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永育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4:04
|本章字节:12186字
暴风雪袭来时,山下的高索斯古山基地工作人员十分担忧。因为这里曾经发生过灾难:1997年,在暴风雪的袭击下,20名游客和滑雪场工作人员在山上遇难,酿成了震惊世界的大雪难。当地时间下午5时30分,工作人员见7人还未回来,打电话也联系不上,于是赶紧报了警。
接到报警后,当地警察局迅速组织搜救小组,与消防人员以及国家公园、野生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一起进山搜索。17日当天,由于受暴风雪影响,山区的能见度越来越低,搜救人员不得不在晚上10时30分停止搜救活动。第二天天刚亮,大家立刻展开新一轮的搜救。搜救人员一边搜救,一边不停地拨打两名导游的手机。
“他们的手机接通了!”上午近10时,参与搜救的警察终于拨通了其中一名导游的手机。当话筒中传来导游虚弱的声音时,参与搜救的人们都欢呼起来。
在离斯瑞德堡山顶吊桥一千米的地方,搜救人员找到了这些被暴风雪围困的登山者,并将他们成功救出了险境。
被暴风雪围困了整整一夜,但5名中国游客和两名导游都安然无恙。原来,遭遇暴风雪后,冷静下来的他们没有惊慌,他们采取了正确的自救措施:停止前行,并立即在附近找到了一块大岩石,并在岩石下面筑起一道雪墙。“我们筑起雪墙用来抵挡风雪,因为实在太冷,大家都挤在一起互相取暖。为了打发时间,我们一起唱歌,把所有能够记得的歌都一一唱过来。”一名中国游客如是说。
“这就是他们获救的主要原因:他们没有四处乱走,而是躲在一块大石头下面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如果他们四处乱走,在这么寒冷的情况下,最后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死亡。”参与救援的警官总结。他由此提醒登山者们:登山活动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包括现代化的通信及定位系统,正确的路线、地图以及恰当的穿着;如果在登山过程中遇到暴风雪,首先应当确保集体行动,然后再迅速寻找掩蔽处等待天气转好。
被暴风雪围困后怎么办
5名中国游客是幸运的,然而,在遭遇暴风雪时,一些人可能会因为精神恐慌而酿成灾难。
2005年5月13日下午,青海柴达木盆地海西州大乌斯山区突发特大沙尘暴和暴风雪。在铺天盖地的沙尘和暴风雪袭击下,气温从10c一下急剧降到了20c左右。这个山区海拔3000多米,属高原无人区,然而不幸的是,当天下午有96名野外勘探队员正在这里作业,骤然而至的暴风雪使队员们的紧急撤离受到了严重影响,虽然经过各方全力营救,但最后仍有15人在这场暴风雪中遇难。据救援人员介绍,这些遇难者主要是由于撤离时,在暴风雪中走错方向体力不支,加上精神恐慌,最后,他们反应麻木,放弃求生的努力而导致悲剧发生。
那么,野外遭遇暴风雪如何求生自救呢?专家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保存体力,不要盲动。如果被困在车上,待在车中最安全,贸然离开车辆寻求帮助十分危险。暴风雪来临时往往十分寒冷,此时要开动发动机提供热量,并注意开窗透气;燃料耗尽后,尽可能裹紧所有能够防寒的东西,并在车内不停地活动。如果孤身一人处于茫茫雪原或山野,露天受冻、过度活动会使体能迅速消耗,此时应减去身上一切不必要的负重,在合适的地域挖个雪洞藏身,因为洞内温度比洞外高,一般可避免伤亡。只要物质充分,这种方式可以坚持几天时间。
其次,调整心态,适时休息。遭遇暴风雪时,由于恐惧、孤独、疲劳,易造成生理、心理素质下降,此时保持稳定的心态、正确判断方位和决定路线极为重要。疲劳时要适时休息,走到筋疲力尽时才休息十分危险,许多人一睡过去就不再醒来。正确的方法是走一段,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调整呼吸,休息时手脚要经常活动并按摩脸部。
另外,相互激励,保持“兴奋”。思维迟钝、头脑麻木十分危险,暴风雪中必须保持“兴奋状态”。此时团队精神特别重要,同行者要相互搀扶、相互激励,才更有希望获救。
远离雪崩灾难
暴风雪天气过后,山坡上堆满了厚厚的积雪。万籁静寂之中,雪面下突然传来咔嚓一声闷响,慢慢地,雪面上出现了一条裂缝,紧接着,巨大的雪体开始向下滑动。雪体越滑越快,眨眼之间,巨大的雪体便变成了一条直泻而下的白色雪龙,声势凌厉地向山下飞奔冲去。
不好,雪崩来了!
