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晓阳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09
|本章字节:26166字
一段时间以来,洪江的事,还真是不少。先是王子祥突然死了。毕竟是八十岁的老人,突然死去,洪江人倒也没有特别的怀疑。接下来,古立德大人主持的剿匪行动,大败而归,死伤上百人。死的主要是洞口民团,黔阳民团伤的多。如果认真追究起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可这很多的原因,一条都不能追究,不得不让叶世延当了替罪羊,斩了他的头。接下来,自然就是王顺喜得了怪病,让老布截了肢,命总算是保住了,却少了两条腿。
这还没有完,不知是什么人,跟余家结上了仇,余姓的后生,莫名其妙就会被人袭击,打得半死。
余家和王家,是洪江的两个大家。余王两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到达洪江的时间,相差也不是太远。稍有不同的是,王家来洪江时,薄有家资,到达洪江之后,便开始涉足桐油和木材生意。虽然生意不是太大,却也是富裕人家。余家老太爷却是流落于此,白手起家,先是当脚夫排工,后来上了排帮,积了一点钱财之后,才开了余记油号,做起桐油和木材生意。
传到余兴龙时,已经是第四代。旧时的中国人,官场的喜欢认同年。这个官场同年,指的是同场参加科举的,并不是年龄相同。这类人,不仅是同一年中举,也同一个师门。日后在官场中,同年就会相互照应,彼此声息相通。这就是中国社会最早的圈子。而在民间,也喜欢认同年。民间的同年,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同年出生,有些地方,也因此叫同庚或者老庚,结为异姓兄弟,一生以兄弟相称,以兄弟来往。有些同年,甚至比亲兄弟还亲。
余兴龙和王子祥不是同年,余兴龙比王子祥大。不过,王子祥和余兴龙的弟弟是同年,因而结拜。但是,余兴龙的这个弟弟,九岁的时候没了,王子祥的同年虽然死了,却仍然在余家走动,后来就和余兴龙的关系越来越好。
余兴龙原本是余家倒数第二个儿子,弟弟死后,他就成了满仔。湖南所称的满仔,也就是最后一个儿子。中国的传统,家业传长不传幼,余兴龙因为不是长子,没有继承权。通常这种情况,余兴龙要么跟在哥哥后面做家族生意,要么是分点家产,另立门户。
明清实行茶引制度时,洪江就已经有了做茶生意的商户。不过,此时做茶生意需要茶引,没有强大的政府关系,根本就弄不到配额,这种茶生意,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但大生意不能做,并不等于小生意也不能做,一些精明的商人,开始跟大茶商合作。余家就在这里涉足茶生意,不过属于小茶商。
雍正废除茶引制度,茶生意完全放开,做这个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仅仅是洪江,就有几十家。但是,洪江那些世家,仍然靠桐油和木材两种生意立足,涉足茶生意的并不多。余家却在这个时候组建了自己的马帮,实际就是现在的跑运输。即使如此,余家并不自己做茶叶生意。余兴龙自立门户,有几种选择。一是做洪油生意,二是做木材生意,三是做茶生意。但这三种生意,他都没有优势,只能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赚点辛苦钱。
这时候,余兴龙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好棋,开始自己做茶叶生意,两年后,又从父亲手里借了一些钱,到安化开起了茶场。湖南的黑茶,主要产地在安化一带,可在当时,并不十分出名,主要是作为湖北以及云南黑茶的补充,也就是现在的贴牌交易,茶是湖南的,牌却是别人的。余兴龙开茶场,除了仍然做贴牌生意,并且买了一个别人的品牌,这个品牌,就是黑美人。
