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作者:南怀苏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5

|

本章字节:3762字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天宝七年(748),杜甫曾赠时任尚书左丞的韦济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援引和提拔。韦济虽然赏识杜甫的才能,但是没能给出实际帮助,于是,杜甫又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写了杜甫想要退隐的想法并抒发了他对朝廷轻视人才的激愤心情。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开首这两句就直接抒发诗人内心悲愤不平的心情,感情激烈,势不可挡。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本是社会的败类,但是他们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满腹经纶、心怀大志的儒学之士,却被贫困困扰,以至于因此耽误前程。诗人开头就陈述了一个不合理的现实情况,对比鲜明深刻。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接着诗人紧承“儒冠”句,写自己的坎坷经历,这句是过渡句,接下来就是对“丈人”即韦济的倾诉。


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这部分主要写诗人年轻时因才华出众,蒙受的荣誉和曾经远大的抱负。少年时的杜甫就有名气了,他学识广博,妙笔生花,如有神助。作赋可以和扬雄相敌,写诗就要和曹植接近了。因此,他也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欣赏。他凭借自己的才华,认为求取功名,进身仕途很容易。他年轻时还设想自己要辅佐皇帝,教化百姓。这一部分写得快意流畅,气势雄健,表现了诗人当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也为后边诗人写到自己后来的境况作铺垫。


接着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这部分写的是诗人空有抱负,却到处碰壁,报国无门的残酷现实。诗人感叹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现在都已经“萧条”了,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居长达十三年。在这十三年里,诗人骑着一条瘦驴,奔波在大街小巷,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富豪子弟的白眼,晚上都是尾随着权贵的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而归,长年在富豪权贵们的残羹冷炙中维持生计。就在不久前,诗人还参加了朝廷的一次应试,哪曾想奸相李林甫竟然让应试的儒生们全部落选。这起事件使诗人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诗人用“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形象地比喻了当时诗人的心情。诗人的种种悲惨遭遇,让他心中越发激愤不平。此时的他与年轻时的境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自己的处境一落千丈,心里的辛酸和悲凉,溢于言表。


从“甚愧丈人厚”到最后,主要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之情和自己希望落空,决定离去却又不舍的复杂心情。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弟子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尚书左丞而高兴,就像当年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官而弹冠相庆。诗人期盼着韦济能帮助自己,但韦济没能给他实际帮助。诗人内心愤懑不平,却也只能强忍着,想离去却仍有些犹豫。他不舍得自己寄予希望的京都,舍不得好友韦济。但是,希望已经破灭,再待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最后决然隐退,像白鸥那样漂泊于江湖之间。这部分中写出了诗人复杂的心情,真是思深意曲。“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诗人以一个问句结尾,直抒胸臆,控诉世道的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怀、高洁的情操和刚强的性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人读来荡气回肠。


这首五言古诗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这一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朴实凝练,内容宏阔,意蕴深远。


后人点评


明人王嗣奭:此诗全篇陈情,……直抒胸臆,如写尺牍,而纵横转折,感愤悲壮,缱绻踌躇,曲尽其妙。……末段愤激语,迂回婉转,无限深情。(《杜臆》)

。,