科考人员遭遇雪崩
2000年春季,一支中国科考队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跨越湍急的沱沱河、怒江,于4月9日来到了雅鲁藏布江畔,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考察。
5月8日,科考队副领队赵风勇带领地质队员董海敏、杨明到雅鲁藏布江的一条支流去采集样品。峡谷里,丛林密布,荆棘遍生。由于头天晚上刚下过大雪,地面十分湿滑。三个人踩着泥泞,一步三滑地在密林中摸索着前行。灼热的太阳照射下,山顶上的积雪反射着强烈的阳光,晃得三人不敢抬头。
下午2时左右,他们沿着第三条支沟往上走,准备去采集另一个样品。这时,沟里的积雪越来越厚,四周也是白茫茫一片。
“这里的雪好厚啊。”赵风勇内心隐隐升起一丝不安,“咱们都要小心雪崩。”
经他一提醒,董海敏和杨明都不由担心起来。三个人商量后,决定赶紧离开谷底,沿着北侧的山坡向上爬。
标本采集地点到了,三人拿出工具开始采集,突然听到山顶传来闷雷似的响声,紧接着,山谷里响起了轰隆隆的巨大声音。
“打雷了吗?”正埋头工作的董海敏和杨明有些惊讶。
“好像不是雷声。”赵风勇抬头一看,脸色大变,“雪崩了,快撤!”
话音未落,只见铺天盖地的雪雾已经沿沟谷汹涌而至,雪团、沙石四处纷飞,雪浪像千军万马乱冲乱撞,又仿佛是几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震耳欲聋的可怕响声。
“快躲到大树下!”撤退已经来不及了,三人赶紧跑到一棵大树后面,紧紧抱着脑袋,心里一片空白。碎石和雪块飞溅起来,不时砸落在身上,他们感到身上隐隐作痛。
不知过了多久,响声渐渐小了,飞溅的雪雾也慢慢消失了。三人从树后探出脑袋一看,雪崩已经无影无踪,只有雪石流还在缓缓往下流淌。
“这场雪崩持续了20多分钟,好险!”董海敏和杨明心有余悸。
“是呀,如果再持续几分钟,估计大树也挡不住了。”赵风勇说,“大树一倒,咱们就无处可逃了……”
在这场可怕的雪崩中,科考队员能逃过灾难可谓十分幸运。专家指出,雪崩是指积雪的山坡上,当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称为雪崩,也有的地方把它叫做“雪塌方”“雪流沙”或“推山雪”。
可怕的雪崩灾难
为什么会发生雪崩呢?专家指出,造成雪崩的罪魁祸首是山坡上的厚厚积雪:在阳光照射下,积雪表层的雪渐渐溶化,雪水渗入积雪和山坡之间,从而使积雪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与此同时,积雪层在重力作用下,开始向下滑动。滑动的积雪越来越多,从而形成了雪崩。此外,有时外界一点点的力量,比如动物的奔跑、滚落的石块、刮风、轻微震动,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都有可能引发一场灾难性雪崩。