后来,王子祥常常说余兴龙是下棋高手,一生下了无数妙棋,外人听不明白,只有他们两个彼此有数。
如今,余家在洪江,余海风这一辈,有一百多人。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被人在暗处袭击的,就有五个,将余海云算上,就有六个余家人被偷袭了。
每一次事件发生,余成长都会去看看现场。
余成长之所以赶去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余家这些后辈,真正懂得武功的,没有几个。余家并不是武术世家,大多数人,甚至没有接触过武功。真正涉足武学的,只有余兴龙这一支。余兴龙是因为从小跑马帮,跟马帮的叔叔伯伯们学了些功夫,但也就是懂得一些皮毛而已。到了余成长这一辈,三位哥哥的武功也是一般,只有他的功夫强一些,同样得益于他走南闯北,广结良缘,却也无法和刘承忠他们相提并论。
所以,余家这些人被打的时候,几乎是没有还手之力。
余海云遭遇袭击的时候,余成长受崔立和崔玲玲的影响,也曾怀疑过余海风。可现在,余海风和余海云跟着舅舅一起去云南送货了,不在洪江。洪江发生的余家人接二连三被袭事件,显然就和余海风无关了。
余成长回到家,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父亲病了。余成长不敢怠慢,转身出门,往三哥余成旺家里赶。
这六月的天气,一天几变,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又是淫雨霏霏,再一会儿是大雨倾盆。年轻人都是一会儿穿背心一会儿穿夹衣,何况年岁大了的老人?稍不留神,就会感冒,一旦感冒,就可能引起肺炎。特别是王子祥去世之后,余兴龙心情一直不佳,显得特别孤单,常常一个人坐在墙角边发呆,到了吃饭时间,如果没有人叫他,他竟然不知道。
余成长赶到时,蔡神医正在给余兴龙号脉,老布也站在一边,老布并不是空手来的,毕竟是老友病了,他带了药箱来。中医用的是褡裢,所有一切放在褡裢里。西医别出心裁,弄出个医药箱,上面还有一个红色的十字。
蔡神医号过脉,到了前庭,余成旺和余成长跟出来,问:“蔡神医,没什么事吧?”
“风寒引起的。”蔡神医说,“人老了,身体的各个部件都老化了,经不起折腾啊。”
正说着的时候,听到后院闹了起来,兄弟俩暗吃一惊,跑过去,发现是父亲和老布起了争执。兄弟俩问了半天,才搞清楚,老布要给余兴龙看病,余兴龙坚持不让。
老布非常气愤,说:“我和他这么多年的友谊,我又不会害他。”
余兴龙虽然虚弱,话还能说得出来,只是有些气喘。余兴龙说:“你那套,是给洋人用的,我是中国人,水土不服。”
老布是真的生气了,说:“我看你是老糊涂了。我又不是没有给中国人看过病,他们哪个不是让我给看好了?”
余兴龙不相信西医西药,道:“你那哪是看病?你是在用妖术。”
余成长知道这事儿不能跟老爷子闹,只好拉着老布,将他劝走了。老布离开时,口里还念叨:“我以为是朋友呢,我以为是朋友呢。”他显然没明白,中国有位老夫子,说过一句极其有名的话,叫君子和而不同。这就是中国人心里的朋友。
余成长送走老布回来,又开始和蔡神医商量,蔡神医说:“你们也许真该让老布看看,这个洋人,虽然用的是洋医,还是有些道行的。”
余成旺奇怪了,说:“蔡神医,你这话就奇怪了,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他一个洋人,看伤风感冒也许还行,大病,怕还是得中医啊。”
蔡神医摆头:“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中医嘛,主要在调理。西医,着重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这么打个比方吧,老天没完没了地下大雨,地下都涝了。中医呢,一定是想尽办法,将河道疏浚,让洪水自然流走,使得排涝顺畅。”
余成旺问:“那西药呢?”
