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晓阳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7:04
|本章字节:7350字
梁朝伟是个很悲观的人,面对这个世界,他往往很自卑,看别人的时候,总是觉得,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比自己生活得好。就连他卖报的时候,推销冰箱空调的时候,人家做着同样的事,他也觉得人家是开心的,而自己是忧郁而痛苦的。
然后,他开始演戏了,这个职业让他第一次感到了人生的快乐,因为演戏时,他做的是别人,而不是做自己。他完全可以将那个自卑而又令他不快的自己扔掉,开开心心痛痛快快地做一回别人。
这种感觉非常美妙。
演了好多年以后,他开始发现,其实演戏也同样不可能逃离自我。他说:“其实一样是自己,说出的话是我自己的话,流下的泪也是我自己的泪。”
林燕妮说,在香港影视圈,梁朝伟是一个异类,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事业的高峰和低潮之间徘徊,可梁朝伟似乎从来没有过低潮。他的演艺事业,一直都处于浪尖之上。
这种说法,实在是一种误解,梁朝伟显然是有低潮的。只不过,他的低潮,在他的心灵深处,而不是观众所能见到的影视剧里。他整个演艺生涯中,最大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低潮,在遇到王家卫之后逆转了。他也因此开始意识到,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任何积极的东西,也往往会有消极的一面,而任何消极的因素,也都会有它积极的意义。这种积极和消极对个人的影响,不在乎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在于个人的取舍。从消极的事物中,你取了积极的意义,那它一定可以对你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般的演员都害怕失败,梁朝伟不怕。他说:“要是不让我失败,下回我可能犯同样的错误,一定要谨记着。要是我曾经做得好过,下回这优点自然还会存在。不过,不要整天只记着自己的优点,不然会渐渐自大和骄傲。”
关于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冲浪。
冲浪是梁朝伟喜爱的运动之一。他尤其喜欢在台风到来之前去海里滑水。他说,那时比任何时候感觉都好,因为海在那时显得极为特别,整个海都是静的,静得让人怀疑那是不是真的海。他喜欢这种静,也喜欢享受这种静,这让他体验到了一种人生的哲学。
当他向前冲的时候,前面的浪头,看上去高不可攀,似乎随时都会将他吞噬。如果他害怕,那么,浪就会变得异常强大,就真的会将他淹没。人毕竟有一种向上的欲望和冲劲,总会想,冲上去再说。于是,真的冲上去了,这时便会想,其实也没什么嘛,浪头并不如当初想象的那么吓人,并不那么强大。到了浪尖之上,你又会有一种新的体验,你不可能永远站在这个顶端,你一定得下来,你想站在这个顶端不动,就会被浪卷走。你只有从顶端下来,才能冲向更高的那个浪尖。
海是无言的,哲学只在人的感悟之中。
此后,王家卫给梁朝伟送来了《重庆森林》。
《重庆森林》?乍一听这片名,立即就觉得很王家卫了。重庆有森林吗?大家通常知道的是,重庆有山,那里是山城,重庆有江,那里嘉陵江和长江汇流,却不知道重庆有森林。最绝的是,任何一个人,最初看到这个片名,便会以为与重庆有关,事实上,从头至尾,整部影片与重庆一丝关联都没有。有影评人去为王家卫找原因,说是当初他4岁的时候,举家由上海迁往香港,住在一家叫重庆旅馆的地方。整个故事,就是他童年记忆的延伸。
影片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大家尚且无法完全弄清王家卫到底想表现什么。当初,梁朝伟他们拍这部戏的时候,就更加不明白了。
王家卫或许就是要达到这种效果,演员真的明白了,这戏还能拍下去?