雪崩被人们列为积雪山区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它具有突然性、运动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雪崩袭来时,能摧毁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线路、通信设施和车辆,甚至能堵截河流,发生临时性的涨水。同时,它还能引起山体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现象。
近年来,雪崩造成的灾难比比皆是:
2010年2月8日10日,阿富汗北部的帕尔万省萨朗山口及其附近地区,一共发生20多次雪崩,铺天盖地的雪体直冲而下,造成包括9名妇女和5名儿童在内的165人死亡,另有135人受伤。
2012年2月20日,美国华盛顿州史蒂文斯·帕斯滑雪场附近发生雪崩,导致3人死亡,8人失踪。史蒂文斯·帕斯滑雪场距离西雅图市130千米,是华盛顿州最受欢迎的户外娱乐场所之一。
2012年4月7日,巴基斯坦北部锡亚琴冰川地区发生雪崩,造成的大雪覆盖面积达1平方千米,厚度21米左右。由于雪崩地点靠近一座军营,因此导致139人被埋,其中包括124名巴基斯坦军人……
远离雪崩灾难
要远离雪崩灾难,必须掌握雪崩的相关知识,在山区的雪地活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探险者应避免走雪崩区,实在无法避免时,应采取横穿路线,切不可顺着雪崩槽攀登;大雪刚过,或连续下几场雪后切勿上山;高山探险时,无论是选择登山路线还是宿营地,都应尽量避开背风坡,因为背风坡容易积累从迎风坡吹来的积雪,也容易发生雪崩;登山时如有可能应尽量走山脊线,走在山体最高处;必须穿越斜坡地带时,切勿单独行动,也不要挤在一起行动,应一个接一个地走,彼此保持一段可观察到的安全距离;选择行走路线或营地时,要警惕所选择的平地,因为在陡峻的高山区,雪崩堆积区最容易出现在相对平坦之地;注意雪崩先兆,如冰雪破裂声或低沉的轰鸣声,雪球下滚或仰望山上见有云状的灰白尘埃等;在高山行走和休息时,不要大声说话,以减少因空气震动而触发雪崩;行走中最好每一个队员身上系一根红布条,以备万一遭雪崩时易于被发现。
如果在山区不幸遭遇雪崩,应掌握以下逃生要领:
1不要向山下跑,应向两边跑,并抛弃身上所有笨重物品。
2切勿用滑雪的办法逃生。不过,如处于雪崩路线的边缘,则可疾驶逃出险境。
3如雪崩面积很大,离得很近已无法摆脱时,可就近找一掩体(如岩石等)躲在其后;无任何物体可依时,应身体前倾,双手捂脸以免冰雪涌入咽喉和肺引发窒息。
4抓紧山坡旁任何稳固的东西,如矗立的岩石、大树等。
5如果被雪崩冲下山坡,要尽力爬上雪堆表面,平躺。用爬行姿势在雪崩面的底部活动,并在雪凝固前,试着到达表面。
6被雪掩埋后,冷静下来时要奋力向上挖掘,设法爬上雪堆表面进行自救;如果不能从雪堆中爬出,要减少活动,放慢呼吸,节省体能以等待救援。
小心你的眼睛
暴风雪终于停止,太阳也出来了。阳光照在积雪上十分耀眼,咦,眼睛怎么会感到刺痛呢?
是呀,大雪之后,要特别小心你的眼睛!
