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983年(2)

作者:高虹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31

|

本章字节:11862字

在中国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除了现在依然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读者》杂志创刊以外,曾经还有过一本十分走红的刊物,那就是《演讲与口才》。它当时的发行量:1982年,试刊号发行一万册;1983年,创刊号发行两万册,当年年终即达四万册;1984年,月发行八万册;1985年,月发行16万册;1986年,月发行35万册;1987年,月发行75万册;1988年,月发行量猛增到113万册。由于这本杂志的影响,在1980年代“演讲与口才”几乎成了汉语中一个新增合成词,一个专门术语。“口才助你成功,沟通改变人生”这是《演讲与口才》提出的口号,印在每期目录页上,也是这本刊物多年来孜孜追求的目标。《演讲与口才》的栏目设置紧扣这一目标,以容量大、覆盖广、信息新为特点,设有“谈话技巧”、“交际指南”、“演讲艺术”、“论辩之道”、“行业口才”、“求职方略”、“演讲辞选登”、“说林广记”、“说坛快报”等九个大栏目,并采用大栏目套小栏目的格式,如“行业口才”包括“教师口才”、“大学生口才”、“军人口才”等,突出了为特定读者服务的特点。刊物注重把说学理论和与读者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以帮助广大读者增长知识、提高交际、公关和口语表达能力,它注重读者所关心或需要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使人读后受到启发,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达到求知、求用的目的,是一本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实用性的杂志。


《演讲与口才》的成功有着与办刊人的巨大努力,却又和当时盛行的“演讲”相得益彰。1980年代,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品德教育都流行一种演讲模式,一些著名的演讲家应运而生,其中最负盛名的有李燕杰、曲啸等。


步鑫生


●企业家,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


●关联词:企业自主权、厂长负责制、不吃“大锅饭”、打破“铁饭碗”


1983年11月16日,几乎所有的党报同时刊发了一篇长篇通讯《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并且还配发了“编者按”。文中主人公步鑫生是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这一天早上,他打开报纸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党报的头版上方,一时间有些恍惚,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他成为当年度最耀眼的“明星企业家”。原来,这年夏天,新华社浙江分社一位叫童宝根的记者曾经到海盐县武原镇采访,在厂里转了两天,还找了一些人座谈。步鑫生小心翼翼地接待了他,他知道自己是个不太讨上级喜欢的人。三年前当上厂长后,他按自己的想法在厂里搞改革,设立奖金制度,提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不主张吃“大锅饭”,要打破“铁饭碗”,甚至还开除了两个人;被扣了工资和被开除的人,写了信到县里和省里告状,所以上级觉得他这个人惹麻烦。但是又因为他管理抓得紧,工厂效益不错,生产出的衬衫品种和花样也较多,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很受欢迎,所以也不好怪罪他。童记者离开海盐后,步鑫生松了一口气,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童宝根回到杭州就写了一篇《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发表在“内参”上。所谓“内参”,这是新华社一个独特的新闻产品,它不用于公开发表,而专门刊发一些供各级领导“内部参考”的文章。但是谁也没有想到,11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看了这篇报道并写下一段批示,认为步鑫生的经验值得推广。十天后,新华社便将童宝根的通讯向全国报纸发了“通稿”,胡耀邦的批示则以“编者按”的方式同时发出。这个带有传奇性的故事还没有完。或许是并不知道“编者按”的真实背景,当年12月《浙江工人报》发表了一篇针锋相对的文稿,指责步鑫生独断专行,开除了厂工会主席,步鑫生很快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企业家。1984年2月,新华社播发了中共浙江省委支持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报道,并且配发了“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千余字长篇按语,终于掀起了一个“步鑫生热”,步鑫生成为当时企业改革的楷模,他的“改革格言”如:“靠牌子吃饭能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垮台”、“谁砸厂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等迅速传遍全国,成为许多企业挂在厂内的标语口号和企业精神。日后,很多在那个时期创业的企业家都回忆说,正是步鑫生的这些话让他们第一次接受了市场经济和商业文化的洗礼。


