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杨廷和十二岁中举

作者:梁庆伟

|

类型:武侠·玄幻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20

|

本章字节:2186字

杨廷和,字介夫,号石斋,出生于公元1459年,新都(今四川新都)人。初为进士,后任修撰、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官至宰相。


杨廷和小的时候,因十二岁中举而被称“神童”。然而,他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和他的天资条件、家庭环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更重要的,还是他后天刻苦学习的结果。


杨廷和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杨春,任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自幼天资聪慧,两岁时,母亲教他识字背诗,只一两遍就记住了;到三岁的时候,已经会背上百篇文章和二百余首诗。就这一点而言,看起来是先天性的,其实与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有关。母亲从他两岁时开始教他背诗,每天一两首,后来每天又加一篇短文,日积月累,从未间断过。因此可以这样说,母亲的辛勤汗水,使杨廷和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成绩和一般孩子相比,当然是辉煌的。


杨春见儿子这样聪明,心中当然高兴,于是便在他四岁的时候,为他专门聘请了老师。父母并未因有了老师而放松对他的教育,为了使杨廷和尽早成才,他们协助老师,针对儿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引导他独立读书,独立思考,使他养成善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就这样,杨廷和一连坚持六年,先后研读了《诗》、《书》、《易》、《春秋》等经典著作,在新都县城已经是很有名的小才子了。


公元1470年,十二岁的杨廷和就以“小才子”的名气被允许参加了乡试,并一举得中,成为远近闻名的小举人。


新都县令听说后,特地在揭榜这一天,专程来到杨府表示祝贺,他为本县出了这样一位少年奇才而感到骄傲,对杨廷和当面进行了勉励,并给了他不少礼品。杨家的亲戚朋友,更是喜笑颜开,前来祝贺。


在一片赞扬声中,杨廷和的父母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儿子的教育,又为他请来了学识水平更高的老师。而杨廷和本人,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再好的天资,如果没有个人的刻苦努力,是学不到知识的;他还进一步看到,父母为自己自豪,亲友为自己祝贺,县令亲自上门鼓励,都是因为自己在前几年的刻苦学习中取得了成绩,同时,也对自己寄托了更大的希望。此时此刻,他不禁又想起了宋代大学者王安石写的《伤仲永》,想起了那个泯灭在赞扬声中的“神童”。


为了不使自己成为第二个“仲永”,杨廷和在中举后的第二天,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中,拒绝会客,再也不去听那些言过其实的赞扬,而把精力全部投入了新的学习中。


又经过了近七年的刻苦努力,于1478年秋,十九岁的杨廷和进京参加会试,又一次高榜得中,比他的父亲还早一年中进士,并且成为成化年间(即明宪宗时期)最年轻的一位进士。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