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强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8
|本章字节:11498字
这部传记描写了天才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在经历了艺术、政治和人生的困难后,仍坚持奋斗的一生。通过一个在充斥着颓废而庸俗的社会中具有叛逆和自强不息精神的英雄,赞扬了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真善美的人类精神,并揭示出了克利斯朵夫个人反抗悲剧的历史必然性,加强了作品的揭露和批判力量。
54莫里亚克(18851970)
1885年10月11日,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出生于法国波尔多的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守旧资产阶级家庭里,家境富裕,有一个庄园。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去世了。在莫里亚克七岁的时候,母亲将他送入一所管理严格的教会学校,在那里读了六年书。莫里亚克也因此养成了孤僻深沉的性格,只有在大自然中,他才会感到愉快。
从波尔多大学文学系毕业后,莫里亚克开始从事文学创作。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莫里亚克应征入伍,当了一名医护助理。不久,莫里亚克因病退伍,继续他的文学创作。
莫里亚克在现代派文学盛行的情况下,仍坚持创作现实主义的作品,因此被称为“最后一朵传统之花”。
1922年,莫里亚克出版了他的成名作《和麻风病患者亲吻》。在之后的十年里,莫里亚克相继出版了《黛丽丝·戴斯基鲁》和《蝮蛇结》,这两部入选了“法国现当代十大最受欢迎的袖珍本”的作品,是他的另外两部代表作。1952年,因为在中,“深入刻画人类生活的戏剧时所展示的精神洞察力和艺术激情”,莫里亚克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1970年9月1日,莫里亚克在巴黎去世。戴高乐总统为其发出唁电,并在文中将他称为“嵌在法国王冠上最美的明珠”。
莫里亚克的作品特点
作品以莫里亚克的家乡为写作的生活背景,善于描写外省资产者的家庭悲剧,并揭示或暗示其悲剧的根源,因此,莫里亚克被誉为“描写痛苦的大师”。作品将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对立的文学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并擅长心理描写,对内心分析的同时,细腻地描绘出人物内心最深处的角落。
莫里亚克的代表作《蝮蛇结》
这部以第一人称为视点,分为书信和日记两个部分。描写了一个暴发户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娶了出身高贵的妻子。但在婚后,由于他的出身卑微,他一直怀疑妻子并不爱他,不过是贪图他的钱财。为此,他对妻子和女儿很是冷漠,甚至怕她们谋其钱财而防备她们。
随着事业的发展,他开始在外面尽情纵欲,并将自己的财产给了他的私生子。妻子得知这件事后,留下一封遗书后,便气绝身亡。通过遗书,他知道了妻子是多么的爱他,也看清了自己阴暗的一面。
妻子死后,他的生命也走向终结,但在临终时,他终于明白了爱,找到了信仰。
通过这出令人扼腕的家庭悲剧,揭示了中产阶级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遭遇的精神危机,也批判了传统的门第观念对婚姻幸福的阻碍。自然主义时期文学背景简介19世纪,自然科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以司汤达和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作家从“科学”的角度,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19世纪中叶,实证主义哲学在法国盛行起来。至此,自然主义已具备了成熟和系统化的哲学基础。
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社会各方面的弊端日益严重,悲观的情绪在人们心中蔓延。人们都想知道这一切恶果的根源,达尔文主义应运而生,它认为人不过是一种高等动物,与其他生物一样属于自然界,由“遗传”和“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品行,而这两个因素,也是改变人的状况的关键。龚古尔兄弟和左拉等作家接受这种观点,并以此提出了自然主义文学。
19世纪60年代,强调自然性而淡化社会性的自然主义文学成为法国文坛的主流文学。
相比较而言,自然主义文学因为强调科学性,而排斥浪漫主义时期的浪漫元素;自然主义文学比现实主义文学更强调客观、真实性,反对倾向性和典型性。
主要作家55左拉(18401902)
1840年4月2日,埃米尔·左拉出生于法国巴黎。父亲是一名意大利工程师,在左拉七岁的时候不幸病逝。左拉先后就读于波旁学院和巴黎的圣路易学校。毕业后,左拉当过几年低级牧师,也为报纸撰写过文学评论,最终于1862年进入阿歇特出版社。在工作期间,左拉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短篇集《给妮侬的故事》和他的自传体《克洛德的忏悔》,但因为出版方认为这部作品内容污秽,左拉不得不为此被迫辞职。
