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作者:老子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08

|

本章字节:6970字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2)!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3)。我独泊兮,其未兆(4)。沌沌兮(5),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6)。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7)。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8)。惚兮其若海,恍兮其若无所止(9)。众人皆有以,而我顽似鄙(10)。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皕瑏瑡。


【题解】


这是一首貌似自嘲、实系自吹的哲理诗,最后一句,说出老子的正面意见,他和别人不同之处,在于得到了“道”。(采任继愈说)


注释:


(1)傅奕与道藏龙兴碑本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乙本“诃”作“呵”,“恶”省作“亚”。河上、王弼及诸唐本、宋本,“美”皆作“善”,“何若”作“若何”。刘师培说:“阿当作诃,《说文》:‘诃,大言而怒也。’《广雅·释诂》:‘诃,怒也。’诃,俗作呵。《汉书·食货志》‘结而弗呵手’,颜注:‘责怒也。’盖‘唯’为应词,‘诃’为责怒之词。人心之怒,必起于有所否,故老子因叶下文‘何’韵,以‘诃’代‘否’,唯之与阿,犹言从之与违也。”蒋锡昌说:“顾本成疏:‘顺意为美,逆心为恶。’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彼此并美恶对言。傅本‘善’作‘美’,应从之。此文阿、何、恶、若为韵,诸本‘若何’作‘何若’,亦应从之。”


(2)河上、王弼如此。“荒”字,景龙作“忙”,龙兴碑作“莽”。傅奕无“哉”字。


景龙、开元及龙兴碑,无“哉”字及“兮”字。潘静观《道德经妙门约》“兮”作“乎”。


马王堆本乙本作“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甲本残缺,荒,借为巟。《说文》:“巟,水广也。”未央,无边际。


(3)河上本、范本及《道德真经》诸家注本悉如此。傅奕及景龙,两“如”字均作“若”。马王堆本甲乙本俱作“众人熙熙,若飨大牢,而春登台。”王弼、傅奕及开元刻诸唐本,皆作“春登台”,同马王堆本。熙,和乐。马叙伦说:“熙,为媐之借字。”


《说文》:“媐,说乐也。”如登春台,王本原作‘如春登台’,河上本作‘如登春台’。


《北堂书钞》一五四、《玉烛宝典》三、《艺文类聚》三、《文选·秋兴赋》李注、《闲居赋》李注并引同河上。自魏迄唐,已多‘春台’连文,且与‘如享太牢’句法一样。”


今据改。享,马王堆本作“飨”,享受。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所用牛、羊、猪三牲。


(4)河上、王弼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我泊焉未佻”,乙本作“我博焉未垗”。


范与景福、敦煌作“怕”。傅与景福、龙兴碑作“魄”。景龙及龙兴碑,无“兮”字及“其”字。泊,恬静。兆,征兆。


(5)王、傅皆如此。“沌”字,《释文》作“忳”,河上作“纯”。马王堆本甲本作“惷惷呵”,乙本作“湷湷呵”。此三字诸本均在下文“我纍人之心也哉”句后。马叙伦说:“此三字当在‘若婴儿之未咳’上,所以形容婴儿浑沌未分,不知咳笑,与‘儽儽兮’对文。”此说于文谊甚顺,今从之。


(6)王本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作“若婴儿未咳,纍呵佁无所归”。甲本残缺,只剩“纍呵如”三字。傅本作“若婴儿之未咳,儡儡兮,其不足以无所归”。“不足以”,范、陆作“不足似”。范说:“此句,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乘乘兮,若无所归’,严遵作‘若无所之’,今从古本。”据此以推,范见王本,当作“儽儽兮其若不足,似无所归”。较今王本多“不足似”三字。孩,亦作咳。《说文》“咳,小儿笑也。


从口,亥声。古文咳,从子。”儽儽,一作儡儡,一作累累。《说文》:“儽,垂貌。一曰嫩懈。”《广雅·释训》:“儽儽,疲也。”《礼记·玉藻》“丧容纍纍”,注:“纍纍,羸惫貌也。”《史记·孔子世家》:“儽儽若丧家之狗。”其意并与此同。蒋锡昌说:“人有情欲,则务求以得之,故其行动必有所归。‘儽儽兮其若不足,似无所归。’言圣人无情无欲,貌若羸疲不足,而其行动泛若不系之舟,又似无所归也。”