可怕的雪盲症
夜里,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雪停了,碧空万里。不一会儿,红艳艳的太阳也出来了,阳光照在白茫茫的积雪上,整座城市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出太阳了,咱们到外面去玩吧!”看着外面的雪景,小明心里直痒痒,他赶紧打电话给同学小李、小王,约他们一起到公园去赏雪。
“好啊,反正放假了,正好可以出去玩个够。”小李和小王一口答应。
三人来到公园,雪后初晴的公园处处粉装玉饰,景色美不胜收。小明他们兴致勃勃,一会儿拍照,一会堆雪人,一会打雪仗。到了中午,阳光强烈,照在雪地上十分耀眼,但小明他们仍不肯罢休。三人玩了大半天,直到肚子唱空城计了,才恋恋不舍地往家的方向走去。
这天晚上,吃过晚饭,小明回到自己房间打开书本准备做寒假作业,突然间,他感到眼睛很不舒服:眼睛怕光,而且不停地流眼泪。“我的眼睛怎么啦?”小明着急起来。爸爸妈妈见状,急忙带小明到医院检查。几乎与此同时,同学小李、小王也被父母送到了医院,他们和小明一样,也是回家后出现了眼睛不适的症状。
经医生诊断,小明他们的眼睛之所以不舒服,是因为患了雪盲症。
什么是雪盲症呢?医生告诉小明他们,雪盲症是一种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雪盲症患者一般休息数天后,视力会自己恢复。不过,如果下次雪天不注意,得过雪盲的人会再次得雪盲。“再次得雪盲症状会更严重,所以切不能马虎大意,因为多次雪盲逐渐使人视力衰弱,引起长期眼疾,严重时甚至永远失明。”医生最后说。
医生的话可不是危言耸听。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由于那里海拔高,太阳光十分强烈,若大雪后天气晴好,在太阳光照射下,人的眼睛若不加以保护,就极有可能受到损害。如2008年2月至3月,青海省东南部下了一场特大暴雪,积雪在大地上铺了厚厚一层,雪停后太阳出来,导致当地上万名群众患了雪盲症。
藏原羚羊死亡之谜
阳光照射下的雪地,不但对人的眼睛有伤害,动物们也同样不能幸免。2008年2月,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遭遇一场特大冰雪灾害,连续多天的大雪,使大草原被厚厚的白雪覆盖。世代在石渠草原生活的一种珍稀动物——藏原羚羊因此遭遇了生存困境:一批又一批的藏原羚羊倒下。石渠县林业局局长何培铮说,自他在石渠工作将近27年来,从未见过藏原羚羊如此触目惊心的死亡。在灾情最为严重的德荣玛乡和俄多玛乡,他看到老乡的房前屋后到处是死亡的藏原羚羊……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当地共发现5000多只藏原羚羊的尸体。
这些藏原羚羊是活活饿死的,还是被其他动物咬死的?一时间,当地牧民对藏原羚死亡的原因众说纷纭。后来,当地兽医经过调查后分析,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这些藏原羚羊是得了“雪盲症”后死亡的。兽医解释:由于积雪很厚,太阳一出来,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强烈的阳光,使得藏原羚羊的眼角膜被烧坏,从而导致它们失眠;看不见任何东西,这些藏原羚便没有能力抵御外界侵犯,也不能寻觅食物,因此便被活活饿死了。
为什么积雪能导致雪盲症呢?
原来,积雪对太阳光具有很高的反射率。所谓反射率,是指任何物体表面反射阳光的能力。这种反射能力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比如说某物体的反射率是45%,这意思是说,此物体表面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中,有45%被反射了出去。雪的反射率极高,特别是纯洁新雪面,它对日光的反射率可以达到将近95%,这就是说,雪面就如同一面镜子一样,太阳辐射的95%都被它重新反射了出去,这时候的雪面,光亮程度几乎接近太阳光——你想想,肉眼的视网膜怎么能经受得住这样强光的刺激呢?
专家指出,造成雪盲的原因是双眼暴露在雪地中,这时眼睛如果没有保护,眼角膜很容易受伤,因为无论是否有阳光照射,雪地的反光都非常强烈,若是艳阳天在雪地中活动,在数小时之内即可造成严重的雪盲。雪盲的症状为眼睛非常疼痛,眼睛感觉像充满风沙,眼睛发红,经常流眼泪,对光线十分敏感,甚至很难睁开眼睛等。
如何防止雪盲症
雪盲症对眼睛的伤害很大,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呢?
预防雪盲,可以戴防紫外线的太阳眼镜,或选用聚碳酸酯或cr39的透镜,以及蛙镜式的全罩式灰色眼镜,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群、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