蔡神医说:“有人会做些法事,让老天不再下雨,那是道士佛徒的搞法。也有人更简单,在某处开一道口子泄洪。对于某一处来说,一定全部被淹,但整个流域,却因而得救。这就是西医。”
余成长说:“我们也不要说远了,还是说说我爹的病。”
蔡神医说:“我就是为你爹的病为难啊。你爹毕竟年纪大了,身体又很弱。这次的病,主要是受了风寒,寒气先在表皮,不久就侵入肺。寒气一旦入肺,就会影响气血,造成淤塞,出现气短、头晕、咳嗽甚至哮喘等。这种病,即使是在年轻人身上,也是非常难治,何况是老年人?药重了吧,怕身体承受不了,药轻了,又怕不起作用,反倒使病情加重。”
三个人商量许久,最后决定,先吃几副中药,看看效果,若是不行,再想办法让老布来看看。
蔡神医的忧虑是对的,毕竟余兴龙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他不敢下重药。一连吃了几天药,没有见到效果,余家兄弟也急了,私下里一商量,决定把老布请来,趁着父亲熟睡的时候看一看。
余家兄弟从未找老布看过病,也不知道他究竟怎么看,以为像中医一样,拿拿脉,看看舌苔。把老布请到府上之后,说明方法,老布却不干了。老布说,他做人正正当当,既然余老先生不相信他的医术,那就不看好了,这样偷偷摸摸的事,他不干。余家兄弟一个劲地劝说,说不是父亲不拿你当朋友,你没听说吗?老小老小,人老了就像小孩,爱闹小孩子脾气。昨天他还念叨呢,王子祥走了,就剩老布一个朋友了。
这话打动了老布。想他老布这一生,有朋友吗?一生漂泊,在每一个地方,都只是住几年,认识的人倒是不少,可到了老年,回过头一想,一个知心的朋友没有。与此相比,余兴龙和王子祥,算是和他感情最深的。现在,王子祥已经走了,只剩下他和余兴龙,还计较什么?能帮就帮他一把。
老布看病,用的是听诊器。听诊器不能隔太厚的衣服,余家兄弟,不得不将余兴龙胸前的扣子解开。老布全神贯注,慢慢移动着听诊器。余兴龙原是睡着的,胸前的扣子解开之后,自然会有些凉意,这些凉意,倒也不至于将他惊醒。而老布的听诊器却是冰凉的,贴在余兴龙的身上。老人睡觉并不安稳,竟然醒了。醒过来的余兴龙,第一眼看到老布坐在自己面前,还以为这位老兄弟在陪自己,先感动了一下,接着,感觉胸口有什么东西冰凉,探了探头,见老布耳中塞着什么东西,这东西有一根长管子,通到了自己胸前。
余兴龙一把掀开老布的听诊器,接下来大发脾气,大骂儿子不孝,说这不是给他治病,而是要害他,要让他早点死。又说,老布是他的朋友不错,可老布信的神,是外国的神,外国的神管不了中国的事,更管不了中国的人。
这一闹,当晚病情又加重了。余家兄弟不敢再叫老布,只好又将蔡神医请回来。
蔡神医诊了脉,眉头一直锁着,事后跟两兄弟交流的时候说:“我再开一剂药,如果这剂药下去,病情还不见减轻,你们要有点精神准备。”
两兄弟一听,顿时傻了。什么精神准备?自然就是后事。
一剂药吃完,病情仍然没有减轻。余家兄弟,再不能等了,必须将安化的大哥和长沙的二哥叫回来,该准备的,要准备了。
兄弟姐妹们坐在一起商量,自然不愿现在就准备后事,怎么说,还要努力一番。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冲喜。此时,办一桩喜事,也许老人一高兴,病就好了。有些人认为此说没有道理,也有人觉得从精神病学角度来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老年人的病,往往因为身体的衰弱,内部抗体出现了问题,一点小病,都可能致命。如果此时被喜事一冲,老人高兴了,体内抗体增强,缓过一个时期,可能就缓过来了。
谈到冲喜,自然就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方案,余海风不小了,快点给他说户人家,让他结婚。另一个方案是现成的,余海云和刘巧巧已经定亲,将他们的婚事办了。
商量来商量去,余成长还是觉得,给海风成婚不妥。他提出的理由是,海风和海云都在马帮,没有回来。海云的亲事毕竟是定了的,把婚期提前,只要刘家没有意见,便可以办,相信海云也可以理解。海风却不同,他还没有开亲,现在如果说一户人家,又没有经过他同意,总归不太好。
最后一致同意,给海云办大事,海风的婚姻大事,留等以后。
余家派人前往刘家,将这一意思说了。忠义镖局这次替余家押镖,因为路途遥远,刘家老一辈以及陈铁锋都没有去,由一干少壮派去了。刘承忠是余家的女婿,自然参与了这一讨论,他本人,是完全没有意见的。不过,刘巧巧毕竟只是他的侄女,这个主,他做不了,还得由刘承义来定。刘承义夫妻只是稍稍商量,便答应了。接下来,是征求女儿的意见。刘巧巧觉得,这事来得有点太快了,可是,婚事既然已经定了,又是为爷爷冲喜,她能有什么话说?即使有点什么话,也只能埋在心里。
接下来,余家和刘家,开始积极准备婚礼。
马帮是十天以后回来的,此时已经是七月下旬,天热得什么似的,知了一个劲地叫唤。余海风回到家一看,家里张灯结彩,他一下子蒙了,立即拉了一个下人,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人说:“少爷还不知道吧?家里要办喜事了。”海风问:“办喜事?给谁办喜事?”下人说:“当然是给二少爷办喜事。要冲喜呢。”先听说给二少爷办喜事,余海风的脑子里,已经炸了一次,又听说是冲喜,余海风脑子里,再次炸了。
“冲喜?冲什么喜?”余海风惊问。
下人说:“少爷刚回来,还不知道吧?给老太爷冲喜。”
“爷爷?”余海风顾不上别的了,问,“快告诉我,爷爷怎么了?”
