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永育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4:04
|本章字节:7224字
如果不幸得了雪盲症,可施行以下的急救措施:首先用冷开水或眼药水清洗眼睛,其次,用眼罩或干净手帕、纱布等轻轻敷住眼睛。患者要避免勉强使用眼睛,若有必要,应送医处理。
雪盲的治疗包括止痛及防止再度受伤。医生告诉我们:此时隐形眼镜一定要拿掉,同时必须保护眼睛不受强光刺激;不要揉眼睛,要尽量休息;为了避免眼皮的动作干扰眼睛,不妨用消毒过的敷布和护垫盖在眼睛上,每隔半天就检查一次眼睛对光的敏感度。等到眼睛不再极度畏光时,便可以将敷布除去,不过保护用的太阳眼镜还是应该一直戴着。
一般雪盲症的症状可在24小时至3天之内消除,稍严重的症状通常需要5~7天才会消除。
警惕脚下打滑
冰雪天气,路面湿滑,特别是一旦路面结冰,我们的行动就会变得十分艰难,稍有不慎就会滑倒摔伤,有一句成语叫“如履薄冰”,可以说正是这种情景的真实写照。
那么,冰雪天气里出行,如何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呢?
雪天出行要小心
如果你经常看新闻报道,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冬天下雪之后,各地的报纸、电视、网络等都会出现一些滑倒摔伤的报道,而医院门诊部也会迎来许多摔伤的骨科患者。这些骨科患者中,不仅有中老年人,也有不少年轻人,甚至还有一些中小学生。
中学生小李就是其中的一个摔伤者。这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骑自行车上学。因为昨天夜里降了雪,路面有些湿滑,小李开始还小心翼翼,生怕摔倒了。但后来骑着骑着,他心里绷紧的弦慢慢放松了下来,骑车的速度也明显快了许多。不料,在一个路口转弯时,由于路面太湿,导致车轮打滑,整个车重重翻倒在地,而小李也摔倒在地,头撞在路边的灯杆上,不仅手腕骨折,而且额头还裂开了一个口子。在路人的帮助下,他被紧急送到医院进行包扎救治。
骑车者摔倒受伤,而行人也可能“祸从脚下起”,其中最典型的是一个20多岁的白领。这天早晨她步行上班,在路上,她时而用手机拍摄雪景,时而与朋友短信聊天。一时高兴,便忘记了脚下湿滑的路面。走着走着,脚下一滑,整个身体重重摔倒在地,不但手机摔烂,而且导致手腕骨折,不得不到医院打上了石膏和绷带。
医生指出,雪后有四类人最容易摔倒和骨折:一是小孩,下雪后,孩子们爱在雪地里玩打雪仗,常会因奔跑过快滑倒,从而出现不同程度摔伤;二是老人,老年人骨质变得疏松,稍有不慎即可能摔成骨折;三是穿高跟鞋的年轻女性,女性穿高跟鞋在雪地上行走,鞋底极易打滑而摔倒;四是骑车的路人,冰雪天气路面光滑,自行车和摩托车容易打滑侧翻,从而发生意外事故。
医生告诫我们,雪后出行,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远离机动车道。因为暴风雪后路上有大量积雪,机动车在行驶时特别容易打滑,其制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因此要与机动车保持一定距离,特别是在横过马路时。
二是走路速度不要太快。因为太快容易滑倒,因此应小心慢行;要遵守交通规则,在人行道上行走,不要在快车道边缘行走;不要把机动车留下的冰印当成“溜冰道”,因为这样非常危险。
三是走路时集中注意力。双手不要放在衣兜里,不要东张西望,更不要打手机或发短信,要注意观察脚下的路面。
四是要穿防滑鞋或旅游鞋,尽可能不穿皮鞋,更不要穿高跟鞋。因为防滑鞋或旅游鞋鞋底粗糙、有花纹,与路面之间有一定的摩擦力,因而不容易滑倒。
五是老年人出行时,最好有人陪同。因为老年人动作比较迟缓,反应能力下降,因而容易摔跤而造成骨折,因此无论是雪天还是雪后,老年人要尽量在家人陪同下外出,并穿防滑底鞋子,或者拄根拐杖。
如果不幸摔伤,要积极进行自救。专家提醒,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应先看看自己是大腿、腰部还是手腕摔疼了。一般大腿和手腕骨折较轻的,人体还能勉强活动,但如果腰疼,那么千万不要随意乱动,因为腰椎骨折后如果随意活动,很可能造成关节脱位,严重时下肢可能瘫痪。此时应该尽快呼救。救人者也不宜随意背抱伤者,而是要用硬板将伤者抬到医院,或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由专业医护人员救助。
道路结冰怎么办
寒冬腊月,当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引起气温下降时,如果伴有雨雪,便极有可能出现道路结冰现象。
气象部门将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收到预警信号后,我们出行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黄色预警信号:当路表温度低于0c,出现降水,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收到预警信号后,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准备工作;驾驶人员应当注意路况,安全行驶;行人外出尽量少骑自行车,注意防滑。
