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上第十七

作者:墨子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44

|

本章字节:3620字

原文: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1),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2)。至攘人犬豕鸡豚者(3),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4),罪益厚(5)。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扦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6)?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7)?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注释:


(1) 非:责备。


(2) 亏:损害。


(3) 攘:夺取。


(4) 兹:更加。


(5) 厚:严重。


(6) 奚:怎么。


(7) 辩:通“辨”。


译文:


如果有人,进入他人果园,偷窃别人的桃李。众人知道后,必定会责备他,当政的长官抓住他,必定会处罚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做了损人利己的事。至于偷盗别人的鸡、狗、小猪,他的不义,又超过进入果园偷别人桃李的人。这是为什么呢?是因损害别人的程度越深,他的不仁更加严重,而犯下的罪过也就更大了。至于进入别人的牛栏马厩里,偷盗他人的牛马,其不义又超过了偷盗鸡狗小猪的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损害别人程度更深了。如果损害他人的程度更重,他的不仁义行为也就更严重,罪过就更大了。至于杀害无辜的人,抢夺他的皮衣、兵器,则哲人的不义行为又超过偷盗别人牛马的人,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损害他人的程度更深了。如果损害别人更严重,他的不仁义的行为更严重了,犯下的罪行也就更严重了。对于这些人,天下的君子都会谴责他们,认为他们不对。但是,现在做出进攻别国这种最大的不道义行为,大家却不指责他,反而跟着去赞美他,称之为义举,这可以说是能知道义和不义的区别吗?


杀一个人,叫做不义,必有一条死罪;假如按照这种推论,杀十个人,就是十倍不义,一定有十条死罪了;杀一百个人,百倍不义,必有百条死罪了。现在天下的君子都会谴责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对,称他不义。但是,现在最大的不义的,是攻打别国,却不知是指责他的错误,还要跟着去赞美他,还说他合乎义。这是因为他们确实不知这是不义的事啊!所以记载那些称誉攻国的话遗留给后代,如果知道攻国是不义的,又怎么解释记载不义之事,用来遗留给后代呢?


假如一个人,看见少许黑色,就说是黑的,看见许多黑色,却说是白的,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是黑白不分了。少尝点苦味,就说是苦的,多尝些苦味,就说是甜的,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不能分辩甘苦了。现在犯了点小的过失,都知道不对,就会指责他的错误;对于犯了大过,象攻打别国,大家就不知道是错的,没有谴责他,反而要去赞美他,称他为义。这称得上懂得义和不义的区别吗?因此,可以知道,天下的君子,判断一盒不义的观念是多么混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