下人说:“老太爷病了,好像说情况不是太好。”
余兴龙有十几个孙子,所有孙子,他对海风最好,海风和爷爷的感情也最深。听说爷爷情况不是太好,余海风顾不得许多,甚至连家门都没有进,就向三伯家跑去。
坐在爷爷的床前,爷爷正睡着。余海风一直坐在那里,看着爷爷。爷爷确实老了,满脸都是老年斑。此前,他还真没有发现,这种可怕的斑点,是怎么爬到爷爷脸上的。这或许就是衰老,一种自然规律。相反,作为后生晚辈,余海风觉得,自己早应该意识到,时间正在无情地一点一点地夺走自己的亲人。自己和亲人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而现在,他知道了,可是,这一切,很可能已经晚了,他能和爷爷相处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人生啊,争这个争那个,可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似乎从来没有人去争,那就是时间。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恰恰是人生最应该争的东西,最宝贵的东西。
如此想着的时候,余海风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不知不觉间,眼泪就挂在了眼角。
余兴龙醒了过来,睁开眼,看到有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床前,正要说话,却看到了孙子眼角的泪珠。
“海风。”余兴龙叫道,“你哭了?孩子,别哭,人生都要经过这一遭的。”
余海风惊悟过来,连忙揩干了眼泪,说:“爷爷,你醒了?我哪里哭了?我没有哭。”
余兴龙说:“还说没有,刚才我都看到了。”
余海风说:“那不是眼泪,是汗,对,是汗。我一回来,就跑着来看爷爷,这天太热了,所以出了汗。”
“你啊,你哪会说谎?”余兴龙是真的喜欢这个孙子,他想像以前一样,伸出手,摸一摸孙子的头。可是,他的手没有劲,只是动了动。余海风立即抓住了爷爷的手。
余海风说:“爷爷,你感觉好点了吗?”
“我好多了。”余兴龙说,“我们爷孙俩,说说话吧。”
余海风说:“好哇,爷爷,您想听什么?”
余兴龙说:“我什么都不想听,我只想你听我说。”
“好,爷爷,您说吧。我听着。”余海风答。
“二十四年的事,你还记得吗?”余兴龙问。
余海风没想到爷爷会提起这件事,略愣了愣,随后说:“那时候,我还不到一岁,哪能记得?”
