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3)

作者:和月英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10

|

本章字节:12256字

因此,当我们想说你错了的时候,我们要明白,哪怕我们费尽口舌,他的想法仍然是:我看不出我怎样做,才能跟我以前所做的有所不同。无论他是否辩解,他都不会真正接受我们的批评。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承认是我错了,也许对疏通关系和解决问题更有好处。


有一位汽车代理商,在处理顾客的抱怨时,绝不肯承认产品质量与服务的问题是自己这方面的问题,总想证明问题的根源是顾客在某些方面犯了错误。结果,他每天陷身于争吵和官司纠纷中,心情一天比一天坏,生意也急剧减少。


后来,他改变了处理办法。当顾客投诉时,他首先说:我们确实犯了不少错误,真是不好意思。关于你的车子,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合理的地方,请你告诉我。


这个办法很快使顾客解除武装,由情绪对抗变成理智协商,于是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如此一来,这位代理商能轻松处理每一件事情,生意也越来越好。


当我们说对方错了时,他的反应常让我们头疼,而当我们承认自己也许错了时,就绝不会有这样的麻烦。这样做,不但会避免所有的争执,而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地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弄错。


假如事情到了不得不说你错了的地步,应遵循一个原则,即对事情有好处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如《菜根谭》云: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应满足的第一个要素是:让对方明白你的好意。你指出对方的错误,到底是为了贬低他抬高自己,还是为他好?他也许并不明白。所以,你要设法让他感到你的好意。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否则对方就会以为你在教训他;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他会认为你惺惺作态。


第二个要素是: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原则上讲,要在对方情绪比较稳定时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人在情绪不正常时,可能什么也听不进去。此外,最好避开第三者,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以免让他产生当众出丑的感觉。


第三个要素是,不要进行比较。指出对方的错误,要就此论事,不要拿他跟别人比较。人比人,气死人,这只会让对方产生强烈的反感。


此外,我们也不妨试着了解犯错的当事人,试着理解他为什么会犯错。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而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


哲人这样说: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宽恕。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是为了收获某些成果,也是为了收获好心情。


无论别人指责我们的错误,还是我们指责别人的错误,都对好心情没有好处。


既然如此,我们没有必要执著于对或错,不如圆滑一点,按照对事情和心情最有好处的方式来做。


4000年前,古埃及阿克图国王在一次酒宴中对他的儿子说:圆滑一点。它可使你予求予取。


换句话说,不要对别人的错误过于敏感,不要执着于所谓正确的意见,不要轻易刺激任何人。


如果你要使别人同意你,应当牢记的一句话就是:尊重别人的意见,永远别说你错了。


在人际交往中,破坏力最强的莫过于这三个字:你错了。它通常不会造成任何好的效果,只会带来一场不快、一场争吵,甚至能使朋友变成对手,使情人变成怨偶。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记住,和我们来往的不是度量不凡的超人,更不是修炼到家的圣人。和我们来往的都是感情丰富的常人,甚至是充满偏见、傲慢和虚荣的怪人。超人和圣人能够虚怀若谷地对待别人的批评,但常人不能,怪人更不能。所以,当我们想说你错了时,应该明白,对方十有八九不会虚怀若谷地接受。就像我们自己不会虚怀若谷地接受别人你错了的评价一样。


一个人说错话或做错事,总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即使明知自己错了,也会强调客观原因,认为错得有理。


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并非意识不到犯了错误,只是顽固地不肯承认而已。所以,当你对一个人说你错了时,必然撞在他固执的墙上。


比如,有一位先生,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他的居所布置一些窗帘。当账单送来时,他大吃一惊,意识到在价钱上吃了很大的亏。


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问起那些窗帘时,说:什么?太过分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


这位先生却不肯承认自己做了一桩错误的交易,他辩解说: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价值,你不可能用便宜的价钱买到高品质又有艺术品位的东西……


结果,他们为此事争论了一个下午,最后不欢而散。


不论我们用什么方式说你错了,不论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说话的声调,一个手势,只要让他听出或看出你错了的意思,他就绝不会有好脸色给你!因为你直接打击了他的智慧、判断力、荣耀和自尊心。只会使他想反击,但绝不会使他改变心意。即使你搬出孔子或柏拉图理论,也改变不了他的成见,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


永远不要这样做:你的确错了,不信我证明给你看。


这等于是说:我比你更聪明。我要告诉你一些事,使你改变看法。


假如对方真的错了,你必须让他承认并纠正错误,也应该回避你错了或类似的词语。你有必要运用一些技巧,使对方察觉不到你错了这三个字。


有一位先生,花3天时间写了一篇演讲稿,他认真地撰写、修改并润色,其精心程度绝不亚于鲁迅或朱自清写一篇文章据说鲁迅写完一篇文章后,通常要改7遍,而朱自清每天只写500字。


这位先生认为演讲稿写得十分到位,得意地读给妻子听。妻子认为这篇演讲稿写得并不出色。但她没有说:你写得太差劲了,都是老生常谈,别人听了一定会打瞌睡的!