“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


●“燕舞”牌收录机的配乐广告词。


●关联词:燕舞小子、燕舞收录机


那时候的广告还不多,好的广告更不多,形式单一,内容规矩。1980年代初期及中期较流行的广告比如金星电视:“质量第一,用户第一”;凯歌电视:“‘凯歌’传佳音,更上一层楼”;海信电视:“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为用户负责”好像是企业车间里的标语。比较出色的就要数丰田汽车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在经济起飞的大背景下,1983年江苏省盐城燕舞电器厂为“燕舞”牌收录机做的商业广告脱颖而出。广告画面上,一个活泼可爱的阳光男孩头戴耳机,怀抱吉他,扭摆着身体,唱着:“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最后一个音节上扬,男孩张开双手做陶醉状。这则广告一经播出,全国关注。朗朗上口的广告词老少皆知,打动心扉的背景音乐比流行歌曲还要深入人心。随着广告的歌曲家喻户晓,“燕舞”牌收录机畅销大江南北,盐城燕舞集团一举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跨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500强行列,销量连续八年居全国收录机行业首位,成为我国知名度最高的音响品牌。集团深深体会到成功广告的巨大效应,继续推出如“燕舞888,质量顶呱呱”、“到处莺歌燕舞,带来知音无数”等商业广告,同时在各省、市电视台和报纸刊登,八面出击,造成了宏大的声势。但是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最难忘印象的,仍然是那一段“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的旋律,广告中的男孩也被人们亲热地叫做“燕舞小子”。他名叫苗海忠,拍摄广告时只有18岁,还是北京四十中学高二的学生。据他自己回忆,当时央视在北京地区招聘广告演员,江苏盐城燕舞电器厂要拍一部音乐广告,他被选中了,手持吉他演唱的画面,是他看了一个国外的啤酒广告之后构思的,而那段著名的旋律,则是受了他家门铃的启发哼出来的。这个广告居然一炮打响,他在广告上的那个形象也成了一代人的深刻记忆,苗海忠说他完全没想到。凭借着如此良好的基础,后来苗海忠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至今我们还可以在《雍正王朝》《家和万事兴》等电视剧里看到他的身影。


因为“燕舞广告”太有名,所以1990年代后期,当走入绝境的燕舞集团终于宣布全面破产并黯然倒闭时,引起了全国家电业不小的震动。


《黄土地》


●一部国产电影,曾获1984年中国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导演陈凯歌。


●关联词:陈凯歌、张艺谋、第五代导演、黄土高坡


1984年,中国电影界两个极富盛名的导演有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合作,在电影《黄土地》中陈凯歌担任导演,张艺谋担任摄影。这部片子获得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同年获法国第七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英国第二十九届伦敦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特兰杯导演奖,美国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电影奖和柯达最佳摄影奖,而且它还被认为是中国新一代导演崛起的标志性作品。从《黄土地》开始,人们把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等称之为“第五代导演”,所以,不仅是张艺谋、陈凯歌的唯一的合作,不仅是获奖数目众多的影片,电影《黄土地》还被视为中国电影的一座里程碑。影片的故事是延安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为采集民歌来到陕北农村,住进了贫苦女孩翠巧的家里。通过一段时间生活和劳动,翠巧一家把这位“公家人”当做了自家人。听顾青讲述延安妇女婚姻自主的生活,翠巧向往之心油然而生,因为善良又愚昧的爹爹早就给她定下了娃娃亲,并且要翠巧在四月里完婚。顾青行将离去,翠巧想要随顾大哥一起去延安,而他却一时无法带她走。怀着依依之情告别,翠巧的弟弟憨憨跟着送了一程又一程,翠巧则站在黄土高坡上,亮开甜美的歌喉,唱出了对共产党的深情和对自由光明的渴望。四月,翠巧在完婚之日毅然逃出夫家,驾小船冒死东渡黄河,去追求新的生活。河面上风狂浪险,黄水翻滚,须臾不见了小船的踪影。两个月后,顾青再次下乡来到这里,村里的农民正在举行求雨仪式。憨憨冲出求神降雨的人群,向他奔来,但被涌动着的人群挡住,眼看近在咫尺,心也紧紧相连,而现实中的两人却怎么也无法靠近……影片就在这个画面中结束,给人留下了极具震撼力的一幕。


如果说拍摄于1983年的《一个和八个》打响了第五代导演的第一枪的话,那么《黄土地》则标志着第五代导演真正崛起的电影作品。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谢晋第四代导演反思“文革”的伤痕电影之后,一批在“文革”中成长的年轻导演们开始执导影片。《黄土地》在电影风格和语言上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新影像,大色块和视觉强烈的摄影、西北黄土地的民俗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性叙事,让中国电影呈现了另一番不同的风貌,这标志着“第五代”不同于以往中国导演的历史视角。