余兴龙便说:“是哟,那时你还没有满周岁,我倒是忘了。”
余海风说:“我倒是听舅舅说过一点。”
“哦,你舅舅怎么说的?”余兴龙问。
那时,余成长还只有二十一岁,跑马帮已经多年。整个余家,余成长年龄虽然最小,但办事最干练,武功也最好,余家整个西北的生意,主要由余成长负责。
那次,余成长跟着余家马帮去了西北,押运一批货。像现在一样,这批货只需要押到云南大理。因为不再需要换马了,余家马帮又不肯空着手回来,往往在当地采购一些土特产,运回洪江。通常情况下,他们会采购一点玉石,再装一些干菌、藏药之类。余成长办好货以后,并没有跟着马帮回来,而是独自离开,去了另一个地方。
马帮替余成长带回了一封信,信中说,他要去处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处理完后就回家,但并没有说明要处理的是什么事,也没有说明需要多长时间。
过了整整一年,余成长回来了。回来的余成长,让洪江人大吃一惊,他瘦了十斤,双眼血红,衣服破烂,蓬头垢面,身上还有伤。这不算什么,最让人吃惊的是,他并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而是四个人一起回来的,他带着一个大人和两个孩子。这个大人,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女人的怀里,抱着一个不足岁的婴儿,手里,还牵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
看到如此狼狈的儿子,余兴龙一下子傻了,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余成长跪了下来,说:“爹,她是崔玲玲,是我的堂客。玲玲,这是爹,快叫爹。”
崔玲玲那时可真是年轻,虽然和余成长一样,也是蓬头垢面,但能看得出来,她很漂亮。崔玲玲跪下来,叩了一个头,叫了一声爹。
崔家原来在茶马古道上开了一家顺风客栈,余成长常年行走这条古道,每次都歇脚顺风客栈,自然就和这一家人认识了。这一家的两个老人,非常喜欢余成长,将他当成自己的儿子一般。他们的小儿子崔立,和余成长情如兄弟。当然,这一切,源于另一段感情,余成长和他们女儿的感情。
余成长留给父亲的信中说有事,其实是崔玲玲的父母双双病了,余成长留下来,替岳父母治病。后来,崔玲玲的父母双双亡故,余成长将崔玲玲和崔立带了回来,那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就是余海风。
此事在余家引起轩然大波。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余成长私订终身不说,还生了一个孩子,这让余兴龙极其生气。这里面还有一个缘故,余兴龙替儿子谈妥了婚事,女方是张洪昌的女儿张文秀。张洪昌的张记油号,是洪江八大油号之一,家底颇为殷实。只可惜,张家人丁不旺,只有一儿一女。儿子张祖仁染上了毒瘾,导致家业快速败落。张洪昌希望给女儿找一户好人家,把张家的家业传下去。为此,张洪昌亲自登门,向余兴龙提亲。张洪昌同余兴龙以及王子祥,均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余兴龙知道张文秀知书达理,温柔贤淑,也很满意。当时谈妥,等余成长回来,征求意见后,便托媒人提亲。
张洪昌以为两家的婚事是铁板上钉钉子的事情了,满心欢喜,却不料余成长不仅仅带回了妻子,还带回了孩子,不仅仅带回了孩子,还带回了小舅子。
余兴龙给了儿子两个选择:第一,花一笔钱,打发崔玲玲,与张家小姐结婚,不仅仅继承张家一多半的家业,还把余记茶号交给他打理。第二,娶崔玲玲为妻,分家出去独立过活,从此和余家再无关系。说是分家,其实是被扫地出门,余成长仅仅只分到一间旧仓库的库房,分不到余家一分钱财。
余成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个。
关于这件事,余海风听到很多种说法。有人说,余兴龙真是狠心,竟然一脚将余成长踢出了家门。余成长刚自立门户时,日子极其艰难,又没有资金周转,只得跟别人去跑马帮,当脚夫,不要工钱,只是自己带点货。直到一年后,余成长才自己组织了一批货。不过,他没有走以前的老路,而是将这批货运到了腾冲,在腾冲卖掉茶叶后,换回一批玉石,才慢慢起了家。
余兴龙对孙子说:“我知道,为了这件事,你父亲恨我,你母亲也对我心存不满。”
“不会的,爷爷。”余海风说,“我爹我娘不是那样的人,他们对您好得很。”
余兴龙摆头:“其实,他们恨不恨我,不重要。风儿,还记得你子祥爷爷说,二十三年前,爷爷下了一步好棋吗?”
“记得记得。”余海风说,“当时,我问过爷爷,爷爷不肯告诉我。”
余海风知道,自己家里有很多秘密,或许,爷爷会将这些秘密告诉他吧。正暗自惊喜,不料爷爷却说,今天他累了,等下一次来再告诉他。余海风只好告辞。
回到家,迎面碰到母亲。崔玲玲有些恼火,道:“海风,你一回来,就跑到哪里去了?人影也不见。你弟弟要结婚了,家里一堆事,你也不知道帮忙。”
“娘,我……”余海风正想说去看爷爷了,却被母亲打断。
“不管你心里怎么想,他也是你弟弟。”崔玲玲说,“做人要讲良心,要讲感情。在这个世界上,你只有这一个弟弟。”
余海风目瞪口呆,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说出这一套话。他想,干脆不解释了,既然母亲对自己有成见,解释也没用。恰在此时,父亲过来,看到他,问道:“海风,你舅舅说你还没进门就跑开了,你去哪里了?”