她说:如果这篇文章是投给报社的话,肯定算得上是一篇佳作。换句话说,她在赞美的同时巧妙地表达出它并不适合演讲。丈夫听懂了其间的含义,立即撕碎了精心准备的手稿,并决定重写。


伟大的心理学家席勒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地,我们也极为害怕别人的指责。


既然如此,在我们觉得需要说你错了时,要用最大的耐心和最大的智慧,将你错了三个字重新咽回自己的肚子里。


说话应避免触到对方的忌讳


礼貌是文明交谈的首要前提。在交谈中要体现出敬意、友善、得体的气度和风范。要做到礼貌交谈首先就要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等;其次要避免使用一些礼貌忌语,一语不慎造成的后果可能是不能够弥补的。


礼貌忌语是指不礼貌的语言,他人忌讳的语言,会使他人引起误解、不快的语言。不礼貌的语言如粗话脏话是语言中的垃圾,必须坚决清除。他人忌讳的语言是指他人不愿听的语言,交谈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如谈到某人死了,可用病故、走了等委婉的语言来表达。港、澳、台同胞忌说不吉利的话,喜欢讨口彩。特别是香港人有喜8厌4的习惯。因香港人大都讲广东话,而广东话中8与发谐音,4与死同音。因此,在遇到非说4不可时,可用两双来代替。逢年过节,不宜说新年快乐或节日快乐,而用新年愉快、节日愉快或恭喜发财代之。这也是谐音的关系,因为快乐与快落听起来很相似。


容易引起误解和不快的语言也要注意回避。在议论他人长相时,可把肥胖改说成丰满或福相,瘦则用苗条或清秀代之。参加婚礼时,应祝新婚夫妇白头偕老。在探望病人时,应说些宽慰的话,如你的精神不错,你的气色比前几天好多了,等等。随着语言本身的发展,一些词汇的意义也发生了转移,譬如同志、小姐等,在使用时要针对不同对象谨慎决定。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冲突时,应冷静处理,不用指责的语言,多用谅解的语言。


此外,在交谈中,我们还应当避免争论的话题,即使你对这个话题有坚定不移的立场,最好也不要提起,因为争论很容易造成敌对心理,争执双方很快会陷入竞争状态,舌剑唇枪,互不相让,很少有人能对敌对者的攻击采取温和的反应,所以最好不使善意的讨论变成激辩:


其实,两个人之间的交谈很简单,只要找出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就行了。假如对方对你的话题不置可否,你须留意,切勿尖刻、偏执地讨论这个题目,还是另择题目为好。辩论对两个头脑冷静、有谈话技巧的对手来说是一种开心的游戏,可对于容易冲动和脾气不好的人却是一件危险的事。人们在交谈中常有一些失言:哎,你儿子的脚跛得越来越厉害了。你怎么还没结婚?你真的要离婚吗?等等,一些别人内心秘而不宣的想法和隐私被你这些话无情地暴露了出来,实在是不够理智的。如果你想让人喜欢,就不要对跛子谈跳舞的好处和乐趣,不要对一个自立奋发的人谈祖荫的好处,不要无端嘲笑和讽刺别人,尤其是别人无能为力的缺陷,否则就是一种刻薄。此外,除非是熟识的亲友,不必多谈对方的健康问题,他若身有不适,很可能勾起他的愁绪,一旦他抱怨起自己的疾病和痛苦,你又未必会感兴趣,但你若没表露足够的同情心,则会使对方觉得你冷漠、自私。既然如此,那又何不谈些令人愉快的事呢?


一般说来,批评别人的话题应尽力避免,然而赞美别人所做的工作和本领却是很合宜的,常会使听者感到愉快。


说话不要与人针锋相对


在日常交往中,最忌四面树敌,无端惹是生非。所以,即使陈述利害,为避祸免灾,也应刚柔并济,以退求进,装点糊涂,拐弯说话,免受陷害。要知时势有变化,命运有沉浮,少一点锋芒,便多一份平安。


早在公元961年,赵匡胤在扑灭了扬州李重进的叛乱之后,就以自己曾经担任过殿前都点检这一职务为由,说是出于避嫌或是避讳,解除了慕容延钊的这一职务,从此这一禁军中的最高职务就消失了。但赵匡胤仍不放心,他觉得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如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虽然曾经拥立过自己,但还谈不上是自己的心腹,况且他们在军中日久,根基益深,自己如果出征在外,实在很难保证他们不生异心。于是,他想出了一条解除他们兵权的计策。


