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月英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10
|本章字节:12118字
与人交谈,要想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并不是一伯容易的事。你必须把握好说话时的愿景,而且要因人设词,正确地把握说话的时机,如果你说话东扯葫芦西扯·牛头不对马嘴,就不可能把话说明白。擅长说话的人,总可以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也能够把道理说得透彻、动听,使别人很乐意地接受。用熟练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意思,会使你说的话多彩多姿、扣人心弦。
对话要符合文化背景
语言与文化、社会背景本来就是既相成又制约,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传递任何信息时,总是会受到不同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因此,为了让语言运用达到最佳效果,必须清楚辨明各种社会及其文化对双方的影响。
你我交谈时,一切的言行均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进行,换言之,一定要符合所谓的文化特色、社会规范或伦理准则。它一方面力求避免和克服与特定场合不协调、不适应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即有意识地主动联系社会规范,并选择一定的表达方式,以有效发挥语言的表达功能。
一般而言,我们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征,往往会赋予语言在本身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和功用,从而对人际往来产生影响。所以,当我们在使用具有附加意义的语词时,必须特别小心谨慎,如果随意乱用,势必弄巧成拙。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不同的民族语言也反映了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上必须注意文化差异。
例如,我们都会对同事、朋友、邻居说声:吃过饭了吗?\这么早,上哪去呀?谁都知道这是一种亲切的问候和招呼,但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却可能引起误解或不快。譬如对欧洲人或美国人说吃过饭了吗,对方可能以为你要请他吃饭,当他发现你只是随口的一声问候时,便会认为你虚情假意、言不由衷,从此对你印象极差。你要多穿些衣服,别感冒了。在我们听来这是一种关怀,但美国人听了也许会认为你是在指责他,反而对你产生反感。
由此可见,与人交谈时,多多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克服某种不协调的情况,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其背景增强谈话效果。
说话时要有的放矢
说话是一种有意识的交际活动,无论涉及什么内容,也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采访、汇报、谈判、聊天、祈请、辩论、演讲等),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据研究,人们说话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种:
1、明了。即让对方了解所传递的信息,或明白他所不知晓的事物、事理。
2、接受。即让对方在弄懂主体观点、立场和看法的基础上,真正信服地接受,并付诸相应的行动。
3、解惑。即让对方学习并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经验和技能,解决生活、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疑难。
4、沟通。出于社交的需要,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达到互相了解,互相支持,协调配合,行动一致。
5、感动。引发受体心灵上的共鸣,受到感动或激励、鼓舞,与说话者心曲相通,同悲同喜,同忧同乐。
6、说服。因势利导,说清道理,晓以利害,改变对方的某种观念或要求,阻止对方采取某种行动。
7、拒绝。即让对方知道他的观点、立场和看法不被接受,这是一种逆向交流,特别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技巧。
8、反驳。即指出对方的观点和要求不合理、不合法甚至是错误、荒谬的,进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要求。
在一般情况下,说话的目的比较单一,但有时也可能兼有几种目的。不管是单的还是复合的,说话时离开了说话的特定目的,东拉西扯,无的放矢,这样的说话徒然浪费时间和生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话由旨遣,坚持有意而言,意尽言止的原则,明确谈话目的,是把话说到点子上的前提条件。只有目的明确了,才知道应该准备什么话题和资料,采取何种谈话风格,运用哪些技巧,从而做到始终瞄准目标,密切注意信息的输出和反馈,控制好自己的话语表达,防止目标中途偏移。如果谈话目的不明确,漫无边际,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也是失礼的。所以谈话之前,预先想一想要获得的效果并为之努力,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一生共创作100多部,多以情节离奇、场面惊险取胜,深受读者欢迎。他的畅销全世界。一次,意大利的一位书商获悉大仲马即将光临,他为了讨好这位大名鼎鼎的大作家,将所有别的作家的书统统从书架上撤下来,全部换上大仲马的著作。大仲马来到书店,看到这一情景,忙问:别人的书哪里去了。书商急不择言,应声答道:都卖完了。大仲马非常惊诧,想不到自己竟成了这里的第一号滞销书作家!书商言语失控,弄巧成拙,走向了自己说话目的的反面。书商为什么会失言呢?细加分析,主要是由于他缺乏清醒的目的意识。由此可见,明确目的,始终不偏离说话的预定意图,是何等的重要!
