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岳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2
|本章字节:2200字
《头脑风暴》节目曾做过一期关于自由职业者群体的节目,重点是针对80后中的自由职业者群体。80后具有从小见识多、个性受压制少、想象力相对丰富、群体意识弱等特点,而且普遍擅长使用电脑和各类信息技术,这催生了他们更多从事自由职业的可能性。韩寒大概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由职业者—自由作家,没有人给发工资,靠自己写文章挣钱,也不去组织与管理多大的团队。更多的自由职业者可能是在家宅着但开个网店、在家里做软件或者广告设计、翻译或者资料编辑工作、提供心理咨询或者其他咨询服务、人文旅游的导游服务。
将来我们更多的电话调查员只需要在家里就可以作电脑辅助的电话调查,而且更多的艺术家与设计师则变成了没有单位或者懒得管理团队、靠自己吃饭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可以承接别人委托他们的业务,也可以自己设计东西然后通过网络销售。与传统的自由职业者—律师、专栏作家、画家、独立学者比较,新的自由职业者群体所能从事的职业工作范围更广,类型更多,创造性也更强。现在青年创业有一种趋向就是一开始就把大家往上市、得到风险投资的思路上引,其实那种小概率事件反而会进一步缩小成功的可能。那些与自己的爱好与专长结合的自我雇佣性质的自由职业,倒不失为一种更为实际可行的创业之路,这一创业之路也许不一定能做大做强,但的确更有可能做上手做开心。
自由职业者群体的兴起是一个时代社会空间增加的表现,它提供了既不同于传统的国有单位的官僚化就业模式,也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性单位的就业模式,而更接近于自由爱好式的从业模式,是一种新的职业选择。自由职业者群体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在我们开始初步富裕、从多苦力劳动很少享受的时代,到讲究消费品质与生活质量的时代,我们的服务开始有了更多样与更精细的要求,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在服务领域别出心裁,提供独特、个性化的服务创造。
自由职业者不受制于团队,所以他们通常较少被公司政治或者大组织的人际关系磨掉太多棱角,会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保留更多自然的个性,这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独立主张。自由职业者虽然看起来是个体,却也未必不存在重大的商业资源,尤其他们在创新方面的努力,很有可能在群体规模的效应下产生某些只有很个体的追求才能产生的突破,这样他们也可能会得到资本的青睐或者为其他规模企业收购,从而进入规模化的方向。而自由职业者在这种情形下可以选择换跑道,也可以选择拿了现金继续做自己的自由职业者。总之,自由职业者群体值得我们关注,也值得我们肯定,更值得我们的政府给予支持。我们也要习惯将来更多地与自由职业者合作,与他们成为商业和社会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