“我去看爷爷了。”余海风终于找到了解释的机会。
崔玲玲显然不信:“刚回来,门都没进,你怎么就去看你爷爷?”
余海风说:“我在院里下货,听下人说爷爷不太好。我下完货,顾不得招呼,就跑过去了。”
“好好好。”余成长一连说了三个好,又说,“海风,你过来,爹跟你说几句话。”
余海风跟在父亲后面上楼,到了书房。父亲很少在这里和他说话,此次把他带进书房,显然是有一番长谈。
余成长坐下来,指了指面前的椅子。余海风坐下。
“你去看过爷爷了?”余成长问。
余海风点了点头:“爹,爷爷的情况真的不太好?”
余成长说:“本来,我们想请老布看一看,可你爷爷坚决不肯,说外国的神仙管不了中国的黎民。蔡神医下了好几服药,一直没什么效果。”
余海风说:“那为什么不把爷爷送到长沙去?”
余成长摆了摆头:“去长沙那么远,你爷爷又是这把年纪,哪经得起折腾?我和你几个伯伯、姑姑商量以后,才决定让你弟弟结婚,冲一冲喜。”
余海风点头:“这件事,我已经听说了。”
余成长说:“你是长子,按理,要先办你的婚事,才轮得到你弟弟。可眼下,要紧的是给你爷爷冲喜,也顾不得别的了,你要谅解一下。”
余海风忙说:“爹,我没意见。”
余成长点了点头:“海风,等合适的时候,爹给你定门亲。或者,你有中意的姑娘,爹让媒人给你上门提亲去!”
余海风摇了摇头,说道:“爹,我现在不想谈婚事。”
余成长皱了皱眉,笑了笑,又道:“你去见你爷爷,他对你说了什么?”
“他要跟我说二十四年前的事。”余海风说。
“二十四年前的事?”余成长的脸色变了,“他怎么突然提起这件事?”
“我也不知道。”余海风说,“爹,我听人家说,二十四年前,您被爷爷赶出了家门……”
“你别听外面的人乱说。”余成长打断了他,“你爷爷当初是余家的满子。按照祖宗的规矩,他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他自立门户,才有了余记茶号。他其实是想用这种办法,让我也像他一样,自立门户。”
“子祥爷爷对爷爷做这件事佩服得很,说这是爷爷一生下的最妙的一步棋。”余海风说。
余成长一愣,道:“你子祥爷爷是这样说的?”
“是的。”余海风说,“我亲耳听子祥爷爷对爷爷说的。”
“你爷爷怎么说?”余成长问。
“爷爷只说了四个字:人生如棋。”
余成长听了,略一沉思,然后对余海风说:“你去吧。”
余海风离开书房,心里却满是疑惑。他感觉父亲原是有什么话要对自己说,临了又改变了主意。父亲到底想说什么?与爷爷有关吗?
