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作者:南怀苏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5

|

本章字节:2152字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陷落。至德二年(757)二月,岑参随肃宗从彭原转移到凤翔。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该诗大概就是这年重阳节时,诗人在凤翔写作的。诗中寄托了诗人对长安家园的思念。


“强欲登高去”,诗人在第一句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重阳节里人们都喜欢登高,但是诗人却写“强欲登高”,有勉强之意,透着些凄凉。这是为什么呢?


“无人送酒来”,原来是诗人想到在佳节之际却没有人来送酒助兴。在这里诗人化用了陶渊明的典故。《南史·隐逸传》中载:一次,陶渊明过重阳节,没有酒喝,所以,愁闷地坐在宅院旁的菊花丛中很久。后来恰好王弘送来了酒,才使陶渊明得以在佳节畅饮。这里诗人反用其意,写的是虽然自己勉强按照习俗登高饮酒,但是在战乱时期,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共度佳节。这一句紧承第一句,承接自然,语言朴实如话,虽然巧用典故,却无矫揉造作之感。诗人写“无人送酒”,回扣了题目中的“行军”两字。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遥”字,表明了诗人和长安的家园相距遥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使这种繁杂的思念变得具体可感,同时,重阳佳节本就有赏菊的习俗,所以,诗人在这里精选菊这个意象,非常自然,再次呼应了题目,也使整首诗渲染上了浓郁的节日气氛。诗人怀念的菊,此时什么样呢?


“应傍战场开”,最后诗人想到它应该开放在战火之中啊。这又回扣了题目的“行军”二字。“战争”二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句话写得形象自然,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战乱中的长安图,在到处都是战火纷飞、断壁残垣的长安城中,朵朵菊花依旧在角落里孤寂地开放着。此时,诗人不仅仅牵挂家乡的亲人,还传达出了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乱之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这看似简洁朴素的结尾,却蕴含了深沉的情感,余味无穷,耐人咀嚼,使整首诗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


后人点评


明人徐献忠:嘉州诗一以风骨为主,故体裁峻整,语亦造奇,持意方严,竟鲜落韵。(《唐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