就在这一年的7月,赵匡胤专门设宴,把石守信等人招来一起饮酒,在酒会之上,赵匡胤特意劝大家开怀畅饮,在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忽然屏退左右,装出一副深有感慨而又推心置腹的样子,长叹一声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哪里能当皇帝?但你们不知道,当皇帝也真是太难了,倒不如当个节度使痛快些。我啊,晚上就从来没有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一听,觉得大为不解,连问为什么,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吗?我这个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赵匡胤话中有话,明摆着是怀疑将领们有谋权篡位之心了,慌忙跪下,边叩头边问道:陛下怎么这么说呢?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赵匡胤一脸的真诚与无奈,慢悠悠地说:是啊,你们是没有异心,但你们怎么知道你们手下的人不贪图富贵呢?一旦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当皇帝,也是推脱不掉啊!


石守信等人一听,真是吓得汗流浃背,慌忙跪下,顿首哭道:我们这些人愚昧得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请求陛下开恩,给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赵匡胤见火候已到,就缓和了一下紧张的气氛,劝他们说:人生好比白驹过隙,飞逝而过,所好者也无非就是富贵,不过想多积钱财,厚自娱乐,遗福子孙。你们何不释去兵权,出外当个地方官,再多买些良田美宅,多置些歌儿舞女,日夜宴饮,以终天年。我再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这样一来,臣君相安,两无猜忌,该是多好的事啊!


赵匡胤的这一番话,说得石守信等人真是茅塞顿开,拨云见日。话说得如此明白,哪还有回旋的余地,而赵匡胤当时在禁军中的地位还不可动摇,他们只好在第二天上表称病,乞求解除兵权。赵匡胤一见大喜,当即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一滴血没流,一句口角没发生,酒酣之间,赵匡胤假意诉苦了一番,兵权就这样得手了。赵匡胤真是会玩大糊涂。


说话要委婉含蓄


有家父子冬日在镇上卖便壶(俗称夜壶。旧时男人夜间或病中卧床小便的用具)。父亲在南街卖,儿子在北街卖。不多久,儿子的地摊前有了看货的人,其中一个看了一会儿,说道:这便壶大了些。那儿子马上接过话茬:大了好哇!装的尿多。人们听了,觉得很不顺耳,便扭头离去。在南街的父亲也遇到了顾客说便壶大的情况。当听到一个老人自言自语说这便壶大了些后,马上笑着轻声地接了一句:大是大了些,可您想想,冬天夜长啊!好几个顾客听罢,都会意地点了点头,继而掏钱买走了便壶。


父子两人在同一个镇上做同一种生意,结果迥异,原因就在会不会说话上。我们不能说当儿子的话说得不对,确实,便壶大装的尿多,他是实话实说。但不可否认,他的话说得欠水平,粗俗的语言难以入耳,令人听了很不舒服。本来,买便壶不俗不丑,但毕竟还有些私密的因素在内。人们可以拿着脸盆、扁担等大大方方地在街上走,但若拎着个便壶走在街上,就多少有些不自在了。此时,儿子直通通的大实话怎么能不让买者感到别扭呢?而那个父亲则算得上是一个高明的推销商。他先赞同顾客的话说大是大了些,以认同的态度拉近顾客的距离,然后又以委婉的话语说冬天夜长啊,这句看似离题的话说得实在是好,无丝毫强卖之嫌,却又富于启示性。其潜台词是:冬天天冷夜长,夜解次数多且又怕冷,不愿意下床是自然的,大便壶正好派上用场。这设身处地的善意提醒,顾客不难明白。卖者说的在理,顾客买下来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有过一段评论说:语言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


确实,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有的人缺少嘴上的功夫,说话乏术,因此,言谈表达往往话不投机,以致很难把事情办好,有时甚至还会将好事办砸;而有的人则能得体地运用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表情达意,有的人甚至能点语成金,使所言收到奇佳的表达效果。解缙陪伴明太祖朱元璋在金水河钓鱼,不料一上午一无所获,明太祖深感失望,即命解缙以诗记之。这可是个风险极大的事。没钓到鱼乃是件地地道道的憾事,如果直录其事激怒皇上,岂不是脑袋不保?但既然皇上有令,如果不录,岂不是有意抗旨?不过这难不倒解缙,只见他稍加思索,便念出了一首漂亮的小诗: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明太祖听了开怀大笑。请注意这首小诗,前两句的确是遵旨而行的实写后两句则是巧妙地劝慰钓不到鱼,那是因为皇上至尊至贵,凡鱼不敢上钩。于是就这么一劝,皇上乐开了花。


试想,如果解缙没有出色的想象力,不善于用语言将其准确迅速地表达出来,是不可能取得既直陈其事又劝慰皇上并且保全自己性命这样一箭三雕的效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