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强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8
|本章字节:12054字
浪漫主义时期文学背景简介1820年,华盛顿·欧文出版的《见闻札记》为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拉开了序幕。这一时期的美国正经历着西部拓荒、工业转型、早期清教徒的殖民和与印第安人的冲突,美国人民需要文学作品来表达他们所经历的这一切,而这个时期的作品也正是以这些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同时,英国的文学传统对美国的作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美国文学因为年轻,没有历史重担,所以想象丰富,而且美国作家注重情感的自由表达,这便形成了19世纪上半叶蓬勃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这个时期的美国文学倾向于表达个人心理,这一倾向在当时机会成为了美国的信仰。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很多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有各自的独创性,这也保证了这个时期的多样性。
惠特曼以一部《草叶集》,成为了浪漫主义的压轴之作。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所以也被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它继承了英国文学的传统,也在探索中形成美国文学的特点,开创了美国文学之风。
主要作家
61欧文(17831859)
1783年,华盛顿·欧文出生于纽约市,父亲是个富裕的商人,他是十一个孩子中最小的。欧文从小博览群书,常常写诗、写剧本。欧文毕业后,开始在法律部门工作,但他仍热爱写作,并以笔名向他哥哥担任编辑的杂志投稿。此后,欧文将这些短篇结集出版。
在欧文因病赴欧洲休养期间,与玛蒂尔达·霍夫曼成婚。但这段美满的婚姻只维持了五年便随着玛蒂尔达的早逝而结束。这给欧文很大的打击,使他的希望和理想轰然倒塌。这段时间,欧文专心进行《纽约外史》一书的写作。此书的出版,为欧文获得了极大的荣誉。1819年到1820年,欧文创作并出版了《见闻札记》,并凭该书一举获得了欧美两大洲的文学荣誉。
欧文作为美国专员被派往西班牙,此后又在美国驻伦敦公使馆做过四年的秘书。其间他骑马去过西部边疆历险,并以此为题材,着有三本着作。
欧文晚年曾在西班牙度过了四年悠闲的时光,其余的时间都在哈得孙河边的家中度过。虽然他坚持写文,但成就一直没有超过《见闻札记》。1859年11月28日,欧文溘然去世。
欧文是美国最早有国际声誉的作家之一,在创作艺术方面他堪称是“美国的金匠”。他被认为是美国文学之父。
欧文的作品特点
作品大多数构筑于旧大陆的历史和传统之上,因此故事和人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显得奇异而遥远。作品将故事的场景与人物的活动联系起来,以丰富人物形象。作品行文优美流畅,寓教于乐,给人以轻松安逸之感。
作品创造的人物都停留在对过去的事情的津津乐道上。在文中运用“代言人”这一手法取得反讽或讽刺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这个“代言人”是欧文尖刻讽刺的对象。美国政治则是作品中讽刺最多的对象。
欧文的代表作《见闻札记》
这是一部随笔和故事集。欧文将他驻留英国时,作为一个美国观光客的所见所闻在这部集子中展现出来。其中《隔普·凡·温克尔》与《睡谷的传说》等短篇最为着名。通过幽默的笔法,将浪漫主义的奇思异想和日常生活描绘予以融合,创造了一睡二十年的隔普·凡·温克尔、乡村教师克伦等经典形象。该作品被誉为美国富有想象力的第一部真正杰作。
62霍桑(18041864)
1804年7月4日,纳撒尼尔·霍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的一个清教徒家庭。霍桑的家族曾是名门望族,但却没有什么好名声,因为霍桑的几代祖先都是狂热的清教徒。霍桑的祖先威廉·霍桑是殖民地的地方长官,在17世纪50年代迫害贵格会教徒中颇为活跃。威廉的儿子约翰是审判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声名狼藉的三大法官之一,这些事在霍桑的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伤痕。
四岁时,霍桑的父亲死于黄热病,由于母亲的亲戚的资助,霍桑的童年并没有吃太多的苦。成年后的霍桑博览群书,读过大量的文学名着,为他成为作家奠定了基础。上大学期间,为了与不光彩的祖先尽量撇清关系,霍桑在自己的姓氏里加进了一个“w”。
霍桑大学期间的学业成绩很一般,不过他的文学天赋已经在那个时候得到了众人的称赞,这使得他坚定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在此后的人生中,他的同学,后来成为美国第十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皮尔斯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1825至1837年霍桑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苦心练习写作,钻研美国殖民时期的历史。在此期间,霍桑自费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历史《范肖》,但出版后不久,霍桑又将书收回并销毁。此后,霍桑埋头创作九年,创作了不少短篇,但一直都没有得到出版社的垂青。