当天晚上,余海风没有睡在家里,而是和爷爷睡在了一起。后来的几天,余海风大多数时间,都和爷爷在一起。爷爷断断续续地给他讲自己一生的经历。余海风将这些片段接续起来,才真正明白,王子祥爷爷说爷爷一生下了几步好棋,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子祥认为,余兴龙一生,下得最精彩的一步棋,是二十四年前主持儿子们分家。余兴龙本人,并不完全认同这一点。他认为,人生如棋,自己这一生,确实下了不少好棋,但归结起来,有几步棋,是极其关键的。
第一步棋,是他成年时,面临事业选择。
余家祖人认为,只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一定会成功。所以,余家从来都不经营别的行业,哪怕余家自己有马帮,常常帮别人运送茶叶,且整个洪江,因为做茶叶生意发财的大富人,已经不少,余家也没有考虑过要经营茶叶生意。
余兴龙考虑自主创业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茶叶生意。那时候,洪江的茶叶生意,主要是经贵州、云南,将湖南黑茶送到西藏。可余兴龙仅仅只做了两年,便盘下了安化的一家茶场,开始自己生产黑茶。其他茶商,也有在洪江开茶场的,可是,洪江的黑茶,市场不认,人们只认安化黑茶。在安化办茶场,也属于余兴龙的得意之作。
余记茶号的真正崛起,却是几年后余兴龙开辟的另一条运输通道,在长沙建立自己的分号。
长沙虽然是省会,但洪江商人一直不太重视。根本原因在于,和洪江相比,长沙的水路运输优势不相上下,但长沙却没有资源。对于洪江商人来说,他们可以直接走沅水进入洞庭再进入长江,根本不需要绕道长沙。仅以商业而论,省会长沙,反倒远没有洪江有名。而余兴龙在长沙开分号,却与安化茶场有关。安化茶如果经洪江运出,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通过茶马古道去云南。若是北上去汉口的话,再经洪江就绕了。
安化距离长沙很近,若是经长沙到汉口,水路也极其方便。人们之所以舍近求远,不经长沙而将茶叶送到洪江,有一个重要原因,与汉口的贸易地位直接相关。
一直以来,汉口只是一个小集镇,因为是汉江和长江汇流的入江口,后来汉口的大部分地方,在几百年前都是一些沙滩,既不适合居住,也不适合种植,只是一些荒滩。后来因为江水改道,汉水的入江口,被固定在了现在的位置,慢慢才开始有人居住。明朝的嘉靖年间,汉口才只有四坊,也就是四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居仁、由义、循礼、大智。也就在嘉靖年间,朝廷才设立汉口巡检司管理集镇。前面说过,巡检司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最多也就是加上一个街道办事处功能。而汉口巡检司,并不设在汉口,而是设在现在的汉阳。可见,当时的汉口,连一个镇级建制都不是。相反,早在唐代之时,洪江已经闻名全国,汉口却是寂寂无名,无论是规模还是经济总量,远远不能和洪江相比。
进入清朝以后,汉口的发展速度快了起来。康熙年间,汉口巡检司才由汉水南岸移到北岸。雍正五年,汉口巡检司又分成仁义和礼智两个分司。此时的汉口,已经超过出了镇级规模,但还远远不及县级建制。
汉口在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和洪江的发展,道理是一样的,同样因为黄金水道。
此前,汉口一直没有发展,地理原因固然是原因之一,商贸运输的货物,更是关键原因。当时中国腹地的货物,经汉口向下江运送的,主要是木材、桐油等,由下江向上,转入江汉运往陕西等地的,主要是粮食、茶叶等。这些物质,通过其他通道也可以运输,汉口并非必经之地。
康熙朝开放海禁,建立海关,以前通过茶马古道以及丝绸之路进行的外贸交易,迅速转向,集中于汉口,运到南京再转海运,是最便捷的通道。货物贸易需要大量的存储场所,而汉江改道后形成的大片江滩,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于是,汉口出现了大发展。
汉口在近代史上的迅猛发展,还是得益于茶叶贸易。