(7)王及诸今本皆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皆有余,而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众人”二字损掩;乙本无“我独遗”一句,显有讹夺。傅及景龙、开元、龙兴碑及《道德真经》诸本,无“而”字。范本“我”“愚”之间有“独”字。景龙、开元、龙兴碑,无“也哉”二字。于省吾《新证》:“如‘也哉’及‘兮’等今本虚字,皆后人所增,’我愚人之心沌沌’七字作一句读,于文为适。沌沌,浑厚之意,正形容愚人之心。”高亨《正诂》:“此句(我愚人之心也哉)疑后人注语。”二说可供参考。


(8)河上本如此。王弼二“众”字均作“俗”。傅、范两“俗人”下都有“皆”字,两“独”字下都有“若”字。马王堆本乙本作“鬻人昭昭,我独若闾呵;鬻人察察,我独闽闽呵”。甲本同,前二句中间六字损掩。昭昭,精明。昏昏,糊涂,愚蠢。察察,头脑清醒。闷闷,马王堆本作“闽闽”,犹懵懂。


(9)此二句参照马王堆本及广明、景福诸本写定。(采张松如说)马王堆本甲本作“物兮其若,坚呵其若无所止。”乙本作“沕呵,其若海,望呵若无所止”。广明、景福作“忽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所止。”开元、敦煌作“忽若晦,寂兮似无所止。”


“惚兮”,傅作“淡兮”;范作“澹兮”。“恍兮”,傅、范作“飘兮”;王作“兮”。王无“所”字。


(10)河上、王弼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作“众人皆有以,我独门无以鄙”。甲本损掩,只残剩末二字“以悝”。傅下句无“而”字,作“我独顽且图”。“似”字,龙兴碑同马王堆本,亦作“以”。道藏邵若愚、董思靖、林希逸、邓锜、彭耜诸本同傅奕,亦作“且”。王弼说:“以,用也。”俞樾《平议》:“似,当读为以。古以、似通用。


《易·明夷·彖传》‘文王以之’,《释文》曰:“以,向、荀本作似。’《诗·旄丘》‘必有以也’,《仪礼·特牲馈食礼》注引作‘必有似也’。并其证也。”张松如说:“似,以古通。古以字作吕,且与以形近而误。‘似’、‘以’、‘且’遂并用作等列连词。”


顽,笨拙。鄙,卑贱,无能。


皕瑏瑡王弼本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作:“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傅奕作“吾”,“欲”在“独”字下。北京图书馆敦煌本及龙兴碑本无“独”字。“而贵食母”,诸本并同马王堆本。独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作“而贵求食于母”,并自注云:“先无‘求’‘于’两字,今所加也。”明非古义。而开元、古楼观、陈象古、寇才质、邵若愚、张嗣成以至范应元诸本多从之。苏辙《道德真经注》及吕知常《道德真经讲义》“而”作“几”。刘师培《老子斠补》:“此文食母,义不可晓。疑当作‘得’,即五十二章之‘得其母’也,《佚周书·武寤解》‘王食无疆’,朱骏声云:‘食,疑当读为“德”。’孙诒让《斠补》云:‘朱说是。德,正字作“悳”,食,隶书作,二字形近而误。’此古籍德误食之证。德,得古通。《老子》一书,亦恒假德为得。悳、食形近,遂由悳字讹为食。母者所以喻道本也。《韩非子·解老》篇述有国之母曰:‘所谓有国之母,母者道也。道也者,生于所以有国之术。所以有国之术,故谓之有国之母。’此母字最古之诂也。”劳健《古本考》:“《老子》一书,凡言本者,常用母字,以取叶韵。第五十二章‘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明指本末而言。他如第一章‘万物之母’,第二十五章‘可以为天地母’,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义皆如本。”据刘、劳二说,“食”当作“德”,“德”通“得”,这里训“得”。“母”训“本”,训“道”,这里指“道”。“食母”犹言“得道”。【今译】


应诺与呵斥,相差有多远?美好与丑恶,相差在哪里?别人所害怕的,不可不怕。(这些道理)真是广阔得没有边际呀!众人熙熙攘攘,欢欢喜喜,好像去参加盛大的宴会,又像春日里登台眺望。我独淡泊悠然,毫无感触,浑浑噩噩啊,好像婴儿还不会发笑,没精打采啊,好像无家可归。大家都很富裕,独有我却像丢失了什么似的,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大家都很精明,我却这么糊涂,大家都很精细,我却这么懵懂。空荡啊,好像茫无边际的海洋,飘忽啊,好像无处栖息。大家都有所聊赖,我独显得笨拙无能。唯有我区别于一般人,是由于我得到万物之本(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