疮后,可在局部涂抹冻疮膏,糜烂处可涂用抗菌类和可的松类软膏。
局部冻伤多在0c以下缺乏防寒措施的情况下,耳部、鼻部、面部或肢体受到冷冻作用发生的损伤。一般分为四度:一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从苍白转为斑块状的蓝紫色,以后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二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早期有水泡出现。三度冻伤表现为皮肤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再变为黑色,同时感觉消失,而冻伤周围的组织可出现水肿和水泡,并有较剧烈的疼痛。四度冻伤表现为伤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呈暗灰色。由于冻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冻伤程度相对较轻,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泡。
专家指出,局部冻伤的急救与冻僵一样,都要让患者进入温暖的房间,给予温暖的饮料,使患者的体温尽快提高。同时将冻伤的部位浸泡在38~42c的温水中(水温不宜超过45c),浸泡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如果冻伤发生在野外无条件进行热水浸浴,可将冻伤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怀中取暖,同样可起到热水浴的作用,使受冻部位迅速恢复血液循环。在对冻伤进行紧急处理时,绝不可将冻伤部位用雪涂擦,或用火烤,因为这样做只能加重损伤。
寒冬季节如何防冻
专家提醒我们,在寒冷的冬季,应采取以下措施防冻:
1注意保护好你的面部。脸颊、鼻尖及耳朵是最常发生冻疮的部位,所以要经常注意这些部位的皮肤是否有点麻痹及发白。有时冻疮在表面上没有什么征兆,因此必须在寒冷的冬天保护好你的脸颊、鼻尖及耳朵。
2保护你的手和脚。手和脚也是比较容易得冻疮的部位,因此在寒冷的冬天,必须要保暖你的手和脚,避免手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脚下的鞋子则应以保暖为原则。
3靠自己取暖。如果你一时无法进入室内避寒,不妨利用你自己的体温取暖。例如,将手放入腋下取暖。另外,可将身体蜷成球形,以增加能量利用效率,减少散热。
4勿用雪球摩擦皮肤。因为这样会增加你的寒冷和皮肤的磨损,再者,不要碰水,当你的皮肤潮湿时,将损失更多热气。
5勿在低温下碰触金属。在低温下赤手碰触金属器具只要一下子,就可能导致冻伤。
6冻疮勿延迟就医。一发生冻疮时,应以最快及最有效的方式处理,避免冻疮越来越严重。
7警惕低温症。低温症即体温过低,其症状包括发抖、脉搏慢、昏睡、警觉力降低。一旦发生低温症,应尽快送医院急救。
严寒防疾病
寒流袭来时,天寒地冻,空气干燥,而一些不怕冷的病菌这时却表现得十分活跃,如果稍不留神,它们就会乘虚而入,导致疾病缠上你的身体。
寒冷的冬季,我们该谨防哪些疾病呢?
谨防流感发生
“阿嚏——”这天从学校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小军不停地打起喷嚏来,眼泪和着鼻涕不断往下流,他感到头脑昏昏沉沉,四肢酸软无力。
“妈,我今天很不舒服,不想做作业了。”好不容易回到家中,小军把书包一放,便在沙发上躺了下来。
“你怎么啦,会不会是感冒了?”妈妈从厨房出来,伸手摸了摸小军的额头,感到额头有点发烫,拿出体温计一量,好家伙,385c!
“你有点发烧,快收拾收拾,我这就打电话叫你爸回来,送你去医院!”妈妈着急了。
爸爸从单位赶回来后,赶紧将小军送到了医院。医生一检查,诊断小军是患了流行性感冒。
“这段时间,你们班里感冒的人多吗?”医生问。
“是有不少人感冒,有时大家的咳嗽声,吵得老师都没法讲课。”小军咳了一声,说,“我的感冒是不是被同学传染的呀?”
“有这个可能。”医生说,“流行性感冒的特点是传染性比较强,建议你这次感冒治好后,最好打一下预防针,另外,平时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这样才能更好抵御病毒入侵……”
在这个事例中,医生所说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突然发生、蔓延迅速、感染众多、流行过程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全年均可发病,而冬季是高发季节,尤其在学校、机关以及大办公平台等地点容易造成集中爆发流行。
你可能会问:在冬季的严寒天气下,流感病毒为何如此猖獗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国外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们把4只感染了人类流感病毒的豚鼠,养在4只健康豚鼠的隔壁,通过不断调整温度和湿度,科学家发现,在湿度较低(约20%~35%)时传染率最大,这时有3只健康豚鼠被传染上了流感;当湿度达到50%时,仅有1只豚鼠感染了病毒;当湿度达到80%以上时,所有豚鼠都不会被传染——这就是说,湿度越大,流感病毒越不容易生存。
科学家还对温度也进行了试验,发现气温在5c时,流感病毒最活跃,这时所有的健康豚鼠都被感染了,而温度一旦达到30c,传染就不再发生。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在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的条件下,流感病毒很活跃,因此传染性很强,这就是为何冬季流感容易爆发的原因。
据医生介绍,流感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体间接传播。当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说话,或当隐性感染者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病毒随着唾液飞沫飞扬在空气中或黏附在物品上,当健康人吸入了这种被病毒污染的空气,或接触黏附有病毒的物品后就可能得病。
除了流感,冬季传染病还有水痘、流脑、腮腺炎,麻疹等,医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在平时做到下面几点,这些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1平时学习之余,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跳绳、跑步、打球等,只有我们的身体强壮了,疾病才不能乘虚而入。
2教室、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
3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4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5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6不能偏食,平时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
7家里的生活用品,如衣服、被子等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勤洗、勤晒。
8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因为疲劳容易使我们的抵抗力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