要做到说话时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在表述时就要有明确的主题,并围绕着主题说下去。对每次交谈的总体目的、议论范围、交谈方式都要有所考虑,经过深思熟虑后,对问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才提出个人见解。同时,应根据自己所持观点的需要,组织有关事例和材料,这些事例和材料必须和目的保持一致。
由于说话的随意性很大,进行过程中难免会插进一些题外话,甚至会出现某些杂乱和跑题现象。说话容易偏离主题的人,不妨在说话之前写出说话提纲,说话时按要点说,这样有利于随时把握中心,纠正偏离中心的现象,使说话按意图进行下去。借以时日,就能逐步做到说话始终围绕目的进行了。
先听别人怎么说
一位外交官的太太在她丈夫初人外交界带她出去应酬时,她在那些场合总是感到非常难受。她是个来自小地方的人,面对满屋子口才奇佳曾在世界各地住过的人,她拼命找话题,不想只听别人说话。
后来有一天,她向一位不大讲话但深受欢迎的资深外交家吐露了自己的问题。这位?交家告诉她说:每个人说话都要有人听,相信我,善于聆听的人在宴会中同样受欢迎,而且难能可贵,就好像撒哈拉沙漠中的甘泉一样。
这位外交官太太就像很多人一样,认为话说得越多,才越成功,事实上与人沟通的方式不在于你表达了多少,而在于你聆听了多少。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习?在谈话中拼命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而事实证明,这样做只?引起别人的厌烦,好的谈话习惯应?是多听少说,这样做会使你更受欢迎。
萧伯纳人很聪明,是个很健谈的人,少年时,他总是习惯表现自己,无论到哪里都说个没完,而且出语尖刻,人们被他说一句,便有体无完肤之感。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在散步时对他说:你说起话来真的很有趣,不错,非常可喜。但大家总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都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就只能听你一个人说话了。自然,你的词锋确实很锐利,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朋友的这些话给萧伯纳很深的触动,从此他立下誓言,改掉了一言堂的说话习惯,于是他又受到了朋友的尊敬和欢迎。
谈话应该是双向的,如果你只顾自己发表意见,而不愿听别人说话,甚至不容别人插话、发表看法,交谈就变成了一言堂。一言堂的谈话方式,或许可以显示口才,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使人觉得你自高自大、蔑视他人的存在。虽然常常发言可以加深别人的印象,但长篇大论地说下去,容易使人厌烦。为此,自己每次发言所用的时间从总体上讲,宜短不宜长,通常自己讲一两分钟之后,就应主动把讲坛让给他人。要是碰上别人发言过久,或是意欲发表个人见解,应耐心等候。他人讲话结束之前,千万不要打断。一次生动活泼的谈话,要求每个交谈者注意不但自己说,也要让别人说。聪明的谈话者,往往不是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设法让对方开口,谈他所关心的问题,吸引对方与自己交谈。
许多人在与人交谈中,习惯将自己放在主要位置,白始至终一人独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故事。这样非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交谈口才,反而令人生厌。有个名人说过:漫无边际的喋喋不休无疑是在打自己付费的长途电话。要知道池蛙长鸣,不为人注意,而雄鸡则一鸣惊人。这就说明过多地说单口相声是不能交流思想的。此外,交谈时应谈论共同的话题,长话短说,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留心别人的反应,这样才能融洽气氛,众情相悦。美国著名口才大师亚历山大·汤姆曾说过:我们谈话就像一次宴请,不能吃得很饱才离席。的确,不管你有多少话题,口才多么好,如果不顾对方的想法,只管自己打开话匣子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独白,势必会引起反感。
所以,我们应该纠正一言堂式的说话习惯,多给别人一些说话机会,这样做,说不定会获得令你惊喜的结果。
米丽是精装图书行销商,每个礼拜,她都要去拜访几位著名的美术家。这些人从来不拒绝她,但也从来不买她的书籍。他们总是很仔细地翻着米丽带去的图书,然后告诉她:很遗憾,我不能买这些图书。
米丽很奇怪,就把她的烦恼说给信赖的朋友听。朋友仔细地询问了她推销的经过后,对她说:你没发现吗?平时你就有这种习惯,你总是喜欢不断地说,你只想表现自己,从不去听听别人说什么!这次也是,亲爱的,你把他们给镇住了,所以他们不愿意买!