《我的中国心》


●一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流行歌曲。


●关联词:张明敏、中国情、中国心、香港歌星、奚秀兰、黄阿原、陈思思


1984年的春节晚会,出现了一批港台明星:张明敏、奚秀兰、黄阿原、陈思思,令中国老百姓目不暇接,大开眼界。同时人们也带着一些好奇的陌生感,奚秀兰的艳丽的妆饰和台风,黄阿原一口蹩脚的普通话等等,都让大陆观众时时意识到内地和港台文化习性的差异。但是,当一个戴着眼镜、穿着西装,声音富有磁性的其貌不扬的台湾歌手唱起一首《我的中国心》时,人们心中的陌生感顿时锐减,两岸三地的距离似乎全都消失,是的,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一颗跳动着的中国心。你看他表情多亲切,你听他唱得多么动情:“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一曲唱毕,群情振奋,是的,不管来自何处,我们都是中国人,不管身在何方,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这首歌把人们的情绪推向了沸点,整台晚会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中国情。就这样,人们一下记住了这个小个子歌手的名字:张明敏。这个当时只是香港九龙一家电子表厂工人的业余歌手,一下子成为国人心目中的巨星。接下来的日子里,这首歌曲不胫而走,立刻传遍五湖四海可以说,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我的中国心》,凡是此歌响起的地方,人们都记得香港歌星张明敏。这个名字和这首歌曲,就这样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或者说,《我的中国心》几乎成了张明敏的代名词,有他出场的演唱会,不管他是否有新歌推出,人们都会异口同声地高呼《我的中国心》!所以,这首歌已成了他的保留曲目。张明敏自己这样说:“虽然我没有准确地统计过唱了多少遍,但是我可以毫不夸张地告诉大家,《我的中国心》已经成为一首经典歌曲,我在正式场合演唱它的次数不会少于一万遍!”而且,对于自己的一夜成名,他也非常意外和感激:“没想到一首歌一夜红遍全国,对我一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我将永生感谢新华社香港分社、感谢中央电视台、感谢春节联欢晚会!”其实,当时中、英之间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已经出现喜人的进展,香港“九七回归”已成定局,有关方面明确要求把这一内容列入收视率最高的春节联欢晚会,才有了张明敏、奚秀兰和费翔等歌星的到来。在以后的歌星生涯里,张明敏始终把“展示中国心,呼唤爱国情”作为自己的宗旨,接着又创作了《青年人,中国心》等歌曲,他为所有歌迷的签字也都是“中国心:张明敏”。


青歌赛


●“cc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简称。


●关联词:毛阿敏、韦唯、关牧村、殷秀梅、彭丽媛、阎维文、田震、董文华、朱哲琴、解晓东、林依伦、孙悦、蔡国庆、谭晶、满文军、汤灿、祖海……


如果要把历届青歌赛的获奖者和参赛者一一罗列出来的话,可能就是当代歌坛走红明星的大展示了由此可见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中国当代音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巨大的影响。


第一届cc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创办于1984年5月,两年一度的赛事,挖掘、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歌手,现已被公认为是国内声乐界的一大权威赛事,在全国观众心中已建立较高知名度。到2008年4月,青歌赛已举办了十三届,而在1984年首届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如关牧村、殷秀梅等歌手早已在音乐界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第二届的彭丽媛、阎维文、董文华、韦唯和毛阿敏,第三届的杭天琪、胡月、屠洪刚、付笛声,第四届的朱哲琴、解晓东、蔡国庆,第五届的林萍、毛宁、孙悦,第六届的林依伦,第七届的满文军,第八届的李琼,第九届的谭晶……每一届赛事都会为歌坛注入新生力量,都会产生一批新的歌星。


从1998年开始,第八届青歌赛进行了一个重大变革加入了“综合文化素质考试”环节。复赛采用笔试,决赛为口试。考试范围包括文化修养和音乐知识两个方面。这一环节的首创者正是青歌赛的创始人、央视原文艺部主任邹友开。他谈到推出此举的原因是因为央视文艺部发现有些获奖歌手竟不识简谱和五线谱,还有一些选手文化素养较差,获奖后心态失衡不能正确看待荣誉,往届获奖歌手中还有极个别人走上了堕落之路。他感到文化修养和熏陶对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作为一项全国性的大型专业赛事,青歌赛有责任向歌手、更向全国观众普及文化知识,于是,青歌赛就出现了综合文化素质考试环节。从另一方面来说,设立综合文化素质考试环节,也有收视率方面的考虑,如果一直只是歌手演唱,内容过于单调,爱听歌的观众也会有视觉疲倦,而不爱听歌的人就干脆不收看了。加入综合素质考试的环节,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到了第九届青歌赛,综合素质考试增设了两位评委,选手们也开始面对大屏幕答题。人们发现,青歌赛的重心似乎开始偏移,从关心歌手们歌唱得如何,转为对他们答题更感兴趣,转为看余秋雨评委的点评,青歌赛在推选优秀歌手的同时,还起到了向全民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作用。


健美操


●一种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


●关联词:健美裤、踩脚裤、简·方达、眼保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