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王尔烈六岁野外对诗

作者:梁庆伟

|

类型:武侠·玄幻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20

|

本章字节:2364字

王尔烈,辽宁辽阳(今辽阳市)人,清代著名学者,官至太子太傅(即后来的嘉庆皇帝的老师)。


他小的时候,就以才思敏捷,能诗善文而被誉为“奇才童子”,有着许多勤学苦读、显露才华的故事。


王尔烈出生在读书人家,小的时候十分聪明,自幼识字背诗,一学就会,六岁上学前,已经把《毛诗》、《左传》两部书读完,并且已经会联诗作对。在学校中,他读书注重背记,更注意动脑思考,常常能举一反三地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他每次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其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老师很喜欢他。


这年秋季的一天,私塾老师带着王尔烈和其他学生去郊外游览。


东北辽阳的秋天,是一个金色的秋天。那玉米,像牛角般矗立在发了黄的玉米秆上,突破了外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发出了金灿灿的光;那沙果,黄澄澄地坠弯了树枝,金汁欲滴;那豆子已干了棵,落了叶,豆荚层叠,被烈日一晒,噼叭作响,里边的金娃娃,从裂缝中露出了金色的笑脸。


但是,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山坡下的黄花菜。在关内,那是种在沟边路沿,被视为稀有植物;然而在关外,却是铺天盖地,满山遍野,因此,才被称为特产。此时正是收割季节,那成千上万的花蕾,在那直挺挺的枝条上竞相开放,露出了金色的花片、金色的花蕊,飘出了金色的花粉,把那采食蜜蜂的身上、翅膀上、头上和脚上,都裹上了一层金装,古书中“金蜂”一词,也许由此而得。


师生们被这金色的秋天陶醉了,一个个血液沸腾,心潮澎湃。私塾先生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无限感慨,顺手折了一支黄花,朗声念出了一句上联:野外黄花似金钉钉地,


他念完之后,希望他的学生们接个下联。可接什么合适呢?因为黄花是此时此地金秋的代表,也必须以有代表性的实物相对才行。


众学童举目四处观望,没有找到可对的目标;冥思苦想,没有想出合适的词语,只好互相对视,无可奈何地低下头来。


老师望望他的得意弟子王尔烈说:“怎么,今日你也对不出了吗?”


王尔烈笑道:“我已想好了一个下联,只不过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有没有更好的下联;既然大家一时想不出,那我也只好献丑了!”


随后,他往城内一望,顺口念道:城内白塔如玉钻钻天。


同学们一听,都称赞说:“对得好!城内野外,白塔黄花,钻天钉地,实在是对得太妙了。”


因为辽阳城内有座参天的大塔,叫白塔,为古老建筑物,据说天宫各路神仙,常来这里聚会,因此,它不但多年来被视为辽阳吉祥的代表,成为民众逢年过节祭祀的场所,也是东北的名胜古迹之一。


私塾老师听后,满意地笑了。


公元1771年,王尔烈进京殿试,一举得中头名状元,被授翰林院编修。后来,又做了太子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