米丽是个敬业的姑娘,她原来就有较为不错的美术功底,可惜她欠缺了好的谈话习惯。每次推销时,她都是很热情地告诉对方:这一部画册你一定没有见过,它是现代最……的图书。朋友告诉米丽:你不妨把书送上门,让他们自己去品评。
米丽自己也省悟到过去的方法有些不妥。于是她又带着几本画册,经过朋友介绍,去了一位新客户家中。到了那里后,她并不忙着推销书籍,而是询问客户的意见,耐心地听对方的想法。
这位美术家来了兴致,不知不觉中,两人已经聊了两个小时。最后米丽请教这位美术家道:以您这么深厚的美术功底,你能否帮我看一下这几本书,看看到底哪一本更实用,更权威。
因为时间不多了,两人约定第二天再见面。第二天,米丽再去取书时,这位美术家已经认认真真地打出一份评价意见。字数不多,但是很中肯。米丽谢过了这位美术家,这位美术家主动告诉米丽:我自己想订购几本这种画册。另外,我和我几个朋友都联系了一下,他们也愿意看一看。
米丽听了表示感谢,并在这位美术家的引见下,一下子又推销出了好几套大型画册。
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和问题,比他对你和你的问题,更感兴趣千百倍。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谈话者,那就收敛一下你的表现欲望,鼓励对方多谈谈自己吧!
说话要因人设辞
在与人进行交谈时,要想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你就要因势利导地使别人心悦诚服,而不是强硬地强迫别人信服你的观点。
爱尔兰戏剧家肖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观众在剧终时要求肖伯纳到舞台上接受观众们的感谢与致意。这时,突然有个人对他大声喊叫起来: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快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们大吃一惊,大家都以为肖伯纳一定会非常气愤,会用高声的咒骂与抗议来回应这个人的挑衅。谁知道肖伯纳并没有生气,他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非常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着,他指着场内其他的观众说:但可惜的是,我们两个人能反对这么多渴望观看这出剧的观众吗?就只用了这两句话,便引起了一片掌声和笑声。在观众的热烈的掌声中,那个故意挑衅的人灰溜溜地走出了剧场。
肖伯纳就是借助观众的附和、喝彩和鼓掌声,增强了自己的说服力,有力地反驳了那个人的故意挑衅,把那个人从他一个人的对立面而变为所有观众的对立面,从而增强了说服力。
与人交谈时,首先要知人、知心(思想、心理)。陈毅元帅的一次谈话堪称为这一方面的成功范例。
1940年的一天,因统战需要,陈毅亲自赶赴苏北,造访开明绅士韩国钧。韩氏曾是国民党军政要员,一度位居江苏省省长,其时虽已退居乡里,但在当地仍具一定的影响和号召力。此人兼有文才,并著有《张士诚传》一书,对张士诚这位同乡与历史名人颇有研究。凡此种种,陈毅同志都了如指掌,因而一见面提出话题时,他就以张士诚作为衬托:紫老(韩国钧字紫石)爱国爱民,德高望重,万人仰赖。如若为拯救我中华而奋起,其功德又非昔日张士诚可比。韩国钧听了此言,深受感动,大有知音之叹。当即疾书对联一幅赠给了陈毅。
陈毅的谈话因人设辞,有的放矢,不仅适合于对方的背景知识、文化素养,而且还适合于对方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这说明,谈话内容和谈话形式要与信息接收者的个性特征相适应,这样才能易于对方接受。韩国钧作为文人雅士,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作为《张士诚传》的作者,他对张士诚其人其事有足够的了解,具有浓厚的兴趣,因而他对陈毅的话不仅能理解和接受,而且还能与其产生共鸣。然而,陈毅说张是为了说韩,如若为拯救我中华而奋起,其功德又非昔日张士诚可比。这才是陈毅谈话的主题,也是使韩国钧深受感动的真正原因。对于爱国之心未泯、建功之志犹存的韩国钧来说,这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激励,激励他像张士诚起兵抗元那样奋起抗日,为拯救中华建功立业。正是这种信任和激励,有力地拨动了他的心弦,使他感动不已,也就使他从内心接纳了陈毅。
陈毅谈话跳跃的思维活动的巧妙之处还在于:准确把握说话者的思想;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打开对方的心扉。首先是恰当的称呼,即选择了一个准确的概念。由于考虑到对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文人雅士,又是一位素昧平生的长者,为了团结、激励对方,因而选用紫老一称,这使对方感到亲切,感到受尊敬,又显高雅,使对方乐于接受;其次,是肯定对方的爱国爱民之心与品德、威望。这是对其思维对象作了准确的判断,所作的断定很贴切地反映了对象的属性。先肯定了对方的优点,这是沟通感情,消除心理障碍,拉近思想距离,建立信任感的必要条件,因而使对方有得遇知音的感慨;最后进入主题,激励他抗日。
由此可见,在说话之前,要详加考虑,多方面调查,仔细揣摩,会使你的观点在与人交谈过程中更易于让别人接受。
。
说话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当众讲话面对的听众身份复杂,这就要求讲话者有强烈的对象意识,说话要有的放矢,以便区别对待。正所谓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说话如果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肯定好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