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虹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31
|本章字节:9122字
《父亲》
●一幅油画的题名。
●关联词:罗中立、陈丹青《西藏组画》
1981年初,一幅名为《父亲》的油画,引起许多中国人争相观看,而每一个观看者都不由地在它面前驻足、静默、感动以致心灵震撼!这就是当时四川美术学院学生罗中立创作的《父亲》。油画是一张人头像,一个缠着白头巾的老农民端着粗瓷碗,他布满皱纹的脸刻印着一生的劳苦沧桑,那善良得近于懦弱的眼神让人为之心酸。就是这样木讷无语的父亲养育着我们,就是这副佝偻的身躯默默垒起时代的根基。站在这幅油画前,每个人都感受到一种逼人的烧灼感。
作者罗中立出生于重庆。196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附中二年级时,他来到离重庆二百多公里远的四川达县,要求深入到工农兵群众当中去教学,罗中立所在的学校在大巴山,油画《父亲》的原型就是一个大巴山农民。1977年9月国家恢复高考,罗中立报考了四川美术学院。在学校的时候,他依然情系大巴山,难忘山里人,多次返回山里,终于在1980年底画出了他心中一直揣着的那个形象《我的父亲》,准备参加即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参展前有人提意见说,从这个农民身上看不出是旧社会还是新社会,建议作者在头像上加一支圆珠笔,表示他是一个新社会有文化的一个农民,为了能够顺利参展,罗中立采纳了这个建议,老农耳朵上那支用竹杆套芯的短笔后来成了一个十分经典的细节。作品送到了北京,《我的父亲》一亮相就吸引了评委们的目光,这是中国油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幅巨幅头像,深深打动了所有的评委。评委之一吴冠中认为应该把“我的”二字取掉,就叫“父亲”,因为这个形象代表了整整一代人。
《父亲》立刻引起轰动并获得此次参展作品一等奖。已经定稿的1981年第1期《美术》杂志撤下原定封面,改用《父亲》作为封面发表,结果引发了一场围绕《父亲》的更大争论,现在看来,正是这场争论让这幅作品有了更大的名声。其实,就在同一期《美术》杂志上,还发表了著名画家陈丹青的《西藏组画》,那也是一组新时期的标志性作品,《父亲》的影响太大了,《西藏组画》的重要性当时未被充分显示,而在以后的岁月中才逐渐显示出来。
葛洲坝
●本系地名,现特指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建成的第一座大坝。
●关联词:长江三峡、大江截流、蓄水通航
葛洲坝原是一座古城的遗址。据《水经注》记载:“江水出峡,东南流,泾故城洲。洲附北岸,洲头曰郭洲,长二里,广一里。”而“郭”与“葛”音又相近,便被人们称为“葛洲坝”。长江出三峡峡谷后,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扩宽到2200米。由于泥沙沉积,在河面上形成了葛洲坝和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则会在枯水季节断流。在此地修建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横跨大江、葛洲坝、二江、西坝和三江。
据考古学家在葛洲坝下发掘的文物看,葛洲坝的历史已有两千年了,而1980年代在这座古老的城址上修建起一个宏伟的现代水利工程。毛泽东的著名诗句“高峡出平湖”,在葛洲坝成为了现实。万里长江的三峡段,坡度陡,落差大,峡长谷深,不但水利资源丰富,又有优良的坝址,是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理想地点。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了“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千瓦的水力资源和建设长江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1958年二三月间,周恩来在李富春、李先念的陪同下,从武汉溯江而上,视察了三峡,踏勘了三峡的两个坝区,之后便确定了长江的近期治理和远景规划。1970年冬,他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和讨论了长江三峡枢纽工程的组成部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有关问题。随后,毛泽东批示“赞成兴建此坝”。这一年12月30日,葛洲坝破土动工。
历经整整十年,1981年1月14日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戗堤胜利合龙。这是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这项工程最后于1988年完工。建成后的大坝雄伟高大,气势非凡,具有发电、航运、泄洪、灌溉等综合效益。大坝的兴建,使水库水位增高二十多米,向上游回水一百多公里,形成蓄水巨大的人造湖,有效改善了三峡航道的航运能力,使货运量由400万吨猛增到5000万吨以上。为保证建坝后的顺利通航,大坝建有三座大型船闸,其中二号船闸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巨型船闸之一。当游客乘轮船经过葛洲坝时,巨大的轮船通过大坝的水位调节,在转眼之间上升几十米,那种感觉令人惊喜。
托福
●英文oefl的汉语音译。
●关联词:英语考试、自费留学、出国热
1981年1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标志着出国留学之路已经打通,托福考试也随之升温。当年全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了首次托福考试。当一大批自费留学生,通过托福迈进国外大学校门时,众多的中国学生从此挤上了一条狂热的考托福之路。“文革”时期的中学英语课本的首页印着一条马克思语录:“外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当时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到了1980年代,外语才真正成了中国青年实实在在的“人生斗争的武器”,只是那时英语课本充斥着这样的句式::chairmanmaoisourredcommanderwearehislileredguardes(毛主席是我们的红司令,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小兵)。oefl是esofenglishasaforeignnguage(作为外语的英语考试)的缩写,托福考试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s)提供,专门以此测验不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在考虑外国留学生入学申请时常常以托福成绩作为录取的标准之一。一般来说,美国大学要求外国留学生的托福成绩在500分以上,研究生则需在550分以上。但在1980年代初期,中国留学生刚刚走出国门,那时美国各大学无论在新生录取还是奖学金的分配上,都给予中国留学生以“最惠国待遇”,其实那时的托福成绩要求并不高甚至好坏都不要紧。随着时代发展也随着托福报考人数激增,中国学生的托福成绩扶摇直上。最初500分足以让人羡慕,到了1990年代没考到600分就是没考好,而考满分的已屡见不鲜了。征服了托福,莘莘学子们又向其他研究生专业外语考试进军,对雅思、gre、gma等发起冲击,所向披靡。