在老同学布雷奇的帮助下,霍桑的短篇集《重讲一遍的故事》才得以出版,并引起了美国与英国评论界的注意。自此,霍桑的作家地位得到了确立,他的写作生涯步入了正轨。
为了攒钱结婚,霍桑在波士顿海关找了一份工作,接着,他入股爱默生等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经过一番努力,霍桑终于在1842年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姻生活非常美满。但在这段时间内,霍桑也不再对写作像之前那样投入,仅出版了一本短篇集《古屋青苔》。不过这本短篇集依然为他赢得了很多的读者,并受到了评论界的好评。
经过努力,霍桑成为塞勒姆海关的督察员。这份工作虽然繁忙,但也解决了霍桑的经济困难。在任期间,霍桑远离了文学创作。不久,辉格党的卷土重来使霍桑失去了这份工作,他只好重新投入到创作当中。三年后,母亲的去世使得霍桑悲痛万分。为了忘却现实中的痛苦,霍桑全身心地投入到《红字》的创作中。
1850年,霍桑备受争议的《红字》得以出版,一经面世便在英美文学界中引起了轰动。此后,霍桑的两部罗曼史《有七个尖顶阁的房子》(1851)、《福谷传奇》(1852)相继出版。这期间,霍桑还写了几本青少年读物。同时,霍桑为支持富兰克林·皮尔斯的总统竞选,而为他创作了传记。
皮尔斯成功当选总统后,并没有忘记霍桑在竞选过程中作出的贡献,作为回报,皮尔斯任命霍桑为驻英利物浦总领事。四年任期过后,皮尔斯卸任总统职务。此后不久,霍桑也辞去了公职,但并没有返回美国,而是迁居至意大利。
1860年,霍桑回到美国,在康科德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几年。在那里,霍桑发奋创作,同时写作四部。1864年5月19日,霍桑在熟睡中去世,他计划的四部一部也没有完成。
霍桑的作品特点
几乎每部作品中都讨论了罪行和邪恶。作品结构和形式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特别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对人物复杂的心理写得深入细致。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使用得非常普遍、巧妙,具有多重含义,象征意义具有模糊性。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
海丝特·白兰因为犯了通奸罪并有了孩子,被判入狱,并要永远佩带代表耻辱的红字。入狱后,丈夫为了自己的名誉,要求海丝特不要说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海丝特同意了。出狱后,海丝特与女儿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
海丝特的丈夫发现权势如日中天的丁梅斯代尔牧师便是与海丝特通奸的人,于是决定向他展开报复。海丝特及时发现了丈夫的毒计,想帮助丁梅斯代尔逃走,但仍没有逃脱丈夫的手掌。
失望的丁梅斯代尔在进行了轰动的演讲后,当众承认了他就是通奸犯。复仇成功的丈夫也因为生活不再有什么目的,而在一年后去世。海丝特则一直佩戴着象征罪孽的红字,常常忏悔。
这是一个关于罪,以及罪对其所涉及的人和社会的影响。作品中充满了象征意义的寓言故事。同时,在故事中,霍桑故意隐瞒了一些自然符号的象征含义,这又从整体上象征了人类的历史和内心世界,这两者之间的“事实”和“含义”,同样充满了谜。这部作品同时也对17世纪清教社会进行了批判。
63爱伦·坡(18091849)
1809年1月19日,艾德加·爱伦·坡出生于波士顿。父亲原本学法律,后被当戏院演员的母亲吸引,并为她改行。两个人结婚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更糟的是,父亲并没有表演的天赋,苦闷的他常常借酒浇愁,并在一次与母亲争吵后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这个残缺的家庭,由母亲一人支撑,最终她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年幼的爱伦·坡被他的教父收养。
爱伦·坡先后在寄宿学校和神父办的私人学校念书,他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便是在这段时间打下的。念书期间,爱伦·坡成绩优异,体育成绩非常突出,并与罗埃丝特陷入爱河。
1826年,爱伦·坡进入弗吉尼亚大学,因为养父的背景,爱伦·坡自认为是富家子弟,在大学里结交了一些富家子弟,染上了酗酒、赌博等恶习。养父对此十分失望,在他上学还不满一年时,便强制令他退学。
退学后的爱伦·坡发现罗埃丝特已与他人订婚——原来上学期间,他与罗埃丝特之间互通的情书都被养父扣下,造成两人之间不可挽回的误会,这让爱伦·坡深受打击,并因此毅然出走,前往波士顿。
在波士顿,爱伦·坡出版了《帖木儿诗集》,但无人问津。没有经济来源的爱伦·坡只好入伍当兵,一年半后晋升军士长。养母去世后,爱伦·坡回家奔丧,随即退伍。退伍后,爱伦·坡住在姨妈家,并教表妹念书。在养父的资助下,爱伦·坡进入了西点军校,但他受不了军校中的严格训练生活,经常旷课,受到军法处理,以玩忽职守的过失被开除。