雍正十三年,废除了茶引制度,马匹的价格大跌,通过茶马古道所进行的交易成了单边交易,利润率大降。相反,通过水路进入汉口,再转运俄罗斯,却成了一条茶叶贸易的主要通道。理论上,下江是中国茶叶的主产地,安徽、江苏、浙江以及江西所产的茶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湖南、湖北。可这些地方所产之茶,主要是绿茶,可俄罗斯人喜欢的,却是黑茶。加上绿茶都是散装,不像黑茶,湖北产的黑茶是压成砖,湖南产的黑茶是绑成捆,便于运输。汉口因此成了对俄罗斯茶叶贸易的重点集散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辟了更多口岸,外国人也因此可以直接进入中国内地办商行,俄罗斯人于是在汉口开办了几间砖茶厂,汉口的发展,进一步提速。
余兴龙之所以走对了一步棋,关键还在于安化生产的黑茶过剩,仅靠茶马古道,很难将所有茶叶运出去。最初一段时间,他是将安化茶场的茶运到常德,再通过沅水运往汉口,这实在是太折腾。自从建立长沙商号之后,安化的黑茶,便陆运到长沙,再通过湘江运往洞庭湖进入长江,节省了很多时间。
后来被王子祥赞不绝口的那着妙棋,是指余兴龙主持了四兄弟分家。
中国人有句俗话,树大分丫人大分家。也就是说,中国的家庭,通常都是多兄弟家庭,一旦兄弟成人,就要分家。一般来说,兄弟分家,多半在父亲离世之后,尤其是大户人家,有田产有家业,这些田产家业掌握在父辈手里,父辈仍然在世,不太可能分掉。
余兴龙却反其道而行,他不仅主持了兄弟分家,而且当起了甩手掌柜,对于家族的事业,一概不理,过起了类似于后来的退休生活。
洪江人都说,余兴龙这次分家,目的是为了把余成长赶出家门。表面上看,也确实如此,他把安化的茶场分给了长子,把长沙分号分给了次子,而将洪江的总号,留给了三子。轮到满子余成长,几乎是扫地出门,分到的只是一间仓库而已。
余兴龙告诉余海风,他之所以这样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余成家虽是长子,却没有主掌洪江总号,是因为余成家精细、勤勉,不太适合做生意。老二余成业倒是个做生意的料,但性格急了点,不够稳。所以,余兴龙把长沙分号给他,而不敢给他洪江总号。与老大老二相比,三子余成旺和四子余成长,是最适合执掌洪江总号的。问题是,余兴龙就这么分家的话,整个余家人一定会反对,因为他破坏了长子继承家业的规矩,会让余氏家族的其他家庭无所适从。再说,到底是把总号交给老三还是老四?余兴龙实在不好决断。
此时出了余成长私婚生子一事,余兴龙表面上非常恼火,私下里,倒是暗松了一口气。余兴龙借助此事,将余成长赶出家门,只给他一间仓库。余氏家族的人,一面为余成长愤愤不平,一面又怪余成长不懂事,做出这等忤逆之事,一切咎由自取。正是趁着这个机会,余兴龙将家分了。长子虽然未能掌上总号,毕竟安化茶场非常重要。余氏族人又觉得余兴龙一定是气糊涂了,才这样分的。既然是人家的家事,也不好多说。
余成长自立门户之时,茶叶生意的利润虽然丰厚,但是,贩运一趟茶叶,因为没有马匹交易,回程时只能带些土特产,仅仅只够弥补一些费用,几乎没有利润。加上全国各地,向西北贩运茶叶的商人越来越多,毕竟不再需要茶引了,任何人都可以做这门生意,竞争激烈,茶叶的价格也就下来了,利润更进一步摊薄,生意也就日渐艰难。
相反,余成长不再往西北贩运茶叶,另辟了一条新道,将茶叶运往腾冲,又从那里贩回玉石。此前,人们没有意识到和顺的重要性,因为这毕竟是一个边陲小镇,茶叶需求量不大,云南又是黑茶的主要产地,根本不需要外地茶叶。可有一个极其特殊的变化,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英国的茶叶需求量逐年加大。英国的进口,几乎全部由东印度公司控制,东印度公司的总部虽然设在伦敦,可主要业务,却在东方,立足点在印度。若是以成本论,东印度公司从云南经缅甸进口中国茶叶是最经济的。只不过陆路运输靠的是马帮,马帮一次所运数量有限。而陆路运来的茶叶毕竟便宜,有多少,东印度公司就要多少。
正因为踏准了这一贸易节奏,余成长的风云商号,迅速发展起来。
王子祥始终认为,余兴龙如果不用这种方式逼余成长,余成长可能不会有绝地求生的强烈欲望,余兴龙也很难解决余家几兄弟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几年后,差不多是按照余兴龙的办法,王子祥将自己的王记油号也分了。
余海风和爷爷在一起,还完成了一件事,说服爷爷接受老布的治疗。
老布和蔡神医说法虽然不同,意义却差不多。蔡神医说,余兴龙肺部淤积,老布说余兴龙肺部有炎症。老布私下里告诉余海风,如果是早期,他还有办法,可现在,余兴龙的肺部已经大面积感染,若是不能控制,就会非常麻烦。遗憾的是,他所用之药,都是自制的,若是能直接用西药,他的把握会大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