橙色预警信号:当路表温度低于0c,出现降水,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收到预警信号后,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工作;驾驶人员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行人出门注意防滑。
红色预警信号:当路表温度低于0c,出现降水,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收到预警信号后,交通、公安等部门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和抢险工作;交通、公安等部门注意指挥和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结冰道路交通;人员尽量减少外出。
专家指出,出现道路结冰时,由于车轮与路面摩擦作用大大减弱,容易打滑,刹不住车,因此易造成交通事故,而行人也容易滑倒,造成摔伤。因此,交通、公安、公用事业等部门和单位,要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一旦发现路表温度接近0c,应及时将盐均匀地撒在路面上;路面积雪时,应组织人力及时清扫,或者喷洒融雪剂;若因道路积冰引起交通事故,应在事发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防事故再次发生;注意指挥和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结冰道路。
专家还对老百姓出行提出了如下忠告:
1外出要采取保暖措施,耳朵、手脚等容易冻伤的部位,尽量不要裸露在外。
2出门要当心路滑跌倒,应穿上防滑鞋。
3不要随意外出,特别是要少骑自行车。
4确保老、幼、病、弱人群留在家中。
5因道路结冰路滑跌倒,不慎发生骨折,应做包扎、固定等紧急处理。
对学生来说,要特别注意安全:一是过马路要服从交通警察指挥疏导,二是少骑或者不骑自行车上学,三是学生不要在有结冰的操场或空地上玩耍,四是如果做溜冰运动,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极地遇险怎么办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两个地方,那里冰天雪地,暴风雪频繁。
如果在南极或北极遭遇险情怎么办?下面,咱们通过两个事例,一起去了解极地如何防御严寒。
考察船被寒流冻住
2013年12月24日,在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州首府霍巴特以南的广阔大洋中,一艘考察船突雪冒冰,艰难地向前行进着。
这艘名为“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考察船隶属俄罗斯,1982年由芬兰为苏联建造,起初用于海洋研究。1998年经改造后,“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开始极地研究工作,在其科考生涯中,该船一直在太平洋海域航行,从未到达过南极或北极。
不过,这次“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目标是南极。船上一共载有74人,包括一支澳大利亚科考队和来自英国、阿根廷、荷兰、新西兰、智利等国的游客。
当船行驶到霍巴特以南1500海里的地方时,海面上的景色令人眼前一亮:海上到处都是浮冰,看上去洁白晶莹;耸立的冰山在阳光照射下,显得耀眼夺目……乘客们站在甲板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景象,丝毫没察觉到轮船的速度正慢慢降下来。
“船被浮冰困住,动不了了!”当这一消息传到甲板上时,所有乘客都惊呆了。
“这是怎么回事?这么大的船也会被冰困住?”
“是呀,我们该怎么办?”
……
经过观察,船员发现船被厚达3英尺的海冰困住,虽然没有沉没的风险,但是无法移动。船长立即下令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收到求救电波后,一场国际大救援随即展开。为尽快救出被困船只,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改变航线,经过50多个小时的全速航行,12月28日赶到了考察船受困海域。但因为冰层太厚,“雪龙”号在距“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约6海里的地方,无法再往前行驶,被迫停止营救行动返回清水海域。而法国破冰船“星盘”号也试图靠近进行援助,但冰层重重无法前进,也不得不返回开阔水域。12月30日,澳大利亚“南极光”号破冰船也赶来救援,但天气条件恶劣,冰层更厚,澳大利亚救援人员也被迫返回了。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