影片完成后,演员们发现,王家卫在影片中,似乎表现了两个完全独立的故事。一个故事中,金城武只是一个符号,一个编号223的警员,这是一个极其普通平凡的人,毫无诗意且拖沓地生活,并不浪漫却无法忘却地恋爱。爱情的失意,让他长时间地无法解脱。于是,他整日无所事事,后和一个在酒吧偶然认识的女人短暂地相遇,短暂地了解,短暂地接触后,将彼此嵌入记忆里。这个故事往下会怎样发展?谁也不知道,似乎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最后通常都是相忘于江湖。然后,金城武出现在一间小食店,老板告诉他,店里新来了一位店员阿菲,问他要不要。如果要的话,就得手脚快点,不然就成别人的了。于是,王菲出场了,梁朝伟也出场了。金城武却永远地消失了。观众总希望金城武再度出来,可电影已经开始讲述别人的故事。别人自然不是金城武和林青霞,而是梁朝伟和王菲。在影片中,梁朝伟同样是一个符号,没有名字,没有家人,只有职业和编号。每天晚上下班后,梁朝伟都会来到小店,买一份厨师沙拉给女友当宵夜。老板说,你何不买一份薯条?也好换一换口味。下一次来,厨师沙拉换成了薯条,老板又建议他换比萨,结果是女友也觉得需要换口味了。王菲是新店员,一个常常迷失在音乐之中的店员。可就在这种迷失之际,她注意到了梁朝伟,并且产生了某种特殊的情感。其实,梁朝伟在等待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一班误点的飞机,似乎永远都没有到达的时候。等她终于到达的时候,梁朝伟又不在。于是,她留下一封信走了,信留在王菲手里。王菲要将信交给梁朝伟,梁朝伟却忘了拿走。王菲要了梁朝伟的地址,说是给他邮过去,岂知却梦游般地到了他的家里。
整部影片看完了,不明白王家卫到底要表达什么,又似乎确实感觉到,这样一个被剪接得纷乱而零碎的故事,确实就是发生在生活之中的,就是自己身边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评论者说,王家卫把电影的生产过程看成一场游戏,乐此不疲。在他的影片里,人物大多孤独而自闭,同时又渴望爱情,渴望交流,又在选择与逃避之间摇摆不定。按他自己的说法,其影片主题就是“拒绝”二字,因为害怕被拒绝,而拒绝一切。所以,在王家卫眼里,都市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就像每个人记忆中那座熟悉而又陌生的重庆。在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人和人组成了森林,森林中的每棵树都是孤独的,都是与别人相隔绝的,都在相互逃避着。
王家卫让演员们表演。他说:“别理剧本,就按你所想象的演。”演员演的时候,他却指挥摄影师在捕捉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城市的天空,王菲眼中鱼缸里的金鱼,金城武的汗水等等。里面有一组林青霞的镜头,晃动得特别厉害,电影上映后,大家都说,这是王家卫特殊的表现手法,堪称经典。
可事实上,那一组镜头,并非王家卫最初设想的,而是一次典型的无心插柳。拍摄这部影片时,并没有拿到有关批文,而档期又安排得很紧,必须在25天内完成。王家卫从来都没有试过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里拍一部戏。他是那种需要预热的人,最习惯的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琢磨,从来都不会顾惜胶片。这次不同了,他得和时间赛跑,即使没拿到批文,也不得不匆匆上马。没有批文就不合法,拍摄的时候,难免会有阻滞。果不其然,拍那个镜头的时候,警察出现了。那时,林青霞戴着假发,正往前走,摄影师杜可风扛着摄影机跟在她身后拍。突然出现的警察挥舞着警棍,追打着杜可风。杜可风既要逃避警察的追打,又要拍下林青霞的镜头,结果,整个镜头看上去显得摇晃不定。
王家卫说,杜可风的胳膊、肩膀都受了伤。我的头也被打了,因为我就在旁边。
最后剪辑的时候,王家卫也曾考虑是否不用这个镜头,但他反复看过之后,发现这个镜头非常绝,充分体现了林青霞在影片中那种影子般的迷离。果然,影评家们对这个镜头大声叫好,说是“告诉我们她心情极不稳定”。
跟王家卫合作了几部影片,梁朝伟真的懂了王家卫?王家卫到底希望他在这部戏里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并不十分明白,可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演了。他演了他自己,一个极度自闭,又在生活的森林中挣扎的男人。他常常想逃避,希望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有适合他的世外桃源。因为这些根本不可能存在,他便像乌龟缩起自己的头一样,收紧了自己,沉浸在一个完全自我的世界中。这时他想到了什么?想到了自己从前一个人躲在厕所里。他会觉得,那里才是最安全最适合自己的,那里才是最熟悉自己也最亲近自己的地方。
《重庆森林》里面,他的空姐女友离开了,他因此觉得他永远失去她了。可实际上,她又回来了,她曾经找过他,曾经给他留过一封信。他甚至不愿去看那封信,不愿了解一个自己所不愿见到的事实。其实,结局很可能是两个,甚至是三个或者更多。可在他的心里,绝对只有一个结局,不可能再有第二个。看到毛巾湿了,他觉得又是她在流泪,看到香皂变单薄了,他以为她又瘦了。她永远地存在于他的生活中,存在于他所建立的那个极其自我的内心世界里。
他或许永远都不能真正懂得王家卫。可他懂得自己,懂得自己原来还可以有另一种电影人生。这种电影人生,不是靠自己对剧本的精确理解以及完整把握然后表演出来的,而是从内心流露出来的。你或许也可以说是玩出来的。有人问他,你拍了王家卫的戏,你明白他到底要说什么吗?梁朝伟不明白。和很多人一样,或许前面他以为自己明白了,可到了后面,他又糊涂了。
有一点他是清楚的,他其实并不需要完全懂得王家卫,但他必须懂得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