左拉1871年出版了鸿篇巨制《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第一部《卢贡家族的命运》之后,左拉以每年出版一部作品的速度进行着创作。直到1877年,左拉才凭借着《小酒店》的成功,而踏上了成功之路。三年后出版的《娜娜》,再次为左拉赢得了荣誉。
左拉成名后,许多人慕名前来,其中就有一位女性求助者。原来,犹太裔炮兵大尉德雷福斯,因涉嫌间谍罪被判终身流放,而德雷福斯坚称自己是无辜的。来向左拉求助的便是德雷福斯的妻子。左拉了解案情后,为德雷福斯发起了广泛的声援行动。为此,左拉遭到军方右翼势力的非难。
在左拉发起的声援活动下,有关情报机关介入调查,终于查明案件真相,并得出德雷福斯无罪的结论。但是战争部及军事法庭不但无意纠错,反而极力掩盖事实真相,甚至将真正的有罪之人释放。为此,左拉接连发表《告青年书》《告法国书》。
1898年1月13日,左拉在巴黎的日报《曙光》上发表致总统的公开信:《我控诉》。在这篇文章中,左拉以着名的德雷福斯案为例,抨击了法国政府的反犹太政策。《我控诉》在社会上引起了共鸣,以致引发了整个法国争取社会公正的运动。2月7日,针对《我控诉》所提出的问题,政府以诽谤罪控诉了左拉。2月23日,左拉被判一年徒刑,并罚款3000法郎。左拉被迫流亡英国,但左拉并没有因此而畏缩。1899年,左拉返回法国,继续与军方和政府斗争。
1902年9月28日,左拉在巴黎的寓所里因煤气中毒去世。10月5日,左拉的丧礼在蒙马特公墓举行,前来参加丧礼的人数多达数千人。
1906年,蒙冤长达十二年的德雷福斯的冤情终正式昭雪。1908年6月6日,左拉的骨灰移至先贤祠。
左拉的作品特点
作品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上兼有现实主义以及早期的浪漫主义成分。善于写人数众多的大场面,风格大气、粗犷,同时也不缺乏精致的细节描写。
左拉的代表作《萌芽》
《萌芽》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第十三部。被开除了的艾蒂安在朋友的介绍下,在煤矿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那里,不仅工作艰苦,而且生活条件也极差,而煤矿的老板却过着奢侈的生活。不仅如此,在一段时间后,老板甚至要降低工人的工资标准。这让艾蒂安十分恼怒,进而联合工友发起了罢工活动。阶级矛盾也因此而日益严重,直到煤矿公司动用了宪兵镇压,工人阶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受了重伤的艾蒂安出院后,再也没有回去。
通过描写矿工艰苦的井下劳动、恶劣的生活环境及大规模的罢工斗争,客观而深刻地揭露了社会阶级矛盾,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现代主义时期文学背景简介19世纪末,法国和欧美主要国家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物质文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经济危机,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里,人们普遍失去了信仰和理想,无论是对世界还是人生,甚至是对自身都产生了迷茫感。此时,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和萨特等非理性主义的哲学及心理学学者应运而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在这种社会和思想的基础上,随着“世纪末”思潮的出现,现代主义文学最终成型。现代主义文学又称先锋派或现代派,它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有着反传统、非理性的倾向,表现出了对社会和人类的全面否定。现代主义文学排斥娱乐性,保持着十分严肃的态度。
现代主义在法国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这七个文学流派。它们以法国为中心,向欧美文坛扩展,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出现过两个高潮。
主要作家56波德莱尔(18211867)
1821年4月9日,沙尔·波德莱尔出生于巴黎,他的父亲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颇具才华。虽然父亲在波德莱尔六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但父亲仍使幼年的波德莱尔得到了艺术的熏陶。
在中学时期,波德莱尔开始夏多勃里昂和圣伯夫的作品,并开始展现他在诗歌方面的才华。因为他的诗歌显示出不属于他所处年龄段的堕落,所以并不被他的导师看好。在中学优等生会考中波德莱尔获拉丁诗二等奖。次年,波德莱尔前往比利牛斯山旅行,开始尝试创作田园诗。
波德莱尔在拉丁区结识了很多文学界的朋友,并开始为一家报纸供稿。继父不满他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为了改造他的生活方式,而将他送到了一艘前往印度的船上。但这段通往东方的旅程反而激发了波德莱尔的幻想,成为了他此后创作的源泉。归国后的波德莱尔继承了先父的遗产,重新过上了为所欲为的生活。