有意思的是,后来中国也有了“汉语的托福”,即esofchineseasaforeignnguage,这是测试外国人、华侨和国内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的标准化考试,由此可见中国走向世界,而世界也拥抱了中国。
女排夺冠
●中国女子排球队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
●关联词:郎平、孙晋芳、张蓉芳、袁伟民、三连冠、五连冠、《排球女将》、小鹿纯子、报告文学、《中国姑娘》
对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1981年的这一幕很难遗忘,那就是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历时11天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中国女排首次夺得冠军。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刚刚走出“十年浩劫”阴霾的中国人,在获悉这个喜讯时,第一反应是热泪盈眶而不是轻松欢笑,他们百感交集,喜极而泣!这一排闪闪发光的名字,无疑是当年被叫得最响亮的名字:教练员袁伟民,队长孙晋芳,“铁姑娘”曹慧英、“铁榔头”郎平、“天安门城墙”周晓兰、“快球手”张蓉芳等等。女排的首次夺冠,也是中国在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这次比赛采用的是单循环制,经过了七轮二十八场比赛,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的战绩,压倒卫冕的主办国、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队,获得冠军。袁伟民、孙晋芳、郎平等分获最佳教练、最佳二传手和优秀球员等奖项。
在取得世界杯女排冠军后,次年即1982年,中国女排又参加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又首次获得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1984年,中国女排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最终在决赛中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美国队,并首次获得奥运金牌。这就是令全中国人民都扬眉吐气的“女子排球三连冠”。
接下来的两年,中国女排又获得了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赛冠军和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成就了世界女排史上首个“五连冠”的佳绩,这个奇迹令全世界为之震惊。中国女排是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女排姑娘们也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骄傲!1980年代初的中国百废待兴,女排姑娘的拼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热情与斗志,中国女排的辉煌成就更成为了中国在1980年代腾飞的象征。一部名叫《拼搏》的纪录片专门拍摄了女排艰难夺冠的历程,作家鲁光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国女排的巨大影响,还带动了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的热播,那是在中国女排进入鼎盛期的1983年。女主角小鹿纯子深入人心,无论爱好不爱好体育,无论懂不懂排球,全国人民都知道“流星赶月”式的发球和“晴空霹雳”式的扣杀,“纯子头”成为那几年最为流行的少女发型。
五讲四美三热爱
●一场举国上下文明礼貌普及活动的内容概括,也是这次活动的名称。
●关联词:文明礼貌、整治“脏乱差”、爱国主义教育
“五讲”,即讲文明、讲道德、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以一场声势浩大的活动来推进一个国家的文明礼貌活动,这件事始于江苏无锡第三十四中学,1980年有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了他们开展的语言、仪表、行为美的审美教育活动,并提倡要把他们的经验推广到全国。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爱委会、全国伦理学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等九个单位联合作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后来又加上了“三热爱”,当时,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公安部等都发出通知支持开展这一活动。
1980年代初期,因为“文革”十年内乱,造成国民道德水平下降和社会风气倒退。不时有“文明礼貌月”、整治“脏乱差”等活动展开,最终通过“五讲四美三热爱”这样一次大规模的活动,对普及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国人民的政治素质和文明程度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次活动声势浩大,影响深远,“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了人们的习惯用语和口头禅。最奇妙的是一位中学老师,精心钻研之后,居然把这个标准用之于学生作文,讲得头头是道:
“五讲”,写作要做到讲审题、讲材料、讲写法、讲文体、讲标题。
“四美”是指文章写好后能达到文面美、结构美、立意美、语言美,主要是指文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