1833年,爱伦·坡在巴尔的摩以《瓶中手稿》获得了《星期六游客报》短篇一等奖,这笔奖金对生活捉襟见肘的爱伦·坡无比重要,并使他坚定地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次年,养父去世,财产被几个嫡亲子女瓜分,爱伦·坡分文未得。他只身来到里士满,在《南方文学信使报》当了一名助理编辑。虽然其间他也发表过作品和评论,但都是敷衍之作。那段时光十分困苦,如果不是姨妈和表妹搬来与他同住,爱伦·坡很有可能自杀。
1835年,爱伦·坡与年仅十三岁的弗吉尼亚举行了婚礼。婚后的爱伦·坡因过度酗酒,健康受损,影响了工作,进而被老板开除。此后,爱伦·坡出版了他唯一的一部中篇《阿瑟·戈登·皮姆述异》,但这本书仍乏人问津。
爱伦·坡先后在《绅士杂志》《格雷姆杂志》担任编辑,也间或发表一些作品。1841年,他发表的《毛格街血案》代表了侦探的诞生。此后,爱伦·坡辗转多地,发表了一些短篇文章,虽然有的故事令杂志的销路狂增,但爱伦·坡的生活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他的也仍未大卖过。
因为生活拮据,1847年1月,弗吉尼亚在疾病的折磨中离开了人世。爱伦·坡为此肝肠寸断,不时出现幻觉,已没有精力进行文学创作了。
弗吉尼亚死后,爱伦·坡追求过两个女人但都未成功。1849年,爱伦·坡又遇到了罗埃丝特,那时她已成为了一名富孀,她也同意了爱伦·坡的求婚。10月3日,爱伦·坡又喝了个酩酊大醉,醉卧巴尔的摩街头,被人送到华盛顿大学医院,四天后,爱伦·坡结束了坎坷的一生。
爱伦·坡的作品特点
作品追求娱乐性,创造美感,力图制造惊险、恐怖和强烈情感的效果。为此,短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都服从于预设的效果。
作品永恒的主题是恐惧,包括对一切美好事物将被毁灭的恐惧和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恐惧。作品善于营造恐怖和惊险的氛围,具有哥特式传奇色彩。其推理写作模式成为后来各国侦探的模式。
诗歌主题范围比较狭窄。因为爱伦·坡偏执地认为只有美与死才能表达出诗意,因此诗歌基调阴暗、凄凉,以音调、意境来打动读者。
题材也十分狭窄,脱离现实,没有活生生的人物。大部分作品的中心人物只有两个,一个是爱伦·坡本人,另一个是注定要死或已亡故的母亲或妻子。
爱伦·坡的代表作《毛格街血案》
故事讲述了在毛格街发生的一起血案,被害者死状惨不忍睹。警方听了血案发生时各方人物的叙述,但仍毫无头绪。杜宾在经过缜密的分析和现场检查后,成功推测出了谁是凶手。凶案的凶手出人意料,而故事塑造的私家侦探杜宾,可以说是柯南道尔笔下福尔摩斯的前辈。
64惠特曼(18191892)
1819年5月,瓦尔特·惠特曼出于一个劳动人民家庭,在纽约的布鲁克林长大。惠特曼十一岁辍学,当了一名勤杂工,后来他换了几份工作,其中在一家报纸的印刷厂搞印刷的工作对他的文学生涯有很大的帮助。
十七岁前,惠特曼就在报纸上发表诗作。当他正式从事记者工作时,他也参与了民主政治。民主思想使惠特曼的诗作逐渐成形。他感到必须表达国家新兴而有生命力的事物,为此,惠特曼特意在1851年前后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木匠工作,以体验生活。在此期间,惠特曼读了很多书籍,使知识系统化,此后,他提出了一套美学原则,这些在《草叶集》中得到了体现。
1855年7月4日,惠特曼在美国独立日这一天,自费出版了他一生唯一的一本诗集《草叶集》。经过一再修改和扩充,这本诗集一共有九个版本。1891年,惠特曼因得感冒而患肺炎。12月24日,病情恶化,惠特曼立了遗嘱。不久,《草叶集》第九版即“临终版”问世。
1892年3月,惠特曼去世。
惠特曼的作品特点
作品的独创性首先在于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自由体诗,即没有固定节拍或韵律范式的诗歌。诗歌语言非常口语化,并选择会给人以冲击的词汇,甚至是反常的词汇来增加诗词的力量,使诗歌含义深邃。
诗歌以第一人称的运用着称。通过以“我”的声音讲话,诗人使自己的诗歌变得直接,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主题有时涉及性,十分大胆地冲破了诗歌创作的禁区。当歌颂自我的时候,即把人体视为神圣和纯洁的。
惠特曼的代表作《草叶集》
草叶是最普通,但同时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惠特曼以“草叶”为诗集的名称,象征了发展中的美国的民主、自由和希望。诗集以自我、创造和民族为主题,鲜明地阐述了惠特曼对祖国的热爱,对辉煌未来的憧憬和平等民主的理想。
这部诗集,因其采用了自由体诗的诗歌形式和口语化诗词,节奏自由奔放,气势如虹,内容则包容万象,也因此成为了美国文学史的里程碑。
65麦尔维尔(18191891)
1819年8月,赫尔曼·麦尔维尔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商人家庭。麦尔维尔年少丧父,只好中途辍学。麦尔维尔先后做过文书、店员、农场工人和教师,二十岁时开始海上谋生。1841年,麦尔维尔去南海捕鲸,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创作《白鲸》准备了第一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