1843年,波德莱尔开始创作诗歌,其中部分诗歌被收录到诗集《恶之花》之中。因为他的挥霍无度,他的家人安排了一名监护人管理他的财产,波德莱尔的财政受到了控制,这让波德莱尔十分沮丧,甚至一度想要自杀。最终,他将精力放在了文学创作上,写了各类型的大量作品,并于1846年出版了诗集《恶之花》。但这部作品并没有让波德莱尔取得声名,反而是他的文学评论令他在文坛小有名气。诗集出版后,波德莱尔不仅没有成名,反而被法院认定为有伤风化,被勒令罚款,还删除了诗集中的六首诗。而在文坛中,波德莱尔也只得到了少部分人的支持,其中就有雨果。
当巴黎工人、学生及市民推翻了七月王朝时,波德莱尔与朋友一起创办了革命刊物,但两天后便宣告夭折。此后的三年间,他一直坚持参与革命和起义活动,但虽有热情,却无成功事例。
深受爱伦·坡影响的波德莱尔自1848年起,一直到他去世的这段时间里,一直都在翻译爱伦·坡的作品。
1861年,《恶之花》再版,波德莱尔在其中加入了三十五首新诗。同年,他被提名为法兰西院士候选人,但他对此予以了拒绝。此后,波德莱尔深受疾病的折磨,1866年甚至出现失语和半身不遂的病症。
1867年8月31日,波德莱尔病逝。
波德莱尔的作品特点
作品认为美同样存在于恶和丑之中,对“美”进行了重新的定义,被认为是病态的艺术,对现实世界有着深刻的仇恨。诗歌充满象征和通感,因此深邃、复杂而具有哲理性。诗歌在押韵和音节的处理上十分精湛,极具音乐性。
波德莱尔的代表作《恶之花》
这部诗集以颓废和性为基调,取材于爱情、肉欲、毒品、酒、犯罪、死亡。诗集中的作品一反往常诗歌的审美取向,而是以丑为美,对城市中阴暗而神秘的丑恶现象进行了大胆的描述,对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惨命运、深深的失落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也使这些阴暗面散发出一种特殊的美。
诗集对城市的丑恶进行了揭发,并将这些丑恶转化为美,从另一角度对恶进行思考和反省。
57普鲁斯特(18711922)
1871年7月10日,马塞尔·普鲁斯特出生于法国一个上层资产阶级家庭,是家中的长子。九岁时,普鲁斯特第一次哮喘病发,因此,他不得不时常缺课,并在他此后的人生中一直忍受着该病的折磨。
普鲁斯特在巴黎的贵族学校上学期间,开始了他的社交生活,结识了法朗士等文学界名流。法朗士不仅帮助普鲁斯特进入了圣日耳曼区古老贵族世家的沙龙,而且还影响他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中学毕业后,普鲁斯特参军一年,退伍后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和政治科学自由学院钻研修辞和哲学。其中,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的哲学思想成为他的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1892年,普鲁斯特和同窗好友创办杂志《宴会》,并在该杂志发表短篇和随笔。
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普鲁斯特进入了马扎然图书馆,不久便被调到国民教育部。但哮喘病成为了他仕途的阻碍,仅工作了几个月,他的哮喘病便恶化起来,致使他不能出门。为此,普鲁斯特没有坚持多久,便离开了工作岗位,全心投入到创作中。
1896年,普鲁斯特将他一年来发表过的作品汇编成集,由法朗士为这部作品集写了序言,最终该作品集以《欢乐与时日》为名出版。两年后,普鲁斯特应左拉的呼吁,参与了争取社会公正的运动,抗议政府,要求重审德雷福斯案件。
普鲁斯特的父母先后去世,使普鲁斯特大受刺激,以致住院六周。在此期间,普鲁斯特根据对父母和过往的回忆,用了八年的时间创作了《追忆逝水年华》的前三部,因不被看好,普鲁斯特只好自费出版了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
在1919年的垄古尔文学奖的评奖中,普鲁斯特的好友都德父子力挺《在少女们身旁》,最终使普鲁斯特以6比4的票数得到该奖。这也使得《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二部终于在次年得以出版。
1920至1922年,普鲁斯特又先后出版了《盖尔芒特家那边》和《索多姆和戈摩尔》。
1922年秋天,普鲁斯特的哮喘病复发,被告知病危。普鲁斯特放弃了去医院治疗,而是将精力专注于对《女囚》的校改。11月18日,普鲁斯特告别了人世。
在普鲁斯特去世一年后,《女囚》才出版面世,此后其他几部陆续出版,直到1927年才完整地出齐,共七部十五卷。这本书被誉为法国文学的代表作。
普鲁斯特的作品特点
作品对时代和人物的变化过程非常敏感。注重主观的意念,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掺杂了大量的评述、心理分析和联想,叙述的顺序也不按时间的前后来描写,而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时地穿插、交叠,同时对人物和故事的细节进行了非常精致的处理,使作品有一种流动的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